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应用方法与流程

2022-07-31 01:23: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重型混动车碳排放测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高效节能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混动系统结合了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源协同工作提供驱动车辆行驶所需的动力,在油耗和排放较高的启动和低速阶段由电机驱动,发动机工作在高效低排工作区间,因此混合动力系统兼具低能耗和低排放特点,并在汽车领域得到成熟应用。目前重型混动车型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在公交、货车等细分领域发展迅速,保有量也逐年增加。此外,国家对混动车给予激励政策,消费者在享受混动车型带来的更低使用经济成本的同时车辆生产企业生产混动车辆也得到了国家相应的政策补贴,消费者、企业和大气环境都得到明显收益,因此混动车型在重型车市场中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3.未来重型混动车将成为传统燃料车型向纯电动车型转化的过渡车型,重型混动车保有量也将会持续扩大。为了促进重型车向降碳环保方向持续发展,平衡新技术下的混动车和传统车的碳排放,需要全面评估混动车型实际碳排放水平和实际降碳效果,因此亟需一种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应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应用方法。基于燃料生命周期开展重型混动车实际应用下的碳排放测算,并提出碳排放结果评估方法,将为做好重型车应对未来国家碳排放监管以及企业应对商用车双积分以及碳权交易政策实施,提供准确的测算方法和碳排放评估方法,同时为国家环保部门未来监管和评估重型混动车碳排放水平提供方法依据,也帮助车辆生产厂在应对未来商用车双积分以及碳权交易政策实施进程中的低碳车型开发提供选型指导。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应用方法,包括核算样本,所述核算样本内设置有多种待评估的车型,包括以下步骤:
7.s1、计算重型混动车的综合电量消耗量和综合燃料消耗量;
8.s2、利用能耗折算方法将重型混动车的综合电量消耗量折算为燃料消耗量;
9.s3、基于燃料生命周期,利用重型混动车碳排放折算方法,计算重型混动车的实际平均碳排放;
10.s4、对比重型混动车的实际平均碳排放与重型混动车的目标平均碳排放,评估重型混动车的实际碳排放水平和实际降碳效果。
11.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采用uf系数分别计算核算样本中重型混动车实际应用时的综合电量消耗量和综合燃料消耗量,所述uf系数为纯电利用系数。
12.进一步的,重型混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为:
[0013][0014]
其中:
[0015]
fc:综合燃料消耗量,l/100km;
[0016]
fc
消耗
:电量消耗模式燃料消耗量,l/100km;
[0017]
fc
调整
:电量调整模式燃料消耗量,l/100km;
[0018]
fc
平衡
:电量平衡模式燃料消耗量,l/100km;
[0019]
uf
c,消耗
:电量消耗模式中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
[0020]
uf
c,调整
:电量调整模式中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
[0021]
uf
n1 1
:电量消耗模式向电量调整模式过渡阶段,车辆的纯电利用系数。
[0022]
进一步的,纯电利用系数uf计算方法:
[0023][0024]
其中:
[0025]
ufc: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
[0026]
c:试验循环序号;
[0027]
x:指数参数序号;
[0028]
k:指数参数个数;
[0029]cx
:第x个系数;
[0030]
从试验开始直至第c个试验结束时,车辆实际行驶的总距离,单位为千米;
[0031]
dn:两次充电间最大行驶里程,单位千米;
[0032]
截止到c-1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累计值。
[0033]
进一步的,重型混动车综合电量消耗量为:
[0034][0035]
其中:
[0036]
ec:综合电量消耗量,kwh/100km;
[0037]
ec
消耗
:电量消耗模式中的电量消耗量,kwh/100km;
[0038]
ec
调整
:电量调整模式中的电量消耗量,kwh/100km;
[0039]
ec
平衡的
电量平衡模式中电量消耗量,kwh/100km;
[0040]
uf
c,消耗
电量消耗模式中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
[0041]
uf
c,调整
电量调整模式中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
[0042]
uf
n1 1
电量消耗模式向电量调整模式过渡阶段车辆的纯电利用系数。
[0043]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将电量消耗量折算燃料消耗量的方法为:
[0044]
fc
ec
=ec
×fenergy
×fefficient
×irefinery
×rdelivery
[0045]
其中:
[0046]
fc
ec
:电量消耗量折算的当量燃料消耗量,l/100km;
[0047]
ec:综合电量消耗量,kwh/100km;
[0048]fenergy
:燃料能量因子;
[0049]fefficient
:效率因子;
[0050]irefinery
:炼厂效率;
[0051]idelivery
:输送效率;
[0052]
其中:
[0053][0054]
其中:
[0055]ich
:充电效率;
[0056]itr
:线损率;
[0057]
ε:火力发电比例;
[0058]sge
:供电效率。
[0059]
进一步的,将重型混动车的综合电量消耗量折算为燃料消耗量后的重型混动车综合燃油消耗量为:
[0060]
fc
tot
=fc fc
ec
[0061]
其中:
[0062]
fc
tot
:重型混动车能耗当量折算得到的车辆综合燃料消耗量,l/100km;
[0063]
fc
ec
:电量消耗量当量折算的燃料消耗量,l/100km;
[0064]
fc:车辆实际燃料消耗量,l/100km。
[0065]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重型混动车碳排放折算方法;
[0066]mc,tot
=fc
tot
×
k1 fc
tot
×
k2[0067]
其中:
[0068]mc,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计算的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量,kg;
