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2022-10-12 23:31: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电机碳刷一般为由铜片制备而成,然后通过人工将电机碳刷插入到压盖中对应的插槽中,将电机碳刷进行固定。
3.如专利号为cn201320867085.4的专利,提供了一体式端盖组件。电机端盖后侧同轴连接一压盖,所述压盖内壁周向设有两个滑轨,且压盖内部安装有若干个固化了电子元件的emc电路板,所述emc电路板沿所述滑轨轴向移动,所述滑轨上设有若干个限制emc电路板轴向移动间距的销钉;所述压盖外圈通过套有一锁盖与电机端盖紧密配合为一体式组件;所述一体式组件上下分别设有两个导电片,所述导电片通过导线将emc线路板与碳刷实行电连接。
4.碳刷在安装时,容易出现铜片弯曲,从而导致碳刷并不能插入到压盖中,进而导致制备的碳刷压盖的质量出现问题,需要人工对铜片进行校直,从而导致整个安装过程效率非常低,同时,人工对铜片进行校直时,会导致矫正过头,从而导致铜片被反复折叠,进而导致碳刷损坏。
5.上述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抵持机构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上方;所述抵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顶部;所述升降机构适于依次装载碳刷以及压盖,并带动碳刷以及压盖上升至与抵持机构下方接触,从而将碳刷卡入到压盖的卡槽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升降座以及导向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上方;所述升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上,且适于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带动下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升降座设置有多个适于将碳刷进行固定的卡接块;所述导向组件设置所述升降座上,且适于将卡接在所述卡接块上的碳刷进行校直。
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校直组件、第二校直组件、第一升降气缸以及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校直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校直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升降座开设有适于所述第一校直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校直组件穿过的过孔;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校直组件升降;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适于驱动所述第二校直组件升降;所述第一校直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校直组件适于在上升时,将碳刷推入到压盖中,同时对碳刷进行校直。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校直组件包括:第一校直板以及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校直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板远离所述第二校直组件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校直板与所述第一升降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校直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升降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适于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板升降,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校直板进行下降或上升。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校直组件包括:第二校直板以及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校直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板远离所述第一校直组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校直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二校直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三齿条;所述第二升降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啮合的第四齿条;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适于带动所述第二升降板升降,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校直板进行下降或上升。
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第一清理块以及第二清理块;所述第一清理块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分别通过扭簧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校直组件以及第二校直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以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适于带动所述第一清理块以及第二清理块插入到压盖中的卡槽内,对卡槽内的飞丝进行清理。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清理块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的顶部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清理块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上均设置有收集槽。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清理块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的底部为圆柱型,且圆柱形的侧壁为弹性层;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以及第二升降气缸在推动碳刷上升时,带动第一清理块以及第二清理块下降,所述第一清理块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的侧壁与碳刷的侧壁贴合,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清理块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向外转动。
15.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上;所述升降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机构上;所述滑动机构适于带动所述升降机构上的压盖与所述抵持机构的下方相对。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碳刷以及压盖依次放置在升降座上;驱动升降组件工作,带动升降座上升;
直至底座与抵持机构的下方接触;推动碳刷继续向上运动,从而卡入到压盖内。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其中,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抵持机构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上方;所述抵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顶部;所述升降机构适于依次装载碳刷以及压盖,并带动碳刷以及压盖上升至与抵持机构下方接触,从而将碳刷卡入到压盖的卡槽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升降座以及导向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上方;所述升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上,且适于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带动下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升降座设置有多个适于将碳刷进行固定的卡接块;所述导向组件设置所述升降座上,且适于将卡接在所述卡接块上的碳刷进行校直。通过设置导向组件对碳刷进行校直以及导向,从而确保碳刷可以准确的插入到压盖中的插槽内,进而提高了碳刷压盖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21.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向组件的侧视图。
