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图像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1:58: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图像定影装置,尤其是涉及包括与加压辊两端连接的传动部的图像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2.复印机多采用加热与加压相结合的方式,对碳粉进行定影。其中,定影所需高温由加热部传导并施加至纸张上,碳粉在加热部高温作用下熔化。对加热部施压则由加压辊完成,碳粉发生熔化的同时受到加压辊的压力而粘附到纸张上,从而实现定影。
3.图1是一种图像定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图像定影装置中,参考图1,加压辊10与加热部20相夹持,加压辊10的一端安装齿轮30,电机40通过驱动齿轮组50驱动加压辊10端部的齿轮30旋转,以带动加压辊10旋转。随着高速复印机及高速打印机的发展,特别是在图像定影装置内引入加热垫后,对定影装置的旋转负荷要求越来越高,扭矩显著增加。在扭矩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加压辊10的驱动端和非驱动端与所述加热部20间夹持力差异增大。其中,加压辊10的驱动端为设有齿轮30的一端,非驱动端为未设齿轮的一端。相较于加压辊10的非驱动端,加压辊10的驱动端与加热部20间压紧量更大。加压辊10的两端与加热部20间的夹持力失衡,会影响纸张传输及定影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降低加压辊两端与加热部间夹持力差异,改善定影效果。
5.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加热部和加压辊,附有碳粉的纸张适于通过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加压辊间形成的夹持部位,以将碳粉定影在所述纸张上;驱动部,适于对所述加压辊进行驱动;传动部,与所述驱动部及所述加压辊两端相连接,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部同时驱动所述加压辊两端旋转。
6.本发明的发明人的深入研究发现,所述加压辊两端均连接传动部,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部同时驱动所述加压辊两端旋转,能够提高所述加压辊两端动作一致性,保证所述加压辊两端与所述加热部间夹持力均衡。
7.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所述加压辊两端分别固设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传动部适于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旋转。
8.由此,所述传动部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旋转,以实现所述加压辊两端动作一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有助于提高传动效率,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9.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所述传动部包括通轴、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固设于所述通轴的两端,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10.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在所述通轴的两端作同步旋转,以保证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的所述第二齿轮作同步旋转,从而降低
所述加压辊两端与所述加热部间夹持力差值。
11.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及驱动齿轮组,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组,所述驱动齿轮组连接所述第四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组包括相啮合的多个驱动齿轮。
12.所述电机适于提供驱动力,并通过所述驱动齿轮组以多个驱动齿轮传动的方式驱动所述第四齿轮旋转。所述传动部结构组成简单,易于实现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作同步旋转。
13.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齿轮;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固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
14.利用所述连接轴及所述连接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组及所述第四齿轮,有助于灵活调节所述驱动齿轮组与所述第四齿轮的间距,利于合理布局所述驱动齿轮组与所述第四齿轮的相对位置。
15.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所述第四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
16.所述驱动齿轮旋转直接带动所述第四齿轮旋转,有助于减小传动机构体积,减小传动过程中能量损失。
17.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所述通轴材料为金属或者合金。
18.所述通轴材料为金属或者合金,为高强度材质,有助于减小所述通轴两端所受到的扭力,减少扭力造成的损伤,提高所述通轴的两端转动的同步性。
19.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通轴销接固定,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通轴销接固定。
20.采用销接方式将所述第三齿轮及所述第四齿轮固定于所述通轴上,有助于提高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在所述通轴上的紧固程度,保证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同步旋转。
