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配茶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2022-10-22 06: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食品保健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配茶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平时工作应酬的增多,饮酒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适量的饮酒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是过量饮酒则对身体伤害很大,会使人在一段时间内身体不适,大脑不清,胸闷心慌,而且这种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极大的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醉酒是因为饮入的酒精约四分之一会被胃直接吸收,吸收后会引起胃壁的毛细血管扩张使人有吃饱的感觉,同时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导致呕吐反酸的发生。其余的酒精在肝内进行生物代谢,使酒精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三磷酸腺苷、水和二氧化碳。过量饮酒后,肝需要更长时间分解酒精,而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的危害,较高浓度的乙醛会对肝细胞造成严重的损害。除此之外,醉酒还会对脾、肾、肺造成一定的伤害。
3.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解酒类产品或者已申请专利的解酒类产品多以中药成分为主,这类产品存在口感不佳、有些带有明显的让人不愉悦的药味、吸收慢、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明确等缺点,存在不易为普通消费者接受等缺点,而且解酒起效慢,针对人醉酒后的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缓解效果不理想,此外,大多适用人群窄,没有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复配茶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该复配茶固体饮料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且冲泡后易溶解,色泽通透,无分层现象,香气协调无异味,口感顺滑。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复配茶固体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要组分和辅料;
7.所述主要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柚子花1~3份、葛花5~7份、辣子籽1~3份、枳椇子4~6份、淡竹叶0.5~1.5份、野菊花1~3份、越桔0.5~1.5份、玫瑰茄0.5~1.5份;
8.进一步的,所述辅料包括增稠剂和风味剂,所述增稠剂的重量份为0.5-1.5份,所述风味剂的重量份为29-30份。
9.进一步的,所述主要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柚子花2份、葛花6份、辣子籽2份、枳椇子5份、淡竹叶1份、野菊花2份、越桔1份、玫瑰茄1份;
10.所述增稠剂的重量份为1份,所述风味剂的重量份为29.6份。
11.进一步的,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风味剂包括水苏糖、柠檬酸和食盐。
12.进一步的,所述风味剂中水苏糖、柠檬酸和食盐的重量份数分别为28份、0.4份、1.2份。
13.进一步的,一种复配茶固体饮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4.s1:对八种主要组分混合后进行煎煮,得到煎煮液;
15.s2:对煎煮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稠膏状物质;
16.s3:将浓缩好的稠膏状物质进行干燥和粉碎,得到固体饮料基粉;
17.s4:将固体饮料基粉与辅料进行混合调配,得到复配茶固体饮料粉末;
18.s5:将混合好的复配茶固体饮料粉末进行筛选,合格品包装避光保存。
19.进一步的,步骤s1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20.s101:采用水提法对柚子花、葛花、辣子籽、枳椇子、淡竹叶、野菊花、越桔和玫瑰茄八种原料进行预处理;
21.s102:按照重量份数称取预处理后的八种主要组分混合均匀,加水浸泡半小时后进行煎煮,在煎煮过程中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熬,煎煮后分次过滤,合并煎煮液;
22.浸泡煎煮时加水量为主要组分总重量的20~40倍,煎煮时间为30~90min,煎煮次数为1~3次。
23.进一步的,步骤s102中浸泡煎煮时加水量为主要组分总重量的30倍,煎煮时间为45min,煎煮次数为2次。
