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骨科用的康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1: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康复 骨科 辅助 实施 设备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辅助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用的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2.康复器材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和日常活动,促进康复的设备,多数由不锈钢、铁、塑料、木材为材料,通过机加、焊接、注塑等生产工艺做成需要的零件,最后由几个或上百个零件拼装成康复器械,设计趋向智能化,康复器可以满足患者日常上下肢被动活动,定时电动翻身护理床可以满足日常翻身,电动轮椅可以满足行走、站立等,治疗师借助于一些器械对患者肢体功能作被动运动或手法训练,患者也可以利用器械进行自主训练或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等。
3.现有康复设备越来越向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以期望达到患者术前的正常状态,但往往不够理想,人类肌肉长期不使用会出现萎缩的情况,在患者可以进行简单关节活动的初级阶段一味得使用被动运动会使相应灶区与正常的关节部位出现较大的差别,对完全恢复有着阻碍作用,且恢复的时间较长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骨科用的康复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一味被动运动导致的肌肉群生长恢复效果较差且恢复时间较长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骨科用的康复设备,包括主架底座,所述主架底座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加持块,所述加持块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轴杆,所述顶部轴杆的外部卡接有顶部衬套,所述顶部衬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大腿主梁,所述大腿主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大腿护板,所述加持块底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部轴杆,所述底部轴杆的外部卡接有底部衬套,所述底部衬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小腿主梁,所述小腿主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小腿护板,所述小腿主梁的正面设置有抗阻支撑架,所述抗阻支撑架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活动槽,所述限位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设置有抗阻弹簧,所述抗阻弹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
7.进一步地,所述主架底座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主架支撑板,两个所述主架支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倚靠支架,所述倚靠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倚靠护垫,所述倚靠护垫的内部充满鹅绒。
8.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衬套与所述底部衬套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护膝,所述护膝由无毒弹性泡沫构成,所述底部衬套绕底部轴杆转动,所述顶部衬套绕顶部轴杆转动。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活动槽的一侧与限位杆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活动槽的另一侧与限位杆进行卡接,所述限位活动槽位于抗阻支撑架一侧的顶部贯穿整个抗阻支撑架。
10.进一步地,所述抗阻弹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连接盘,一个所述弹簧连接盘
与第一连杆进行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弹簧连接盘与第二连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抗阻弹簧的劲度系数较低。
11.进一步地,所述小腿主梁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杆在滑槽的内部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呈三分之一圆弧状。
12.进一步地,所述大腿护板与所述抗阻支撑架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护板加护层,所述护板加护层由记忆乳胶组成,所述大腿护板与抗阻支撑架均由普通皮质材料构成。
13.进一步地,所述小腿主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小腿护板,所述小腿护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小腿绑带,所述大腿主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大腿护板,所述大腿护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大腿绑带。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大腿护板、小腿护板,向患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简易且使脚掌靠近地面的支架,有利于在患者主动锻炼小腿后部肌肉时,训练小腿前部的肌肉。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抗阻支撑架、抗阻弹簧,有利于患者主动进行轻微的抗阻训练,模拟正常腿部活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限位活动槽、滑槽,有利于在患者完成第一段抗阻运动时,不会因为抗阻弹簧的强劲张力而使小腿快速收回,另外通过滑槽的利用有利于通过调节力臂,来调节施加在小腿上的抗阻力,帮助患者最快速率完成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康复。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c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d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大腿绑带2、大腿护板3、顶部衬套4、支撑板5、护膝6、小腿护板7、小腿绑带8、抗阻支撑架9、小腿主梁10、底部衬套11、底部轴杆12、加持块13、顶部轴杆14、大腿主梁15、倚靠支架16、倚靠护垫17、主架支撑板18、主架底座19、护板加护层20、限位活动槽21、限位杆22、第一连杆23、弹簧连接盘24、抗阻弹簧25、滑槽26、滑杆27、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

7,该实施例的一种骨科用的康复设备,包括主架底座18,主架底座18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4,两个支撑板4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加持块12,通过加装两个加持块12有效地避免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腿部剐蹭支撑板4。
31.进一步地,加持块12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轴杆13,顶部轴杆13的外部卡接有顶部衬套3,顶部衬套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大腿主梁14,加持块12底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部轴杆11,底部轴杆11的外部卡接有底部衬套10,底部衬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小腿主梁9,通过设置大腿主梁14和小腿主梁9解决了单纯的大腿护板2与小腿护板6缺乏刚性的问题。
32.进一步地,大腿护板2与抗阻支撑架8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护板加护层19,通过由记忆乳胶组成的护板加护层19有利于对左右双腿无区分使用,提高了容错率。
33.进一步地,小腿护板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小腿绑带7,小腿护板6两侧的小腿绑带7两两缠绕捆绑,大腿护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大腿绑带1,大腿护板2两侧的大腿绑带1两两缠绕捆绑,通过捆扎的形式以及配合护板加护层19的使用,方便拆卸最大程度地避免阻碍腿部血液循环。
34.进一步地,顶部衬套3与底部衬套10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护膝5,通过设置无毒弹性泡沫构成的护膝5,有利于保护患者在进行膝盖弯曲,膝盖的小程度向前位移时,不受硬质底部衬套10的磕碰。
35.进一步地,抗阻支撑架8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活动槽20,限位活动槽20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21,限位杆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22,第一连杆22的一侧设置有抗阻弹簧24,抗阻弹簧2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杆27,第二连杆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26,通过设置抗阻弹簧24有利于帮助患者利用自身意志力进行主动的抗阻力运动,模拟正常的腿部活动,提高恢复效果。
36.进一步地,限位活动槽20的一侧与限位杆21活动连接,限位活动槽20的另一侧与限位杆21进行卡接,限位活动槽20位于抗阻支撑架8一侧的顶部贯穿整个抗阻支撑架8,通过独特的限位活动槽20有利于在通过调节限位杆21在限位活动槽20一侧的高度来调节力臂进而调节患者所抗阻力的大小。
37.进一步地,小腿主梁9的一侧开设有滑槽25,滑杆26在滑槽25的内部活动,第二连杆27的一侧呈三分之一圆弧状,通过滑杆26在滑槽25的内部活动有利于时刻保证滑杆26到限位杆21的距离最短,最大程度地减小小腿回收时,弹簧的弹力。
38.实施场景具体为:
39.当患者需要进行最初阶段的运动恢复时,调节限位杆21置于限位杆21一侧的顶部,获得最小的阻力,看护者搀扶患者上主架底座18的顶部,患者的手靠在倚靠护垫16的顶部,大腿绑带1捆绑患者大腿使大腿前侧与护板加护层19紧密贴合,小腿绑带7捆绑患者小腿使小腿前侧与护板加护层19紧密贴合,患者提高前脚掌向身后运动小腿,小腿通过带动小腿护板6向身后运动带动底部衬套10绕底部轴杆11转动,患者膝盖向身前位移触碰护膝5,小腿在向身后运动过程中,拉动与第一连杆22固定连接的抗阻弹簧24,位于滑槽25内部的滑杆26向滑槽25的顶部运动,当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将小腿运动到最大范围,抗阻弹簧24带动滑槽25内部的滑杆26向底部运动,使患者腿部回收,患者腿部肌肉受阻力影响得到锻炼,该进程中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控制腿部运动是否继续,亦可通过自身意志力克服轻度自身难以克服的阻力,以达到训练的效果,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一味被动运动导致的肌肉群生长恢复效果较差且恢复时间较长的问题。
4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