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含负序电流注入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2022-06-08 19:18: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含负序电流注入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多相配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负序电流注入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s,dg)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分布式电源根据其并网接口类型可以分为旋转型和逆变型,而旋转型dg拥有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类似的故障特性,因此在短路电流计算中,可以沿用同步发电机的等值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对于iidg,其输出特性受控制策略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使得传统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不在适用。此外,配电网的结构的不平衡,进一步增加了短路电流计算难度。
3.目前含iidg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序分量法,一类是基于相分量法。基于序分量法首先针对iidg故障时采用正序分量控制法,将iidg等效为正序受控电流源,同时考虑配电网为三相对称结构,于此基础上建立故障下节点电压方程对短路电流进行求解。此外尽管现有技术中考虑了iidg故障电流包含负序分量,但同样未考虑配电网结构不对称的情况。对此相分量法中基于相分量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可适用于配电网结构不对称的情况,虽然基于相分量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较之于基于序分量的短路电流计算法有更好的准确性,但计算复杂度随着网络结构增大而增大,同样相分量法中未考虑iidg输出的短路电流包含负序分量的情况。
4.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含iidg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还存在两处局限性,其一是iidg的故障等值模型的建立,上述文献多考虑iidg故障时输出电流仅包含正序电流分量,但不对称故障时,iidg需向电网注入一定量负序电流以减小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其二是配电网结构,序分量法大都考虑配电网为三相对称结构,虽然相分量法中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可用于配电网结构不对称情况,但计算过程复杂。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实现含负序电流注入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首先基于文献[15]所提的iidg故障穿越方法,推导得出iidg序等效模型,其次通过引入虚拟节点,虚拟线路以及补偿电路的方法实现了多相配电网序等效模型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序节点电压矩阵的迭代修正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含负序电流注入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s1、基于iidg故障电流与所采用控制策略之间的关系,构建包含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的iidg序分量等效模型;
[0010]
s2、在多相配电网线路中引入虚拟节点和虚拟线路,在不对称线路两端注入补偿电流消除各序之间的耦合分量,建立不平衡多相配电网的序等效模型;
[0011]
s3、基于iidg序分量等效模型和不平衡多相配电网的序等效模型,分析iidg输出电流和解耦补偿电流与对应节点电压的关系,依据叠加定理,求出故障时系统内各节点的序电压矩阵;构建含iidg多相配电网的序节点电压方程;
[0012]
s4、基于序节点电压方程迭代修正iidg输出短路电流和不对称线路补偿电流,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0013]
优选的,所述s1中,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包括:平衡三相电流控制目标、消除有功或无功功率振荡;
[0014]
当选择平衡三相电流控制目标时,iidg输出电流仅包含正序分量;
[0015]
当选择消除有功或无功功率振荡时,iidg输出电流中包含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
[0016]
优选的,所述iidg序分量等效模型中,故障时iidg执行低压穿越控制时输出的三相短路电流为:
[0017][0018]
其中,i,n,φ
abc
,k由下式计算得出:
[0019][0020][0021]
k=k
αpkαq
/-k
βpkβq
[0022]
式中:ω为系统角频率;ω为系统角频率;ω为系统角频率;和分别为αβ坐标系下正负序电压和电流分量;k
αp
,k
αq
,k
βp
,k
βq
为控制参数,取值范围为[-1,1];α
abc
分别对应abc三相:αa=0
°
,αb=-120
°
,αc=120
°

[0023]
