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冷床设备及铝型材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5:02: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床设备及铝型材生产线。


背景技术:

2.冷床是铝型材生产线中的重要辅助设备,用于对挤压成型且淬火处理后的高温型材进行冷却及拉直处理。铝型材生产线的整体宽度主要由冷床宽度决定,然而现有冷床宽度较大,对厂房面积占用较大,导致厂房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容纳铝型材生产线数量少,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冷床设备及铝型材生产线,以解决现有冷床宽度较大,对厂房面积占用较大,导致厂房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容纳铝型材生产线数量少,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床设备,包括:
5.冷却装置,用于沿第一方向传送待处理型材,并将承载的待处理型材冷却为冷却型材;
6.入料装置,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上游位置,用于将待处理型材传送至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入端;
7.拉直装置,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游位置,用于将冷却型材拉直为拉直型材;
8.出料装置,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方,用于传送拉直型材;以及
9.升降传送装置,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用于承接所述冷却装置输出的冷却型材,将冷却型材传送至所述拉直装置的拉直工位,并将经过所述拉直装置拉直后的拉直型材传送至所述出料装置的输入端。
10.可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支撑架以及沿第一方向传送的悬臂传送组件,所述悬臂传送组件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冷却支撑架,所述悬臂传送组件的输出端悬空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入料装置包括第一入料传送组件和第二入料传送组件,所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沿第二方向传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入料传送组件沿第一方向传送,且所述第二入料传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与所述悬臂传送组件之间,用于将位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的待处理型材传送至所述悬臂传送组件的输入端。
12.可选地,所述入料装置还包括入料升降组件,所述入料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升降;
13.所述第二入料传送组件的输入端悬空设置,且伸入所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的传送区域;所述第二入料传送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冷却支撑架,所述第二入料传送组件的传送面与所述悬臂传送组件的传送面共面,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入料传送组件与所述悬臂传送组件存在传送重合区。
14.可选地,所述入料升降组件包括:
15.基座,位于所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的下方;
16.支撑组,包括两个间隔排布的支撑件,且两个所述支撑件均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
17.调节组,包括两个固接于所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底端的调节块,两个所述调节块的底面均为倾斜支撑面,两个所述调节块的底部一一对应卡接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且两个所述调节块的倾斜支撑面关于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以及
18.调节驱动件,驱动端与两个所述支撑件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支撑件相向或背离运动。
19.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共轴的滑动轮,两个所述滑动轮的外圆均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基座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卡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滑动轮的环形卡槽,与所述支撑件相对应的调节块的底部卡接于另一个所述滑动轮的环形卡槽。
20.可选地,所述升降传送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升降传送组件,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升降传送组件包括升降架、升降驱动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升降架的升降传送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升降运动,所述升降传送部件沿第一方向传送,且沿第一方向,所述升降传送部件与所述冷却装置存在传送重合区。
21.可选地,所述拉直工位的高度与所述出料装置输入端的高度一致。
22.可选地,所述出料装置包括:
23.第一出料传送组件,沿第二方向传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以及
24.第二出料传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出料传送组件与所述升降传送装置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用于将所述升降传送装置输出端的拉直型材传送至所述第一出料传送组件。
