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股骨假体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15:38: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股骨假体。


背景技术:

2.单髁关节置换是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病变间室进行置换,是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的关节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以及更易于翻修等优势。
3.股骨假体安装在股骨上,正常膝关节的活动范围通常在0
°-
120
°
之间,高屈曲时可达150-155
°
单髁膝关节假体置换后,股骨假体在体内模拟人体膝关节的运动。当人体运动时,屈曲度超过一定角度后(例如在高屈曲度时),胫股之间的作用力会有使股骨假体脱出的倾向,如果股骨假体的抗脱出性能不足,在术后股骨假体会有脱出的风险,从而导致翻修等严重后果,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股骨假体。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股骨假体,包括:
6.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骨水泥槽,所述骨水泥槽的底壁面为截骨面;
7.立柱,所述立柱安装在所述截骨面上;和
8.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在所述截骨面的后部,所述止挡件从所述截骨面向前侧凸出,其中
9.所述止挡件沿所述骨水泥槽的宽度方向延伸;
10.或者,所述止挡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挡件沿所述骨水泥槽的宽度方向和/或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截骨面包括后斜面和后髁面,所述后斜面位于所述后髁面的前侧,所述后斜面的近侧沿与所述后髁面的远侧沿相连,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
12.所述第一止挡件安装在所述后斜面上且从所述后斜面向前侧凸出,所述第二止挡件安装在所述后髁面上且从所述后髁面向前侧凸出;
13.可选地,所述截骨面进一步包括远端面,所述远端面的后侧沿与所述后斜面的前侧沿相连,所述立柱安装在所述远端面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件具有从所述后斜面向前侧且向近侧延伸的后斜防退面,所述后斜防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
15.所述第二止挡件具有从所述后髁面向前侧且向近侧延伸的后髁防退面,所述后髁防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为三棱柱状,所述第一止挡
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具有第一侧棱、第二侧棱和第三侧棱,所述第二侧棱在远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侧棱与所述第三侧棱之间,所述第一侧棱位于所述第三侧棱的远侧;
17.所述第一止挡件的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一侧棱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二侧棱之间的表面为所述后斜防退面,所述第一止挡件的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一侧棱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三侧棱之间的表面与所述后斜面相连;
18.所述第二止挡件的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一侧棱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二侧棱之间的表面为所述后髁防退面,所述第二止挡件的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一侧棱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三侧棱之间的表面与所述后髁面相连。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为四棱柱状,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依次具有第四侧棱、第五侧棱、第六侧棱和第七侧棱,所述第五侧棱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四侧棱、所述第六侧棱和所述第七侧棱前端,所述第四侧棱位于所述第五侧棱的远侧且与所述第五侧棱相邻;
20.所述第一止挡件的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四侧棱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五侧棱之间的表面为所述后斜防退面,所述第一止挡件的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四侧棱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七侧棱之间的表面与所述后斜面相连;
21.所述第二止挡件的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四侧棱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五侧棱之间的表面为所述后髁防退面,所述第二止挡件的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四侧棱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七侧棱之间的表面与所述后髁面相连。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α在90
°-
180
°
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二夹角β在102
°-
180
°
的范围内。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α在145
°-
155
°
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二夹角β在145
°-
155
°
的范围内。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斜防退面与所述后髁防退面平行;和/或,所述第一夹角α为150
°
,所述第二夹角β为150
°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件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止挡件沿所述骨水泥槽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止挡件在所述骨水泥槽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为3mm-5mm;和/或,
26.所述第二止挡件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止挡件沿所述骨水泥槽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止挡件在所述骨水泥槽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为3mm-5mm;
27.可选地,所述第一止挡件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止挡件的数量为3个。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水泥槽的深度小于等于2mm;所述止挡件的厚度在0.3mm到1mm之间,可选地,所述止挡件的厚度为0.35mm。
29.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股骨假体在截骨面的后部设置止挡件,止挡件可以和骨水泥槽内的骨水泥相互作用。止挡件从截骨面向前侧凸出,增加了本体与骨水泥的接触面,从而使得包覆止挡件的骨水泥具有开口向后侧向近侧的凹陷部,止挡件可以与骨水泥的凹陷部相互卡合。当股骨假体向着远侧滑移时,即止挡件随着本体向远侧滑移时,骨水泥上的凹陷部会对止挡件向远侧滑移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同时,本体的后部向前侧压紧的力,会将位于截骨面的后部的止挡件向骨水泥的凹陷部压紧,增加止挡件与骨水泥的凹陷部相互卡合
