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3 23: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智能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车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使用越来越频繁,现阶段给车辆车内的温度调控只要是通过车载空调来实现的,但车载空调需要车发动机启动的状态下才能工作,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里,车辆停放一段时间后,车内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当再次使用车辆时,需要启动车辆打开空调及车窗一段时间才能较舒适的行驶,在停车的过程中甚至还有家长较粗心,将孩子遗留在车上,此时孩子会有巨大的安全风险;而现有的车辆对于温度的调节方式过于单一,车辆只依赖车载空调系统的调节方式会造成温度调节慢,且需要手动调节操作起来不方便,为此提出一种车载智能温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智能温控装置,以更加确切地解决上述所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包括降温组件、驱动组件、保护组件、冷热组件和控制检测组件;所述降温组件一端密闭连接驱动组件一端,所述降温组件另外一端分别密闭连接保护组件和驱动组件另外一端,所述保护组件另外一端密闭连接冷热组件一端,所述控制检测组件通过电性连接降温组件、驱动组件、保护组件和冷热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降温件、分流球和收集件;所述分流球内部设有第一腔室,所述分流球设有引流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引流口位于第一腔室内部的一端向第一出水口方向弯曲延申,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第一腔室内的一端向内延申;所述引流口位于外部的一端密闭连接降温件的一端,所述降温件的另外一端密闭连接驱动组件一端,所述驱动组件的另外一端密闭连接收集件;所述收集件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杀菌器,所述收集件一端面设有第一收集孔和第二收集孔,所述第一收集件另外一端设有第一回流孔;所述第一回流孔密闭连接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收集孔密闭套接分流球设有第一出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气口与保护组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收集孔与保护组件另外一端密闭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将外界空气吸入或将所述收集件内的液体抽入所述降温件内,通过液体对气体进行降温后,所述分流球内将液体分流回所述收集件内,气体则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流入所述保护组件进行杀菌及干燥,然后流入所述冷热组件内进行进一步降温或升温处理。
5.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降温件呈弓形弯曲排列,所述降温件内部设有依次排列的承接槽。
6.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鼓风机、集流件、单向阀和第一水泵;所述集流件一端分别密闭连接鼓风机和单向阀一端,所述单向阀另外一端密
闭连接第一水泵出水端。
7.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集流件一端设有集流部,所述集流件另外一端分别设有鼓风部和回水部;所述鼓风部呈弯曲向上,所述回水部呈直线向上,所述鼓风部弯曲处设有集流口,所述集流口与回水部一端密闭连接,所述集流口大小为鼓风部端口大小的一半,所述鼓风部一端密闭连接集流部一端。
8.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保护件和第二水泵;所述保护件一端密闭连接第二水泵进水端。
9.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保护件包括保护壳、第二杀菌器、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所述保护壳设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二杀菌器、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侧边均紧密连接第三腔室内表面;所述保护壳一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保护壳另外一端设有第二回流孔;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第三腔室的一端并向第二回流孔的方向延申,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第三腔室的一端外表面被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包裹。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第一过滤件中间位置呈半圆凸形状,所述第一过滤件凹陷面边缘设有一层防风模。
