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板的制作方法

2022-04-25 05:0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太阳能充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板。


背景技术:

2.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开发出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分布最广的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
3.随着人们旅行的需要,小型光伏充电板越来越受人青睐,而现有的小型光伏充电板的支架通常是缝合或者通过魔术贴安装在太阳能板上,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背板不便于支架的拆换;通过魔术贴粘合的方式固定支架以及太阳能板,粘合不稳固,容易因为粘合不牢固使得支撑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高音号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板的支架的可拆卸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5.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板,包括:
6.太阳能板,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
7.第一提手板,安装在所述第一面上;
8.第二提手板,安装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二提手板与所述第一提手板扣合;
9.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二提手板将所述第一端压在所述第二面上,第二端用于与工作平台接触,支撑组件绕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面的连接处旋转。
10.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板上开设有提手通槽,所述太阳能板上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提手通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提手通槽的另一侧。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手板与所述提手通槽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一提手槽,所述第二提手板与所述提手通槽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提手槽。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对应位置突出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提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对应位置突出设置有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上均开设有定位槽。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提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对应位置突出设置有第一铆钉,所述第二提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对应位置突出设置有第二铆钉;
14.其中所述第二铆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后,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定位槽配插在一起,以将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夹持在所述第一提手板与所述第二提手板之间。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16.折叠板,一端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对应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另一端绕所述第
一端与所述第二面的连接处旋转;
17.第一柔性带,一端贴合在所述第二面上且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位置与第二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
18.松紧扣,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带的另一端绑接在一起;
19.第二柔性带,一端固定在所述折叠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松紧扣后固定在所述第二面上;
20.其中,所述第二铆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后,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定位槽配插在一起,以将所述折叠板、所述第一柔性带的一端夹持在所述第一提手板与所述第二提手板之间。
21.进一步的,所述松紧扣上开设有第一通槽以及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柔性带穿过第一通槽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松紧扣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带穿过第二通槽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松紧扣的另一侧。
22.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板的第一面上矩阵排列有若干个硅片。
23.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折叠板上的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硅片电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器的一侧开设有usb充电口,所述usb充电口用于外接连接线后给外部设备充电。
2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式太阳能板,所述第二提手板与所述第一提手板通过扣合的方式,将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端压在所述第二面上;只需将所述第一提手板与第二提手板剥离,就可以将支撑组件与所述太阳能板分离,实现了支撑组件的快速拆装,保证了支撑组件对太阳能板支撑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板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板的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中所示:
29.1、太阳能板;
30.2、第一提手板;
31.3、第二提手板;
32.4、支撑组件;
33.5、充电控制器;
34.11、第一面;
35.12、第二面;
36.13、提手通槽;
37.14、第一安装孔;15、第二安装孔;16、硅片;
38.21、第一提手槽;22、第一定位柱;23、第二定位柱;31、第二提手槽;32、第一铆钉;
39.33、第二铆钉;
40.41、第一端;
41.42、第二端;
42.43、折叠板;
43.44、第一柔性带;45、松紧扣;46、第二柔性带;51、usb充电口;221、定位槽;431、第一定位孔;441、第二定位孔;451、第一通槽;452、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板,包括:太阳能板1、第一提手板2、第二提手板3以及支撑组件4;太阳能板1包括第一面11以及第二面12;第一提手板2安装在所述第一面11上;第二提手板3安装在所述第二面12上,所述第二提手板3与所述第一提手板2扣合;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端41以及第二端42,所述第二提手板3将所述第一端41压在所述第二面12上,第二端42用于与工作平台接触,从而为太阳能板1提供支撑力,支撑组件4与所述第二面12的连接处为柔性面,使得支撑组件4可绕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第二面12的连接处旋转,在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支撑组件4与所述太阳能板1之间形成夹角,从而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通过第一提手板2与所述第二提手板3扣合,从而将支撑组件4的一端压在第二面12上,只需将所述第一提手板2与第二提手板3剥离,就可以将支撑组件4与所述太阳能板1分离,实现了支撑组件4的快速拆装,保证了支撑组件4对太阳能板1支撑的稳固性。
46.为了便于太阳能板1的携带,所述太阳能板1上开设有用于手提的提手通槽13,所述太阳能板1上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4以及第二安装孔15,所述第一安装孔14位于所述提手通槽13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15位于所述提手通槽13的另一侧。
47.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手板2与所述提手通槽13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一提手槽21,所述第二提手板3与所述提手通槽13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提手槽31。
48.为了实现第一提手板2与所述第二提手板3对向扣合,所述第一提手板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4的对应位置突出设置有第一定位柱22,所述第一提手板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5的对应位置突出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3,第一定位柱22以及第二定位柱上23均开设有定位槽221;所述第二提手板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4的对应位置突出设置有第一铆钉32,所述第二提手板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5的对应位置突出设置有第二铆钉33;其中第一铆钉32、所述第二铆钉33均与定位槽221的槽口大小适配。
49.其中所述第二铆钉3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5、所述支撑组件4的一端后,与所述第二定位柱23的定位槽221配插在一起,以将所述支撑组件4的一端夹持在所述第一提手板2与所述第二提手板3之间。
50.为了实现支撑组件4的支撑效果,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折叠板43、第一柔性带44、松紧扣45、第二柔性带46;折叠板43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5的位置对应开设有第一定位孔431,另一端可绕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第二面12的连接处旋转;第一柔性带44的一端贴合在所述第二面12上且开设有第二定位孔441,所述第二定位孔441的位置与第二安装孔15的位置相对应;松紧扣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带44的另一端绑接在一起;第二柔性带4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折叠板43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松紧扣45后固定在所述第二面12上,在折叠
板43相对于太阳能板1展开至最大角度时,第一柔性带44以及所述第二柔性带46均处于绷紧状态,第一柔性带44与所述第二柔性带46产生的拉扯力使得太阳能板1与折叠板43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51.其中,所述第二铆钉3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5、所述第二定位孔441、所述第一定位孔431后,与所述第二定位柱23的定位槽221配插在一起,以将所述折叠板43、所述第一柔性带44的一端夹持在所述第一提手板2与所述第二提手板3之间,从而将第一提手板2、第二提手板3、第一柔性带44、折叠板43连接在一起。
52.优选地,所述松紧扣45上开设有第一通槽451以及第二通槽452,所述第一柔性带44穿过第一通槽451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松紧扣45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带46穿过第二通槽452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松紧扣45的另一侧。
53.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板1的第一面11上矩阵排列有若干个硅片16;所述硅片16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4.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折叠板43上的充电控制器5,所述充电控制器5与所述硅片16电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器5的一侧开设有usb充电口51,在usb充电口51通过usb充电线连接外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后,硅片16将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电能通过充电控制器5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
5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