优选的,对于不对称三相配电网线路的序导纳矩阵,通过在不对称线路两端注入补偿电流的方法,消除不对称三相线路的各序之间存在的耦合分量,转化为对角矩阵的序导纳矩阵形式,构建不对称三相线路的序解耦等效模型,包括:
[0024]
为三相配电网线路中节点i和j之间的线路构建π型序等效模型,为端间导纳,为端地导纳:
[0025][0026]
注入节点i和j的序补偿电流为:
[0027]
[0028][0029]
串联导纳矩阵非对角元素的补偿电流为:
[0030][0031]
并联导纳矩阵非对角元素的补偿电流分别为:
[0032][0033]
式中:分别代表i节点正序,负序以及零序电压;同理分别代表i节点正序,负序以及零序电压;同理分别代表j节点正序,负序以及零序电压;
[0034]
获得不对称三相线路的序解耦等效模型的正序解耦模型的端地导纳为端间导纳为负序解耦模型的端地导纳为端间导纳为零序解耦模型的端地导纳为端间导纳为
[0035]
优选的,所述s3包括:
[0036]
所述不对称三相线路的序解耦等效模型根据戴维南定理获得各序从故障点向网络看去的等效网络;
[0037]
根据故障点边界条件,得到不同不对称故障的等效复合序网络,进而计算不同故障情况下故障点序短路电流;
[0038]
将系统网络分解为正常分量网络和故障分量网络,系统中任意节点的电压为正常分量网络中系统电源、iidg和三相不对称线路解耦补偿电流在节点上产生的电压和故障分量网络中短路电流在节点上产生的电压的叠加。
[0039]
优选的,对于正常分量网络,其序节点电压方程为:
[0040][0041]
式中:上标i为当前迭代次数;n为系统节点数;y
120
为系统序导纳矩阵;为正常分量网络的序节点电压矩阵,其中代表在正常分量网络中,第i 1次迭代时,第f个节点的序电压;第i次迭代时,正常分量网络中注入各节点的序电流矩阵,其中和为系统电源和iidg第i次迭代时注入的序电流;j,k,l分别代表第j,k,l个节点;
[0042]
对于故障分量网络,其序节点电压方程为:
[0043][0044]
式中:为故障分量网络的序节点电压矩阵,其中代表在故障分量网络
中,第i 1次迭代时,第f个节点的序电压;为故障分量网络中注入各节点的序电流矩阵,其中为第i 1次迭代时的短路电流。
[0045]
优选的,所述s4包括:
[0046]
在求出故障时系统各个节点的序电压之后,通过iidg接入点的电压,计算iidg执行低压穿越控制时输出的短路电流以及不对称三相配电线路序分量解耦补偿电流;
[0047]
将求出的iidg输出短路电流和解耦补偿电流代入含iidg多相配电网的序节点电压方程求出新的系统节点序电压值,重复上述过程,形成迭代,直至计算结果误差满足收敛条件。
[0048]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0049]
通过分析推导含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得到以下结论:
[0050]
1)在不对称故障时,iidg输出的短路电流中将包含负序电流分量,iidg等效电流源将出现在负序分量网络中。
[0051]
2)通过引入虚拟节点,虚拟线路以及解耦补偿电流,可实现多相配电网的各序分量之间的解耦。
[0052]
3)由于iidg短路电流和解耦补偿电流大小受对应节点电压大小影响,引入基于叠加定理的迭代修正环节可有效实现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
[0053]
本发明引入基于叠加定理的迭代修正环节可有效实现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节点电压幅值计算误差平均在2.5%,相角差最大误差平均在2.0
°
;短路电流幅值计算误差平均在2.2%,相角最大误差在1.8
°
,验证本文所提iidg等效模型和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且计算速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迭代误差的收敛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005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负序电流注入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流程图;
[005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idg并网结构图;
[005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相配电网线路图;
[005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入虚拟节点和虚拟线路的多相配电网线路图;
[005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配电线路的π等效模型图;
[006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线路的序解耦等效模型图;
[0061]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负和零序戴维南等效电路图;
[0062]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不对称故障下的多相配电网等效复合序网络;
[0063]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故障时的正常网络和故障网络结构图;
[0064]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路电流计算流程框图;
[0065]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iidg的多相配电网结构图;
[0066]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发明方法与全时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部分节点a相电压有效值计算误差对比图;
