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不间断安全运行的索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1:0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索道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间断安全运行的索道装置。


背景技术:

2.索道的基础作用是满足游客的运量需要和意外情况下的快速安全转运功能,架空索道是景区的绿色交通方式,景区索道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对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和地表植被影响最小,点对点运输能耗仅为汽车的1/10,运行过程节能环保无污染,保护环境的效能明显。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乘坐索道游玩的游客比例越来越高,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单一运行索道的运力范围固定,当面临旅游淡旺季以及日高低峰时,主要采用调速和加吊箱的方法进行解决,而这种方法对大量游客集中的应对效果有限,严重制约了景区游客的接待量,增加了游客等候排队的时间,无法实现有效的调度效果,同时,当单一运行索道出现故障需要修复时,考虑游客对景区索道运行时间的需要,一些小检小查需要在停运后的时间处理,而这个时间都是黑夜时间,不利于安全工作的保障,存在营运和重大维护停运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不间断安全运行的索道装置,能根据游客乘坐的低高峰情况调度索道的运行,具有提高游客接待效率的优点,突破了单一索道调度难的瓶颈。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6.一种不间断安全运行的索道装置,包括基站一和基站二,所述基站一和基站二之间复合设置有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所述基站一和基站二均包括站房一和站房二,所述站房一和所述站房二为左右设置或上下设置,所述循环索道一的两个循环点分别设置于基站一和基站二的站房一内,所述循环索道二的两个循环点分别设置于基站一和基站二的站房二内,所述循环索道一或循环索道二均可作为在游客高峰期时使用启动。
7.可选的,所述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均包括钢丝绳和牵引设备,所述牵引设备设置于基站一和基站二内,所述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基站一和基站二所在站房一的牵引设备上,所述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基站一和基站二所在站房二的牵引设备上。
8.可选的,所述基站一和基站二之间的钢丝绳通过至少两组支撑站点支撑或不设有支撑站点,所述支撑站点上包括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站点上的支撑组件与支撑组件之间纵向或横向分离,所述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分别安装在分离的不同支撑组件上。
9.可选的,所述支撑站点包括用于安装支撑组件的立柱结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一根立柱或至少两根立柱组合安装;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工字型横梁;所述横梁独立安装于一
根立柱或连接至少两根立柱安装。
10.可选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和立柱二,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左右并立设置,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上分别独立安装有横梁,所述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位于立柱一上的横梁两端,所述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在位于立柱二上的横梁两端。
11.可选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和立柱二,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左右并立设置,所述横梁连接立柱一和立柱二安装,所述横梁共设两组且纵向分离设置,所述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靠近地面的第二个横梁两端,所述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在靠近地面的第一个横梁两端。
12.可选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所述立柱一上分别独立安装有两组横梁,两组所述横梁纵向分离设置,所述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靠近地面的第二个横梁两端,所述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在靠近地面的第一个横梁两端。
13.可选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立柱二和立柱三,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立柱二和立柱三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立柱一和立柱二之间的所述横梁两端,所述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在立柱二和立柱三之间的所述横梁两端。