24.图中:100、加工平台;200、抵持机构;300、升降机构;310、升降组件;320、升降座;321、卡接块;330、导向组件;331、第一校直组件;3311、第一校直板;3312、第一升降板;332、第二校直组件;3321、第二校直板;3322、第二升降板;333、第一清理块;334、第二清理块;335、收集槽;400、滑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26.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5,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包括;加工平台100、抵持机构200以及升降机构300;所述升降机构300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100上方;所述抵持机构200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300顶部;所述升降机构300适于依次装载碳刷以及压盖,并带动碳刷以及压盖上升至与抵持机构200下方接触,从而将碳刷卡入到压盖的卡槽内;所述升降机构300包括:升降组件310、升降座320以及导向组件330;所述升降组件310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100上方;所述升降座320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310上,且适于在所述升降组件310的带动下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升降座320设置有多个适于将碳刷进行固定的卡接块321;所述导向组件330设置所述升降座320上,且适于将卡接在所述卡接块321上的碳刷进行校直。通过设置导向组件330对碳刷进行校直以及导向,从而确保碳刷可以准确的插入到压盖中的插槽内,进而提高了碳刷压盖的生产效率。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330包括第一校直组件331、第二校直组件332、第一升降气缸以及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校直组件331以及所述第二校直组件332相对设置;所述升降座320开设有适于所述第一校直组件331以及所述第二校直组件332穿过的过孔;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校直组件331升降;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适于驱动所述第二校直组件332升降;所述第一校直组件331以及所述第二校直组件332适于在上升时,将碳刷推入到压盖中,同时对碳刷进行校直。通过第一升降气缸以及第二升降气缸带动第一校直组件331以及第二校直组件332将碳刷推入到压盖中,同时对碳刷进行校直以及导向,防止碳刷发生弯曲,从而确保碳刷能准确插入到压盖中。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校直组件331包括:第一校直板3311以及第一升降板3312;所述第一校直板3311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板3312远离所述第二校直组件33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校直板3311与所述第一升降板3312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校直板331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升降板331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适于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板3312升降,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校直板3311进行下降或上升。具体来说,通过第一升降气缸带动第一升降板3312上升,从而推动碳刷向上运动,同时由于第一校直板3311以及第一升降板3312通过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当第一升降板3312上升时,第一校直板3311会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碳刷的上部已经插入到压盖的插槽中,此时,使第一校直板3311慢慢下降,从而实现对碳刷的侧壁进行刮除。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校直组件332包括:第二校直板3321以及第二升降板3322;所述第二校直板3321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板3322远离所述第一校直组件33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校直板3321与所述第二升降板3322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二校直板332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三齿条;所述第二升降板3322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啮合的第四齿条;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适于带动所述第二升降板3322升降,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校直板3321进行下降或上升。具体来说,通过第二升降气缸带动第二升降板3322上升,从而推动碳刷向上运动,同时由于第二校直板3321以及第二升降板3322通过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当第二升降板3322上升时,第一校直板3311会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碳刷的上部已经插入到压盖的插槽中,此时,使第一校直板3311慢慢下降,从而实现对碳刷的侧壁进行清洁。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330还包括第一清理块333以及第二清理块334;所述第一清理块333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334分别通过扭簧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校直组件331以及第二校直组件332的顶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以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适于带动所述第一清理块333以及第二清理块334插入到压盖中的卡槽内,对卡槽内的飞丝进行清理。具体来说,在将碳刷向上推之前,先通过第一升降气缸以及第二升降气缸驱动第一升降板3312以及第二升降板3322下降,此时,第一校直板3311以及第二校直板3321带动第一清理块333以及第二清理块334插入到压盖的插槽中,从而完成对插槽的清理。由于压盖为注塑件,因此在注塑完成之后,插槽之的间隙可能会存在飞丝,从而在碳刷插入到插槽时,导致飞丝滑落,如果不对飞丝进行清理,可能会残存在压盖中,对电机后续工作造成影响。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理块333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334的顶部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一清理块333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334上均设置有收集槽335。清理块
清理的飞丝会落入到收集槽335中,便于后续清理。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理块333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334的底部为圆柱型,且圆柱形的侧壁为弹性层;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以及第二升降气缸在推动碳刷上升时,带动第一清理块333以及第二清理块334下降,所述第一清理块333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334的侧壁与碳刷的侧壁贴合,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清理块333以及所述第二清理块334向外转动。一方面,通过弹性层对碳刷的侧壁进行清理,另一方面,通过碳刷的上升时与第一清理块333以及第二清理块334侧壁的摩擦力,驱动第一清理块333以及第二清理块334向外翻,从而将收集槽335中的飞丝向外倒出。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还包括滑动机构400;所述滑动机构400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100上;所述升降机构30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机构400上;所述滑动机构400适于带动所述升降机构300上的压盖与所述抵持机构200的下方相对。通过设置滑动机构400,便于人工或者机械臂对碳刷以及压盖进行上料以及下料。
3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碳刷以及压盖依次放置在升降座320上;驱动升降组件310工作,带动升降座320上升;直至底座与抵持机构200的下方接触;推动碳刷继续向上运动,从而卡入到压盖内。通过设置导向组件330对碳刷进行校直以及导向,从而确保碳刷可以准确的插入到压盖中的插槽内,进而提高了碳刷压盖的生产效率。
35.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其中,电机用碳刷压盖制备装置包括;加工平台100、抵持机构200以及升降机构300;所述升降机构300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100上方;所述抵持机构200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300顶部;所述升降机构300适于依次装载碳刷以及压盖,并带动碳刷以及压盖上升至与抵持机构200下方接触,从而将碳刷卡入到压盖的卡槽内;所述升降机构300包括:升降组件310、升降座320以及导向组件330;所述升降组件310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100上方;所述升降座320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310上,且适于在所述升降组件310的带动下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升降座320设置有多个适于将碳刷进行固定的卡接块321;所述导向组件330设置所述升降座320上,且适于将卡接在所述卡接块321上的碳刷进行校直。通过设置导向组件330对碳刷进行校直以及导向,从而确保碳刷可以准确的插入到压盖中的插槽内,进而提高了碳刷压盖的生产效率。
36.本技术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并且,本技术所涉及的软件程序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不涉及对软件程序作出任何改进。
37.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