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铝型材生产线,包括挤压机、锯切设备和上述冷床设备,所述挤压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床设备中入料装置的输入端相对应,所述锯切设备与所述冷床设备中出料装置的输出端相对应。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床设备中,将出料装置置于冷却装置的下方,冷床设备设置为上下层形式,且通过升降传送装置实现型材的上下传送,在实现冷床对型材冷却及拉直处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小冷床设备的宽度,相应减小冷床设备对厂房面积的占用,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厂房的高度空间,提高对厂房空间的利用率,使得相同面积的厂房能够容纳数量更多的冷床设备及铝型材生产线,从而提高厂房的生产效率。当然,在厂房容纳相等数目的铝型材生产线时,采用上述形式的冷床设备能够有效减小厂房用地面积,减少工厂基础投资费用。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床设备的轴测图;
29.图2为图1中冷床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30.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床设备的左视图;
32.图5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0-入料装置;110-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1-入料架;112-入料辊;113-入料限位辊;120-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30-入料升降组件;131-基座;132-支撑件;1321-滑动轮;1322-环形卡槽;133-调节块;1331-倾斜支撑面;134-导轨;200-冷却装置;210-冷却支撑架;220-悬臂传送组件;300-升降传送装置;310-升降传送组件;311-升降架;312-升降驱动件;313-升降传送部件;313a-第一位置;313b-第二位置;313c-第三位置;400-拉直装置;500-出料装置;510-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1-第一出料架;512-第一出料辊;513-出料限位辊;520-第二出料传送组件;530-出料升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床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冷却装置200、入料装置100、拉直装置400、出料装置500及升降传送装置300,其中,冷却装置200用于沿第一方向传送待处理型材,并将承载的待处理型材冷却为冷却型材;入料装置100位于冷却装置200的上游位置,用于将待处理型材传送至冷却装置200的输入端;拉直装置400位于冷却装置200的下游位置,用于将冷却型材拉直为拉直型材;出料装置500位于冷却装置200的下方,用于传送拉直型材;升降传送装置300位于冷却装置200的输出端,用于承接冷却装置200输出的冷却型材,将冷却型材传送至拉直装置400的拉直工位,并将经过拉直装置400拉直后的拉直型材传送至出料装置500的输入端。
3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铝型材生产线,包括挤压机、锯切设备和上述冷床设备,挤压机的输出端与冷床设备中入料装置100的输入端相对应,锯切设备与冷床设备中出料装置500的输出端相对应。
38.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床设备及铝型材生产线,其中,冷床设备包括用于对型材进行传送的入料装置100、出料装置500及升降传送装置300,还包括用于对高温的待处理型材进行冷却处理的冷却装置200、用于对冷却后的冷却型材进行拉直处理的拉直装置400;其中,铝型材生产线包括用于挤压成型铝型材的挤压机、上述用于对挤压后或淬火后高温的待处理型材进行冷却及拉直处理的冷床设备,以及用于将拉直后的拉直型材锯切为设定长度的锯切设备。
39.使用时,铝合金棒料经过挤压机挤压后得到高温的待处理型材(挤压机后也可以经过淬火处理),待处理型材到达冷床设备的入料装置100上,入料装置100随后将待处理型材传送至冷却装置200,冷却装置200将待处理型材传送至其冷却工位,待处理型材在冷却工位上经过冷却处理后得到冷却型材,冷却装置200随后将冷却型材传送至高度与其相应
的升降传送装置300,升降传送装置300随后带动其承载的冷却型材升降至与拉直装置400相应的高度,并将冷却型材传送至拉直装置400的拉直工位上,拉直装置400随之对冷却型材进行拉直处理得到拉直型材;升降传送装置300随后承接拉直型材并将其传送至出料装置500,出料装置500将拉直型材传送至锯切设备,锯切设备对拉直型材进行锯切处理,从而得到设定长度的铝型材。
40.该冷床设备中,将出料装置500置于冷却装置200的下方,冷床设备设置为上下层形式,且通过升降传送装置300实现型材的上下传送,在实现冷床对型材冷却及拉直处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小冷床设备的宽度,相应减小冷床设备对厂房面积的占用,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厂房的高度空间,提高对厂房空间的利用率,使得相同面积的厂房能够容纳数量更多的冷床设备及铝型材生产线,从而提高厂房的生产效率。当然,在厂房容纳相等数目的铝型材生产线时,采用上述形式的冷床设备能够有效减小厂房用地面积,减少工厂基础投资费用。
41.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冷却装置200包括冷却支撑架210以及沿第一方向传送的悬臂传送组件220,悬臂传送组件220的输入端连接于冷却支撑架210,悬臂传送组件220的输出端悬空设置。冷却装置200采用悬臂形式,其中,悬臂传送组件220用于承载并传送型材,冷却支撑架210用于支撑、固定悬臂传送组件220,悬臂传送组件220朝向入料装置100的输入端安装于冷却支撑架210,悬臂传送组件220朝向了至装置的输出端呈悬空设置,则悬臂传送组件220的输出端无需支撑结构,相应地,悬臂传送组件220的输出端下方呈开口设置,没有支撑结构的隔挡,从而减少升降传送装置300在悬臂传送组件220输出端承接冷却型材,并将冷却型材传送至拉直装置400,以及将拉直后的拉直型材反向传送至悬臂传送组件220下方的出料装置500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及干涉,相应提高升降传送装置300对型材传送的顺畅性,降低传送过程对型材长度、传送路径等的限制。