14.可选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和立柱三,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三左右并立设置,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三上分别独立安装有横梁,两组所述横梁为纵向分离设置,所述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位于立柱一的横梁两端,所述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位于立柱三的横梁两端。
15.可选的,所述基站一和基站二的上端面均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感应避雷针,所述支撑站点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感应避雷针。
16.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实现游客低高峰的调度以及故障维修,同时可根据不同的景区情况设置不同的索道支撑站点,提高索道的安全性、使用寿命、降低索道运营成本,提高景区对游客的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28.实施例1
29.如图1至7,一种不间断安全运行索道装置,包括基站一1和基站二2,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复合设置有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基站一1和基站二2均包括站房一和站房二,站房一和站房二为左右设置或上下设置,循环索道一的两个循环点分别设置于基站一1和基站二2的站房一内,循环索道二的两个循环点分别设置于基站一1和基站二2的站房二内,循环索道一或循环索道二均可作为在游客高峰期时使用启动。
30.景区在运行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当日游客情况,启动循环索道一或循环索道二,从而对位于基站一1和基站二2内的游客进行运输。
31.当基站一1或基站二2内的游客人数过多,处于承运游客高峰时,工作人员启动循环索道二将基站一1和基站二2内的游客进行分流输送,从而降低索道在游客高峰期的运输负荷,同时当循环索道一或循环索道二发生故障时,可通过能正常营运的索道对乘客进行运输,而故障索道可派遣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做到故障维修不影响索道营运。
32.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均包括钢丝绳和牵引设备,牵引设备设置于基站一1和基站二 2内,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基站一1和基站二2所在站房一的牵引设备上,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基站一1和基站二2所在站房二的牵引设备上。
33.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在运行时,通过牵引设备实现输送绳的来回调度,从而将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的游客进行双向运输。
34.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的钢丝绳通过至少两组支撑站点3支撑,支撑站点3上包括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支撑站点3上的支撑组件与支撑组件之间纵向或横向分离,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分别安装在分离的不同支撑组件上,支撑站点3、基站一1和基站二2 的上端面均固定安装有感应避雷针。
35.通过在基站一1和基站二2以及支撑站点3的上端面设置感应避雷针,使得避免传统防雷技术索道,在突发雷雨时,发生游客滞留在空中吊箱内情况发生,通过感应避雷针对基站一1、基站二2和支撑站点3进行防雷击保护,保证索道雷雨期间不间断工作的安全转运要求,雷雨期间山上高处的游客是最危险的,同时通过循环索道一或循环索道二快速把高山处的游客安全输送到山脚安全的地方,正常发挥索道意外情况下的快速转移游客的能力。
36.其中感应避雷针包括处于顶部的大体积金属接闪体和处于接闪体下部的大功率、高阻抗、大体积的雷电能量消耗体组件,感应避雷针底部金属构件与索道系统支撑站点3的钢架金属构件顶端最高处部件采用金属支架连接,感应避雷针详细结构见公开号为cn102354910a的发明专利。
37.支撑站点3为大框架金属材料结构,引雷能力强,容易发生直接雷击,一旦发生直接雷击,雷云的高压能量直接通过雷击电弧短路传导到支撑站点3,使整个支撑站点3的金属材料结构为超高电压,这个超高电压对安装在其上的低压系统设备都具有安全隐患,而索道传统防雷技术,“泄放式”富兰克林避雷针在支撑站点3应用,增加雷击概率和强度,“预
放电”主动击闪型是比富兰克林避雷针更容易发生直接雷击,“半导体消雷器”和“离子消雷器”的雷云排斥及主动感应能力小,在大框架的支撑站点3上安装,会发生侧绕击事故,传统防雷技术的缺陷是避雷设施本身不消耗雷云雷电的超高压能量,不管是正击还是侧击,都是在其后的钢架上产生超高压的有害能量,这种传统索道防雷技术所谓安全防雷的唯一措施就是雷雨期间关停索道系统;而感应避雷针,利用圆锥形金属接闪体主动感应上方的雷云电场,主动消耗雷电的有害能量,在其后的钢架上就是一个安全的低电压区域,根据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感应避雷针雷电能量消耗体的消耗功率等级,可以完成消除基站一1和基站二2以及支撑站点3的直接雷击发生可能,能够保证索道雷雨期间不间断运行的安全要求。
38.其中,支撑站点3一般位于景区的核心范围内,整个索道装置为索道大金属框架,利用安装其上顶部的感应避雷针,能够主动的吸引景区范围上部空间的雷云电场,从而有效减少周边环境的雷击发生概率,起到景区大区域范围的安全消雷防雷效果,为此索道装置上安装的感应避雷针,其接闪体的高度选择2-3米高。
39.包括用于安装支撑组件的立柱结构,立柱结构包括一根立柱或至少两根立柱组合安装;支撑组件包括工字型横梁7;横梁7独立安装于一根立柱或连接至少两根立柱安装。
