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控制调节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间接加热的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间接加热的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23:27:55

本技术涉及温控,尤其涉及一种间接加热的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相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品质要求的提高,对电机和车桥测试的要求更加严苛。目前,在常规测试中变速箱油温区间较小,为加大变速箱油温区间,一般采用直接提高加热器的加热温度的方法。而在采用更高的温度直接加热过程中,对加热温度无法进行精确控制,且加热器附近会出现碳化现象,局部油温过高还会出现变质等问题。

2、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控温精度更高的用于汽车行业测试的温控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接加热的温控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实现间接加热,实现了一种控温精度更高的用于汽车行业测试的温控技术方案。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接加热的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加热导热油箱、变速箱油箱、制冷泵、换热泵、外循环泵;

3、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入端用于输入制冷剂,其一次侧输出端用于输出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其二次侧输入端与所述制冷泵的输出端连接,其二次侧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入端连接;

4、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出端与所述变速箱油箱的热交换输入端连接,其二次侧输入端与所述换热泵的输出端连接,其二次侧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导热油箱的循环输入端连接;

5、所述加热导热油箱的循环输出端与所述换热泵的输入端连接;

6、所述变速箱油箱的热交换输出端与所述制冷泵的输入端连接,其测试输出端与所述外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其测试输入端用于连接被测件的一端;

7、所述外循环泵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被测件的另一端。

8、进一步地,还包括直通比例调节阀;

9、所述直通比例调节阀的输入端用于输入制冷剂,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入端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直通比例调节阀的输入端设置有过滤器。

11、进一步地,还包括三通比例调节阀;

12、所述三通比例调节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泵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导热油箱的循环输入端之间的管路,其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输入端连接。

13、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导热油箱连接的导热油补液箱。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出端设置有流量开关。

15、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油箱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16、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导热油箱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17、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泵的输出端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

18、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泵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球阀。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对变速箱油箱实现间接加热,换热均匀,温升区间广,可以有效提高控制精度,更好的适应测试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间接加热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加热导热油箱、变速箱油箱、制冷泵、换热泵、外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通比例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比例调节阀的输入端设置有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比例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导热油箱连接的导热油补液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出端设置有流量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油箱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导热油箱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泵的输出端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泵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球阀。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间接加热的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加热导热油箱、变速箱油箱、制冷泵、换热泵、外循环泵;第一换热器用于通过输入制冷剂实现热交换,并分别与制冷泵的输出端和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入端连接;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出端与变速箱油箱的热交换输入端连接,并分别与换热泵的输出端和加热导热油箱的循环输入端连接;加热导热油箱的循环输出端与换热泵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油箱的热交换输出端与制冷泵的输入端连接,其测试输出端与外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其测试输入端用于连接被测件的一端;外循环泵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被测件的另一端,以此实现了一种控温精度更高的用于汽车行业测试的温控技术方案。技术研发人员:刘瑜,查育才,王永会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凌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6技术公布日:2024/6/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977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