[0069]
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gco2e/l
[0070]
k2:传统燃料车型碳排放转换系数,kgco2e/l。
[0071]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计算重型混动车的实际平均碳排放方法:
[0072][0073]
其中:
[0074]mrace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核算样本实际综合平均碳排放,kg/km;
[0075]mci,j
:核算样本中,i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碳排放量,kg/km;
[0076]
p
i,j
:i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
[0077]mct,j
:核算样本中,t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碳排放量,kg/km;
[0078]
p
t,j
:t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
[0079]mck,j
:核算样本中,k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碳排放量,kg/km;
[0080]
p
k,j
:k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
[0081]mcr,j
:核算样本中,r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碳排放量,kg/km;
[0082]
p
r,j
:r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
[0083]mch,j
:核算样本中,h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碳排放量,kg/km;
[0084]
p
h,j
:h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
[0085]
其中,i,j,k,r,h类车辆分别代表货车类、半挂牵引车类、自卸车类、客车类、城市客车类车辆。
[0086]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目标平均碳排放为:
[0087][0088]
其中:
[0089]mtace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核算样本目标平均碳排放,kg/km;
[0090]
t
ci,j
:核算样本中,i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
[0091]
p
i,j
:i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总量,台;
[0092]
t
ct,j
:核算样本中,t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
[0093]
p
t,j
:t类车中,第j类车型的样本总量,台;
[0094]
t
ck,j
:核算样本中,k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
[0095]
p
k,j
:k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总量,台;
[0096]
t
cr,j
:核算样本中,r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
[0097]
p
r,j
:r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总量,台;
[0098]
t
ch,j
:核算样本中,h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
[0099]
p
h,j
:h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总量;
[0100]
其中,i,j,k,l,h类车辆分别代表核算样本中,包含的所有货车类、半挂牵引车类、自卸车类、客车类、城市客车类车辆。
[010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应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102]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应用方法,可以核算并评估特定样本、特定企业、特定期间或特定区域内的重型混动车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水平;
[0103]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应用方法,可为环保主管部门关于机动车碳排放管理政策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同时也为车辆生产厂应对政府碳排放监管,摸查车队、系族、年度等范围内的重型混动车碳排放水平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指
导。
附图说明
[0104]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10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测算及评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107]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108]
1.重型混动车能耗及碳排放折算
[0109]
所述重型混动车运行模式主要分为:电量消耗模式、电量调整模式和电量平衡模式。其中,电量消耗模式下车辆主要由电机驱动,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车辆驱动能量主要来源于电能,工作模式与纯电动汽车工作模式等同;电量调整模式,主要是在电能不能完全满足车辆驱动所需能量时,发动机启动工作,此时发动机和电机协同运行,发动机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驱动车辆,一部分用于驱动发电机将动能转换为电能输送到车辆的电量存储系统进行电池充电;电量平衡模式,车辆行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做功产生,此时电机处于关闭状态,工作模式与传统燃料车工作模式等同。
[0110]
所述重型混动车实际行驶时的工作模式复杂,车辆的综合能量消耗量计算需要综合三种工作模式下的燃料消耗量和电量消耗量,计算方法如下所述:(1)重型混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