[0067]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发明方法与全时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系统两相接地故障时迭代次数与迭代误差的关系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9]
在阐述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对iidg并网结构进行说明:
[0070]
如图2所示,分布式发电单元通过逆变器与电网相连,在电网侧发生故障时,iidg的输出电流大小由其执行的控制策略所决定。图中:v
dc
直流母线电压;rf,lf,cf分别为滤波器等效电阻,电感和电容;v
abc
和i
abc
分别为pcc点电压和电流;vg为网侧电压;m
abc
为变流器门极控制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iidg的并网变压器的一次侧(图左侧)接线采用y型接地,二次侧采用三角形接线,因此发生不对称故障时,iidg故障输出电流将不包含零序电流分量。
[0071]
通常并网运行的iidg采用pq控制模式,所以输入到电网中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在αβ坐标系下可表示为
[0072]
p=1.5(v
αiα
v
βiβ
)
[0073]
q=1.5(v
βiα-v
αiβ
) (1)
[0074]
式中:p和q分别为iidg注入电网有功和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侧发生故障时,正负序电流参考值可表示为
[0075][0076]
式中:和分别为αβ坐标系下正负序电压和电流分量;和分别为有功和无功振荡分量;p
ref
和q
ref
分别为有功/无功功率参考值。
[0077]
针对不同控制目标,如消除有功输出振荡、消除无功输出振荡、平衡三相电流输出,在αβ坐标系下正负序参考电流表达式可统一表示为
[0078][0079]
式中:k
αp
,k
αq
,k
βp
,k
βq
为控制参数,取值范围为[-1,1],通过不同的取值,可灵活实现上述消除有功输出振荡、消除无功输出振荡、平衡三相电流输出三个控制目标;其中v
p
,v
p

,vn,vn⊥
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0080][0081]
式中:为的正交电压向量,且超前90度。
[0082]
根据我国dg并网规程要求,在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iidg应优先向电网注入无功功率,支撑电网电压。因此故障时,iidg的无功参考功率应根据电压跌落程度进行调整,计算表达式如下
[0083][0084]
式中:v
pu
为pcc处电压标幺值;s为逆变器额定容量。为维持系统有功功率,iidg须同时向电网注入有功功率,且确保输出电流不超出逆变器电流限值,此时可输出最大有功功率为
[0085][0086]
其中:
[0087][0088]
式中:v
nom
为pcc点额定电压幅值。考虑到故障时iidg输出无功功率大小受电压跌落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电压跌落程度较为严重时可能出现q
ref
大于s,此时q
ref
设定等于1.05s,而p
max
则等于0。假设正常运行时iidg有功功率参考值为p,故障时iidg有功功率参考值为
[0089][0090]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负序电流注入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1]
s1、基于iidg故障电流与所采用控制策略之间的关系,构建包含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的iidg序分量等效模型。
[0092]
在一个实施例中,s1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93]
在分析iidg的故障等效模型前,这里先做出两点假设:
[0094]
1)iidg的输出电流能够实时跟踪计算得出的参考电流;
[0095]
2)故障发生后,iidg直接进入故障稳态,不考虑故障暂态。
[0096]
故障时iidg输出的三相短路电流可由αβ坐标系下正负序电流分量经由反clark表示为
[0097][0098]
式中:ω为系统角频率;ω为系统角频率;因此在前述两点假设成立的前提下,iidg执行低压穿越控制时的输出电流可联立式(3)和式(9)表示为
[0099][0100]
式中:
[0101][0102][0103]
k=k
αpkαq
/-k
βpkβq (11)
[0104]
其中α
abc
分别对应abc三相:αa=0
°
,αb=-120
°
,αc=120
°
。结合式(3)和式(5)可以分析得出:iidg的故障电流大小主要与参考功率p
ref
和q
ref
、控制参数以及故障发生的位置、故障的类型有关。由于故障的位置和类型决定了并网点处电压的大小,故此可认为故障稳态时,iidg是受p
ref
、q
ref
、控制参数和并网点电压共同影响控制的受控电流源。
[0105]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iidg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将决定iidg输出的短路电流。首先分析式(5)-(9)可知,由短路故障造成pcc电压跌落后,iidg将根据电压跌落程度注入相应比例无功功率,显然这于正常运行时以单位功率因数运行情况显然不同。此外当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时,如选择平衡三相电流控制目标时,iidg输出电流将仅包含正序分量,此时iidg序等效模型将仅存在于正序分量中;当选择消除有功或无功功率振荡时,由式(3)可知,iidg输出电流中将包含负序分量,此时iidg序等效模型存在于正序和负序分量中。
