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4:0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全自动配油器油箱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全自动配油器的油箱油箱口位于油箱上箱面的倾斜部位,每次倒油时,为了防止漏散,需要在油箱口内插入一漏斗再通过漏斗倒油。这样对于频繁倒油的小盛油瓶而言,每次倒油都需要在油箱口内插入漏斗,再倒油,倒完油后再取出漏斗,因此,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漏斗保存起来也不是太方便,容易遗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其通过增加一固定在油箱口上的油瓶定位板,使得小盛油瓶在倒油时被限制在一个与油箱口之间合适的倒油角度进行倒油而取消漏斗。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在所述油箱本体上箱面的倾斜部位设置有油箱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油瓶定位板,所述油瓶定位板至少具有一油箱口固定部和油瓶定位部,所述油箱口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油箱口上,所述油瓶定位部具有一在油瓶倒油时对油瓶的瓶身部分进行接触的油瓶定位端;所述油箱口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与油箱口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油瓶定位端的铅锤面与所述油箱口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之间呈一夹角,所述油瓶定位端与油箱口配合使得油瓶倒油时被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上。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油箱口固定部上开设有一与所述油箱口适配的孔,所述油箱口固定部通过该孔套在所述油箱口上并通过旋在油箱口上的螺母固定在所述油箱口上。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箱口固定部与所述油瓶定位部之间通过一连接部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61
°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瓶定位板还具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部与所述油箱口固定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下部支撑在油箱本体的安装基础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油瓶定位部遮盖所述油箱口的上方。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瓶定位板还具有与油瓶定位部、连接部、油箱口固定部、支撑部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左挡风部和右挡风部,其一方面起到增强油瓶定位部、连接部、油箱口固定部、支撑部结构支撑的作用,同时也遮风挡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挡风部、右挡风部的外端面与所述油瓶定位端的铅锤面平齐。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每次加油都需要使用漏斗且操作简便,同时无需再对漏斗进行保管。另外本实用新型油瓶定位板能再每次倒油时,对瓶身的角度进行限制,使油瓶的瓶口与油箱口处于一个合适的角度,方便油瓶中的油以一个合适的流速倒入油箱口,避免漏散。同时本实用新型油瓶定位板中的油瓶定位部、连接部和左、右挡风部能够遮盖在油箱口的上方和左右两侧,避免风吹起的杂质进入到油箱口内,即使雨天也能完成倒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结构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7.如图1所示的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包括了油箱本体100,在油箱本体100上箱面的倾斜部位设置有油箱口110,另外在油箱口110上方处设置有油瓶定位板120。
18.油瓶定位板120设置有油箱口固定部121和油瓶定位部122,在油箱口固定部121上开设有与油箱口110适配的孔140,油箱口固定部121通过孔140套在油箱口110上并通过旋在油箱口110上的130固定在油箱口110上。
19.油箱口固定部121与油瓶定位部122之间通过连接部123连接
20.油瓶定位部122具有在油瓶200倒油时对油瓶200的瓶身220部分进行接触的油瓶定位端122a。
21.油箱口固定部121所在的平面121a与油箱口110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油瓶定位端122a的铅锤面122b与油箱口固定部121所在的平面121a之间呈夹角,夹角的角度约为61
°
(也可以根据具体油箱和油瓶的大小和结构选择其他的角度),使得油瓶定位端122a与油箱口110配合让油瓶200倒油时被限制在一个合适的倾斜角度(约45
°
)上。
22.油瓶定位板120还具有支撑部124,支撑部124的上部与油箱口固定部121连接,支撑部124的下部支撑在油箱本体100的安装基础上。
23.连接部123和油瓶定位部122遮盖油箱口110的上方。
24.另外油瓶定位板120还具有与油瓶定位部122、连接部123、油箱口固定部121、支撑部124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左挡风部和右挡风部150(左挡风部图中未示出),其一方面起到增强油瓶定位部122、连接部123、油箱口固定部121和支撑部124结构支撑的作用,同时也遮风挡雨。左挡风部、右挡风部150(左挡风部图中未示出)的外端面与油瓶定位端122的铅锤面122b平齐。
25.通过以上的结构设置,使得油瓶200的瓶口部210处下端与油箱口110的内口处进油通道111相接触,盛油瓶200的瓶身220上部与油瓶定位部122相接触,使得整体盛油瓶200呈一定倾斜角度(约45
°
)来对油箱本体100直接加油。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每次加油都需要使用金属漏斗,操作简便且节约配件的清洗成本。
2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在所述油箱本体上箱面的倾斜部位设置有油箱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油瓶定位板,所述油瓶定位板至少具有一油箱口固定部和油瓶定位部,所述油箱口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油箱口上,所述油瓶定位部具有一在油瓶倒油时对油瓶的瓶身部分进行接触的油瓶定位端;所述油箱口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与油箱口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油瓶定位端的铅锤面与所述油箱口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之间呈一夹角,所述油瓶定位端与油箱口配合使得油瓶倒油时被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箱口固定部上开设有一与所述油箱口适配的孔,所述油箱口固定部通过该孔套在所述油箱口上并通过旋在油箱口上的螺母固定在所述油箱口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口固定部与所述油瓶定位部之间通过一连接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61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瓶定位板还具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部与所述油箱口固定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下部支撑在油箱本体的安装基础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油瓶定位部遮盖所述油箱口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瓶定位板还具有与油瓶定位部、连接部、油箱口固定部、支撑部左右两侧连接的左挡风部和右挡风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挡风部、右挡风部的外端面与所述油瓶定位端的铅锤面平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配油器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在所述油箱本体上箱面的倾斜部位设置有油箱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油瓶定位板,所述油瓶定位板至少具有一油箱口固定部和油瓶定位部,所述油箱口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油箱口上,所述油瓶定位部具有一在油瓶倒油时对油瓶的瓶身部分进行接触的油瓶定位端;所述油箱口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与油箱口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油瓶定位端的铅锤面与所述油箱口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之间呈一夹角,所述油瓶定位端与油箱口配合使得油瓶倒油时被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上。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每次加油都需要使用漏斗且操作简便,同时无需再对漏斗进行保管,操作简便且节约配件的清洗成本。本。本。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 谢卫林 张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神开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3
技术公布日:202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