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05:31: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注塑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胶模具。


背景技术:

2.包胶模具是注塑模具的一种,其用于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二次注塑。待加工工件先经历过第一次注塑,具有内层塑胶层;包胶模具就是用于实现待加工工件在外层塑胶层的注塑加工;经过包胶模具的加工,工件的表面能够形成两个塑胶层,以满足工程环境对工件内部和表面不同性能的要求。
3.但是现有的二次注塑工件,要么是通过特定的双色注塑机这样的大型设备来进行自动化加工,成本非常高昂;要么是通过包胶模具这样的小型设备进行模腔内待加工工件的安放,模腔内狭小的空间不利于操作人员的放置,导致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兼顾成本优势以及加工效率的包胶模具。
5.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芯模以及驱动组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对并形成模腔,所述芯模伸入所述模腔内;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芯模,并能够驱动所述芯模升降;
6.所述芯模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端部,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芯模转动,以切换所述芯模的不同端部分别运动至所述模腔内与所述模腔外;位于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端部用于注塑成型,位于所述模腔外的所述端部用于盛放待加工工件。
7.进一步地,所述芯模的两个所述端部相背离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元件以及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齿条以及齿轮;所述包胶模具还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穿设并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的,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芯模,所述齿条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并能够带动所述芯模转动。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元件,所述包胶模具还包括活动底座,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以及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均安装于所述活动底座;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活动底座,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能够驱动所述活动底座升降以带动所述芯模升降。
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底座上还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凸设于所述活动底座并朝向所述下模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为气缸或者液压缸。
12.进一步地,所述包胶模具还设置有顶件,所述顶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并伸入所述模腔内,所述顶件与所述芯模相对。
13.进一步地,所述芯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芯模相互间隔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的内侧面还开设有导流道,所述导流道连通于所述模腔并延伸至所述芯模处。
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芯模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元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单元驱动所述芯模升降。
16.进一步地,包胶模具还包括侧板,所述活动底座抵持所述侧板,所述侧板用于导向所述活动底座的滑动过程。
17.本发明提供的包胶模具,待加工工件的拆装过程不在模腔内进行,而在在模腔之外进行拆装,与传统结构相比拆装的空间较大,而且芯模的多工位加工也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包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包胶模具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包胶模具在省略上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包胶模具进一步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1所示包胶模具中芯模与第一传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0、包胶模具;10、上模;11、模腔;20、下模;30、芯模;31、第一端;32、第二端;34、连接轴;40、驱动组件;41、第一驱动元件;42、第一传动单元;421、齿条;422、齿轮;43、活动底座;431、限位柱;44、侧板;50、顶件;51、塑胶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包胶模具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包胶模具1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包胶模具100在省略上模10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包胶模具100进一步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包胶模具100用作注塑模具,其用于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二次注塑。在实际使用中,待加工工件将先经历第一次注塑,使自身形成内层塑胶层;包胶模具100再针对待加工工件的外层进行注塑加工,使得工件形成外层塑胶层,以满足工程环境对工件内部和表面不同性能的要求。
32.内层与外层的塑胶层一般材质上形成区别,其中软胶常用人工橡胶、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r(热塑性橡胶材料)等胶料,硬胶可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等。
33.具体地,包胶模具100包括上模10、下模20、芯模30以及驱动组件40,上模10与下模20之间相互扣合并能够形成模腔11;模腔11用于进行注塑成型。上模10上一般还开设有浇筑口(图未示),浇筑口与模腔11相互连通,浇筑口供熔融态的塑料液浇入,以使熔融态的塑料液可以填充在模腔11内,从而完成注塑成形过程。
34.浇筑口本身的开口大小与塑料液的种类与流速有关;浇筑口与模腔11之间的主流道一般设置为圆形;一般而言,主流道带有斜度。
35.模腔11的形状根据具体的产品类型进行适配;本实施方式中,待加工工件为中空的塑胶手柄51,因此包胶模具100还包括顶件50,顶件50伸入模腔11内并且与芯模30相接触,以此保证在塑胶手柄51内部的中空。
36.在图3中可以看到,加工完成后的位于模腔11内部的塑胶手柄51,以及位于模腔11外部的待进行加工的塑胶手柄51。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包胶模具100还可以加工除塑胶手柄51之外的其他工件。
