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规范接头加工快速倒角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7:26: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倒角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规范接头加工快速倒角机。


背景技术:

2.接头是空调内部管路对接的重要配件之一,在接头进行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倒角加工,而现有的加工方式主要通过使用车床进行倒角处理,由于车床体积限制,使得倒角加工费时费力,导致工作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并且在倒角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打磨,使得装置操作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便于对接头进行不同角度的倒角磨削作业,代替传统车床的使用,提高装置倒角加工的便捷性和操作性的一种空调规范接头加工快速倒角机。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规范接头加工快速倒角机,包括底板、两组支撑板、转轴、转板、第一电机、两组固定座、打磨辊、半蜗轮、支撑座、第一轴座、蜗杆、第一手轮、转动组件和进给组件,转动组件通过进给组件滑动安装在底板上端面的左部,两组支撑板前后对称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面的右部,转轴贯穿并转动安装在两组支撑板上,并且转轴贯穿并固定安装在转板上,转板处于两组支撑板中间,第一电机通过两组固定座固定安装在转板上端面,打磨辊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半蜗轮固定安装在转板下端面,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面,蜗杆下端通过第一轴座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第一手轮与蜗杆上端固定连接,并且蜗杆与第一手轮相互啮合;将接头夹装在转动组件上,并且转动组件带动接头进行转动,通过旋拧第一手轮,使蜗杆带动半蜗轮转动,从而使转板带动第一电机转动,进而能够便于调节打磨辊的磨削角度,并且打磨辊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便于对接头进行不同角度的倒角作业,代替传统车床的使用,提高装置倒角加工的便捷性和操作性。
5.优选的,转动组件包括移动箱、第二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轴座、支撑轴、卡盘和第二锥齿轮,移动箱滑动安装在底板上端面,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移动箱左端面,第二电机输出端伸入至移动箱内部并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轴座固定安装在移动箱内部,支撑轴下端与第二轴座转动连接,第二轴座上端穿过移动箱上端面并与卡盘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固定安装在支撑轴下部,并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通过设置卡盘,能够对接头进行夹装,并且第一锥齿轮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锥齿轮带动卡盘转动,进而使接头自动进行转动,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装置的操作性。
6.优选的,进给组件包括两组固定板、两组滑杠、两组滑块、挡板、两组连接杆、螺杆、第三轴座和第二手轮,两组固定板均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面,两组滑杠前后对称均固定安装在两组固定板中间,两组滑块对称固定安装在移动箱的前后两端面,并且两组滑块分别
与两组滑杠滑动连接,两组连接杆前后对称固定安装在移动箱左端面,挡板与两组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螺杆贯穿并螺装在固定板上,第三轴座固定安装在挡板左端面,并且螺杆右端与第三轴座转动连接,第二手轮与螺杆左端固定连接;通过旋拧第二手轮,并在第三轴座的连接作用下,使螺杆推动挡板向右移动,经连接杆、移动箱和支撑轴的配合使用下,使卡盘带动接头向右移动,当接头与打磨辊相互接触时,从开始进行倒角磨削作业,提高装置的使用性。
7.优选的,还包括刻度盘和指针,刻度盘固定安装在前部支撑板的前端面,转轴前端穿过刻度盘并与指针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刻度盘,并且在指针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便于了解转轴的转动角度,进而了解打磨辊的磨削角度,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操作性。
8.优选的,还包括两组提手和两组海绵套,两组提手对称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前后两端面,两组海绵套分别固定套装在两组提手上;通过设置提手,能够便于对装置进行搬运移动,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同时通过设置海绵套,能够提高人在搬运操作时的舒适性。