11.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冷热组件包括第一气体分流器、第二气体分流器、加热器和制冷器;所述第一气体分流器分别密闭连接第二气体分流器一端和加热器一端,所述第二气体分流器另外一端密闭连接制冷器。
12.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制冷器包括制冷壳和制冷件;所述制冷壳设有第四腔室,所述制冷壳设有通气通孔,所述通气通孔贯通制冷壳相对的两边,所述制冷件位于第四腔室内。
13.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控制检测组件包括太阳能板、控制器、电池、至少一个人像识别器、至少一个温度检测器和至少一个水位检测器;所述控制器分别通过电性连接太阳能板、电池、人像识别器、温度检测器和水位检测器。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通过增加太阳能为能源,在有太阳的情况下,时刻获取能源,将获取的能源储存,用于车辆停放或启动状态下要进行本技术装置的运行提供能量,使车量进行温度调节时不再只能通过启动车辆驱动车载空调进行调节,减少车辆本身能源的消耗,通过控制检测组件智能控制及语音控制使车辆能快速智能调节车内气温;2、在车辆停放于太阳底下时,通过车辆监测到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自行控制降温组件对车辆初步的降温,若装置运行一定时间后车内温度还在较高,此时设备将自行再打开冷热组件,使降温组件与冷热组件同时运行对车辆时刻保持降温通风的状态,使车内气温不会太高,能够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3、在车辆进行停放后,通过控制检测组件的ai人像识别,实时监测车内情况,在监测到车内有遗留的人或动物时,车辆会通过电话或app等的方式提醒车主或其亲属,同时启动本技术装置对车辆进行通风及温度调节,避免对人员及动物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降温组件的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降温件的剖切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分流球的剖切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收集件的剖切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保护件的剖切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冷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的制冷件的剖切示意图;图中:降温组件1、降温件11、承接槽111、分流球12、引流口121、第一出气口122、第一出水口123、第一腔室124、第二腔室134、第一杀菌器135、收集件13、第一收集孔131、第二收集孔132、第一回流孔133、驱动组件2、鼓风机21、集流件22、鼓风部221、弯曲延申块2212回水部222、集流部223、集流口2211、单向阀23、第一水泵24、保护组件3、保护件31、保护壳311、第一进气口3111、第二出气口3112、第二回流孔3113、第三腔室3114、第一过滤件312、第二过滤件313、第二杀菌器314、第二水泵32、冷热组件4、第一气体分流器41、分流进气口411、分流出气口412、第二气体分流器42、加热器43、制冷器44、制冷壳441、制冷件442、通气通孔4411、第四腔室4412、控制检测组件5、控制器51、太阳能板52、人像识别器53、水位检测器54、温度检测器55、电池56。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7.