4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入料装置100包括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和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沿第二方向传送,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沿第一方向传送,且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位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与悬臂传送组件220之间,用于将位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待处理型材传送至悬臂传送组件220的输入端。这里是入料装置100的一种具体形式,经挤压机挤出的待处理型材呈条状,待处理型材沿第二方向运动至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上,且待处理型材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随后,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及后续的冷却装置200均对待处理型材进行沿第一方向的传送,即沿待处理型材的宽度方向进行传送;则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以及冷却装置200适应型材呈条形的特点,而布置为不同的传送方向,在实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承接待处理型材的基础上,对水平空间进行充分利用,使得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及冷却装置200上能够同时承载一定数量的待处理型材,且冷却装置200能够同时对多个待处理型材进行传送及冷却处理,从而提高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及冷却装置200对待处理型材的传送效率,以及提高冷却装置200对待处理型材的冷却量及冷却效率。
43.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入料装置100还包括入料升降组件130,入料升降组件130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升降;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输入端悬空设置,且伸入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传送区域;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输出端连接于冷却支撑架210,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传送面与悬臂传送组件
220的传送面共面,且沿第一方向,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与悬臂传送组件220存在传送重合区。使用时,入料升降组件130驱动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上升至不低于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传送面的高度,以确保待处理型材能够顺畅地沿其长度方向到达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上,而不受到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对其造成的干涉;随后入料升降组件130驱动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下降至低于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传送面,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上的待处理型材相应搭于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输入端上,随后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沿第一方向将待处理型材传送至其输出端与悬臂传送组件220输入端形成的传送重合区,悬臂传送组件220运行过程中,将位于传送重合区的待处理型材承载于其上,并将待处理型材传送至其冷却工位进行冷却处理,从而完成入料装置100与冷却装置200的物料传送。
44.其中,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输入端连接于冷却支撑架210,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输出端呈悬空设置,一方面,冷却装置200的冷却支撑架210同时对悬臂传送组件220及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进行支撑,冷却支撑架210的功能性更强,且均呈悬臂式的悬臂传送组件220和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分别位于冷却支撑架210两侧,能够对冷却支撑架210两侧的受力进行均衡,以提高冷却支撑架210的受力均衡性及稳定性,确保冷却支撑架210对悬臂传送组件220及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输入端呈悬臂设置,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与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之间无实质连接关系,则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升降不会对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高度产生影响,以确保入料装置100的正常运行。
45.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输入端伸入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长度可以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宽度方向的传送区域一致,则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下降时,承载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所有待处理型材均能够搭于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从而确保待处理型材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和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之间的有效传送,并降低对待处理型材进入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位置要求,便于挤压机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之间相对位置的布置。
