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1:28: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走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行走辅助装置,一般是供行动不是很自如的人群使用,例如老年人或理疗康复中的病人,老年人可以利用行走辅助装置进行锻炼,通过锻炼,维持身体的机能,延缓肌肉衰退。理疗康复训练中的病人则可以通过锻炼,恢复健康。因为老年人或理疗康复中的病人对自身行动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对于行走辅助装置而言,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不能因为使用者施加到行走辅助装置上的力过大或不平衡就出现倾倒的情况。所以对于行走辅助装置的使用稳定性要求会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行走辅助装置,提高使用稳定性。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走辅助装置,包括支柱和扶手,支柱设有一根,扶手安装于支柱的顶部,支柱的底部连接有前支脚、后支脚,后支脚与支柱的连接处高于前支脚与支柱的连接处,前支脚上安装有前轮,后支脚与支柱的连接处位于扶手与支柱的连接处的前方,后支脚向后延伸,后支脚设有两个并且关于支柱的轴线左右对称,后支脚上安装有后轮,后轮位于扶手的后方,前轮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前方,后支脚与支柱的连接处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前方,扶手与支柱的连接处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后方。
5.作为优选的方案,两个后支脚上相背离的侧面的最大间距l1为行走辅助装置的最大宽度,l1不大于800mm,两个后支脚上相面对的侧面的最小间距l2不小于400mm,扶手的宽度l4小于l1。
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l1=600mm~650mm。
7.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l2=430mm~480mm。
8.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柱的轴线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a,a=55
°
~75
°

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a=67
°

10.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柱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位于扶手下方,扶手为环形结构并围成供用户查看显示屏内容的观察窗口。
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柱包括升降管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升降管传动连接,扶手固定在升降管的顶端。
12.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支柱的底部来降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
13.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前轮与后轮的中心距为l3,l3=420mm~460mm。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对前轮、后轮的位置、后支脚与支柱的连接位置以及扶手与支柱的连接位置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到前轮、后轮会支撑使用者对行走辅助装置的作用力以及行走辅助装置自身的重力,因此分别分布在行走辅助
装置的重心的前方和后方,能够平衡受力,确保使用者对行走辅助装置的作用力不易改变其重心的位置,自然不易倾倒;扶手会承受使用者对行走辅助装置的作用力,由于后轮位于扶手的后方,后支脚与支柱的连接处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前方,扶手与支柱的连接处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后方,因此扶手受到的作用力先传递至后支脚与支柱的连接处,然后分散到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前方前轮和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后方的后轮上,使得扶手受到的作用力可以起稳定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作用,行走辅助装置更加不易倾倒,使用稳定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走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走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走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走辅助装置的爆炸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走辅助装置的扶手上升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走辅助装置,包括支柱1和扶手2,支柱1设有一根,扶手2安装于支柱1的顶部,支柱1的底部连接有前支脚3、后支脚4,后支脚4与支柱1的连接处高于前支脚3与支柱1的连接处,前支脚3上安装有前轮31,前轮31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前方,后支脚4与支柱1的连接处位于扶手2与支柱1的连接处的前方,后支脚4向后延伸,后支脚4设有两个并且关于支柱1的轴线左右对称,后支脚4上安装有后轮41,后轮41位于扶手2的后方,后支脚4与支柱1的连接处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前方,扶手2与支柱1的连接处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后方。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所在的位置为图2中的o点,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所在的竖直线可以参考图2中的虚线m。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前轮31、后轮41的位置、后支脚4与支柱1的连接位置以及扶手2与支柱1的连接位置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到前轮31、后轮41会支撑使用者对行走辅助装置的作用力以及行走辅助装置自身的重力,因此分别分布在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前方和后方,能够平衡受力,确保使用者对行走辅助装置的作用力不易改变其重心的位置,自然不易倾倒;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在产品成型后就可以稳定在设计的位置,扶手2会承受使用者对行走辅助装置的作用力,由于后轮41位于扶手2的后方,后支脚4与支柱1的连接处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前方,扶手2与支柱1的连接处位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后方,因此扶手2受到的作用力先传递至后支脚4与支柱1的连接处,然后分散到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前方前轮31和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后方的后轮41上,使得扶手2受到的作用力可以起稳定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作用,行走辅助装置更加不易倾倒,使用稳定性得到提高。
23.一般房屋的门框宽度是800mm~900mm,因此为了让行走辅助装置能够轻松过门,可以限制两个后支脚上相背离的侧面的最大间距l1为行走辅助装置的最大宽度,l1不大于800mm,同时由于使用者需要站在两个后支脚4之间使用行走辅助装置,因此为了让使用者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可以限制两个后支脚4上相面对的侧面的最小间距l2不小于400mm,扶
手2的宽度l4小于l1,l4可以选择在480mm~500mm,即便使用者趴在扶手2上也有足够的宽度,能够提升使用体验。具体尺寸位置可以参考图3。
24.作为较好的范围,可以选择l1=600mm~650mm,能够获得较大的通行自由度。而为了均衡后支脚4的尺寸及强度和使用者的运动空间,可以选择l2=430mm~480mm,使用者在两个后支脚4之间行走起来能够享受充分自由。
25.为了让行走辅助装置的整体的包装尺寸能够小型化,同时让前轮31能够通过支柱1直接承受扶手2受压后传递过来的外力,可以控制前轮31与后轮41的中心距l3,例如设计l3=420mm~460mm,这样支柱1的轴线所在的一个垂直于后支脚4对称面的平面基本穿过前轮31,如图2中支柱1的轴线所示,使用者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另外,前轮31也设置了两个,可以让行走辅助装置更稳定、更安全,并可以采用带刹车的万向轮,当扶手受力方向突变时,万向轮能够及时变换方向,防止行走辅助装置倾倒,在不使用时可以用刹车锁住前轮31。当然,前轮31选择设置一个或三个等数量也是可行的。
26.为了满足前面提到的后支脚4与支柱1的连接处及扶手2与支柱1的连接处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的位置关系,可以选择将支柱1倾斜设置,而具体到支柱1的轴线n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a,a=55
°
~75
°
。a的角度过小,会导致扶手2的位置后移,使得前轮31的受力变小,容易导致行走辅助装置受外力作用向后倾倒;a的角度过大,则会变成要使用者的运动空间前移,容易踢到或撞到支柱1。作为应用到的产品的一个角度,可以选择a=67
°
,不仅可以让扶手2处于一个较好的位置,而且为后续扶手2升降功能预留了空间。
27.为了让使用者能够了解自身的运动数据,可以在支柱1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屏5,而为了保护显示屏5,可以设计显示屏5位于扶手2下方,将扶手2设计为环形结构并围成供用户查看显示屏5内容的观察窗口200。
28.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身高有差异,为了让行走辅助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以设计支柱1包括升降管11和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与升降管11传动连接,扶手2固定在升降管11的顶端。由于扶手2升高后会导致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上升,因此可以将驱动电机12安装于支柱1的底部来降低行走辅助装置的重心,从而调节因扶手2上升带动来重心位置变化的影响。例如在图2所示的这款具体产品中,扶手2上升前,行走辅助装置的整体高度h大概在968mm、重心位置h1大概在369mm,图5中可见,扶手2上升后,行走辅助装置的整体高度h大概在1108mm、重心位置h2大概在380mm,h1和h2都没有超过整体高度的一半,并且两者仅相差11mm左右,可见实际的调节效果比较好。
29.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