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45:4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背景技术:2.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为了延长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进而会使用到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110442010a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儿童智能手表,涉及儿童智能手表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风险性大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主表盘和固定针,所述主表盘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表带和右表带,所述左表带内设置有连接槽,基于以上检索,结合现有技术发现,上述专利中的用改良针扣的佩戴方式,使得佩戴方式简单易操作,对于智能手表的防护不到位,导致智能手表内部表盘在受到冲击后容易受到损耗,导致时间显示不准确,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表盘,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靠近两侧的位置均设有缓冲机构,两个所述缓冲机构的顶部外壁上卡接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用于覆盖并保护表盘,所述缓冲机构用于防护组件所受的压力而保护表盘,所述壳体的两侧外壁上卡接有同一个腕带。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上活动插接有控制按钮,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充电口,通过设置控制按钮和充电口,利用控制按钮便于调节表盘数据,通过充电口方便智能手表的充电。7.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两个阻尼筒,两个所述阻尼筒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内壁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两个所述阻尼筒的顶部外壁上活动插接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和阻尼筒的圆周外壁上套接有弹簧圈,通过设置阻尼筒、阻尼杆和弹簧圈,利用阻尼杆压入阻尼筒以及弹簧圈压缩进行缓冲卸压,然后阻尼杆和弹簧圈快速归位,从而使得装置快速稳定。8.优选的,所述阻尼杆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块,位于一侧的两侧所述橡胶垫块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外壁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开有卡槽,通过设置橡胶垫块和固定块,卡罩受到冲击后通过固定块下移压缩橡胶垫块进行缓冲。9.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卡罩,所述卡罩底部外壁两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对应的卡槽的内壁上,通过设置卡块和卡槽,利用卡块卡接在卡槽内,方便卡罩的拆卸与安装。10.优选的,所述壳体两侧内壁靠近固定块的位置均开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上滑动卡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设置的滑槽和滑块,固定块下移利用滑块在滑槽内的移动使得固定块稳定下移。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外壁上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上粘接有软垫,通过设置软垫,软垫在佩戴时与手臂接触,使得人体佩戴时更为舒适。1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13.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罩、卡块固定块、滑块、橡胶垫块、阻尼杆、阻尼筒和弹簧,通过卡罩将表盘覆盖在壳体内进行保护,卡罩与表盘之间是空腔,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当手表意外受到冲击时,卡罩受力下压,滑块下移带动固定块下移,橡胶垫块下压进行缓冲,阻尼杆压入阻尼筒进行缓冲卸压,弹簧圈压缩缓冲,各部件快速归位,从而保护智能手表内部不受伤害;14.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矩形槽和软垫,使得佩戴时软垫与人体手臂接触,避免壳体摩擦手臂造成不适,使得智能手表更适于佩戴。附图说明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18.图3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20.附图标记说明:21.1、壳体;2、矩形槽;3、软垫;4、表盘;5、腕带;6、阻尼筒;7、滑槽;8、固定块;9、卡罩;10、充电口;11、控制按钮;12、橡胶垫块;13、卡块;14、滑块;15、卡槽;16、阻尼杆;17、弹簧圈。具体实施方式2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智能手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表盘4,壳体1的底部内壁靠近两侧的位置均设有缓冲机构,两个缓冲机构的顶部外壁上卡接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用于覆盖并保护表盘4,缓冲机构用于防护组件所受的压力而保护表盘4,壳体1的两侧外壁上卡接有同一个腕带5。25.借由上述结构,将腕带5佩戴在手臂上即可使用,智能手表通过防护组件将表盘4保护在壳体1内,当防护组件受到冲击后,由缓冲组件进行缓冲卸压,以保护内部表盘4不被冲击所影响。26.进一步的,壳体1的一侧外壁上活动插接有控制按钮11,壳体1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充电口10。27.借由上述结构,利用控制按钮11便于调节表盘4数据,通过充电口10方便智能手表的充电。28.进一步的,缓冲机构包括两个阻尼筒6,两个阻尼筒6固定安装在壳体1底部内壁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两个阻尼筒6的顶部外壁上活动插接有阻尼杆16,阻尼杆16和阻尼筒6的圆周外壁上套接有弹簧圈17。29.借由上述结构,利用阻尼杆16压入阻尼筒6以及弹簧圈17压缩进行缓冲卸压,然后阻尼杆16和弹簧圈17快速归位,从而使得装置快速稳定。30.进一步的,阻尼杆16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块12,位于一侧的两侧橡胶垫块12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块8,固定块8顶部外壁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开有卡槽15。31.借由上述结构,卡罩9受到冲击后通过固定块8下移压缩橡胶垫块12进行缓冲。32.进一步的,防护组件包括卡罩9,卡罩9底部外壁两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卡块13,卡块13卡接在对应的卡槽15的内壁上。33.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卡块13和卡槽15,利用卡块13卡接在卡槽15内,方便卡罩9的拆卸与安装。34.进一步的,壳体1两侧内壁靠近固定块8的位置均开有两个滑槽7,滑槽7的内壁上滑动卡接有滑块14,滑块14固定安装在固定块8的一侧外壁上。35.借由上述结构,固定块8下移利用滑块14在滑槽7内的移动使得固定块8稳定下移。36.进一步的,壳体1的底部外壁上开有矩形槽2,矩形槽2的内壁上粘接有软垫3。37.借由上述结构,软垫3在佩戴时与手臂接触,使得人体佩戴时更为舒适。38.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腕带5套接在人体手臂表面即可,智能手表通过卡罩9进行防护,通过卡罩9将表盘4覆盖在壳体1内进行保护,卡罩9与表盘4之间是空腔,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当手表意外受到冲击时,卡罩9受力下压,滑块14下移带动固定块8下移,橡胶垫块12下压进行缓冲,阻尼杆16压入阻尼筒6进行缓冲卸压,弹簧圈17压缩进行缓冲,然后各个部件快速归位,从而保护智能手表内部不受伤害。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8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