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 > 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09 16:32:43

本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配电系统主要是采用可控硅,实现斩波,再通过变压器变压,设备用电频率普遍是50-60赫兹,该技术存在可控硅不够可靠同时,变压器庞大,导致配电系统成本高,且用电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包括整流模块、第一滤波电容、逆变变频模块、第一变压器、负载;

2、其中,三相市点输入到整流模块中,所涉整流模块与逆变变频模块串联,所涉整流模块与逆变变频模块串联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容;第一滤波电容与所涉整流模块并联;所述逆变变频模块输出与第一变压器并联,经第一变压器变压后接入负载;

3、所述整流模块由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第五整流二极管、第六整流二极管组成;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与第二整流二极管串联,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与第四整流二极管串联;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与第六整流二极管串联;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形成的串联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形成的串联电路,以及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与第六整流二极管形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与第二整流二极管之间、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与第四整流二极管之间、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与第六整流二极管之间分别接入三相电中的一相,形成输入。

4、优选地,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一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二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三频率可调逆变器、第四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一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一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二频率可调逆变器串联,所述第三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四频率可调逆变器串联,形成的两串联电路再并联;所述第一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二频率可调逆变器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四频率可调逆变器之间分别与第一变压器输入端的两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5、更优选地,所述逆变变频模块的第一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二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三频率可调逆变器、第四频率可调逆变器分别为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串联,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串联,形成的两串联电路再并联;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之间分别与第一变压器输入端的两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6、优选地,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五频率可调逆变器、第六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二滤波电容、第一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五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六频率可调逆变器串联,所述第五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六频率可调逆变器之间的接线作为第二滤波电容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输出端作为第一变压器输入的一端,第一变压器输入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7、更优选地,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滤波电容、第一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串联,所述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之间的接线作为第二滤波电容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输出端作为第一变压器输入的一端,第一变压器输入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8、优选地,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七频率可调逆变器、第八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二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七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八频率可调逆变器并联;所述第二变压器为可变变压器;所述第七频率可调逆变器的输出以及第八频率可调逆变器的输出与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的两极电连接,另外所述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的可移动触点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9、更优选地,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八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并联;所述第二变压器为可变变压器;所述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出以及第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出与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的两极电连接,另外所述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的可移动触点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10、有益效果:

11、通过三相整流桥、滤波电容、逆变变频模块的组合设计,可以实现低频向中频的调节,具体是:三相市点输入到整流模块中,所涉整流模块与逆变变频模块串联,所涉整流模块与逆变变频模块串联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容;第一滤波电容与所涉整流模块并联;所述逆变变频模块输出与第一变压器并联,经第一变压器变压后接入负载。有益效果包括:

12、可平衡市电,避免了地线带电导致的耗电和安全隐患;

13、大大减小了变压器输出所需的功率,节约了配电系统造价,同时提高了用电效率,经试验测定,用电效率可提高到98%。

14、功率因数可做到99%,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用电设备对电网的影响,即无需在市电与用电设备之间实用功率因素补偿装置,进一步降低了配电成本。

15、减少工厂配电线路的耗电,增加供电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模块、第一滤波电容、逆变变频模块、第一变压器、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一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二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三频率可调逆变器、第四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一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一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二频率可调逆变器串联,所述第三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四频率可调逆变器串联,形成的两串联电路再并联;所述第一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二频率可调逆变器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四频率可调逆变器之间分别与第一变压器输入端的两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变频模块的第一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二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三频率可调逆变器、第四频率可调逆变器分别为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串联,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串联,形成的两串联电路再并联;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之间分别与第一变压器输入端的两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五频率可调逆变器、第六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二滤波电容、第一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五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六频率可调逆变器串联,所述第五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六频率可调逆变器之间的接线作为第二滤波电容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输出端作为第一变压器输入的一端,第一变压器输入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滤波电容、第一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串联,所述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之间的接线作为第二滤波电容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输出端作为第一变压器输入的一端,第一变压器输入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七频率可调逆变器、第八频率可调逆变器、第二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七频率可调逆变器与第八频率可调逆变器并联;所述第二变压器为可变变压器;所述第七频率可调逆变器的输出以及第八频率可调逆变器的输出与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的两极电连接,另外所述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的可移动触点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所述逆变变频模块包括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八第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变压器、负载;所述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第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并联;所述第二变压器为可变变压器;所述第七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出以及第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出与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的两极电连接,另外所述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的可移动触点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与负载电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频节能配电系统,包括整流模块、第一滤波电容、逆变变频模块、第一变压器、负载;其中,三相市点输入到整流模块中,所涉整流模块与逆变变频模块串联,所涉整流模块与逆变变频模块串联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容;第一滤波电容与所涉整流模块并联;所述逆变变频模块输出与第一变压器并联,经第一变压器变压后接入负载。该系统提高了用电效率,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和配电成本。技术研发人员:罗能强,刘榜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赣州新创节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401技术公布日:2024/9/2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9/3133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