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与流程

2022-02-19 08:11: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软圆铜绞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


背景技术:

2.铜编织线主要用于带电运动以及电力配套元件,带电运动例如动车、轻轨等,软圆铜绞线是将多根软圆铜线绞合在一起形成单股的软圆铜股线,再将若干股软圆铜股线绞合在一起形成软圆铜绞线,然而现有的软圆铜绞线存在柔软性差、鼓包、强度不足等问题,在自然状态下会弯曲无法保持平直,并且在下料之后,横断面往往呈松散状态,难以直接与铜排、端子等连接,增加了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有效提高软圆铜绞线的柔软度及绞线紧密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束丝,将若干根软圆铜线分别束成绞线方向为左向的第一线束及绞线方向为右向的第二线束;s2:第一次绞合,将3股第一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三线束;s3:第二次绞合,将9股第二线束绞合在第三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线芯线束;s4:第三次绞合,将3股第二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第四线束;s5:第四次绞合,将9股第一线束绞合在第四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五线束;s6:第五次绞合,将6股第五线束绞合在1股线芯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内层线束;s7:第六次绞合,将12股第五线束绞合在内层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软圆铜绞线。
5.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s1步骤采用束丝机,束丝节距为16

24mm。
6.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步骤s2、s4采用绞线机,绞线节距为18

26mm。
7.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步骤s3、s5采用管绞机,绞线节距为18

26mm,绞线模具的直径为3

4mm。
8.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步骤s6采用笼绞机,绞线节距为90

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9

11mm。
9.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s7步骤采用笼绞机,绞线节距为90

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16

18mm。
10.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在本发明中的软圆铜绞线,分为线芯、内层、外层,其中线
芯为单股线芯线束,内层为多股第五线束绞合在线芯线束外,外层为多股第五线束绞合在内层外,层与层之间的绞合方向不同,不同线束之间的绞合方向也不同,通过改变不同线束之间的绞线方向,有效提高软圆铜绞线的柔软度,有效改善软圆铜绞线鼓包、强度差等缺点,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平直,并且提高了软圆铜绞线的编织紧密度,剪断后的截面不会发生松散,有利于两端铜排或端子的装配。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4.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束丝,将若干根软圆铜线分别束成绞线方向为左向的第一线束及绞线方向为右向的第二线束;s2:第一次绞合,将3股第一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三线束;s3:第二次绞合,将9股第二线束绞合在第三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线芯线束;s4:第三次绞合,将3股第二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第四线束;s5:第四次绞合,将9股第一线束绞合在第四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五线束;s6:第五次绞合,将6股第五线束绞合在1股线芯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内层线束;s7:第六次绞合,将12股第五线束绞合在内层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软圆铜绞线。
15.s1步骤采用束丝机,束丝节距为16

24mm。
16.步骤s2、s4采用绞线机,绞线节距为18

26mm。
17.步骤s3、s5采用管绞机,绞线节距为18

26mm,绞线模具的直径为3

4mm。
18.步骤s6采用笼绞机,绞线节距为90

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9

11mm。
19.步骤s7采用笼绞机,绞线节距为90

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16

18mm。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束丝,将若干根软圆铜线分别束成绞线方向为左向的第一线束及绞线方向为右向的第二线束;s2:第一次绞合,将3股第一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三线束;s3:第二次绞合,将9股第二线束绞合在第三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线芯线束;s4:第三次绞合,将3股第二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第四线束;s5:第四次绞合,将9股第一线束绞合在第四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五线束;s6:第五次绞合,将6股第五线束绞合在1股线芯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内层线束;s7:第六次绞合,将12股第五线束绞合在内层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软圆铜绞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采用束丝机,束丝节距为16

2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s4采用绞线机,绞线节距为18

2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s5采用管绞机,绞线节距为18

26mm,绞线模具的直径为3

4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采用笼绞机,绞线节距为90

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9

11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采用笼绞机,绞线节距为90

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16

18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软圆铜绞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包括S1:束丝、S2:第一次绞合、S3:第二次绞合、S4:第三次绞合、S5:第四次绞合、S6:第五次绞合、S7:第六次绞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有效提高软圆铜绞线的柔软度及绞线紧密度。的柔软度及绞线紧密度。的柔软度及绞线紧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青 闫杰 王深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金桥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