的力度,进一步阻挡止挡件向远侧滑移。因此止挡件可以对股骨假体出现的滑移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使得股骨假体即便在膝关节的屈曲度较高时,依然不易偏离安装位置。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股骨假体具有在膝关节的屈曲度较高时依然不易偏离安装位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31.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股骨假体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股骨假体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止挡件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止挡件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骨水泥无缺损时股骨假体脱出位移量的试验柱状图。
36.图6是骨水泥缺损1/3时股骨假体脱出位移量的试验柱状图。
37.图7是骨水泥全缺损时股骨假体脱出位移量的试验柱状图。
38.图8是股骨假体的防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与脱出位移量关系的试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股骨假体1000。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股骨假体1000包括本体100、立柱300和止挡件。
41.本体100具有骨水泥槽200,骨水泥槽200的底壁面为截骨面400,立柱300安装在截骨面400上。其中,骨水泥槽200的底壁面是指骨水泥槽200的与其开口相对的璧面。
42.止挡件设在截骨面400的后部,止挡件从截骨面400向前侧凸出。止挡件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或者,止挡件为多个,多个止挡件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
43.股骨假体1000安装在股骨上,截骨面400为朝向股骨髁的面。通过在本体100上的骨水泥槽200内填充骨水泥,从而使得截骨面400与股骨髁粘连在一起,即骨水泥起到将本体100固定到股骨上的作用。换言之,股骨假体1000的抗脱出性能与截骨面400和股骨髁之间是否完全被骨水泥粘连有关,若是出现骨质疏松或骨水泥缺损,使得截骨面400和股骨髁之间出现空缺,则会降低股骨假体1000的抗脱出性能。
44.在屈膝状态时,股骨假体1000受到胫骨侧的作用力,尤其当膝关节的屈曲度超过一定角度(例如可以为110
°
)后,股骨假体1000受到胫骨侧的作用力较强,股骨假体1000会有从股骨中脱出的趋势。当屈曲度较高时,胫骨侧对股骨假体1000的作用力作用在本体100的后部,胫骨侧对本体100的后部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第一个力为使本体100的后部朝向远侧移动的力,第二个力为将本体100的后部朝向前侧压紧的力。如果股骨假体1000的抗脱出性能不足,股骨假体1000将会沿着本体100上的截骨面400的后部向股骨的远侧滑移,从而可能导致股骨假体1000偏离安装位置,造成需要翻修等严重后果。
4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股骨假体1000在截骨面400的后部设置止挡件,止挡件可以和骨水泥槽200内的骨水泥相互作用。止挡件从截骨面400向前侧凸出,增加了本体100与骨水泥的接触面,从而使得包覆止挡件的骨水泥具有开口向后侧向近侧的凹陷部,止挡件可
以与骨水泥的凹陷部相互卡合。
46.当在第一个力的作用下、股骨假体1000向着远侧滑移时,即止挡件随着本体100向远侧滑移时,骨水泥上的凹陷部会对止挡件向远侧滑移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同时,第二个力使得本体100的后部向前侧压紧,即将位于截骨面400的后部的止挡件向骨水泥的凹陷部压紧,增加止挡件与骨水泥的凹陷部相互卡合的力度,进一步阻挡止挡件向远侧滑移。因此止挡件可以对股骨假体1000可能出现的滑移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使得股骨假体1000即便在膝关节的屈曲度较高时,依然不易偏离安装位置。
47.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股骨假体1000具有在膝关节的屈曲度较高时依然不易偏离安装位置的优点。
48.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近侧”、“远侧”、“前侧”和“后侧”应被赋予其通常理解的解剖学解释。术语“近侧”是指大致朝向患者的躯干的方向,而“远侧”是指近侧的相反方向,即远离患者的躯干。“后侧”是指患者的后部,例如膝盖的后部。类似地,“前侧”是指患者的前部,例如膝盖的前部。因此,“后侧”是指“前侧”的相反方向。
49.应该理解的是,术语“近侧”和“远侧”的使用应当被解释为,尽管本文所述的设备通常与屈曲的膝关节一起使用,但是患者正在以膝关节伸直的方式站立。也就是说,上述的前侧是指患者正在以膝关节伸直的方式站立时的前侧,上述的后侧是指患者正在以膝关节伸直的方式站立时的后侧,上述的近侧是指患者正在以膝关节伸直的方式站立时的近侧,上述的远侧是指患者正在以膝关节伸直的方式站立时的远侧。其中,远近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前后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b所示。
50.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股骨假体1000包括本体100、立柱300和止挡件。
51.本体100具有骨水泥槽200,骨水泥槽200的底壁面为截骨面400。立柱300安装在截骨面400上。
52.在安装股骨假体1000时,立柱300插入股骨内起到定位作用。截骨面400朝向股骨髁,在骨水泥槽200内填充骨水泥将本体100与股骨粘连在一起。
53.止挡件设在截骨面400的后部,止挡件从截骨面400向前侧凸出。截骨面400的后部的止挡件与骨水泥相互作用,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
54.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止挡件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使止挡件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增加止挡件的在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来增加止挡件与骨水泥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止挡件对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
55.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止挡件为多个,多个止挡件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和/或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由此通过增加止挡件的数量,来增加止挡件与骨水泥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止挡件对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
56.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截骨面400包括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后斜面420位于后髁面430的前侧,后斜面420的近侧沿与后髁面430的远侧沿相连,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第一止挡件510安装在后斜面420上,第二止挡件520安装在后髁面430上,其中第一止挡件510从后斜面420向前侧凸出,第二止挡件520从后髁面430向前侧凸出。
