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25 15:50:45
本技术涉及变轨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
背景技术:
1、擦窗机是用于建筑物窗户和外墙清洗、维修等作业的常设悬挂接近设备,悬挂轨道式是擦窗机类别中的一种;悬挂轨道通常悬挑安装于建筑物的立面或层面下部,承受悬挂载荷并引导爬轨器行走。
2、轨道布置是由擦窗机覆盖范围要求、建筑物结构外形和空间决定的,轨道的转向又受限于轨道的弯曲圆弧半径,轨道的弯曲圆弧半径一般较大,所以常规的轨道转向需要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用于解决常规的轨道转向需要空间较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包括:
3、上盖板,与固定轨道相对固定设置;
4、转动悬挂梁,与转动轨道固定连接;
5、支承传动组件,与转动悬挂梁连接,支承传动组件位于上盖板上方,支承传动组件与上盖传动连接,以使支承传动组件带动转动悬挂梁相对上盖板转动;
6、转动导向机构,与转动悬挂梁固定连接,且与上盖板滑动连接。
7、进一步地,支承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梁和支承轮,连接梁与转动悬挂梁固定连接;
8、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位于转动悬挂梁的两侧;
9、连接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支承轮。
10、进一步地,转动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支杆和导向轮,导向轮设于导向支杆的末端;
11、上盖板上设有导向孔,导向轮抵顶导向孔的内壁。
12、进一步地,导向支杆设有3个,3个导向支杆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13、进一步地,导向孔的内壁周向设有导向滑槽,导向轮插入导向滑槽。
14、进一步地,转动悬挂梁通过悬挂螺杆与转动轨道固定连接,悬挂螺杆穿过导向孔。
15、进一步地,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还包括挡板,挡板与转动悬挂梁固定连接,挡板位于转动轨道旁侧。
16、进一步地,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支承传动组件传动连接,驱动结构驱动支承传动组件以使转动悬挂梁相对上盖板转动。
17、进一步地,支承传动组件采用齿轮传动机构或蜗轮蜗杆机构。
18、进一步地,上盖板上设有跑道槽,支承轮沿跑道槽移动;上盖板上设有定位槽,支承传动组件的支承轮停在定位槽时,转动轨道与固定轨道连通。
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在转动导向机构引导下,伴随支承传动组件在上盖板移动,转动悬挂梁绕垂直上盖板的一个轴转动,转动悬挂梁带动转动轨道移动,进而可以使转动轨道调整方向与另一方向的固定轨道连通,可以实现爬轨器无障碍的驶入、转向、驶出,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其对空间要求更低,解决常规的轨道转向需要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梁和支承轮,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转动悬挂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支杆和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导向支杆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杆设有3个,3个所述导向支杆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周向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轮插入所述导向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悬挂梁通过悬挂螺杆与转动轨道固定连接,所述悬挂螺杆穿过所述导向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转动悬挂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转动轨道旁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支承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支承传动组件以使所述转动悬挂梁相对所述上盖板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传动组件采用齿轮传动机构或蜗轮蜗杆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设有跑道槽,所述支承轮沿所述跑道槽移动;
技术总结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悬挂轨道用变轨转盘,包括上盖板、转动悬挂梁、支承传动组件和转动导向机构;上盖板与固定轨道相对固定设置;转动悬挂梁与转动轨道固定连接;支承传动组件与转动悬挂梁连接,支承传动组件位于上盖板上方,支承传动组件与上盖传动连接,以使支承传动组件带动转动悬挂梁相对上盖板转动;转动导向机构与转动悬挂梁固定连接,且与上盖板滑动连接。在转动导向机构引导下,伴随支承传动组件在上盖板移动,转动悬挂梁绕垂直上盖板的一个轴转动,转动悬挂梁带动转动轨道移动,进而可以使转动轨道调整方向与另一方向的固定轨道连通,可以实现爬轨器无障碍的驶入、转向、驶出,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其对空间要求更低,解决常规的轨道转向需要空间较大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林进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进华技术研发日:20240320技术公布日:2024/11/2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5/3390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多腔体吸管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