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框以及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3:59: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框以及设置有该电池框的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2.在我国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目前,纯电动汽车、纯电动公交车等一系列新能源产品技术日趋成熟,不断推广,并且越发普及。电动工程车辆处于发展初期,技术发展迅速。
3.有的电动工程车辆的两侧,挂接有电池框,用于容置电池。但是该侧挂方式设置的电池框,容易受到由外界飞溅过来的异物或附件建筑的撞击。
4.因此,如何防止该意外情况对电池框及电池造成安全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框,以及设置有该电池框的工程车辆。该电池框中,通过角部防撞直梁包裹住框架本体的侧棱,能够对其起到防撞保护的作用,即保护电池框框架本体的侧边,从而能够有效保护电池框及内部电池,减少侧面撞击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角部防撞直梁与框架本体存在大于零的间隙,该间隙处发生形变使,能够吸收外力,保护电池框。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电池框,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框架本体,还包括角部防撞直梁所述框架本体的至少一个侧棱外设置有所述角部防撞直梁,所述角部防撞直梁包括:
8.第一防撞面,位于所述框架本体的第一侧面外,且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具有大于零的间隙;
9.第二防撞面,位于所述框架本体的第二侧面外,且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具有大于零的间隙;
10.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彼此相接,所述第一防撞面和所述第二防撞面彼此相接,二者之间夹角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夹角适配。
11.可选地,在上述电池框中,所述角部防撞直梁为一体成型的金属型材。
12.可选地,在上述电池框中,所述第一防撞面远离所述第二防撞面的侧边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弯折的第一翻边结构;
13.和/或,所述第二防撞面远离所述第一防撞面的侧边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弯折的第二翻边结构。
14.可选地,在上述电池框中,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防撞直梁;
15.所述中间防撞直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
16.所述中间防撞直梁包括板状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板状主体两侧向靠近所述第一侧
面的方向弯折的第三翻边结构。
17.可选地,在上述电池框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
18.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所述框架本体;
19.所述第二安装面突出于所述框架本体并连接所述角部防撞直梁;
20.或者,所述第二安装面突出于所述框架本体并连接所述中间防撞直梁。
21.可选地,在上述电池框中,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架,每个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所述角部防撞直梁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面分别连接所述框架本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22.可选地,在上述电池框中,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所述角部防撞直梁的中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
23.可选地,在上述电池框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支架,每个所述第三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所述中间防撞直梁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三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面分别连接所述框架本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24.可选地,在上述电池框中,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所述中间防撞直梁的中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
25.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电池框。
26.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框,通过角部防撞直梁包裹住电池框的侧棱,能够对其起到防撞保护的作用,即保护电池框框架本体的侧边,从而有效保护电池框及内部电池,减少侧面撞击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框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框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框的结构示意图三;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部防撞直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间防撞直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7.其中:
38.1-框架本体,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
39.2-角部防撞直梁,
40.21-第一防撞面,22-第二防撞面,23-第一翻边结构,24-第二翻边结构,
41.31-第一安装面,32-第二安装面,33-第一支架,34-第二支架,
42.35-第三支架,36-第四支架,
43.4-中间防撞直梁,41-第三翻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中心



























竖直



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框。
47.首先,该电池框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框架本体1,还包括角部防撞直梁2,框架本体1的至少一个侧棱外设置有角部防撞直梁2,角部防撞直梁2包括第一防撞面21和第二防撞面22,其中,第一防撞面21位于框架本体1的第一侧面11外,且与第一侧面11之间有大于零的间隙;第二防撞面22,位于框架本体1的第二侧面12外,且与第二侧面12之间具有大于零的间隙;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彼此相接,第一防撞面21和第二防撞面22彼此相接,二者之间夹角与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侧面12之间的夹角适配。其中,由于框架本体1一般为镂空型的框架结构。因此,本文此处所说的

