一种防误触电子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42:38
1.本技术涉及手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误触电子表。背景技术:2.如今,手表具有电子表及机械表等种类。其中,为了更加直观的获取时间点的准确数值,通常会选择使用电子表。通常电子表包括显示主体、表带以及设置于显示主体的若干按钮,按钮穿设并滑移连接于显示主体的侧边,按钮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按钮和显示主体。表带连接于显示主体,从而能够通过表带将电子表整体系于使用者手臂,以便于使用;并且,按压按钮能够对显示主体上显示的时间进行调节。3.但在使用过程中,电子表整体系于手臂后,使用者在进行其他行为活动时,易误触按钮,导致显示主体上的示数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时间点显示的准确性。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减小误触而按压按钮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误触电子表。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误触电子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6.一种防误触电子表,包括显示主体和若干按钮,所述显示主体侧壁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按钮穿设并滑移连接于若干安装孔内,所述按钮设置有用于驱使按钮朝向显示主体外部滑移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按钮和显示主体,所述按钮设置为圆柱状结构且侧壁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安装孔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按钮的滑移方向延伸,所述卡接块卡设并滑移连接于滑槽内,所述滑槽侧壁开设有用于与卡接块相配合的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位于滑槽朝向显示主体外部的一端。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无需对按钮进行按压而调节显示主体上示数后,按钮受到复位弹簧的推动,使得卡接块能够在滑槽内滑移,且使卡接块抵接于滑槽朝向显示主体外部的一端,随后旋转按钮,使得卡接块卡入定位槽内,从而对按钮的滑移进行锁止,使得使用者在进行其他行为活动时,减小误触而按压按钮的可能性,增加使用效果。8.可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显示主体,另一端抵接于按钮。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钮在旋转时,减小与复位弹簧发生相互干涉的可能性。10.可选的,所述显示主体设置有若干驱动组件,若干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若干按钮,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使卡接块卡入定位槽。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能够使按钮保持有朝向定位槽滑移的趋势,从而使得按钮复位后,卡接块能够自动进入定位槽内,从而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还能够增加卡接块与定位槽相配合的紧固性。12.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动弹簧,所述推动弹簧沿按钮的周向延伸,所述推动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按钮和显示主体。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钮复位后,推动弹簧能够牵引按钮旋转,从而将卡接块卡入定位槽。14.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控制块,所述控制块沿按钮周向滑移连接于显示主体,所述按钮侧壁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沿按钮滑移方向延伸,所述控制块卡设于活动槽内,所述推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控制块和显示主体。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弹簧能够使控制块保持有沿按钮周向滑移的趋势,使得卡接块在滑槽内移动至与定位槽相对应的位置,控制块能够牵引按钮旋转,从而将卡接块卡入定位槽;并且,按钮在正常按压时,控制块能够在活动槽内移动,从而使得控制块不易对按钮的使用造成限制。16.可选的,所述安装孔侧壁开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沿按钮周向延伸,所述控制块卡设并滑移连接于导滑槽内。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导滑槽能够对控制块的滑移做导引,增加控制块使用时的稳固性。1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为推动扭簧,所述推动扭簧同轴套设于按钮,所述推动扭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显示主体,所述推动扭簧另一端沿按钮的轴向卡设并滑移连接于按钮。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抵接于滑槽朝向显示主体外部的一端时,按钮受到推动扭簧的驱使,按钮会发生旋转,进而使卡接块卡入定位槽,从而对按钮的滑移进行锁止;并且,按钮与推动扭簧的端部相滑移连接,使得按钮在滑移时不易对推动扭簧的使用造成影响。20.可选的,所述按钮远离显示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增阻凸起,所述增阻凸起由按钮外壁一体成型,且所述增阻凸起沿按钮的周向延伸。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手部与按钮接触时,设置的增阻凸起能够增加手部与按钮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手部从按钮上脱落的可能性,进而便于对按钮的旋转进行控制。