24.进一步的,步骤s2的具体操作包括,
25.s201:将步骤s1中得到的煎煮液过滤,去除滤渣;
26.s202:将步骤s201中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使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浓缩至稠膏状,得到稠膏状物质;
27.旋转蒸发仪对滤液进行浓度时,蒸馏瓶转速设定为60r/min,在真空度为0.096~0.099mpa,温度为65
±
5℃的条件下浓缩0.8~1.5h。
28.进一步的,步骤s3的具体操作包括,
29.s301:将步骤s2浓缩好的稠膏状物质进行预冻,完全冰冻结实后,放置到样品架上,盖上玻璃罩,保证密封;
30.s302:启动真空泵,真空度迅速下降,至20pa以下为正常,在冷冻干燥箱中干燥20小时后得到干膏;
31.s303:将干燥好的干膏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固体饮料基粉后,密封保存。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
33.本发明中以以柚子花、葛花、辣子籽、枳椇子、淡竹叶、野菊花、越桔、玫瑰茄粉为原料,依次通过煎煮、浓缩、干燥、粉碎、调配等工艺得到一种新型的解酒茶固体饮料,该解酒茶固体饮料冲泡后易溶解,色泽通透,无分层现象,香气协调无异味,口感顺滑,还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此外,本产品健康安全,口感适宜,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
34.2、对本发明中的解酒茶固体饮料含水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测得水分含量为6.46%,总黄酮的含量为22.49mg/kg,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加水倍数对干膏得率的影响。
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煎煮时间对干膏得率的影响。
3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煎煮次数对干膏得率的影响。
3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水苏糖添加量对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
3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柠檬酸添加量对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
4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食盐添加量对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
4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芦丁对照品标准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43.实施例一:
44.一种复配茶固体饮料,包括主要组分和辅料;所述主要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柚子花2份、葛花6份、辣子籽2份、枳椇子5份、淡竹叶1份、野菊花2份、越桔1份、玫瑰茄1份;
45.所述辅料包括增稠剂和风味剂,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且海藻酸钠的重量份为1份;所述风味剂包括水苏糖、柠檬酸和食盐,所述风味剂中水苏糖、柠檬酸和食盐的重量份数分别为28份、0.4份、1.2份。
46.在该实施例中,八种主要组分的原料均为市售,其中柚子花、葛花、辣木籽、枳椇子、淡竹叶、野菊花、玫瑰茄使用的是干果,越桔是鲜果,具体如下表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辅料如下表2所示。
47.表1主要原料及生产商
[0048][0049]
表2辅料及生产商
[0050][0051]
进一步的,该复配茶固体饮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2]
s1:对八种主要组分混合后进行煎煮,得到煎煮液;
[0053]
具体的,采用水提法对柚子花、葛花、辣子籽、枳椇子、淡竹叶、野菊花、越桔和玫瑰茄八种原料进行预处理;
[0054]
按照质量比为2:6:2:5:1:2:1:1称取预处理后的八种主要组分混合均匀(柚子花10g、葛花30g、辣子籽10g、枳椇子25g、淡竹叶5g、野菊花10g、越桔5g、玫瑰茄5g),加入饮用水浸泡半小时后进行煎煮,在煎煮过程中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熬,煎煮后分次过滤,合并煎煮液;
[0055]
浸泡煎煮时加水量为主要组分总重量的30倍,煎煮时间为45min,煎煮次数为2次。
[0056]
s2:对煎煮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稠膏状物质;
[0057]
具体的,将步骤s1中得到的煎煮液过滤,去除滤渣;
[0058]
