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与流程  >  正文

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0-15 09:38:22

本申请涉及量子通信,尤其涉及一种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1、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主要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秘密共享等技术路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qsdc,简称量子直接通信),将信息直接编码在量子态上,在量子信道中进行安全可靠传输,是量子保密通信的新范式。

2、经典保密通信的安全性受到量子计算机的威胁,而量子直接通信将信息直接编码在量子态上,在量子信道中进行安全可靠传输,是量子保密通信的新范式。但是,现有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的通信带宽有限,通信速率较低,无法满足大带宽、高速率的安全通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采用经典通信传输对称密码加密后的密文,采用量子直接通信技术安全可靠地确定性分发对称密码密钥,同时增加窃听感知能力,实现保密通信的量子增强。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保密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发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3、生成对称密码密钥;

4、通过所述对称密码密钥对明文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密文信息;

5、经由经典通信信道传输所述密文信息;以及

6、经由量子直接通信信道传输所述对称密码密钥。

7、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保密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8、经由经典通信信道接收密文信息;

9、经由量子直接通信信道接收对称密码密钥;以及

10、通过所述对称密码密钥对所述密文信息进行解密,获得明文信息。

11、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保密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2、通信发起端,用于执行如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

13、通信接收端,用于执行如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14、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个方面和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15、根据本申请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个方面和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16、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通信发起端对明文进行对称密码加密后,通过经典通信信道传输对称密码加密后的密文,并采用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确定性分发对称密码密钥。因为量子直接通信仅传输对称密码密钥,加密后的密文采用经典通信方式传输,密钥数据量远小于密文数据量,突破了量子直接通信带宽瓶颈限制,极大地提升了量子增强的保密通信的通信带宽和实际安全性,满足大带宽、高速率的安全通信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保密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发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文信息包括多个明文数据包,所述通过所述对称密码密钥对明文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密文信息,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典通信信道和所述量子直接通信信道是分立的信道或共纤信道。

4.一种保密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文信息包括多个密文数据包,所述通过所述对称密码密钥对所述密文信息进行解密,获得明文信息,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典通信信道和所述量子直接通信信道是分立的信道或共纤信道。

7.一种保密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8.一种保密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保密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该方法应用于通信发起端,包括:生成对称密码密钥;通过所述对称密码密钥对明文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密文信息;经由经典通信信道传输所述密文信息;以及经由量子直接通信信道传输所述对称密码密钥。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信发起端对明文进行对称密码加密后,通过经典通信信道传输对称密码加密后的密文,并采用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确定性分发对称密码密钥。因为量子直接通信仅传输对称密码密钥,加密后的密文采用经典通信方式传输,密钥数据量远小于密文数据量,突破了量子直接通信带宽瓶颈限制,极大地提升了量子增强的保密通信的通信带宽和实际安全性,满足大带宽、高速率的安全通信需求。技术研发人员:龙桂鲁,王敏,郭建兴,宋萧天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5/3148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