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23.1.使用时,在无需对按钮进行按压而调节显示主体上示数后,按钮受到复位弹簧的推动,使卡接块抵接于滑槽朝向显示主体外部的一端,随后旋转按钮,使得卡接块卡入定位槽内,从而对按钮的滑移进行锁止,使得使用者在进行其他行为活动时,减小误触而按压按钮的可能性,增加使用效果;24.2.驱动组件能够使按钮保持有朝向定位槽滑移的趋势,从而使得按钮复位后,卡接块能够自动进入定位槽内,从而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还能够增加卡接块与定位槽相配合的紧固性。附图说明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2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安装孔处的结构示意图;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按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按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30.附图标记说明:1、显示主体;11、安装孔;111、滑槽;112、定位槽;113、导滑槽;2、按钮;21、卡接块;22、活动槽;23、增阻凸起;3、复位弹簧;4、驱动组件;41、推动弹簧;42、控制块。具体实施方式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误触电子表。33.实施例1:34.参照图1和图2,一种防误触电子表包括显示主体1、表带和若干按钮2,表带安装于显示主体1,使得电子表整体能够通过表带固定于手臂(本实施例附图中,表带未示意)。显示主体1侧壁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1,若干按钮2穿设并滑移连接于安装孔11内。按钮2设置有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按钮2和显示主体1,使得复位弹簧3能够驱使按钮2朝显示主体1外部延伸,进而在按钮2按压后能够受到复位弹簧3的推动而复位。35.参照图2和图3,按钮2设置为圆柱状结构,以使按钮2能够在安装孔11内进行旋转。安装孔11侧壁开设有滑槽111,滑槽111沿按钮2的滑移方向延伸。滑槽111侧壁开设有定位槽112,且定位槽112位于滑槽111朝向显示主体1外部的一端。按钮2侧壁成型有卡接块21,卡接块21卡设并滑移连接于滑槽111内。36.使用时,在无需对按钮2进行按压而调节显示主体1上示数后,按钮2受到复位弹簧3的推动,使得卡接块21能够在滑槽111内滑移,且使卡接块21抵接于滑槽111朝向显示主体1外部的一端。随后旋转按钮2,使得卡接块21卡入定位槽112内,从而对按钮2的滑移进行锁止。使得使用者在进行其他行为活动时,减小误触而按压按钮的可能性,增加使用效果。37.此时,复位弹簧3一端固定连接于显示主体1,另一端抵接于按钮2,使得按钮2在旋转时,减小与复位弹簧3发生相互干涉的可能性。38.参照图4,按钮2在需要按压时,只需旋转按钮2以使卡接块21脱离定位槽112的限制,从而使得按钮2能够在安装孔11内滑移。此时,为了便于控制按钮2旋转,按钮2远离显示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增阻凸起23,增阻凸起23由按钮2外壁一体成型,且增阻凸起23沿按钮2的周向延伸。从而在手部与按钮2接触时,设置的增阻凸起23能够减小手部从按钮2上脱落的可能性,进而便于对按钮2的旋转进行控制。39.参照图4,显示主体1设置有若干驱动组件4,若干驱动组件4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若干按钮2。驱动组件4能够使按钮2保持有朝向定位槽112滑移的趋势,从而使得按钮2复位后,卡接块21能够自动进入定位槽112内,从而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在驱动组件4的作用下,还能够增加卡接块21与定位槽112相配合的紧固性。40.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包括推动弹簧41和控制块42。安装孔11侧壁开设有导滑槽113,导滑槽113沿按钮2的周向延伸,控制块42卡设并滑移连接于导滑槽113内。并且,按钮2侧壁开设有沿其滑移方向延伸的活动槽22,控制块42还卡设于活动槽22内。推动弹簧41沿按钮2的周向延伸,的推动弹簧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控制块42和显示主体1。41.使用时,推动弹簧41能够使控制块42保持有沿按钮2周向滑移的趋势,使得卡接块21在滑槽111内移动至与定位槽112相对应的位置,控制块42能够牵引按钮2旋转,从而将卡接块21卡入定位槽112。并且,按钮2在正常按压时,控制块42能够在活动槽22内移动,从而使得控制块42不易对按钮2的使用造成限制。同时,设置的导滑槽113能够对控制块42的滑移做导引,增加控制块42使用时的稳固性。42.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在无需对按钮2进行按压而调节显示主体1上示数后,按钮2受到复位弹簧3的推动,使得卡接块21能够在滑槽111内滑移,且使卡接块21抵接于滑槽111朝向显示主体1外部的一端。此时按钮2受到推动弹簧41及控制块42的驱使,按钮2会发生旋转,进而使卡接块21卡入定位槽112。从而对按钮2的滑移进行锁止,使得使用者在进行其他行为活动时,减小误触而按压按钮的可能性,增加使用效果。43.实施例2:44.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4设置为推动扭簧,此时,推动扭簧同轴套设于按钮2,且推动扭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显示主体1,另一端沿按钮2的轴向卡设并滑移连接于按钮2外壁。45.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卡接块21抵接于滑槽111朝向显示主体1外部的一端时,按钮2受到推动扭簧的驱使,按钮2会发生旋转,进而使卡接块21卡入定位槽112,从而对按钮2的滑移进行锁止。并且,按钮2与推动扭簧的端部相滑移连接,使得按钮2在滑移时不易对推动扭簧的使用造成影响。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6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