滤液使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浓缩至稠膏状,得到稠膏状物质;
[0059]
旋转蒸发仪对滤液进行浓度时,蒸馏瓶转速设定为60r/min,在真空度为0.096~0.099mpa,温度为65
±
5℃的条件下浓缩约1h。
[0060]
s3:将浓缩好的稠膏状物质进行干燥和粉碎,得到固体饮料基粉;
[0061]
具体的,将浓缩好的稠膏状物质进行预冻,完全冰冻结实后,放置到样品架上,盖上玻璃罩,保证密封;
[0062]
启动真空泵,真空度迅速下降,至20pa以下为正常,在冷冻干燥箱中干燥20小时后得到干膏;
[0063]
将干燥好的干膏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固体饮料基粉后,密封保存。
[0064]
s4:将制得的固体饮料基粉加入海藻酸钠5g(增稠剂)、水苏糖140g、柠檬酸2g、食盐6g(风味剂),并投入混合机中,混合半个小时,使粉末混合均匀;
[0065]
s5:将混合好的复配茶固体饮料粉末进行筛选,将合格的固体饮料颗粒用包装机进行包装,最后获得成品,避光保存。
[0066]
实施例二:
[0067]
实施例二对实施例一中复配茶固体饮料生产方法中步骤s1煎煮过程中加水倍数、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进行对比实验,具体包括:
[0068]
将柚子花、葛花、辣子籽、枳椇子、淡竹叶、野菊花、越桔、玫瑰茄粉以质量比为2:6:2:5:1:2:1:1混合均匀,加饮用水后开始煎煮,煎煮液过滤、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再干燥后
得到干膏,干膏称重后计算干膏得率。
[0069]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不同加水倍数(20、25、30、35、40)、煎煮时间(30、45、60、75、90分钟)、煎煮次数(1、2、3、4、5)对干膏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各因素选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解酒茶固体饮料煎煮工艺的最优方案。
[0070]
干膏得率/%=(提取物干燥粉末/药材干重)
×
100%
[0071]
(1)加水倍数单因素实验
[0072]
将柚子花、葛花、辣子籽、枳椇子、淡竹叶、野菊花、越桔、玫瑰茄粉以质量比为2:6:2:5:1:2:1:1混合均匀,加水进行煎煮。先将煎煮时间先设置为60min,煎煮次数为2次,考察不同加水倍数(20、25、30、35、40倍)对干膏得率的影响,结果如附图1所示。
[0073]
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加水倍数的增多,干膏得率先升高后降低。这是因为,当加水量过少时,有可能会煎糊,有效成分未全部提取出来,造成浪费。当加水量过多时,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当加水倍数在30倍时,干膏得率最高。故在解酒茶固体饮料的煎煮工艺中,选取加水量25、30、35倍进行正交实验。
[0074]
(2)煎煮时间单因素实验
[0075]
将柚子花、葛花、辣子籽、枳椇子、淡竹叶、野菊花、越桔、玫瑰茄粉以质量比为2:6:2:5:1:2:1:1混合均匀,加饮用水煎煮。由图1可得,当加水倍数为30倍时,干膏得率最高,因此,将加水倍数设置为30倍,煎煮次数为2次,考察不同煎煮时间(30、45、60、75、90min)对干膏得率的影响,结果如附图2所示。
[0076]
从附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煎煮时间的增加,干膏得率先增加后降低。有可能是刚开始煎煮的时候,提取出来的营养成分含量逐渐增多,所以干膏得率会逐渐上升;当煎煮时间过长,营养成分极易流失,干膏得率也会降低。当煎煮时间为60min时,干膏得率达到最大。故在解酒茶固体饮料的煎煮工艺中,选取煎煮时间45、60、75min进行正交实验。
[0077]
(3)煎煮次数的单因素实验
[0078]
将柚子花、葛花、辣子籽、枳椇子、淡竹叶、野菊花、越桔、玫瑰茄粉以质量比为2:6:2:5:1:2:1:1混合均匀,加饮用水煎煮,将加水倍数设置为30倍,煎煮时间为60分钟,考察不同煎煮次数(1、2、3、4、5)对干膏得率的影响,结果如附图3所示。
[0079]
从附图3中可以看出,当煎煮次数为2次时,干膏得率达到最大。这是因为1次煎煮不能够使有效成分尽出;煎煮次数高于2次时,有效成分减少,药性挥发甚至改变,干膏得率不断下降。故在解酒茶固体饮料的煎煮工艺中,选取煎煮时间45、60、75min进行正交实验。
[0080]
(4)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时间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0081]
分别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为三个影响因素,以干膏得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表l9(33)对原料的煎煮工艺进行优化。
[0082]
表3煎煮工艺优化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0083]
[0084]
表4煎煮工艺优化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与结果