57.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为位于截骨面400后部的不同的斜面,后斜面420上通过设置第一止挡件510来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后髁面430通过设置第二止挡件520来阻挡本
体100向远侧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来增加止挡件的数量,从而增加止挡件与骨水泥的接触面积,使得止挡件对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更强。
58.如图3所示,第一止挡件510具有从后斜面420向前侧且向近侧延伸的后斜防退面610,后斜防退面610从后斜面420向前侧且向近侧延伸,即后斜防退面610与前侧和远侧相对,因此后斜防退面610具有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
59.第二止挡件520具有从后髁面430向前侧且向近侧延伸的后髁防退面630,后髁防退面630从后髁面430向前侧且向近侧延伸,即后髁防退面630与前侧和远侧相对,因此后髁防退面630具有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为三棱柱状,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具有第一侧棱、第二侧棱和第三侧棱,第二侧棱在远近方向上位于第一侧棱与第三侧棱之间,第一侧棱位于第三侧棱的远侧;
61.如图3所示,第一止挡件510为三棱柱状,第一止挡件510的位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一侧棱511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二侧棱512之间的表面为后斜防退面610,第一止挡件510的位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三侧棱513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二侧棱512之间的表面为第一连接面620,第一止挡件510的位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一侧棱511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三侧棱513之间的表面与后斜面420相连。
62.第二止挡件520为三棱柱状,第二止挡件520的位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一侧棱521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二侧棱522之间的表面为后髁防退面630,第二止挡件520的位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三侧棱523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二侧棱522之间的表面为第二连接面640,第二止挡件520的位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一侧棱521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三侧棱523之间的表面与后髁面430相连。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为四棱柱状,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依次具有第四侧棱、第五侧棱、第六侧棱和第七侧棱,第五侧棱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四侧棱、第六侧棱和第七侧棱前端,第四侧棱位于第五侧棱的远侧且与第五侧棱相邻;
64.第一止挡件510的位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四侧棱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五侧棱之间的表面为后斜防退面610,第一止挡件510的位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四侧棱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七侧棱之间的表面与后斜面420相连;
65.第二止挡件520的位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四侧棱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五侧棱之间的表面为后髁防退面630,第二止挡件520的位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四侧棱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七侧棱之间的表面与后髁面430相连。
6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止挡件的具体结构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增强股骨假体抗脱出性能的结构,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制。
67.为了更好地说明在后斜面和后髁面上分别设置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的作用,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如图5至图7所示的验证数据。
68.图5是骨水泥或股骨无缺损时股骨假体脱出位移量的试验柱状图。其中,图5中的纵坐标为股骨假体脱出位移量。由图5可知,在本体100与股骨粘连的骨水泥没有缺损时,当后斜面420没有止挡件时,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较大,当后斜面420有止挡件时,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较小。因此在本体100与股骨粘连的骨水泥没有缺损时,后斜面420上设
置止挡件可以提高股骨假体1000的抗脱出性能。进一步地,当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都设置止挡件时,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最小,由此可知,与后斜面和后髁面上均无止挡件相比,在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上均设置止挡件,可以使得股骨假体的抗脱出性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69.随着股骨假体1000植入人体中之后的时间推移,可能会发生股骨或骨水泥出现缺损的现象,本发明实施例对股骨或骨水泥出现1/3缺损时的抗脱出性能进行验证。图6是骨水泥缺损1/3时股骨假体脱出位移量的试验柱状图。由图6可知,在本体100与股骨粘连的骨水泥的缺损量达到1/3后,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均没有止挡件的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最大,后斜面420有止挡件而后髁面430无止挡件的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较小,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均设有止挡件的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明显减小。因此在本体100与股骨粘连的骨水泥的缺损量达到1/3后,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均设有止挡件可以显著提高股骨假体1000的抗脱出性能。
70.为了更进一步地验证在股骨或骨水泥出现较大缺损时股骨假体1000的抗脱出性能,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做出股骨假体1000在股骨或骨水泥全缺损时的验证数据,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股骨或骨水泥全缺损时的情况是较为极端的情况。图7是骨水泥全缺损时股骨假体脱出位移量的试验柱状图。由图7可知,在本体100与股骨粘连的骨水泥全缺损后,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均没有止挡件的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非常大,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均设有止挡件的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较小。因此在本体100与股骨粘连的骨水泥全缺损后,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均设有止挡件可以显著提高股骨假体1000的抗脱出性能。
