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6:31:00

本技术涉及边坡支护,尤其涉及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边坡支护结构中主要是通过重力式挡墙、悬臂抗滑桩、锚杆挡墙进行支护;重力式挡墙需要设置临时开挖面,圬工体积大,比较适用于支护高度较低的情况,当支护高度大于10m时边坡支挡通常采用悬臂抗滑桩进行边坡支护。

2、悬臂式抗滑桩进行边坡支护的问题是,当支护高度较高时,抗滑桩悬臂段也较高,桩顶位移较大;在抗滑桩顶部设置重力式挡墙,可利用挡墙重力平衡土压力对抗滑桩产生的顺时针力矩;但是现有自平衡挡墙问题在于,虽然上部桩顶重力式挡墙对抗滑桩起有利作用,但是重力式挡墙的土压力并没有减小,重力式挡墙土压力转化的合力依然会作用在桩顶上;在强降雨等极端因素的影响下,挡墙后的土压力变大,抗滑桩向边坡临空侧倾倒,抗滑桩极容易发生倾覆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其解决了现有自平衡挡墙在极端因素的影响下,挡墙后的土压力变大,抗滑桩向边坡临空侧倾倒,抗滑桩极容易发生倾覆破坏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其包括抗滑桩、挡墙、上部锚杆以及趾板;挡墙设置在边坡顶部,抗滑桩设置在边坡底部;抗滑桩桩顶固定有面板,面板与抗滑桩呈倒l状;挡墙设置在面板远离抗滑桩的一端,挡墙压住面板;上部锚杆将挡墙锚固在边坡上,趾板固定在边坡临空侧底部地面上,趾板抵住抗滑桩。

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部锚杆抵消部分挡墙后的土压力,减小传递到抗滑桩顶的合力;挡墙压住面板,挡墙的自重产生的逆时针力矩抵消部分边坡底部土压力对抗滑桩产生的顺时针力矩,控制了抗滑桩桩顶位移;趾板利用抗滑桩前侧土的地基承载力抵抗部分土体侧向荷载产生的顺时针力矩,增加了结构的可靠度,降低了抗滑桩向临空侧倾覆的风险;解决了现有自平衡挡墙在极端因素的影响下,挡墙后的土压力变大,抗滑桩向边坡临空侧倾倒,抗滑桩极容易发生倾覆破坏的问题。

4、优选的,还包括横梁、冠梁;横梁垂直固定在抗滑桩顶端朝边坡一侧,冠梁端部固定在相邻抗滑桩顶端相向一侧,面板边部与横梁、冠梁固定。

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冠梁将抗滑桩连到一起,整体连接牢固;冠梁承担抗滑桩的水平挤靠力和加强抗滑桩整体受力特性,横梁承担面板的重力;挡墙自重产生的逆时针力矩通过面板、横梁传递到抗滑桩上,抵消部分边坡底部土压力对抗滑桩产生的顺时针力矩。

6、优选的,还包括定位锚杆;横梁端部设置有通孔,定位锚杆固定在通孔内。

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在抗滑桩桩顶横梁端部的定位锚杆抵挡抗滑桩桩顶变形,挡墙与定位锚杆配合可有效控制抗滑桩桩顶位移。

8、优选的,冠梁顶面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内填土,填土盖住挡墙根部。

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填土盖住挡墙根部,维持挡墙抗滑稳定。

10、优选的,还包括支护板;支护板端部固定在相邻抗滑桩顶部相向一侧,支护板设置在冠梁下方;支护板、面板以及趾板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板钢筋骨架搭接在面板、趾板钢筋骨架上。

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支护板能抵抗较大的土体侧向载荷,抗变形能力强。

12、优选的,挡墙为重力式挡土墙。

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重力式挡土墙自重较大,良好的平衡了抗滑桩的倾覆顺时针力矩。

技术特征:

1.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滑桩、挡墙、上部锚杆以及趾板;挡墙设置在边坡顶部,抗滑桩设置在边坡底部;抗滑桩桩顶固定有面板,面板与抗滑桩呈倒l状;挡墙设置在面板远离抗滑桩的一端,挡墙压住面板;上部锚杆将挡墙锚固在边坡上,趾板固定在边坡临空侧底部地面上,趾板抵住抗滑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冠梁;横梁垂直固定在抗滑桩顶端朝边坡一侧,冠梁端部固定在相邻抗滑桩顶端相向一侧,面板边部与横梁、冠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锚杆;横梁端部设置有通孔,定位锚杆固定在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冠梁顶面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内填土,填土盖住挡墙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护板;支护板端部固定在相邻抗滑桩顶部相向一侧,支护板设置在冠梁下方;支护板、面板以及趾板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板钢筋骨架搭接在面板、趾板钢筋骨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挡墙为重力式挡土墙。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倒L型支挡结构,包括抗滑桩、挡墙、上部锚杆以及趾板;挡墙设置在边坡顶部,抗滑桩设置在边坡底部;抗滑桩桩顶固定有面板,面板与抗滑桩呈倒L状;挡墙设置在面板远离抗滑桩的一端,挡墙压住面板;上部锚杆将挡墙锚固在边坡上,上部锚杆抵消部分挡墙后的土压力,减小传递到抗滑桩顶的土压力;趾板固定在边坡临空侧底部地面上,趾板抵住抗滑桩;趾板利用抗滑桩前侧土的地基承载力抵抗部分土体侧向荷载产生的顺时针力矩,降低了抗滑桩向临空侧倾覆的风险;解决了现有自平衡挡墙在极端因素的影响下,挡墙后的土压力变大,抗滑桩向边坡临空侧倾倒,抗滑桩极容易发生倾覆破坏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李成,胡伟,刘荣奇,邬险峰,白成亮,吕钰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26技术公布日:2024/12/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99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