[0106]
s2、在多相配电网线路中引入虚拟节点和虚拟线路,在不对称线路两端注入补偿电流消除各序之间的耦合分量,建立不平衡多相配电网的序等效模型。
[0107]
在一个实施例中,s2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108]
在一通用多相配电网中包含三相线路段、两相线路段和单相线路段。如图3所示,为一段包含4个节点3段线路的多相线路模型。
[0109]
下面推导分析三相、两相和单相线路的序分量模型:
[0110]
对于任一三相线路:其π型序等效模型如图5所示。图5中等值模型对应图3节点ij段线路,图5中和分别为节点i和j的序电压矩阵;和分别为注入节点i和j的序电流矩阵。
[0111]
当图3中的线路ij段线路为对称的三相线路,各序之间将不存在耦合分量,对应的序导纳矩阵可直接写为以下形式
[0112][0113]
若ij段线路为非对称三相线路,其对应的导纳矩阵将是一个满矩阵且对角线元素不对称,所以序导纳矩阵可写为以下形式
[0114][0115]
其中:在导纳矩阵中,矩阵元素下标相同代表该序自导纳;下标不同代表两序之间的互导纳。由上式可知,不对称三相线路的各序之间存在耦合。为了消除矩阵中非对角线上的耦合分量,这里通过在不对称线路两端注入补偿电流的方法来消除各序之间的耦合分量,如图5所示。注入的补偿电流可由通过如下计算得到。
[0116]
1)串联导纳矩阵非对角元素的补偿电流:
[0117][0118]
2)对于并联导纳矩阵非对角元素的补偿电流,以节点i为例:
[0119][0120]
由此即可得到注入节点i和j的序补偿电流为
[0121][0122][0123]
式中:v
1i
,分别代表i节点正序,负序以及零序电压;同理v
1j
,,分别代表j节点正序,负序以及零序电压;
[0124]
通过注入补偿电流,不对称三相线路的序导纳矩阵(13)就可以改写为(12)的对角矩阵的形式,不对称三相线路的序解耦等效模型如图6所示。图6(a)为正序解耦模型,图6
(b)为负序解耦模型,图6(c)为零序解耦模型。
[0125]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多相配电网电压等级一般较低且线路长度较短,下面对两相和单相线路的分析过程都忽略了线路的对地导纳。
[0126]
对于两相线路:如图3中的jk段所示,通过引入虚拟节点和虚拟线路还原成三相线路,如图4中jk段所示。实际上,对于jk段的a相而言,只有一个实际的节点j,同时增加的虚拟线路与bc两相之间也不存在耦合,因此增加的虚拟线路上没有电流流过,所以对于虚拟线路的阻抗值可以随意选取,但为了尽量减小各序分量之间的耦合,本实施例中取值规则按下列表达式进行选取
[0127][0128]
由此根据图4所示的jk段结构可列出相节点导纳矩阵为
[0129][0130]
对于两相线路的序分量解耦,采用近似解耦的方法,首先将式(18)的相节点导纳矩阵通过对称分量变换求出序导纳矩阵,根据式(18)的相节点导纳矩阵的形式,可知其对应的序导纳矩阵为类似式(13)的形式。
[0131][0132]
忽略矩阵中的耦合量,得到两相线路的近似解耦序阻抗为
[0133][0134]
对于单相线路:与两相线路序等效模型的建立方法同理,分别在母线k和l增加三个虚拟节点和两段虚拟线路,如图4中所示。由此即可得到对应的相导纳矩阵为
[0135][0136]
因为虚拟线路的导纳值可以随意设定,通常取与实际线路相同的导纳值,所以单线线路的节点导纳矩阵可以看成一个对角线元素相等对角矩阵,因此单相线路的序导纳矩阵将是一个与式(12)类似的对角矩阵。
[0137]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引入虚拟节点和虚拟线路的方法来实现两相和单相线路之间的序分量模型的建立时需要忽略线路上的负载,故此在下文的计算中,忽略了两相和单相线路上所接的负载,考虑到负载贡献的短路电流可以忽略,所以采用上述方法是合理的。
[0138]
s3、基于iidg序分量等效模型和不平衡多相配电网的序等效模型,分析iidg输出
电流和解耦补偿电流与对应节点电压的关系,依据叠加定理,求出故障时系统内各节点的序电压矩阵;构建含iidg多相配电网的序节点电压方程。
[0139]
在一个实施例中,s3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140]
基于s1和s2得到的iidg和多相配电网的序等值模型,由此可根据戴维南定理得到各序从故障点向网络看去的等效网络如图7所示,图7中:上标0、1、2即分别代表零序、正序和负序;即为故障点的序电压分量;为流向故障点的序电流分量;为从故障点看去的序等效阻抗;为系统各序等效电源。由于不对称三相线路的序等效模型解耦引入了补偿电流以及iidg的短路电流包含负序分量,所以在负序和零序网络中也存在等效电源。
[0141]
由此根据故障点边界条件,可以得到不同不对称故障的等效复合序网络,如图8所示。
[0142]
根据图8所示的复合序网络,可得不同故障情况下故障点序短路电流为:
[0143]
单相接地短路
[0144][0145]
两相短路
[0146][0147]
两相接地短路
[0148][0149][0150]
其中
[0151][0152][0153]
根据叠加定理,可将系统网络分解为正常分量网络和故障分量网络,如图9所示,为方便表示和计算,将系统电流等效为电流源的形式。根据图9,对于系统中任意节点的电压可以视为正常分量网络中系统电源、iidg和三相不对称线路解耦补偿电流在节点上产生的电压和故障分量网络中短路电流在节点上产生的电压的叠加。
[0154]
由于iidg的故障输出电流和线路元件序分量解耦的注入电流大小受其接入点节点电压大小的影响,所以需要采用迭代法进行求解。
[0155]
对于正常分量网络,其序节点电压方程可列为
power electronics,2018,33(02):1855-1864.)中已经公开。
[0170]
图11中iidg1-iidg3的额定容量分别为500kva、300kva、500kva,且内部系统参数一致,通过理想变压器接入电网。单台iidg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故障时iidg1-iidg3的控制目标分别设定为消除有功功率振荡,平衡三相电流输出,消除无功功率振荡。