请参考图1-图9,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包括降温组件1、驱动组件2、保护组件3、冷热组件4和通控制检测组件5;所述降温组件1一端密闭连接驱动组件2一端,所述降温组件1另外一端分别密闭连接保护组件3和驱动组件2另外一端,所述保护组件3另外一端密闭连接冷热组件4一端,所述控制检测组件5通过电性连接降温组件1、驱动组件2、保护组件3和冷热组件4;所述降温组件1包括降温件11、分流球12和收集件13;所述分流球12内部设有第一腔室124,所述分流球12设有引流口121、第一出气口122和第一出水口123;所述引流口121位于第一腔室124内部的一端向第一出水口123方向弯曲延申,所述第一出气口122位于第一腔室124内的一端向内延申;所述引流口121位于外部的一端密闭连接降温件11的一端,所述降温件11的另外一端密闭连接驱动组件2一端,所述驱动组件2的另外一端密闭连接收集件13;所述收集件13设有第二腔室134,所述第二腔室134内设有第一杀菌器135,所述收集件13一端面设有第一收集孔131和第二收集孔132,所述第一收集件13另外一端设有第一回流孔133;所述第一回流孔133密闭连接驱动组件2,所述第一收集孔131密闭套接分流球12设有第一出水口123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气口122与保护组件3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收集孔132与保护组件3另外一端密闭连接;所述降温件11呈弓形弯曲排列,所述降温件11内部设有依次排列的承接槽111;所述通控制检测组件5包括太阳能板52、控制器51、电池56、至少一个人像识别器53、至少一个温度检测器55、至少一个水位检测器54;所述控制器51分别通过电性连接太阳能板52、电池56、人像识别器53、水位检测器54;所述驱动组件2将外界空气吸入或将所述收集件13内的液体抽入所述降温件1内,
通过液体对气体进行降温后,所述分流球12内将液体分流回所述收集件13内,气体则从所述第一出气口122流入所述保护组件3进行杀菌及干燥,然后流入所述冷热组件4内进行进一步降温或升温处理。
18.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1分别通过电性连接太阳能板52、电池56、人像识别器53、温度检测器55和水位检测器54,控制器51还通过电性连接车载空调,控制器51还设有智能ai语音识别和ai人脸识别,可通过车内人员对其下达语音指令对车内设备进行控制,控制器51还具备无线网络及无线遥控功能,便于驾驶员通过手机对其提前远程操控的作用;太阳能板52为可弯曲太阳能板52,太阳能板52固定安装于车辆车顶上,电池56为可充电备用电池56,电池56设有过载保护,供本技术设备使用;人像识别器53为带有红外的摄像头,安装于方便观察驾驶员及乘客面部表情及行为动作的车辆内部位置,用于获取车内人员的面部表情及乘坐人员的体温,同时获取车内空间的温度;一温度检测器55安装于车辆驾驶空间内,控制器51通过电性连接降温组件1、驱动组件2、保护组件3和冷热组件4;本技术设备还含有若干导管,分流球12内部设有第一腔室124,第一腔室124用于将液体和气体分开的作用;此液体可以是水,引流口121位于第一腔室124内部的一端向第一出水口123方向弯曲延申,引流口121的出口位置位于第一出水口123正上方,方便液体能够快速到达第一出水口123处,从而能够快速流出;第一出气口122位于第一腔室124内的一端向内延申,防止液体进入第一腔室124时在气流的带动下延第一腔室124内壁流动使液体从第一出气口122流出;引流口121位于外部的一端密闭连接降温件11的一端,降温件11呈环状,降温件11相对于水平面竖直向上以弓形弯曲的方式安装于车辆上,且降温件11与驱动组件2连接的一端为竖直向上,降温件11高于分流球12;降温件11内部表面设有依次排列的承接槽111,承接槽111为环状,承接槽111为单向承接槽111,承接槽111起将经过降温件11的液体保留一部分在承接槽111上和将气流降温的作用;降温件11的另外一端密闭连接驱动组件2一端,驱动组件2的另外一端密闭连接收集件13,驱动组件2起提供气流及降温液体的作用;收集件13设有第二腔室134,第二腔室134内设有第一杀菌器135,第一杀菌器135起将第二腔室134内的病菌灭杀的作用;收集件13一端面设有第一收集孔131和第二收集孔132,第一收集件13另外一端设有第一回流孔133;收集件13还设有供添加降温液体的开口,且此开口可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第一回流孔133密闭连接驱动组件2,第一收集孔131密闭套接分流球12设有第一出水口123的一端,第一出气口122位于分流球12外部的一端为倾斜向上,第一出气口122通过导管与保护组件3一端密闭连接,第二收集孔132通过导管与保护组件3另外一端密闭连接;保护件31与第一出气口122的连接的一端还通过导管与冷热组件4一端密闭连接;冷热组件4另外一端分别与车辆进风道进入车内空间的进风口和车载空调系统暖气通道处连接;驱动组件2一端安装于车辆气流流通的进风口处;一水位检测器54固定安装于收集件13内部,水位检测器54起测量收集件13内部液体是否需要添加的作用。
19.在具体实施时,当车辆位于太阳下时,顶部的太阳能板52将对电池56进行充电;在要驱动设备时,控制器51可以识别太阳能板52提供的电力是否具备设备运行,若够则可边对电池56边充电边供设备使用,若不够,那么此时太阳能板52和电池56将共同为设备提供能源;当车辆处于停放状态时,当人像识别器53或者车辆内部空间的温度感应器检测到车内温度超过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最大值时,控制器51控制驱动组件2运行,驱动组件2将外界空气吸入,驱动组件2还将依据需求从收集件13内获取冷却液,给降温件11间接性的提供