37.上模10与下模20之间相对设置,上模10与下模20相对的端部具有方形的碗状开口,上模10与下模20相互扣合。本实施方式中,上模10与下模20整体上均呈块状,两者相互扣合并能够形成箱体式的外形;上模10与下模20采用分体式结构,即上模10与下模20中形成模腔11的部分与其他不直接进行成型的部分采用两种材料制成,形成模腔11的部分采用性能更佳的材料制成以保证注塑成形的质量。
38.芯模30对应于塑胶手柄51的形状,大致呈长柄状;芯模30具有两个端部,分别命名为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芯模30的不同端部能够可选择的放入模腔11内,以使得第一端31或者第二端32分别进行注塑成形。
39.例如第一端31伸入模腔11内时,第二端32可供进行待加工工件的安装;而第二端32伸入模腔11内时,第一端31可供进行待加工工件的安装。
40.本实施方式中,芯模30的两端(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相背离设置,也即芯模30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反(180
°
),芯模30呈现为直线延伸的长柄状;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芯模30的两端也可以呈其他的角度进行设置,例如垂直或者呈120
°
角,此时芯模30每一次调整伸入模腔11内的端部的转动过程所需要的角度,进行适配调整即可。
41.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芯模30还可以呈v字形、l形或者其他的形状;当芯模30为l形时,驱动组件40驱动芯模30进行端部切换的角度也应当适配为90
°
或者270
°
;其他情况也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42.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塑成形的效率,芯模30的数量设计为两根,且两根芯模30相互间隔地设置;同时上模10或者下模20的内侧面还设有导流道(图未示),以使得注塑成型时能够以一个浇筑口进行浇筑并实现两个待加工工件的注塑成形。
43.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芯模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进行选择。
44.驱动组件40连接于芯模30,其不仅用于驱动芯模30进行升降,以使得上模10与下模20在分模之后待加工工件能够顺利脱离,其还用于驱动芯模30进行转动,以调整和控制芯模30的不同端部(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进入模腔11内或者留在模腔11之外。
45.就驱动组件40的具体结构而言,驱动组件40可以使用现有的结构以实现对芯模30的升降与转动控制;本发明不限制驱动组件40具体的结构,只要其能够实现对芯模30的转动驱动以及升降驱动即可。
46.请再次参阅图4,且一并参阅图5,图5为图1所示包胶模具100中芯模30与第一传动单元42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40包括第一驱动元件41以及第一传动单元42,第一传动单元42包括相互啮合的齿条421以及齿轮422。
47.包胶模具100还包括连接轴34,连接轴3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芯模30的大致中心位置,连接轴34的另一端穿设并且固定连接于齿轮422。第一驱动元件41与齿条421固定连接,并能够带动齿条421进行往复移动。
48.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拆卸的便捷性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可靠性,齿轮422与连接轴34之间采用键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齿轮422与连接轴34之间还可以采用铆钉连接、螺纹连接等其他的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
49.第一驱动元件41先带动齿条421往复的进行伸缩,再通过齿条421与齿轮422之间的相互啮合带动齿轮422进行转动;齿轮422通过连接轴34再带动芯模30进行转动。
50.可以理解,第一驱动元件41在设计上既可以只负责驱动芯模30进行转动,也可以将第一驱动元件41设计为同时负责驱动芯模30进行升降运动,此时第一驱动元件41与芯模30之间还需要设计第二传动单元(图未示),以负责将第一驱动元件41的伸缩动力转换为对芯模30在高度上的调整。就第二传动单元的具体结构而言,其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例如机械设计中的常见案例,本发明并不限制其具体的实现方式。
51.本实施方式中,包胶模具100的第一驱动元件41仅负责驱动芯模30进行转动;第一驱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驱动元件(图未示),第二驱动元件用于驱动芯模30进行升降。
52.具体而言,请再次参阅图1,包胶模具100还包括活动底座43,第一驱动元件41与第一传动单元42中的齿条421均安装在活动底座43上;活动底座43通过连接轴34连接于芯模30。第二驱动元件驱动活动底座43进行往复的滑移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驱动元件41与第一传动单元42以及芯模30的整体进行升降。
53.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支撑下模20,包胶模具100还设置有两个侧板44,两个侧板44分别支撑并且固定下模20;两个侧板44相对设置,活动底座43的两个相对的边沿分别接触两个侧板44,两个侧板44能够导向活动底座43的升降运动过程。
54.本实施方式中,侧板44大致呈块状且竖直设置。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侧板44还可以采用除块状之外的其他形状。
55.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二驱动元件先通过活动底座43带动芯模30升起,第一驱
动元件41再通过齿条421带动齿轮422转动,从而驱动芯模30在脱离模腔11之后调整不同端部的位置;在不同端部的位置调整之后,第一驱动元件41控制芯模30下降,新的待加工工件进入模腔内进行加工,而加工完毕的工件位于模腔之外供操作人员进行拆卸,
56.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4,活动底座43上还安装有限位柱431,限位柱431凸设在活动底座43相对靠近下模20的表面上,并且限位柱431朝向下模20设置。
57.限位柱431用于实现对活动底座43的位置限定,避免活动底座43在第二驱动元件的驱动下直接撞击下模20。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柱43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柱431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5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元件41以及第二驱动元件为气缸或者液压缸。
59.下面简单介绍下包胶模具100的安装过程,将活动底座43安装在两个侧板44之间,再将连接轴34、第一传动单元42与第一驱动元件41安装在活动底座43处;再将下模20固定安装在两个侧板44上,将芯模30安装在连接轴34处,再盖设上模10从而完成包胶模具100主体结构的安装过程。
60.本发明提供的包胶模具100,待加工工件的拆装过程不在模腔11内进行,而在在模腔11之外进行拆装,与传统结构相比拆装的空间较大,而且芯模30的多工位加工也提高了加工效率。
6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6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3.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