21.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框架,所述加热部的两端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加热部可相对所述第一框架旋转;所述通轴的两端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通轴可相对所述第一框架旋转。
22.所述第一框架能够起到支撑所述加热部及所述通轴的作用。所述加热部的两端及所述通轴的两端均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因而所述加热部及所述传动部构成模组,利于通过模组的形式实现所述加热部及所述传动部一同安装或者拆卸,便于对所述加热部及所述传动部统一进行更换。
23.在上述图像定影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框架,所述加压辊的两端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加压辊可相对所述第二框架旋转;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可相对所述第一框架绕所述通轴旋转。
24.所述第二框架能够起到支撑所述加压辊的作用,且通过所述第二框架相对所述第一框架绕所述通轴旋转,带动所述加压辊一同相对所述第一框架转动,从而调整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加热部间的轴间距,达到调节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加热部间夹持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25.图1是一种图像定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及图4是图2所示的图像定影装置的加压辊移动至不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28.图5是图2所示的图像定影装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及图7是图5所示的a区域沿不同方向的放大视图;
30.图8及图9是图6中第二框架旋转至不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启示下能够实现它们的多种替代方式,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32.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撤去图像定影装置100的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
33.参考图2,一种图像定影装置100,包括:相夹持的加热部200和加压辊300。
34.附有碳粉的纸张适于通过所述加热部200和所述加压辊300间形成的夹持部位,以将碳粉定影在所述纸张上。
35.所述加压辊300可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加热部200间的夹持力大于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加热部200间的夹持力。
36.图3及图4是图2所示的图像定影装置100的加压辊300移动至不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37.参考图3及图4,所述图像定影装置100还包括:驱动部600,适于对所述加压辊300进行驱动。
38.所述图像定影装置100还包括:传动部500,所述传动部500与所述驱动部600及所述加压辊300两端相连接,所述驱动部600通过所述传动部500同时驱动所述加压辊300两端旋转。
39.所述加压辊300两端均连接传动部500,所述驱动部600通过所述传动部500同时驱动所述加压辊300两端旋转,能够提高所述加压辊300两端动作一致性,保证所述加压辊300两端与所述加热部200间夹持力均衡。
40.所述图像定影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齿轮410及第二齿轮420,所述第一齿轮410与所述第二齿轮420分别固设于所述加压辊300两端。
41.所述传动部500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10及所述第二齿轮420旋转,以实现所述加压辊300两端动作一致,所述第一齿轮410与所述第二齿轮420有助于提高传动效率,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42.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500包括通轴510、第三齿轮520及第四齿轮530,所述第三齿轮520和第四齿轮530分别固设于所述通轴510的两端,所述第三齿轮520与所述第一齿轮410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530与所述第二齿轮420相啮合。
43.所述第三齿轮520和第四齿轮530在所述通轴510的两端作同步旋转,以保证与所述第三齿轮520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410以及与所述第四齿轮530相啮合的所述第二齿轮
420作同步旋转,从而降低所述加压辊300两端与所述加热部200间夹持力差值。其中,所述第一齿轮410与所述第二齿轮420同步旋转包括同时刻开始旋转且转速相同,从而保证所述加压辊300两端与所述加热部200间夹持力均衡。
44.所述驱动部600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50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10、所述第二齿轮420及所述加压辊300旋转。
45.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600包括电机610及驱动齿轮组620,所述电机610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组620,所述驱动齿轮组620连接所述第四齿轮530,所述驱动齿轮组620包括相啮合的多个驱动齿轮621。
46.所述电机610适于提供驱动力,并通过所述驱动齿轮组620以多个驱动齿轮621传动的方式驱动所述第四齿轮530旋转。所述传动部500结构组成简单,易于实现所述第三齿轮520与所述第四齿轮530作同步旋转。
47.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定影装置100还包括:连接部700,所述连接部700包括:连接轴710,所述连接轴710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齿轮621;连接齿轮720,所述连接齿轮720固设于所述连接轴710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齿轮720与所述第四齿轮530相啮合。