冷却液体,气流和液体进入降温件11内部,降温件11内部的承接槽111承接部分冷却液,冷却液将经过的气流降温,气流和冷却液从引流口121处进入分流球12的第一腔室124,液体在引流口121在第一腔室124内部向第一出水口123延申的结构及重力作用下,液体快速进入收集件13,此时第一杀菌器135对进入收集件13的冷却液进行杀菌处理,分流球12将液体和气体分开,气体从第一出气口122经过导管进入保护装置,保护组件3将气流中夹带的气化液体过滤,将气体干燥,同时对气体进行杀菌处理,使进入车内的气体健康安全,气体从保护组件3进入冷热组件4,冷热组件4将根据控制器51接收到的车内空间温度是否超过第二设定温度来判断是否运行,若车辆温度超过设定第二温度阈值的最大值或设备启动10分钟后还超过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最大值时,冷热组件4将对气流进一步降温处理,降温的气流进入车内乘坐空间,解决车辆在停放于太阳底下使车内温度过高对车辆造成损害及车内有儿童使儿童处于危险状态的问题;当车辆运行时,车内人员可通过语音的方式对控制器51下达指令,控制车载空调运行,及设定温度,同时本技术设备还可和车载空调同时使用,使车内空间更加快速降温,人像识别器53还可识别车内人员的面部表情及呼吸状态来控制设备的运行,解决驾驶员边开车边操作时会使视线不在路上及分心的问题;当车辆处在天气较冷时且车辆处于停放状态,车内空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阈值的最小值时,或者车辆驾驶员要远程通过手机设定其提供供暖时,控制器51控制启动组件运行,驱动组件2将外界空气吸入,此时驱动组件2不再提供冷却液体,气体经过保护组件3将空气杂质过滤杀菌处理后,进入冷热组件4,冷热组件4将气流升温,使车辆乘坐空间内部温度提高;当天气较冷且车辆处于运行状态时,若启动设备,此时冷热组件4不提供热量,设备将气流带入车载空调连接的发动机气流通道处。
20.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车辆处于停放状态时,人像识别器53将实施监控车内情况,当车辆进入锁定状态时,人像识别器53检查车内是否还有人员或动物,若检测到有人或动物,控制器51将会对驾驶员进行电话提醒及发送信号给手机app使其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其发送对象人物还可同时设为多个,人像识别器53还可通过红外识别,根据其温度和呼吸情况进行判断,车内遗留的是人还是其它物品,使起同时对车辆进行实施监控的同时还可避免车内有遗留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鼓风机21、集流件22、单向阀23、第一水泵24;所述集流件22一端分别密闭连接鼓风机21和单向阀23一端,所述单向阀23另外一端密闭连接第一水泵24出水端;所述集流件22一端设有集流部223,所述集流件22另外一端分别设有鼓风部221和回水部222;所述鼓风部221呈弯曲向上,所述回水部222呈直线向上,所述鼓风部221弯曲处设有集流口2211,所述集流口2211与回水部222一端密闭连接,所述集流口2211大小为鼓风部221端口大小的一半,所述鼓风部221一端密闭连接集流部223一端。
22.在本实施例中,集流件22呈y状管,集流件22一端设有集流部223,集流件22另外一端分别设有鼓风部221和回水部222;鼓风部221呈弯曲向上,回水部222呈直线向上,鼓风部221弯曲处设有集流口2211,集流口2211与回水部222一端密闭连接;鼓风部221弯曲处靠近连接有鼓风机21一边的集流口2211设有弯曲延申块2212,使集流口2211开口位置为远离鼓风部221连接鼓风机21的一边且集流口2211大小为鼓风部221端口大小的一半,其起防止鼓风机21提供的气流将从回水部222流入的液体回流的作用;鼓风部221设有集流口2211的一
端密闭连接集流部223一端;集流部223一端密闭连接降温件11,鼓风部221一端口通过导管密闭连接鼓风机21,鼓风机21安装于车辆气流通道的进风端,鼓风机21设有灰尘过滤器,回水部222一端口通过导管密闭连接单向阀23一端,单向阀23防止气流及液体的逆流,单向阀23另外一端通过导管密闭连接第一水泵24出水端,第一水泵24进水端通过导管密闭连接第一回流孔133,第一水泵24通过电性连接控制器51。
23.在具体实施时,当控制器51启动设备时,第一水泵24不启动只有鼓风机21运行时,鼓风机21将外界气流吸入,气流中的灰尘被鼓风机21过滤,气流通过导管从鼓风部221端口进入集流件22内部,在气流经过集流口2211时,气流在延集流口2211处的弯曲延申块2212的弯曲幅度向回水部222方向流动,气流进入回水部222后被单向阀23阻隔,气流从集流部223流入降温件11;当第一水泵24和鼓风机21均运行时,鼓风机21将外界气流吸入,气流中的灰尘被鼓风机21过滤,气流通过导管,从鼓风部221端口进入集流件22内部,同时第一水泵24运行将收集件13的冷却液抽入,冷却液经过导管流入单向阀23,冷却液从回水部222进入集流件22内部时,因为集流口2211的开口较小会使其流出速度加大,同时气流进入集流部223时会在集流口2211位置处形成一负压状态,此时回水部222的冷却液除了有水泵对其的推力及集流口2211的作用还具被负压对其的吸力,使冷却液快速进入集流部223内使其不会发生冷却液回流的现象。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保护组件3包括保护件31和第二水泵32;所述保护件31一端密闭连接第二水泵32进水端;所述保护件31包括保护壳311、第二杀菌器314、第一过滤件312和第二过滤件313;所述保护壳311设有第三腔室3114,所述第二杀菌器314、第一过滤件312和第二过滤件313侧边均紧密连接第三腔室3114内表面;所述保护壳311一端设有第一进气口3111和第二出气口3112,所述保护壳311另外一端设有第二回流孔3113;所述第一进气口3111位于第三腔室3114的一端并向第二回流孔3113的方向延申,所述第一进气口3111位于第三腔室3114的一端外表面被第一过滤件312和第二过滤件313包裹;所述第一过滤件312中间位置呈半圆凸形状,所述第一过滤件312凹陷面边缘处有一层防风模;第一过滤件312中间位置呈半圆凸形状。