[0111][0112]
式中:fc——综合燃料消耗量,l/100km;fc
消耗
——电量消耗模式燃料消耗量,l/100km;
[0113]
fc
调整
—电量调整模式燃料消耗量,l/100km;fc
平衡
——电量平衡模式燃料消耗量,l/100km;
[0114]
uf
c,消耗
——电量消耗模式中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uf
c,调整
——电量调整模式中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uf
n1 1
——电量消耗模式向电量调整模式过渡阶段,车辆的纯电利用系数。
[0115]
(2)纯电利用系数uf计算
[0116][0117]
式中:ufc——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c——试验循环序号;x——指数参
数序号;k——指数参数个数,该值为10;c
x
——第x个系数,见表1;——从试验开始直至第c个试验结束时,车辆实际行驶的总距离,单位为千米(km);dn——两次充电间最大行驶里程,见表1,单位千米(km);——截止到c-1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累计值。
[0118]
表1.uf计算参数取值
[0119][0120]
(3)重型混动车综合电量消耗量
[0121][0122]
式中:ec——综合电量消耗量,kwh/100km;ec
消耗
——电量消耗模式中的电量消耗量,kwh/100km;ec
调整
—电量调整模式中的电量消耗量,kwh/100km;ec
平衡的
——电量平衡模式中电量消耗量,kwh/100km;uf
c,消耗
——电量消耗模式中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uf
c,调整
——电量调整模式中第c个试验循环的纯电利用系数;uf
n1 1
——电量消耗模式向电量调整模式过渡阶段车辆的纯电利用系数。
[0123]
(4)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电量消耗量折算燃料消耗量
[0124]
fc
ec
=ec
×fenergy
×fefficient
×irefinery
×rdelivery
[0125]
式中:fc
ec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电量消耗量折算的当量燃料消耗量,l/100km;ec——综合电量消耗量,kwh/100km;f
energy
——燃料能量因子,其中,92#汽油取值0.1161l/(kwh),0#柴油取值0.1042l/(kwh);f
efficient
——效率因子;i
refinery
——炼厂效率,取值92.8%;i
delivery
——输送效率,取值95.0%。
[0126][0127]
式中:i
ch
——充电效率,取值100%;i
tr
——线损率,取值6.34%;ε——火力发电比例,取值75.2%;s
ge
——供电效率,取值38.63%。
[0128]
(5)重型混动车能耗折算综合燃油消耗量
[0129]
fc
tot
=fc fc
ec
[0130]
式中:fc
tot
——所述重型混动车能耗当量折算得到的车辆综合燃料消耗量,l/100km;fc
ec
——电量消耗量当量折算的燃料消耗量,l/100km;fc——车辆实际燃料消耗量,l/100km。
[0131]
(6)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重型混动车碳排放折算
[0132]mc,tot
=fc
tot
×
k1 fc
tot
×
k2[0133]
式中:m
c,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计算的所述重型混动车实际碳排放量,kg;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核算边界包含原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其中汽油生产的碳排放因子为0.487kgco2e/l,柴油生产的碳排放因子为0.535kgco2e/l;k2——传统燃料车型碳排放转换系数,其中汽油车型转换系数为2.37kgco2e/l,柴油车型转换系数为2.60kgco2e/l。
[0134]
2.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重型混动车碳排放评估方法
[0135]
所述方法重点评估重型混动车型的实际碳排放水平,所述重型混动车型包括货车类、客车类、城市客车类、自卸汽车类、牵引汽车类。针对核算样本中的重型混动车采用上述碳排放计算方法,核算出样本的实际碳排放量,并与所述核算车型的目标碳排放量相比,即可评估核算车型的实际碳排放水平。
[0136]
(1)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核算样本实际平均碳排放量
[0137][0138]
式中:m
race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核算样本实际综合平均碳排放,kg/km;m
ci,j
——核算样本中,i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实际碳排放量,kg/km;p
i,j
——i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m
ct,j
——核算样本中,t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实际碳排放量,kg/km;p
t,j
——t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m
ck,j
——核算样本中,k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实际碳排放量,kg/km;p
k,j
——k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m
cr,j
——核算样本中,r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实际碳排放量,kg/km;p
r,j
——r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m
ch,j
——核算样本中,h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实际碳排放量,kg/km;p
h,j
——h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台。其中i,j,k,r,h类车辆分别代表货车类、半挂牵引车类、自卸车类、客车类、城市客车类车辆。
[0139]
所述重型混动车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实际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如下所述:
[0140]