9.优选的,还包括多组吸盘,多组吸盘均匀分布固定安装在底板下端面;通过设置吸盘,能够对底板进行固定支撑,减少装置在正常工作时发生震动偏移的情况,提高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卡盘,能够对接头进行夹装,并且第一锥齿轮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锥齿轮带动卡盘转动,进而使接头自动进行转动,并且通过旋拧第二手轮,并在第三轴座的连接作用下,使螺杆推动挡板向右移动,经连接杆、移动箱和支撑轴的配合使用下,使卡盘带动接头向右移动,当接头与打磨辊相互接触时,通过旋拧第一手轮,使蜗杆带动半蜗轮转动,从而使转板带动第一电机转动,进而能够便于调节打磨辊的磨削角度,并且打磨辊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便于对接头进行不同角度的倒角作业,代替传统车床的使用,提高装置倒角加工的便捷性和操作性。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局部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标记:1、底板;2、支撑板;3、转轴;4、转板;5、第一电机;6、固定座;7、打磨辊;8、半蜗轮;9、支撑座;10、第一轴座;11、蜗杆;12、第一手轮;13、移动箱;14、第二电机;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轴座;17、支撑轴;18、卡盘;19、第二锥齿轮;20、固定板;21、滑杠;22、滑块;23、挡板;24、连接杆;25、螺杆;26、第三轴座;27、第二手轮;28、刻度盘;29、指针;30、提手;31、海绵套;32、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6.实施例1
17.两组支撑板2前后对称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的右部,转轴3贯穿并转动安装在两组支撑板2上,并且转轴3贯穿并固定安装在转板4上,转板4处于两组支撑板2中间,第一电机5通过两组固定座6固定安装在转板4上端面,打磨辊7与第一电机5输出端固定连接,半蜗轮8固定安装在转板4下端面,支撑座9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蜗杆11下端通过第一轴座10转动安装在支撑座9上,第一手轮12与蜗杆11上端固定连接,并且蜗杆11与第一手轮12相互啮合,两组固定板20均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两组滑杠21前后对称均固定安装在两组固定板20中间,两组滑块22对称固定安装在移动箱13的前后两端面,并且两组滑块22分别与两组滑杠21滑动连接,两组连接杆24前后对称固定安装在移动箱13左端面,挡板23与两组连接杆24的左端固定连接,螺杆25贯穿并螺装在固定板20上,第三轴座26固定安装在挡板23左端面,并且螺杆25右端与第三轴座26转动连接,第二手轮27与螺杆25左端固定连接,移动箱13滑动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第二电机14固定安装在移动箱13左端面,第二电机14输出端伸入至移动箱13内部并与第一锥齿轮15固定连接,第二轴座16固定安装在移动箱13内部,支撑轴17下端与第二轴座16转动连接,第二轴座16上端穿过移动箱13上端面并与卡盘18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19固定安装在支撑轴17下部,并且第二锥齿轮19与第一锥齿轮15相互啮合;通过设置卡盘18,能够对接头进行夹装,并且第一锥齿轮15在第二电机14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锥齿轮19带动卡盘18转动,进而使接头自动进行转动,并且通过旋拧第二手轮27,并在第三轴座26的连接作用下,使螺杆25推动挡板23向右移动,经连接杆24、移动箱13和支撑轴17的配合使用下,使卡盘18带动接头向右移动,当接头与打磨辊7相互接触时,通过旋拧第一手轮12,使蜗杆11带动半蜗轮8转动,从而使转板4带动第一电机5转动,进而能够便于调节打磨辊7的磨削角度,并且打磨辊7在第一电机5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便于对接头进行不同角度的倒角作业,代替传统车床的使用,提高装置倒角加工的便捷性和操作性。
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规范接头加工快速倒角机,其在工作时,首先通过提手30,并在海绵套31的配合使用下,将装置搬运至工作位置,使吸盘32对底板1进行固定支撑,然后旋拧第一手轮12,使蜗杆11带动半蜗轮8转动,并在转轴3的配合使用下,使转板4带动第一电机5转动,通过观察指针29所指向刻度盘28的刻度位置,调节打磨辊7的磨削角度至所要倒角的角度,然后将接头夹装在卡盘18上,并旋拧第二手轮27,并在第三轴座26的连接作用下,使螺杆25推动挡板23向右移动,经连接杆24、移动箱13和支撑轴17的配合使用下,使卡盘18带动接头向右移动与打磨辊7相互接触,然后启动第二电机14,第一锥齿轮15在第二电机14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锥齿轮19带动卡盘18转动,进而使接头自动进行转动,启动第二电机14的同时也启动第一电机5,打磨辊7在第一电机5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开始对接头进行倒角磨削即可。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规范接头加工快速倒角机,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20.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