25.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壳311设有第三腔室3114;第二杀菌器314、第一过滤件312和第二过滤件313侧边均紧密连接第三腔室3114内表面;第一过滤件312位于第二过滤件313下方,且第一过滤件312与第二过滤件313之间设有间隔;保护壳311一端设有第一进气口3111和第二出气口3112,保护壳311另外一端设有第二回流孔3113;第一进气口3111位于第三腔室3114的一端向第二回流孔3113的方向延申,第一进气口3111位于第三腔室3114的一端贯穿第一过滤件312和第二过滤件313;第一过滤件312和第二过滤件313主要材料为亲水材料;第一过滤件312起将气流中的水分分离出来的作用,第一过滤件312中间位置呈半圆凸形状,第一过滤件312凹陷面边缘有一层防风模,防风模靠近第一过滤件312端面设有一定间隙,用于液体回流作用,第一进气口3111远离第三腔室3114的一端通过导管密闭连接第一出气口122,第二回流孔3113通过导管密闭连接第二水泵32进水端,第二水泵32出水端通过导管密闭连接第二收集孔132,保护壳311底部设有一水位传感器。
26.在具体实施列中,当气流通过导管从第一进气口3111进入保护壳311底部时,保护壳311底部会吸附部分水分,气流进入第一过滤件312凹陷处时,一部分气流穿过第一过滤件312,经过第二过滤件313后从第二出气口3112流出,气流通过导管到达冷热组件4,另外
部分气流经过防风模及第一过滤件312的凹陷特征的作用下会在形成一涡流,在气流经过第一过滤件312时,大部分水分将吸附于第一过滤件312上,吸附在第一过滤件312水分会在气流涡流的带动下延第一过滤件312边缘流入保护壳311底部,在保护壳311底部的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到达预定值时,第二水泵32启动,将保护壳311内的液体抽回收集件13内。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智能温控装置,所述冷热组件4包括第一气体分流器41、第二气体分流器42、加热器43和制冷器44;所述第一气体分流器41分别通过导管密闭连接第二气体分流器42一端和加热器43一端,所述第二气体分流器42另外一端通过导管密闭连接制冷器44;所述制冷器44包括制冷壳441和制冷件442;所述制冷壳441设有第四腔室4412,所述制冷壳441设有通气通孔4411,所述通气通孔4411贯通制冷壳441相对的两边,所述制冷件442位于第四腔室4412内。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体分流器41和第二气体分流器42均设有一分流进气口411和两个分流出气口412,第一气体分流器41分流进气口411通过导管密闭连接第二分流出气口4123112,第一气体分流器41两个分流出气口412分别通过导管密闭连接第二气体分流器42分流进气口411和加热器43一端,加热器43另外一端密闭连通车载空调气流通道系统的暖风道,第二气体分流器42其中一个分流出气口412通过导管密闭连接制冷器44的通气通孔4411一端,制冷器44的通气通孔4411另外一端与第二气体分流器42的另外一个分流出气口412均连接车辆进气系统中的进入车辆驾驶室的通风口;制冷壳441设有第四腔室4412,制冷壳441设有一通气通孔4411,通气通孔4411侧面材料为铜,通气通孔4411贯通制冷壳441相对的两边,制冷壳441具备将通气通孔4411保温的效果。制冷件442位于第四腔室4412内,制冷件442为半导体制冷,第二气体分流器42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
29.在具体实施时,在气流进入第一气体分流器41内时,第一气体分流器41根据控制器51判断其是要的气流是冷风还是热风来进行调节引导气流入下一元件内,当需要是冷风则进入第二气体分流器42内,当是热风则进入加热器43内;若需要热风则控制气流进入加热器43,此时车辆处于启动状态,则加热器43不需要加热,依靠发动机产生的热就可以了,若车辆不为启动状态,则加热器43启动,给气流加热;若需要冷风则控制气流进入第二气体分流器42内,此时依据车内空间温度进行判断选择,当车内接近第一温度阈值的最大值时,此时不是特别热,气流从第二气体分流器42分流出气口412直接进入车内乘坐空间,若车辆温度超过设定第二温度阈值的最大值或设备启动10分钟后还超过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最大值时,第二气体分流器42将气流导入制冷件442,制冷件442为半导体制冷件442,对气流进一步降温处理,降温的气流进入车内乘坐空间。
30.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