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扰流筋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25: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扰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扰流筋模块。


背景技术:

2.扰流筋,搅拌类电子产品中,反应容器上起到扰乱涡流作用的突起筋。
3.在传统湿法化学合成中,反应容器中常因无扰流筋或仅有沿容器壁铅直方向设置的少数扰流筋,在搅拌过程中对溶液的搅动效果不佳。特别是靠近容器壁和底部部分,由于粘滞流体在器壁(侧壁和底部)表面出现层流效应(层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它作层状的流动。流体在管内低速流动时呈现为层流,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流体的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其近壁处最小)导致容器表面附近流速较慢,溶液混合效果较差,在化学合成反应中获得的产物颗粒均一性较差,特别是溶液黏性较大和搅拌速度较低时尤为突出。为改变这种不足,就需要改进交流筋结构,提升搅拌效果。
4.基于上述情况,急需一种扰流筋模块,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筋模块,可将所述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的内部,当反应容器内的溶液经由搅拌装置转动时,扰流筋能够改变反应容器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较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扰流筋模块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筋模块,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两条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和扰流筋,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应的一端经由一条所述第一支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应的另一端经由另一条所述第一支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上固设有若干条所述扰流筋。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筋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条所述扰流筋。
9.进一步的,一所述第二支撑筋上设置有三条间隔分布所述扰流筋,另一所述第二支撑筋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分布所述扰流筋。
10.进一步的,一所述第二支撑筋上的三条所述扰流筋等间距间隔分布,另一所述第二支撑筋上的两条所述扰流筋等间距间隔分布。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对接公头和一个对接母头。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柱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对接公头和一个对接母头。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筋呈圆弧形。
14.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筋呈s形。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为平行设置。
16.进一步的,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之间为平行设置,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为平行设置。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所述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的内部,当反应容器内的溶液经由搅拌装置转动时,扰流筋能够改变反应容器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较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从而使溶液的混合较为充分,搅动效果较好。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可以多重拼接,当反应容器的深度较大时,需要将至少两个所述扰流筋模块进行拼接,之后再将拼接好的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的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扰流筋模块适用于不同深度容量的容器,且适应性较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两个图1所示的扰流筋模块拼接而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设于反应容器中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第一支撑筋;4、第二支撑筋;5、扰流筋;6、对接公头;7、对接母头;8、反应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范围。
26.如图1至4所示,一种扰流筋模块,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两条第一支撑筋3、第二支撑筋4和扰流筋5,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相对应的一端经由一条所述第一支撑筋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相对应的另一端经由另一条所述第一支撑筋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4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4上固设有若干条所述扰流筋5。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所述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8的内部,当反应容器8内的溶液经由搅拌装置旋转时,扰流筋5能够改变反应容器8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较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从而使溶液的混合较为充分,搅动效果较好。
28.其中,所述扰流筋模块采用不锈钢制作,上涂覆四氟乙烯;或采用高密度塑料制成,有较强的耐酸碱腐蚀能力。
29.其中,所述扰流筋模块可通过焊接或其他的连接方式固设于容器8壁上。
30.特别的,本实用新型保护的仅是扰流筋模块,上述的反应容器及搅拌装置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
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1.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筋4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4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条所述扰流筋5;设置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4和若干条所述扰流筋5,扰流筋5能够改变反应容器8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更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从而使溶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搅动效果更好。
32.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一所述第二支撑筋4上设置有三条间隔分布所述扰流筋5,另一所述第二支撑筋4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分布所述扰流筋5;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4均设置有扰流筋5,这样设计使得所述扰流筋5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改变反应容器8的内部溶液的局部压强,压强的变化导致流体的流向改变,使得溶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搅动效果较好。
33.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一所述第二支撑筋4上的三条所述扰流筋5等间距间隔分布,另一所述第二支撑筋4上的两条所述扰流筋5等间距间隔分布;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4均设置有等间距的扰流筋5,这样设计使得溶液与扰流筋模块的扰流筋5相碰撞时,扰流筋5能够改变反应容器8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更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从而使溶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搅动效果更好。
34.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1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对接公头6和一个对接母头7;所述第二立柱2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对接公头6和一个对接母头7;当反应容器8的深度较大时,需要将至少两个所述扰流筋模块进行拼接(如图3所示),之后再将拼接好的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8的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扰流筋模块可适用于不同深度容量的容器,且适应性较强。
35.如图2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筋3呈圆弧形;由于大多数反应容器8的反应腔室为圆柱形,因此,所述第一支撑筋3呈圆弧形便于将所述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8的内部(如图4所示);其中,可根据确定的反应容器8来确定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弯曲程度,以便于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8的内部。
36.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筋5呈s形;所述扰流筋5呈s形时,溶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搅动效果更好。
37.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为平行设置;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3之间为平行设置,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4之间为平行设置;这样设计使得所述扰流筋模块能够更好的固设于反应容器8的内部,且结构稳定,扰流筋5能够改变反应容器8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更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从而使溶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搅动效果更好。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扰流筋模块有以下有益效果: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所述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8的内部,当反应容器8内的溶液经由搅拌装置旋转时,扰流筋5能够改变反应容器8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较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从而使溶液的混合较为充分,搅动效果较好。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