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甲基硅烷生产线用的原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甲基硅烷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甲基硅烷生产线用的原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三甲基硅烷生产线用的原料输送机构上,涉及到液体原料搅拌输送工作,液体原料初步混合后输送到下一工序机构中,对混合搅拌机构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对甲基硅烷生产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3.如果能够发明一种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混合搅拌工作,且搅拌速度自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就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三甲基硅烷生产线用的原料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甲基硅烷生产线用的原料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甲基硅烷生产线用的原料输送装置,包括釜壳体,所述釜壳体的下端连通有排料管,所述釜壳体和排料管之间设置有立轴,立轴的上端延伸到釜壳体中,且立轴的顶部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搅拌杆,所述立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涡轮扇叶,立轴贯穿涡轮扇叶的中部,立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铰接球,铰接球的外部套有控制座,控制座固定在排料管的内壁上,所述铰接球的底端设置有升降盘,升降盘套接在铰接球上开设的圆板槽中,升降盘上设置有弹簧片和导向滑块,所述铰接球中开设有立管腔、横管腔和副管腔,所述立管腔的一端延伸到铰接球的圆柱槽中,所述横管腔的一端延伸到立管腔中,横管腔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力柱,压力柱的一端凸出到控制座中,且压力柱的另一端接触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接触有拦截筒,所述副管腔的一端延伸到横管腔中,副管腔的另一端延伸到铰接球外部,所述横管腔和副管腔中均设置有控制盘,控制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盘。
6.优选的,所述压力柱形状为圆柱一端一体连接半球体,压力柱的半球体端凸出到控制座的内腔壁上环设的弧面槽中,弹簧的一端和压力柱接触,弹簧的另一端接触有拦截筒,且拦截筒固定在横管腔的内壁上。
7.优选的,所述控制座形状为球壳体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柱,且控制座的球壳体一侧开设圆孔,立轴设置在控制座的圆孔中,铰接球契合设置在控制座的球壳体中,控制座的圆柱一端固定在排料管的内壁上。
8.优选的,所述升降盘的圆板状且板体的一侧底面为凸出弧面状,升降盘的外侧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槽,升降盘的滑槽中设置有波浪板状的弹簧片和导向滑块,弹簧片的一端接触有导向滑块,导向滑块固定在铰接球上。
9.优选的,所述控制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型盘状的橡胶盘,控制盘的中部环设有若
干均匀分布的粗孔,且控制盘的边缘位置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细孔,所述控制盘固定在铰接球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构造设计利用釜壳体中原料下落产生的动力,进而控制立轴的转动,立轴带动搅拌杆,搅拌杆进行搅拌工作,此外立轴的转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立轴转速过快,就会触发铰接球中的止刹机构,从而实现摩擦降速的效果,这样实现搅拌杆的稳定搅拌工作;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柱的运动为铰接球中的流体流动提供动力,进而流体逐渐注入到铰接球中,控制升降盘的运动,升降盘和控制座接触实现摩擦止刹的效果,零件设计精巧,实现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铰接球结构示意图。
15.图中:釜壳体1、排料管2、立轴3、搅拌杆4、涡轮扇叶5、铰接球6、控制座7、升降盘8、弹簧片9、导向滑块10、立管腔11、横管腔12、副管腔13、压力柱14、弹簧15、拦截筒16、控制盘17、橡胶盘18。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三甲基硅烷生产线用的原料输送装置,包括釜壳体1,釜壳体1的下端连通有排料管2,釜壳体1和排料管2之间设置有立轴3,立轴3的上端延伸到釜壳体1中,且立轴3的顶部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搅拌杆4,立轴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涡轮扇叶5,立轴3贯穿涡轮扇叶5的中部,立轴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铰接球6,铰接球6的外部套有控制座7,控制座7固定在排料管2的内壁上,铰接球6的底端设置有升降盘8,升降盘8套接在铰接球6上开设的圆板槽中,升降盘8上设置有弹簧片9和导向滑块10,铰接球6中开设有立管腔11、横管腔12和副管腔13,立管腔11的一端延伸到铰接球6的圆柱槽中,横管腔12的一端延伸到立管腔11中,横管腔12的另一端设置有压力柱14,压力柱14的一端凸出到控制座7中,且压力柱14的另一端接触有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接触有拦截筒16,副管腔13的一端延伸到横管腔12中,副管腔13的另一端延伸到铰接球6外部,横管腔12和副管腔13中均设置有控制盘17,控制盘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盘18,参考图1理解,涡轮扇叶5为现有技术装置,圆筒外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扇叶板,立轴3固定在涡轮扇叶5的圆筒中部,且立轴3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即通过管体外壁上固定连接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在釜壳体1的内壁上,管体套住立轴3的顶部,从而实现立轴3的空间位置定位。
18.压力柱14形状为圆柱一端一体连接半球体,压力柱14的半球体端凸出到控制座7
的内腔壁上环设的弧面槽中,弹簧15的一端和压力柱14接触,弹簧15的另一端接触有拦截筒16,且拦截筒16固定在横管腔12的内壁上。
19.控制座7形状为球壳体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柱,且控制座7的球壳体一侧开设圆孔,立轴3设置在控制座7的圆孔中,铰接球6契合设置在控制座7的球壳体中,控制座7的圆柱一端固定在排料管2的内壁上。
20.升降盘8的圆板状且板体的一侧底面为凸出弧面状,升降盘8的外侧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槽,升降盘8的滑槽中设置有波浪板状的弹簧片9和导向滑块10,弹簧片9的一端接触有导向滑块10,导向滑块10固定在铰接球6上。
21.控制盘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型盘状的橡胶盘18,控制盘17的中部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粗孔,且控制盘17的边缘位置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细孔,控制盘17固定在铰接球6上。
22.工作原理:将液体原料注入到釜壳体1中,原料汇聚在釜壳体1中后,随后自然下落,流体下落过程中带动涡轮扇叶5转动,从而控制立轴3,立轴3转动带动铰接球6,铰接球6转动过程中带动若干压力柱14,在弹簧15的反弹推动下,压力柱14反复插入到控制座7的球壳体内壁上开设的弧面槽中,压力柱14往复运动中引起铰接球6中的流体运动,具体为压力柱14插入到横管腔12中过程,将两个控制盘17之间的流体挤入到立管腔11中,而压力柱14逆向运动过程,将铰接球6外部的流体吸入到两个控制盘17之间,因为控制盘17和橡胶盘18配合起到单向导流的效果,即流体通过控制盘17主要是,流体顶起橡胶盘18,进而通过控制盘17上的粗孔,这样压力柱14的运动为铰接球6中的流体单向流动提供动力,流体逐渐注入到升降盘8所处的空腔中,流体压力作用到升降盘8上,升降盘8移动克服弹簧片9的反弹影响,这样升降盘8和控制座7的内腔壁接触,实现摩擦止刹的效果,升降盘8和控制座7的内壁接触面均为磨砂面,而控制盘17上的细孔设计用来回流,即只有铰接球6的转速足够,注入到铰接球6中的流体速度才会大于回流速度,速度不够就不会出现止刹现象,实现自动化控制。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