核算样本中i类车辆(货车类)的实际碳排放总量
[0141][0142]
式中:m
ci,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i类车辆的实际碳排放总量,kg/km;fcj——i类车(货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综合燃油消耗量,l/100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43]

核算样本中t类车辆(半挂牵引车类)的实际碳排放量
[0144][0145]
式中:m
ct,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t类车辆的实际碳排放总量,kg/km;fcj——t类车辆(半挂牵引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燃油消耗量,l/100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46]

核算样本中k类车辆(自卸车类)的实际碳排放量
[0147][0148]
式中:m
ck,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k类车辆的实际碳排放总量,kg/km;fcj——k类车辆(自卸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燃油消耗量,l/100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49]

核算样本中r类车辆(客车类)的实际碳排放量
[0150][0151]
式中:m
cr,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r类车辆的实际碳排放总量,kg/km;fcj——r类车辆(客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燃油消耗量,l/100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52]

核算样本中h类车辆(城市客车类)的实际碳排放量
[0153][0154]
式中:m
ch,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h类车辆的实际碳排放总量,kg/km;fcj——h类车辆(客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燃油消耗量,l/100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55]
(2)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核算样本目标平均碳排放量
[0156][0157]
式中:m
tace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核算样本目标平均碳排放,kg/km;t
ci,j
——核算样本中,i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p
i,j
——i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总量,台;t
ct,j
——核算样本中,t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p
t,j
——t类车中,第j类车型的样本总量,台;t
ck,j
——核算样本中,k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p
k,j
——k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总量,台;t
cr,j
——核算样本中,r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标目标碳排放值,kg/km;p
r,j
——r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总量,台;t
ch,j
——核算样本中,h类车中第j个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kg/km;p
h,j
——h类车中,第j个车型的样本总量。其中i,j,k,l,h类车辆分别代表核算样本中,包含的所有货车类、半挂牵引车类、自卸车类、客车类、城市客车类车辆。
各类型车辆的目标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如下:
[0158]

核算样本中,所述i类车辆(货车类)的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量
[0159][0160]
式中:t
ci,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i类车辆的目标碳排放总量,kg/km;t
ci,j
——i类车(货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碳排放目标值,kg/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61]

核算样本中,所述t类车辆(半挂牵引车类)的目标碳排放总量
[0162][0163]
式中:t
ci,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t类车辆的目标碳排放总量,kg/km;t
ct,j
——t类车(半挂牵引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碳排放目标值,kg/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64]

核算样本中,所述k类车辆(自卸车类)的目标碳排放总量
[0165][0166]
式中:t
ck,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k类车辆的目标碳排放总量,kg/km;t
ck,j
——k类车(自卸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碳排放目标值,kg/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67]

核算样本中,所述r类车辆(客车类)的目标碳排放总量
[0168][0169]
式中:t
cr,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r类车辆的目标碳排放总量,kg/km;t
cr,j
——r类车(客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碳排放目标值,kg/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70]

核算样本中h类车辆(城市客车类)的目标碳排放总量
[0171][0172]
式中:t
ch,tot
——基于燃料生命周期,h类车辆的目标碳排放总量,kg/km;t
ch,j
——h类车(城市客车类)中第j个车型的碳排放目标值,kg/km;k1——燃料生产的碳排放因子;k2——燃油碳排放转换系数;pj——第j个车型的样本量。
[0173]
(3)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核算样本碳排放评估结果
[0174]
rc=m
race-m
tace
[0175]
式中:rc——核算样本的实际排放评估结果;m
race
——核算样本的实际平均碳排放值;m
tace—
—核算样本的目标平均碳排放值。
[0176]
表2.核算样本碳排放评估结果判定
[0177]
评估结果结果判定rc>0超标rc≤0达标
[0178]
(4)基于燃料生命周期的核算样本实际降碳效果
[0179][0180]
式中:c——核算样本的实际降碳率,%;m
race
——核算样本的实际平均碳排放值;m
tace—
—核算样本的目标平均碳排放值。
[0181]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燃料生命周期测算和评估重型混合动力汽车实际碳排放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实现混动车电量消耗量与燃料消耗量之间的能量转化计算,以及燃料消耗量当量折算为实际碳排放的计算,解决了当前重型混动车在能耗评估与碳排放评估方面的难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步骤实施将会得到理想效果。
[0182]
步骤一:确定核算样本。依据车辆类型划分依据,对核算样本中的所有车型进行分类。
[0183]
步骤二:测试重型混动车电量消耗量和燃料消耗量。依据混动车能耗测试试验规程及测试方法,对核算样本中重型混动车进行电量消耗量以及燃料消耗量的测量。
[0184]
步骤三:电量消耗量折算燃料消耗量。按照本发明所述能耗折算方法,对核算样本车辆基于燃料生命周期开展电量消耗量当量折算为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并进行相应碳排放折算
[0185]
步骤四:基于燃料生命周期计算实际碳排放。按照本发明所述碳排放计算方法,在核算样本范围内,基于燃料生命周期分别计算各类重型混动车的实际碳排放量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相应的实际综合碳排放量。
[0186]
步骤五:基于燃料生命周期计算标准碳排放。按照本发明所述碳排放计算方法,在核算样本范围内,根据核算车型燃料生命周期目标碳排放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核算样本的目标综合碳排放量。
[0187]
步骤六:评估碳排放结果和实际降碳效果。按照本发明所述碳排放评估方法,比较核算样本的实际综合碳排放与目标综合碳排放结果差值,评估核算样本的实际碳排放水平。按照本发明所述降碳效果评估方法,计算核算样本的实际综合碳排放与目标综合碳排放差值百分比,评估核算样本的实际降碳效果。
[0188]
本发明应用时需要注意,车辆类别划分应依据《gb t 15089-2006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标准要求对核算样本中的重型混动车辆进行车辆类别区分。
[0189]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0190]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系统,可以通过其
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上述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9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01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