46.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可以包括入料架111和多个枢接于入料架111的入料辊112,入料架111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入料辊112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入料辊112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一致,多个入料辊112的顶面共同形成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传送面,以实现对待处理型材沿第二方向的传送。较佳地,入料架111宽度方向(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可以枢接有入料限位辊113,入料限位辊113的轴向呈竖直设置,待处理型材进入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上时,入料限位辊113能够于两侧对待处理型材进行限位,以减少待处理型材跑偏甚至掉落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情况的发生。
47.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入料升降组件130可以包括:基座131、支撑组、调节组和调节驱动件,其中,基座131位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下方;支撑组包括两个间隔排布的支撑件132,且两个支撑件132均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基座131;调节组包括两个固接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底端的调节块133,两个调节块133的底面均为倾斜支撑面1331,两个调节块133的底部一一对应卡接于两个支撑件132,且两个调节块133的倾斜支撑面1331关于第一方向对称设置;调节驱动件的驱动端与两个支撑件132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支撑件132相向或背离运动。这里是入料升降组件130的一种具体形式,支撑件132与调节块133的倾斜支撑面1331抵接,从而向上支撑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且支撑件132与倾斜支撑
面1331的不同位置抵接时,调节块133支撑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与支撑件132之间的高度改变,从而实现入料升降组件130对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升降调节。具体使用时,支撑组的两个支撑件132与调节组的两个调节块133的倾斜支撑面1331一一对应卡接支撑,且两个倾斜支撑面1331对称设置,则两个支撑件132与两个调节块133配合对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支撑高度相同,以确保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传送面的水平度;需要调节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高度时,根据倾斜支撑面1331的倾斜方向,通过调节驱动件驱动两个支撑件132相向或背离运动相同的行程,则两个支撑件132与相应调节块133的倾斜支撑面1331的抵接位置改变,相应改变对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支撑高度,实现对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升降调节。
48.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组的两个调节块133的倾斜支撑面1331沿第二方向相向倾斜设置,则通过调节驱动件驱动两个支撑件132相向运动相同距离时,支撑件132与倾斜支撑面1331的较高位置抵接,则调节块133支撑于支撑件132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之间的高度减小,相应地,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下降一定高度,入料升降组件130实现对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下降调节;类似地,调节驱动件驱动两个支撑件132背离运动相同距离时,支撑件132与倾斜支撑面1331的较低位置抵接,则调节块133支撑于支撑件132与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之间的高度增大,相应的,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上升一定高度,入料升降组件130实现对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上升调节。
49.当然,两个调节块133的倾斜支撑面1331除上述沿第二方向相向倾斜设置外,也可以沿第二方向背离倾斜设置,通过调节驱动件驱动两个支撑件132相向或背离运动以调节对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支撑高度。此外,具体地,支撑组和调节组的数目可以为一组、两组或多组。
50.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支撑件132包括两个共轴的滑动轮1321,两个滑动轮1321的外圆均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卡槽1322,基座131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导轨134,导轨134卡接于其中一个滑动轮1321的环形卡槽1322,与支撑件132相对应的调节块133的底部卡接于另一个滑动轮1321的环形卡槽1322。这里是支撑件132与基座131及调节块133连接的一种具体形式,两个滑动轮1321中,其中一者的环形卡槽1322与导轨134滑动卡接,则调节驱动件能够驱动滑动轮1321沿导轨134的延伸方向滑动;调节块133与另一者的环形卡槽1322卡接,环形卡槽1322能够沿宽度方向(第二方向)将调节块133限定于其内,且调节块133与环形卡槽1322能够发生沿长度方向(第一方向)的相对滑动,从而在实现对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高度调节的基础上,减少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沿第二方向的偏移,确保第一入料传送组件110的调节稳定性。此外,支撑件132采用两个共轴的滑动轮1321,滑动轮1321的环形卡槽1322于周向形式一致,安装时,仅需确保导轨134和调节块133卡入相应的环形卡槽1322即可,而对滑动轮1321周向的角度没有要求,从而提高支撑件132的安装便捷性。