[0085][0086]
通过对不同因素的k和r进行比较,如上表4所示,各因素对解酒茶固体饮料煎煮工艺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根据结果分析得解酒茶固体饮料最佳工艺组合为a2b1c2,即加水量30倍,煎煮时间45min,煎煮次数2次。
[0087]
(5)提取工艺验证实验
[0088]
制备三份在加水量30倍,煎煮时间45min,煎煮次数2次的条件下制作煎煮液,经过浓缩、干燥后,分别对其干膏得率进行测定,验证该组合是不是最佳工艺。
[0089]
表5验证实验
[0090][0091]
按照该组合进行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最终,计算到干膏得率为24.22%,高于正交试验的所有组合,证实解酒茶固体饮料煎煮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加水量30倍,煎煮时间45min,煎煮次数2次。
[0092]
实施例三:
[0093]
实施例三中对不同增稠剂以及增稠剂的添加量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对比实验,将果胶、卡拉胶、黄原胶、海藻酸钠、阿拉伯胶作为备选增稠剂。在固体饮料基粉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固定增稠剂的添加量,以感官现象为指标,比较不同增稠剂后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后,选出效果最好的增稠剂。然后通过比较该增稠剂在不同添加量下的沉淀率,并结合感官现象,确定该增稠剂的最适添加量。
[0094]
沉淀率/%=(沉淀物重量/样品重量)
×
100%
[0095]
感官现象评价方法为:分别取1g样品于无色透明的容器中,加入约65℃的饮用水100ml,搅拌溶解。选择10人(男女各半)组成感官评价小组,按照感官评价标准,综合评定产品的色泽、组织状态、气味和滋味,感官评价标准如下表6所示,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0096]
表6感官评价标准表
[0097][0098]
具体的:
[0099]
(1)称取果胶、卡拉胶、黄原胶、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这五种增稠剂各0.020g于容器中,与0.5g固体饮料基粉混匀后,加入50ml热水,充分搅拌溶解,分析不同种类的增稠剂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下表7所示。
[0100]
表7不同增稠剂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0101][0102]
从上表7中可以看出,通过初步观察饮料冲调后的感官现象,可以得知:在五种增稠剂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其他四种增稠剂会发生沉淀、分层等现象,而添加海藻酸钠的固体饮料冲调后效果较好,产品均匀,色泽一致,无其他明显变化。因此,选取海藻酸钠作为解酒茶固体饮料的增稠剂。
[0103]
(2)海藻酸钠添加量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0104]
取固体饮料基粉0.5g,设置海藻酸钠的用量在0.010~0.030g之间,采用离心沉淀法,再结合感官现象考察海藻酸钠添加量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0105]
首先将固体饮料静置12h后,以4500r/min速度离心10min,舍弃上清液,称重底层沉淀,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并结合感官现象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8所示。
[0106]
表8海藻酸钠添加量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0107][0108]
从上表8中可以看出,每0.5g固体饮料基粉中,海藻酸钠的用量在0.025g时,沉淀率最低,稳定性好,产品均匀且无其他明显变化,而其他添加量的海藻酸钠会使产品出现沉淀等现象。因此,最终选择每0.5g固体饮料基粉中添加0.025g海藻酸钠,也即主要组分与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为20:1。
[0109]
实施例四:
[0110]
实施例四对不同的风味剂及添加量进行优化,采用水苏糖、食盐和柠檬酸作为风味剂,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三种风味剂对解酒茶固体饮料口感的影响,然后选出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采用感官评价法,确定固体饮料中风味剂的最佳配比。具体的:
[0111]
(1)水苏糖的范因素实验
[0112]
水苏糖甜度适中,每天摄入0.5~3.0g可以有较好的保健效果。在此范围内,先将柠檬酸含量设置为0.010g,食盐为0.020g,分别添加0.4g、0.5g、0.6g、0.7g、0.8g的柠檬酸,通过感官评分,考察水苏糖添加量对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如附图4所示。