71.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到,无论在股骨或骨水泥无缺损、部分缺损和全缺损的任意一种情况下,在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上均设有止挡件可以显著提高股骨假体1000的抗脱出性能,减少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位移。
72.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斜防退面61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后髁防退面63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
73.第一夹角α在90
°-
180
°
的范围内,第二夹角β在102
°-
180
°
的范围内。换言之,夹角α大于等于90
°
且小于等于180
°
,夹角β大于等于102
°
且小于等于180
°
。如图4所示,夹角α为水平面顺时针旋转到与后斜防退面610重合时、水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夹角β为水平面顺时针旋转到与后髁防退面630重合时、水平面所旋转的角度。
74.第一夹角α在90
°-
180
°
的范围内时,后斜防退面610具有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当第二夹角β在102
°-
180
°
的范围内,后髁防退面630具有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
7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在145
°-
155
°
的范围内,第二夹角β在145
°-
155
°
的范围内。换言之,夹角α大于等于145
°
且小于等于155
°
,夹角β大于等于145
°
且小于等于155
°

76.当后斜防退面610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α在145
°-
155
°
的范围内时,后斜防退面610具有较强的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当后髁防退面630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β在145
°-
155
°
的范围内,后髁防退面630具有较强的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
7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510的后斜防退面610与第二止挡件520的后髁防退面630平行。由此便于对第一止挡件510的后斜防退面610和第二止挡件520的后髁防退面
630进行加工。
7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510的后斜防退面610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α为150
°
,第二止挡件520的后髁防退面630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β为150
°
。经过分析得知,当第一夹角α为150
°
时,后斜防退面610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效果更好,当第二夹角β为150
°
时,后髁防退面630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效果更好,即此时股骨假体具有较高的抗脱出性能。
79.具体地,图8是股骨假体1000的防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与脱出位移量关系的试验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在不同角度时的脱出距离验证数据。为了反应股骨假体1000的脱出情况,在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相同时,分别测量了立柱300的底部和顶部的脱出距离。由图8可知,当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在接近150
°
时,立柱300的底部和顶部的脱出距离逐渐减小,当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为150
°
时,立柱300的底部和顶部的脱出距离最小,因此当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为150
°
时,止挡件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效果更好,即此时股骨假体具有较高的抗脱出性能。
80.可选地,当第一夹角α为150
°
时,第一止挡件510的后斜防退面610与后斜面420垂直。便于骨水泥进入后斜防退面610与后斜面420之间形成的凹陷位置。
81.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件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止挡件510具有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第二止挡件520具有第三底面和第四底面,骨水泥槽200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壁面230和第二侧壁面240,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一底面与第一侧壁面230相连,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二底面与第二侧壁面240相连,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三底面与第一侧壁面相连,第二止挡件520的第四底面与第二侧壁面240相连。
82.第一止挡件510为三棱柱,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为三棱柱的两个底面,三棱柱的两个底面分别与第一侧壁面230和第二侧壁面240相连,即第一止挡件510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固定在骨水泥槽200的第一侧壁面230和第二侧壁面240上。同理,即第二止挡件520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固定在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壁面230和第二侧壁面240上。第一止挡件510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固定在骨水泥槽200的第一侧壁面230和第二侧壁面240上,可以增加第一止挡件510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第二止挡件520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固定在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壁面230和第二侧壁面240上,可以增加第二止挡件520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
83.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件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止挡件510设有多个,第一止挡件510在骨水泥槽200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可以为3mm-5mm,第二止挡件520设有多个,第二止挡件520在骨水泥槽200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可以为3mm-5mm。在骨水泥槽200的延伸方向上设置多个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可以进一步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在多个第一止挡件510之间设有足够的间距保证多个第一止挡件510之间可以填充足够的骨水泥,使得第一止挡件510可以与骨水泥相互作用。在多个第二止挡件520之间设有足够的间距保证多个第二止挡件520之间可以填充足够的骨水泥,使得第一止挡件510可以与骨水泥相互作用。