侧面

是指,框架本体1的相邻的两个侧棱所在的平面,并非实体面板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框架本体1的侧棱为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角部防撞直梁2设置于框架本体1的侧棱外,即设置于两个侧面的交线处。角部防撞直梁2优选放在框架本体1背离车身的一侧与靠近地面的一侧的交线处的侧棱,和/或,框架本体1背离车身的一侧与背离地面的一侧的交线处的侧棱,其中,框架本体1背离车身的一侧为第一侧面11,电池框靠近地面的一侧和背离地面的一侧分别为第二侧面12。
48.此外,一般情况下,框架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彼此垂直,第一防撞面21和第二防撞面22也彼此垂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也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长方体结构,其侧棱处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可能稍大于或稍小于90度,此时,为了与该框架本体1的具体结构适配,该侧棱位置的角部防撞直梁2的第一防撞面21和第二防撞面22之间的夹角就可能稍大于或稍小于90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角部防撞直梁2的第一防撞面21和第二防撞面22之间的夹角值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起到侧棱位置的防撞效果即可。
49.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框,通过角部防撞直梁2包裹住电池框的侧棱,能够对其起到防撞保护的作用,即保护电池框框架本体1的侧边,从而起到有效保护电
池框及内部电池,减少侧面撞击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角部防撞直梁2的第一防撞面21和第二防撞面22与电池框的侧面存在大于零的间隙,当角部防撞直梁2受到撞击时,角部防撞直梁2可在角部防撞直梁2与框架本体1的间隙处发生形变,吸收外力,对电池框进行保护,从而能够保护电池。
50.具体实施时,角部防撞直梁2为一体成型的金属型材,其力学性能良好,体积更小,占用空间少,自重轻。
51.具体实施时,详见图4,第一防撞面21远离第二防撞面22的侧边设置有向靠近第一侧面11的方向弯折的第一翻边结构23;和/或,第二防撞面22远离第一防撞面21的侧边设置有向靠近第二侧面12的方向弯折的第二翻边结构24,能够提高角部防撞直梁2的抗弯性能,从而提高角部防撞直梁2的强度,有利于角部防撞直梁2发挥其保护电池框的作用。第一翻边结构23和第二翻边结构24靠近框架本体1,能够使角部防撞直梁2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与框架本体1形成间隙。
52.只要角部防撞直梁2能够保护框架本体1的侧棱即可,对于角部防撞直梁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53.具体实施时,详见图5,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防撞直梁4,中间防撞直梁4设置于第一侧面11;中间防撞直梁4包括板状主体,以及位于板状主体两侧向靠近第一侧面11的方向弯折的第三翻边结构41。能够提高中间防撞直梁4的抗弯性能,从而提高中间防撞直梁4的强度,有利于中间防撞直梁4发挥其保护电池框的作用。第三翻边结构41靠近框架本体1,能够使中间防撞直梁4的板状主体与框架本体1形成间隙。
54.但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提高中间防撞直梁4的抗弯性能,能够保护框架本体1的第一侧面即可,中间防撞直梁4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55.需要说明的是,角部防撞直梁2和中间防撞直梁4采用直梁结构,相比于弯曲梁的或者u型结构的弯折梁,占用空间更小,能够节约材料。
56.具体实施时,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有第一安装面31和第二安装面32,其中,第一安装面31连接框架本体1;第二安装面32突出于框架本体1并连接角部防撞直梁2;或者,第二安装面32突出于框架本体1并连接中间防撞直梁4。第二安装面32突出于框架本体1安装角部防撞直梁2,或者,安装中间防撞直梁4,第二安装面与框架本体1中间存在间隙,从而使角部防撞直梁2,或者,中间防撞直梁4与框架本体1中间存在间隙,便于防撞梁安装的同时,还便于防撞梁与框架本体1形成间隙,发挥间隙对框架本体1的保护作用,从而在电池框受到侧向撞击时,有利于保护电池框。
57.具体实施时,详见图6,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架33,每个第一支架33通过第二安装面32连接角部防撞直梁2的一端,两个第一支架33的第一安装面31分别连接框架本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其中,框架本体1靠近车头的一侧为前侧面,背离车头的一侧为后侧面。对于第一支架33,可以将角部防撞直梁2安装于框架本体1并能够使角部防撞直梁2与电池框之间存在间隙即可,对于第一支架3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58.具体实施时,详见图7,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架34,第二支架34通过第二安装面32连接角部防撞直梁的中部,并且通过第一安装面31连接第一侧面11。第二支架34能够
为角部防撞直梁2与框架本体1的连接多提供一个支点,更有利于发挥角部防撞直梁2的保护作用,减少撞击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于第二支架34,可以将角部防撞直梁2安装于框架本体1并能够使角部防撞直梁2与框架本体1之间存在间隙即可,对于第二支架34的结构和数量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59.具体实施时,详见图8,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支架35,每个第三支架35通过第二安装面32连接中间防撞直梁的一端,两个第三支架35的第一安装面31分别连接框架本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对于第三支架35,可以将中间防撞直梁4安装于电池框并能够使中间防撞直梁4与电池框之间存在间隙即可,对于第三支架35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60.具体实施时,详见图9,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支架36,第四支架36通过第二安装面32连接中间防撞直梁的中部,并且通过第一安装面31连接第一侧面11。第四支架36能够为中间防撞直梁4与电池框的连接多提供一个支点,更有利于发挥中间防撞直梁4的保护作用,减少侧面撞击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于第四支架36,可以将中间防撞直梁4安装于电池框并能够使中间防撞直梁4与电池框之间存在间隙即可,对于第四支架36的结构和数量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61.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电池框。
62.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车辆采用上述电池框,其中,角部防撞直梁2包裹住电池框框架本体1的侧棱,能够对其起到防撞保护的作用,即保护电池框框架本体1的侧边,从而起到有效保护电池框及内部电池,减少侧面撞击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角部防撞直梁2的第一防撞面21和第二防撞面22与电池框的侧面存在大于零的间隙,当角部防撞直梁2受到撞击时,角部防撞直梁2可在角部防撞直梁2与框架本体1的间隙处发生形变,吸收外力,对电池框进行保护,从而能够保护电池。
63.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

包括一个......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