40.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4和立柱二5,立柱一4和立柱二5左右并立设置,立柱一4和立柱二5上分别独立安装有横梁7,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位于立柱一4上的横梁7两端,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在位于立柱二5上的横梁7两端。
41.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设置有两组上述结构的支撑站点3,通过立柱一4和立柱二5 左右并立设置,加强对钢丝绳支撑的稳定性,且适合在景区水平方向场地较平的情况下建设,此时基站一1和基站二2的站房一、站房二为左右设置。
42.实施例2
43.如图2,当基站一1和基站二2建设的位置较为接近,输送游客的距离较短时,基站一1 和基站二2之间不设有支撑站点3,此时,游客在基站一1或基站二2上进行乘坐,循环索道一或复合索道二的钢丝绳均无需支撑站点3的支撑,便可安全输送乘客,减少了景区的建设成本,且根据景区实际情况进行建设,此时基站一1和基站二2的站房一、站房二为左右设置。
44.实施例3
45.如图3,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设置有三组支撑站点3,其中,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4 和立柱二5,立柱一4和立柱二5左右并立设置,横梁7连接立柱一4和立柱二5安装,横梁7共设两组且纵向分离设置,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靠近地面的第二个横梁7两端,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在靠近地面的第一个横梁7两端。
46.此结构的支撑站点3设置适合吊箱人数较多的景区建设,通过立柱一4和立柱二5的设置,加强支撑的强度,同时通过循环索道一和循环索道二对游客进行分流,此时基站一1和基站二2的站房一、站房二为上下设置。
47.实施例4
48.如图4,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4,立柱一4上分别独立安装有两组横梁7,两组横梁7纵向分离设置,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靠近地面的第二个横梁7两端,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在靠近地面的第一个横梁7两端。
49.当景区属于小型游客量的景区,且地势结构较平坦时,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可
设立三组支撑站点3,且每组支撑站点3通过两组横梁7上下分布在立柱一4上,从而在减少建设成本的同时,可适应景区的索道运输负荷。
50.实施例5
51.如图5,当景区的水平地势较平稳,且景区属于中型游客量景区时,基站一1和基站二2 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一种支撑站点3,同时以第一种支撑站点3为中心,两边对称设立第二种支撑站点3,第一种支撑站点3结构为设立立柱一4,立柱一4上独立且纵向分离设置横梁7,第二种支撑站点3结构为通过立柱一4和立柱二5平行并立设立,横梁7连接立柱一4和立柱二5安装,横梁7共设两组且纵向分离设置,且根据横梁7的纵向分离设置,站房一和站房二为上下设置,此时通过第一种支撑站点3和第二种支撑站点3的接合,在增强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建设成本。
52.实施例6
53.如图6,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4、立柱二5和立柱三6,立柱一4和立柱二5之间连接有横梁7,立柱二5和立柱三6之间连接有横梁7,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立柱一4和立柱二5之间的横梁7两端,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在立柱二5和立柱三6之间的横梁7两端。
54.当景区的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的水平地势较平稳,而基站一1、基站二2的地势不平稳,且景区属于大型游客量景区时,基站一1和基站二2的站房一、站房二为左右设置,且站房一和站房二的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设立两组支撑站点3,且两组支撑为设立立柱一4、立柱二5和立柱三6,并在立柱一4、立柱二5之间设立横梁7,立柱二5和立柱三6之间设立横梁7,从而循环索道一在立柱一4和立柱二5之间的横梁7 上运行,循环索道二在立柱二5和立柱三6之间的横梁7上运行,通过利用立柱一4、立柱二5和立柱三6加强支撑作用,增加索道大运输负荷情况下的稳定性。
55.实施例7
56.如图7,立柱结构包括立柱一4和立柱三6,立柱一4和立柱三6左右并立设置,立柱一 4和立柱三6上分别独立安装有横梁7,两组横梁7为纵向分离设置,循环索道一的钢丝绳安装在位于立柱一4的横梁7两端,循环索道二的钢丝绳安装位于立柱三6的横梁7两端。
57.当景区的属于中型游客量景区,基站一1、基站二2的地势部平稳时,此时基站一1和基站二2的站房一、站房二为左右设置,且站房一和站房二的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设立两组支撑站点3,两组支撑站点3为平行设立立柱一4和立柱三6,并在立柱一4和立柱三6上分别独立设立横梁7,使得循环索道一在立柱一4所在的横梁7 上运行,循环索道二在立柱三6所在的横梁7上运行,在加强运输能力的同时,综合建设成本较低。
58.实施例8
59.如图8,当景区的地势环境复杂,水平场地较小,不平稳时,基站一1和基站二2之间设立三种不同的支撑站点3,第一种支撑站点3为平行设置立柱一4和立柱二5,立柱一4和立柱二5 之间上下分离设置有横梁7,同时再平行设立立柱一4和立柱二5,立柱一4和立柱二5之间上下分离设置有横梁7,且两组立柱一4和两组立柱二5均位于不同高度,起到叠加支撑作用,而第二种支撑站点3为设立立柱一4,立柱一4上独立且上下分离设置横梁7,同时根据地势情况,再增设立柱一4,并在立柱一4上独立且上下分离设置横梁7,第三种支撑站点3为平行设立立柱一4和立柱二5,立柱一4和立柱二5之间上下分离设置有横梁7,从而循环索道
一在靠近地面的第二个横梁7运行,循环索道二在靠近地面的第一个横梁7上运行,最终使得索道在运行时更加稳定。
6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