84.可选地,第一止挡件510的数量为2个,第二止挡件520的数量为3个。
85.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水泥槽200的深度小于等于2mm;止挡件的厚度在0.3mm到1mm
之间,止挡件的厚度在0.3mm到1mm之间指的是第二侧棱上任意一点到截骨面400的距离在0.3mm到1mm之间,止挡件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使得止挡件具有与骨水泥足够的接触面积。止挡件的厚度小于等于1mm保证了止挡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不会超过骨水泥槽200。
86.可选地,所述止挡件的厚度为0.35mm。
87.可选地,截骨面400进一步包括远端面410,远端面410的后侧沿与后斜面420的前侧沿相连,立柱300安装在远端面410上。在安装股骨假体1000时,立柱300起到定位作用。
88.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示例的股骨假体1000。
89.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股骨假体1000包括本体100、立柱300和止挡件。
90.本体100具有骨水泥槽200,骨水泥槽200的底壁面为截骨面400。截骨面400朝向股骨髁,在骨水泥槽200内填充骨水泥将本体100与股骨粘连在一起。
91.止挡件设在截骨面400的后部,止挡件从截骨面400向前侧凸出。截骨面400的后部的止挡件与骨水泥相互作用,止挡件从截骨面400向前侧凸出,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
92.如图2所示,截骨面400包括后斜面420、后髁面430和远端面410。远端面410的后侧沿与后斜面420的前侧沿相连,立柱300安装在远端面410上。后斜面420位于后髁面430的前侧,后斜面420的近侧沿与后髁面430的远侧沿相连,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第一止挡件510安装在后斜面420上,第二止挡件520安装在后髁面430上,其中第一止挡件510从后斜面420向前侧凸出,第二止挡件520从后髁面430向前侧凸出。
93.后斜面420和后髁面430为位于截骨面400后部的不同的斜面,后斜面420上通过设置第一止挡件510来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后髁面430通过设置第二止挡件520来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来增加止挡件的数量,从而增加止挡件与骨水泥的接触面积,使得止挡件对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更强。
94.止挡件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止挡件510具有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第二止挡件520具有第三底面和第四底面,骨水泥槽200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壁面230和第二侧壁面240,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一底面与第一侧壁面230相连,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二底面与第二侧壁面240相连,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三底面524与第一侧壁面230相连,第二止挡件520的第四底面与第二侧壁面240相连。
95.第一止挡件510和第二止挡件520沿骨水泥槽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固定在骨水泥槽200的第一侧壁面230和第二侧壁面240上,可以增加第一止挡件510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
96.如图3所示,第一止挡件510为三棱柱状,第一止挡件510的位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一侧棱511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二侧棱512之间的表面为后斜防退面610。后斜防退面610从后斜面420向前侧且向近侧延伸,即后斜防退面610与前侧和远侧相对,因此后斜防退面610具有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
97.第一止挡件510的位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三侧棱513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二侧棱512之间的表面为第一连接面620,第一止挡件510的位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一侧棱511与第一止挡件510的第三侧棱513之间的表面与后斜面420相连。
98.第二止挡件520为三棱柱状,第二止挡件520的位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一侧棱521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二侧棱522之间的表面为后髁防退面630。后髁防退面630从后髁面430向前侧且向近侧延伸,即后髁防退面630与前侧和远侧相对,因此后髁防退面630具有阻
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作用。
99.第二止挡件520的位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三侧棱523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二侧棱522之间的表面为第二连接面640,第二止挡件520的位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一侧棱521与第二止挡件520的第三侧棱523之间的表面与后髁面430相连。
100.第一止挡件510的后斜防退面610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α为150
°
,第二止挡件520的后髁防退面630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β为150
°
。当第一夹角α为150
°
时,后斜防退面610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效果最好,当夹角第二β为150
°
时,后髁防退面630阻挡本体100向远侧移动的效果最好。
101.第一止挡件510的数量为2个,第二止挡件520的数量为3个。第一止挡件510在骨水泥槽200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为4mm,第二止挡件520在骨水泥槽200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为4mm。
102.骨水泥槽200的深度等于2mm。所述止挡件的厚度为0.35mm,也就是说,第二侧棱上任意一点到截骨面400的距离为0.35mm。
10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0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0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0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07.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0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
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