51.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传送装置300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升降传送组件310,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升降传送组件310包括升降架311、升降驱动件312以及连接于升降架311的升降传送部件313,升降驱动件312用于驱动升降架311升降运动,升降传送部件313沿第一方向传送,且沿第一方向,升降传送部件313与冷却装置200存在传送重合区。这里是升降传送装置300的一种具体形式,使用时,升降驱动件
312驱动升降架311带动升降传送部件313运动至与冷却装置200传送面等高的位置,如图4中升降传送部件313位于的第一位置313a,冷却装置200将冷却型材传送至其输出端与升降传送部件313输入端的传送重合区后,升降传送部件313承接冷却型材并将其沿第一方向传送至脱离冷却装置200的区域;随后,升降驱动件312驱动升降架311带动升降传送部件313下降至低于拉直装置400拉直工位的位置,如图4中升降传送部件313位于的第二位置313b,拉直装置400两侧的拉直机头根据升降传送部件313上冷却型材的位置相向运动找准冷却型材的端部位置;随后,升降驱动件312驱动升降架311带动升降传送部件313上升至与拉直装置400拉直工位高度相等的位置,如图4中升降传送部件313位于的第三位置313c,并将冷却型材置于两个拉直机头的钳口中,两个拉直机头的钳口分别夹持冷却型材的两端,然后背离运动对夹持的冷却型材进行拉直处理得到拉直型材;拉直操作完成后,钳口放开拉直型材,拉直型材承接于升降传送部件313上,升降驱动件312驱动升降架311带动升降传送部件313运动至与出料装置500传送面等高的位置,并沿第一方向将其上的拉直型材传送至出料装置500的输入端,从而完成对冷却型材于冷却装置200与拉直装置400之间的传送,以及拉直型材于拉直装置400和出料装置500之间的传送。
52.此外,升降传送装置300包括多个相对独立运行的升降传送组件310,且多个升降传送组件310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于冷却装置200的输出端,即多个升降传送组件310沿冷却装置200上冷却型材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使用时,可以根据冷却型材的长度确定相应数目的升降传送组件310运行,在实现升降传送组件310对冷却型材传送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冷却型材长度较短,所有升降传送组件310均运行造成的能源浪费及使用寿命损耗。
53.类似地,冷却装置200中多个悬臂传送组件220之间也可以相对独立运行,入料装置100中多个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之间也可以相对独立运行,使用时,可以根据待处理型材的长度确定相应数目的悬臂传送组件220及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运行,以减少尾端区域的悬臂传送组件220及第二入料传送组件120的无效运行。
5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拉直工位的高度可以与出料装置500输入端的高度一致。当升降传送部件313将冷却型材升降传送至拉直工位所在高度后,升降传送部件313的高度不变,待拉直装置400的钳口松开拉直后的拉直型材后,拉直型材承接于升降传送部件313,由于拉直工位的高度与出料装置500输入端传送面的高度一致,则此时升降传送部件313与出料装置500输入端的传送面高度一致,升降驱动件312无需工作,升降传送部件313直接可以沿第一方向将其上承接的拉直型材传送至出料装置500的输入端,从而简化升降传送组件310的运动过程,并提高其运动位置精度。
55.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出料装置500包括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和第二出料传送组件520,其中,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沿第二方向传送,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出料传送组件520位于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与升降传送装置300之间,沿第一方向传送,用于将升降传送装置300输出端的拉直型材传送至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这里是出料装置500的一种具体形式,其中,第二出料传送组件520能够沿第一方向将升降传送装置300输出的拉直型材传送至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沿第二方向将拉直型材传送至后续的锯切设备,其中,第二出料传送组件520位于冷却装置200下方,且与冷却装置200的传送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型材在冷床设备上下层之间的传送,且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能够对冷却装置200下方的空间充分利用,将拉直型材沿第二方向向后
传送至锯切设备,以提高对冷却装置200下方空间的利用率。
56.具体地,第二出料传送组件520输入端的高度与拉直工位的高度一致,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的底部设有出料升降组件530,传送时,出料升降组件530驱动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的传送面与第二出料传送组件520的传送面等高,带第二出料传送组件520将其上的拉直型材传送至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后,出料升降组件530驱动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上升一定高度,然后对其上的拉直型材进行第一方向的传送。可选地,出料升降组件530可以采用与入料升降组件130相同的形式,或采用其他如油缸、气缸、齿条齿轮机构等驱动形式;具体地,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出料架511,枢接于第一出料架511的多个第一出料辊512,多个第一出料辊512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一致,多个第一出料辊512的顶面共同形成传送面对其上的拉直型材进行传送;第一出料传送组件510还可以包括枢接于第一出料架511宽度方向两侧的出料限位辊513,出料限位辊513的轴向沿竖直设置,以对第一出料架511的两侧进行限位,减少拉直型材传送过程偏离第一出料架511情况的发生。
57.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