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力形成构件和包括阻尼力形成构件的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19 09:40:42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阻尼力形成构件和包括该阻尼力形成构件的阻尼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回弹冲程期间除了活塞形成的阻尼力之外还能够形成附加阻尼力的阻尼力形成构件以及包括该阻尼力形成构件的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1、一般来说,阻尼装置在发生外部冲击时对其中的流体加压,并通过流体的阻力吸收冲击。这种阻尼装置安装在车辆中以吸收车辆行驶时的突然冲击,从而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乘坐质量。
2、阻尼装置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
3、特别是,当杆在回弹冲程期间延伸到最大程度时,可能会发生冲击。
4、因此,在传统技术中,通过改变管内部的形状来减少回弹冲程期间的这种冲击。
5、然而,改变管的内部需要新的管制造工艺。而且,当阻尼装置的性能发生变化时,需要更换整个管或者需要制造新的管,这使得在驾驶员需要对阻尼装置进行调节或者车辆规格需要对阻尼装置进行调谐时,对阻尼装置的调节不容易操作。
6、因此,需要一种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以稳定的方式执行回弹冲程并且能够容易地调谐而不损害驾驶员或乘客的乘坐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以稳定的方式执行回弹冲程并且能够容易地调谐的阻尼力形成构件以及包括该阻尼力形成构件的阻尼装置。
2、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形成阻尼力的阻尼力形成构件,该阻尼力形成构件安装在阻尼装置中,该阻尼装置包括活塞、支撑活塞的杆以及内管,在该内管中,设置在其中的活塞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该阻尼力形成构件包括:主体,由内管支撑,并且被设置为使得主体的内周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杆的外周,并在杆延伸时形成阻尼力;多个通孔,间隔地形成在主体上;以及第一流动通道,设置在主体与内管之间,用于引导已经穿过多个通孔的流体在第一腔室内的移动。
3、此外,第一流动通道可以沿主体的一个方向形成。
4、此外,多个通孔可以沿主体的一个方向间隔地设置。
5、此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可以沿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
6、此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中的一个可以形成在主体的形成有多个通孔的一个区域中。
7、此外,阻尼力形成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流动通道,第二流动通道通过使主体的外周凹陷而沿主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用于引导已经穿过多个通孔的流体沿着主体的外周移动。
8、此外,当杆延伸时,主体中的加压流体可以通过多个通孔排出到主体之外,并且阻尼力可以被调节。
9、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装置,包括:活塞;杆,支撑活塞;内管,该内管中有流体,并且在该内管中,活塞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止动件,与活塞间隔开并由杆支撑;活塞环,由止动件支撑;以及阻尼力形成构件,该阻尼力形成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内管的第一腔室中,并且当杆延伸时,该阻尼力形成构件通过与活塞环接触而形成阻尼力。
10、此外,活塞环可以包括:环形主体,沿止动件的圆周方向设置并具有开口,使得止动件的两端彼此间隔开;以及环形流动通道,形成在环形主体的比活塞更靠近阻尼力形成构件的一侧,用于引导流体的移动。
11、此外,当阻尼力形成构件的内周与活塞环彼此接触时,环形主体可以沿开口变窄的方向移动,并且阻尼力形成构件中的流体可以被限制为不穿过止动件而朝活塞移动。
12、此外,阻尼力形成构件可以包括通孔,当阻尼力形成构件的内周与活塞环彼此接触时,通孔引导阻尼力形成构件中的流体在阻尼力形成构件的外周与内管之间排出。
13、此外,具有不同直径的多个通孔可以沿阻尼力形成构件的一个方向间隔地设置。
14、此外,多个通孔的直径可以随着远离活塞而变小。
15、此外,阻尼力形成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流动通道,第一流动通道被设置为平行于设置有多个通孔的一个方向,与内管间隔开。
16、此外,阻尼力形成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流动通道,第二流动通道沿与第一流动通道交叉的方向凹陷,用于引导已经穿过第一流动通道的流体的移动。
17、此外,环形流动通道可以通过使环形主体的比环形流动通道更远离活塞的一个区域凹陷而形成,并且当杆收缩时,环形流动通道可以引导第一腔室中的至少一部分流体穿过止动件并沿远离活塞的方向移动。
18、此外,止动件可以包括环形凹槽,环形凹槽通过使止动件的外周的一个区域凹陷而沿圆周方向形成,以支撑活塞环并引导流体的移动。
19、此外,环形凹槽的平行于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对大于活塞环的平行于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20、此外,当杆延伸或收缩时,活塞环能够沿环形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21、此外,第一流动通道可以具有大于多个通孔的面积。
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阻尼力形成构件和包括该阻尼力形成构件的阻尼装置能够利用杆沿其延伸方向移动时的液压来防止阻尼装置受到冲击,从而为驾驶员提供更舒适的乘坐质量。
23、具体地,当杆延伸到一定冲程或更长时,通过流体阻力提供附加阻尼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杆的全冲程行进引起的冲击。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形成阻尼力的阻尼力形成构件,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安装在阻尼装置中,所述阻尼装置包括活塞、支撑所述活塞的杆以及内管,在所述内管中,设置在所述内管中的活塞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形成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沿所述主体的一个方向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形成构件,其中,所述多个通孔沿所述主体的一个方向间隔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形成构件,其中,多个第一流动通道沿所述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力形成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流动通道中的一个流动通道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形成有所述多个通孔的一个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形成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流动通道,所述第二流动通道通过使所述主体的外周凹陷而沿所述主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用于引导已经穿过所述多个通孔的流体沿所述主体的外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形成构件,其中,当所述杆延伸时,所述主体中的加压流体通过所述多个通孔排出到所述主体之外,并且所述阻尼力被调节。
8.一种阻尼装置,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活塞环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当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的内周与所述活塞环彼此接触时,所述环形主体沿所述开口变窄的方向移动,并且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中的流体被限制为不穿过所述止动件而朝向所述活塞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包括通孔,当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的内周与所述活塞环彼此接触时,所述通孔引导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中的流体在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的外周与所述内管之间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具有不同直径的多个通孔沿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的一个方向间隔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通孔的直径随着远离所述活塞而变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被设置为平行于设置有所述多个通孔的一个方向,与所述内管间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力形成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流动通道,所述第二流动通道沿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交叉的方向凹陷,用于引导已经穿过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流体的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环形流动通道通过使所述环形主体的比所述环形流动通道更远离所述活塞的一个区域凹陷而形成,并且当所述杆收缩时,所述环形流动通道引导所述第一腔室中的至少一部分流体穿过所述止动件并沿远离所述活塞的方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件包括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通过使所述止动件的外周的一个区域凹陷而沿圆周方向形成,以支撑所述活塞环并引导流体的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环形凹槽的平行于所述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对大于所述活塞环的平行于所述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当所述杆延伸或收缩时,所述活塞环能够沿所述环形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具有大于所述多个通孔的面积。
技术总结本公开提供一种阻尼力形成构件和包括阻尼力形成构件的阻尼装置。用于形成阻尼力的阻尼力形成构件安装在阻尼装置中,该阻尼装置包括活塞、支撑活塞的杆以及内管,在该内管中,通过设置在其中的活塞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该阻尼力形成构件包括:主体,由内管支撑,并且被设置为使得主体的内周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杆的外周,并在杆延伸时形成阻尼力;多个通孔,间隔地形成在主体上;以及第一流动通道,设置在主体与内管之间,用于引导已经穿过多个通孔的流体在第一腔室中的移动。技术研发人员:金敬民,白光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汉拿万都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1/1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18/3297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