[0171]
图中iidg1-iidg3的额定容量分别为500kva、300kva、500kva,且内部系统参数一致,通过理想变压器接入电网。单台iidg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故障时iidg1-iidg3的控制目标分别设定为消除有功功率振荡,平衡三相电流输出,消除无功功率振荡。
[0172]
表1iidg系统参数
[0173][0174]
首先分析本实施例的计算精度:
[0175]
设置发生共三种不同类型的不对称故障f1-f3。1)节点652发生a相金属性短路故障f1,节点电压计算和仿真结果如图表2所示;2)节点671处发生bc两相短路故障f2,节点电压计算和仿真结果如图表3所示;3)节点675处发生bc两相接地短路故障f3,过渡电阻为0.1ω,节点电压计算和仿真结果如图表4所示;同时,三种不对称故障的短路电流计算和仿真结果如表5所示。
[0176]
表2单相接地短路时节点电压计算和仿真值
[0177][0178]
表3两相短路时节点电压计算和仿真值
[0179][0180]
表4两相接地短路时节点电压计算和仿真值
[0181][0182]
表5短路电流计算和仿真值
[0183][0184]
对于节点652处发生的a相金属性短路故障f1,分析表2和表5可知,其中节点电压幅值最大相对误差为2.58%,电压相角最大误差为2.284
°
;由于单相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的正、负和零序电流相等,所以各序的计算误差也将相等,短路电流幅值误差为1.82%,电流相角最大误差为0.02
°
。对于节点671处的bc两相短路故障,由表3和表5可知,节点电压幅值最大误差为2.38%,电压相角最大误差为1.464
°
;而短路电流正、负序幅值误差分别为1.98%和1.98%,相角最大误差为1.768
°
和1.769
°
。最后,对于节点675处发生的bc两相节点故障,由表4和表5可知,节点电压幅值最大误差为2.54%,电压相角最大误差为2.032
°
;短路电流正、负和零序幅值误差分别为0.89%、2.60%和2.41%,相角最大误差分别为0.593
°
、2.152
°
和0.644
°

[0185]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所提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的节点电压幅值计算误差平均在2.5%,相角差最大误差平均在2.0
°
;短路电流幅值计算误差平均在2.2%,相角最大误差在1.8
°
。计算误差主要是计算中忽略了两相线路序分量之间的耦合分量与忽略了单相和两相负载对短路电流的影响两方面所造成的。
[0186]
为进一步验证本文所提iidg等效模型和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比文献[33]中所提出的基于相分量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以节点671处发生bc两相短路故障f2为例。本文所提方法对比文献(匡晓云,方煜,关红兵,等.适用于含新能源逆变电源网络的全时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0,40(05):113-122)中所提方法的部分节点a相电压有效值计算误差(以pscad仿真值作为参照)对比如图12所示。
[0187]
由图12可知,本实施例所提方法计算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2.364%,文献33中方法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为1.647%。相对而言,对比文献(匡晓云,方煜,关红兵,等.适用于含新能源逆变电源网络的全时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0,40(05):113-122)中基于相分量法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准确性更高,本实施例所提方法计算误差略高的原因则是在计算中忽略了两相线路之间的耦合分量导致的。但本实施例所提在计算速度上述对比文献所提方法有明显提升,两者算法收敛性以及计算速度于下一节中进行对比。
[0188]
其次分析本实施例的收敛性:
[0189]
为验证上文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的收敛性,同时与上述对比文献所提方法进行收敛
性和收敛速度对比,限于篇幅,仅呈现节点675发生的bc两相接地短路故障时迭代误差和迭代次数关系图,如图13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提方法每次迭代计算误差可由式(30)计算得出。全部故障算例迭代次数对比如表6所示。
[0190]
表6本文算法与文献33算法收敛次数对比
[0191][0192]
分析上图可知,本文所提方法和上述对比文献所提方法的短路电流计算误差随着迭代次数都增加近似呈现出指数级下降,但本实施例所提方法在第5次迭代时迭代误差即到达了设定的收敛条件,而对比文献所提方法在第6次迭代时才满足收敛条件。结合图12和图13可知本实施例所提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相较对比文献中计算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0193]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含负序电流注入iidg的多相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9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实施例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实施例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