48.利用所述连接部700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组620及所述第四齿轮530,有助于灵活调节所述驱动齿轮组620与所述第四齿轮530的间距,利于合理布局所述驱动齿轮组620与所述第四齿轮530的相对位置。通过调整所述连接轴710的长度即可适应于所述驱动齿轮组620与所述第四齿轮530不同间距,适用场景更广,设计更为灵活。
49.所述驱动齿轮621带动所述连接轴710及所述连接齿轮720旋转,所述连接齿轮720进而带动所述第四齿轮530与所述第三齿轮520同步旋转,以实现所述第一齿轮410与所述第二齿轮420同步旋转,从而减小所述加压辊300两端与加热部200间的夹持力差值。
5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齿轮直接相啮合。
51.其中,所述驱动齿轮旋转直接带动所述第四齿轮旋转,有助于减小传动机构体积,减小传动过程中能量损失。
52.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轴510材料为合金。例如,所述通轴510材料为钢材料,具体的,所述通轴510材料为不锈钢。
5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轴510材料为金属。
54.所述通轴510材料为金属或者合金,为高强度材质,有助于减小所述通轴510两端所受到的扭力,减少扭力造成的损伤,提高所述通轴510的两端转动的同步性。
55.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轴510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加压辊300长度。
5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齿轮520与所述通轴510销接固定,所述第四齿轮530与所述通轴510销接固定。
57.采用销接方式将所述第三齿轮520及所述第四齿轮530固定于所述通轴510上,有助于提高所述第三齿轮520与所述第四齿轮530在所述通轴510上的紧固程度,保证所述第四齿轮530与所述第三齿轮520同步旋转,进而保证所述第一齿轮410及所述第二齿轮420同步转动,提高所述加压辊300两端与加热部200间压力差。
58.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200与所述加压辊300并列排布,所述加热部200表面与所述加压辊300表面相夹持。
59.纸张输送过程中经过所述加压辊300与所述加热部200间的夹持部位,所述加热部
200用于将纸张上的碳粉熔化以利于纸张吸收,从而将碳粉定影于纸张上,以在纸张上形成文字或者图像。所述加压辊300用于对纸张施加压力,保证画像定影于纸张上。
6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200包括加热源230、加热垫板210及加热皮带220,所述加热源230及所述加热垫板210支撑所述加热皮带220,所述加热源230适于对所述加热皮带220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垫板210位于所述加热部200与所述加压辊300间的夹持部位,使得所述加热皮带220与所述加压辊300形成夹持。
61.图5是图2所示的图像定影装置100的第一框架810和第二框架820的结构示意图。图6及图7是图5所示的a区域沿不同方向的放大视图。
62.参考图5至图7,所述图像定影装置100中还包括:第一框架810,所述加热部200的两端设于所述第一框架810上,所述加热部200可相对所述第一框架810旋转。
63.图8是图6所示的a区域撤去部分遮挡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64.参考图8,所述通轴510的两端设于所述第一框架810上,所述通轴510可相对所述第一框架810旋转。
65.所述第一框架810位置固定,不会发生移动。所述第一框架810能够起到支撑所述加热部200及所述通轴510的作用。所述加热部200的两端及所述通轴510的两端均设于所述第一框架810上,因而所述加热部200及所述传动部500构成模组,利于通过模组的形式实现所述加热部200及所述传动部500一同安装或者拆卸,便于对所述加热部200及所述传动部500统一进行更换。
66.图8及图9是图6中第二框架820旋转至不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67.参考图8及图9,所述图像定影装置100中还包括:第二框架820,所述加压辊300的两端设于所述第二框架820上,所述加压辊300可相对所述第二框架820旋转;其中,所述第二框架820可相对所述第一框架810绕所述通轴510旋转。
68.所述第二框架820能够起到支撑所述加压辊300的作用,且通过所述第二框架820相对所述第一框架810绕所述通轴510旋转,带动所述加压辊300一同相对所述第一框架810转动,从而调整所述加压辊300与所述加热部200间的轴间距,达到调节所述加压辊300与所述加热部200间夹持力的目的。
69.纸张经过所述加压辊300与所述加热部200间的夹持部位时,所述第二框架820位置保持不动。
70.当纸张所受压力需要进行调节时,所述第二框架820以所述通轴510为轴相对所述第一框架810转动,并带动所述加压辊300一同相对所述第一框架810转动,从而调整所述加压辊300与所述加热部200间的轴间距,达到调节纸张所受压力的目的。
71.其中,一般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待机、发生卡纸或者输送纸张厚度发生变化时,需对纸张受压大小进行调节。
72.如图5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辊300驱动组件还包括:弹簧830,弹簧830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框架810上,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框架820上。
73.所述弹簧830适于限制所述第一框架810及所述第二框架820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所述加压辊300与所述加热部200间压紧量。所述加压辊300通过弹簧830压力将纸张紧压在所述加热部200和所述加压辊300之间。
74.所述弹簧83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75.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