[0113]
从附图4中可以看出,感官评分先上升后下降。这是因为,水苏糖的添加量不同,固体饮料的气味及口感也会发生变化。当水苏糖添加量为0.6g时,感官评分最高,口感较好;水苏糖添加量低于0.6g时,苦涩感较重;当水苏糖添加量高于0.6g时,容易影响产品原本的独特风味。因此,根据评分,选取添加量为0.5g、0.6g、0.7g的水苏糖进行正交试验。
[0114]
(2)柠檬酸的单因素实验
[0115]
固体水苏糖添加量为0.6g,食盐为0.020g,分别添加0.010g、0.012g、0.014g、0.016g、0.018g的柠檬酸,通过感官评分,考察柠檬酸添加量对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如附图5所示。
[0116]
从附图5中可以看出,柠檬酸添加量在0.010g~0.012g范围内,评分在上升,当柠檬酸添加量为0.012g时,可修饰水苏糖的甜味,口感最佳;当柠檬酸添加量低于0.012g时,掩盖产品本身苦味的效果较小;当柠檬酸添加量高于0.012g时,产品的酸涩感较重,评分会下降。因此,根据评分,选取添加量为0.010g、0.012g、0.014g的柠檬酸进行正交试验。
[0117]
(3)食盐的单因素实验
[0118]
固定水苏糖添加量为0.6g,柠檬酸为0.012g,分别添加0.010g、0.015g、0.020g、0.016g、0.018g的食盐,通过感官评分,考察食盐添加量对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如附图6所示。
[0119]
从附图6中可以看出,食盐添加量在0.010g~0.025g范围内,感官评分不断增加;食盐添加量为0.025g~0.030g范围内,感官评分不断下降,有可能是食盐添加量过多影响口感。因此,根据评分,选取食盐的添加量为0.020g、0.025g、0.030g。
[0120]
(4)正交实验优化固体饮料的风味
[0121]
称取固体饮料粉末0.5g,先加入0.025g海藻酸钠,然后分别以水苏糖、柠檬酸、食盐这三种风味剂的添加量作为影响因素,每因素选三水平,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33),优化固体饮料中风味剂最佳配比。
[0122]
表9风味优化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0123][0124]
表10风化优化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与结果
[0125][0126]
产品本身冲调后的口感偏苦,水苏糖、柠檬酸和食盐作为风味剂,不仅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使其让众多消费者接受,还能够平衡产品的厚重感。
[0127]
从上表10中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固体饮料感官指标影响次序为水苏糖>柠檬酸>食盐,根据直观分析结果可得,解酒茶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a3b1c3,即水苏糖添加量为0.70g,柠檬酸添加量为0.010g,食盐添加量为0.030g,与表11中第7组的组合相同,且评分是最高,综合评分为84.9。在此条件下,产品色泽通透,香气协调。
[0128]
实施例五:
[0129]
实施例五对实施例一种的固体饮料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根据gb/t29602-2013《固体饮料》的要求,本技术所开发的解酒茶固体饮料属于植物固体饮料中的草本固体饮料,其理化指标应包括水分含量,此外,本实施例还会测定其总黄酮含量。
[0130]
(1)水分含量的测定
[0131]
固体饮料含水量的检测采用gb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中直接干燥法进行。
[0132]
用直接干燥法测水分,固体饮料含水量为6.46%,符合gb/t29602-2013《固体饮料》中不高于7.0%的要求。
[0133]
(2)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0134]
参考文献(高丽霄,林汉卿,刘梅森,等.含植物提取物固体饮料中总黄酮的检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8):162-165)方法,称取2g样品用70%的乙醇溶解于锥形瓶中,超声提取半小时后,再置于水浴锅中浸提,过滤后进行浓缩,最后在5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以芦丁为标准样品,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0135]
总黄酮含量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试剂如下表11所示。
[0136]
表11试剂名称
[0137][0138]
如附图7所示,芦丁对照品标准曲线为:y=8.9036x 0.0404,r2=0.9991。将固体饮料样品的吸光度a=0.1205代入计算公式中,计算得固体饮料中总黄酮含量为:22.49mg/kg,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013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