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载体与显微注射方法及其应用  >  正文

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载体与显微注射方法及其应用

  • 国知局
  • 2024-07-12 12:47:55

本发明涉及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尤其涉及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载体与显微注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丽蚜小蜂encarsiafomosa、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等是粉虱专性内寄生蜂,同时也是商品化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由于粉虱内寄生蜂幼虫和蛹具有体型微小、寄生在粉虱内部及后续饲养条件要求复杂等特点,使得建立针对此类昆虫的显微注射方法极其困难,进一步导致了现有技术尚未对粉虱专性内寄生蜂的基因功能进行深入研究的现状。很多其他昆虫的内寄生蜂,同样由于显微注射方法尚不成熟,暂未深入开展对相关内寄生蜂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2、现有技术公开的针对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方法的操作复杂繁琐,内寄生蜂的注射成功率和存活率低,因此并不适合进行内寄生蜂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以及农业作物的生产实践等相关研究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载体与显微注射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方法的操作复杂繁琐、内寄生蜂的注射成功率和存活率低、现有显微注射方法严重影响内寄生蜂的正常生活史等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载体,所述显微注射载体为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4、所述培养基为琼脂培养基;

5、所述培养基中,琼脂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3g:100ml;

6、所述培养基的上方放置有玻片;

7、所述玻片的上方粘有粘合材料。

8、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显微注射载体在进行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中的应用。

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将寄主置于所述的显微注射载体中,剥离寄主外壳,露出内寄生蜂;

11、(2)拉针,得到显微注射针;

12、(3)采用步骤(2)所述的显微注射针将制剂注射到步骤(1)所述的内寄生蜂体内,得到受体内寄生蜂;

13、(4)将步骤(3)所述的受体内寄生蜂在相对湿度为60%~80%的环境中培养。

14、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内寄生蜂为内寄生蜂的幼虫和/或蛹。

15、优选的,步骤(2)所述拉针为拉针仪拉针,所述拉针的参数为heat:280,fil:2,vel:30,del:250,pul:170。

16、优选的,步骤(2)所述显微注射针的内径为0.4~0.7mm,显微注射针的针尖长度为5~6mm。

17、优选的,步骤(3)所述注射的角度为30~40°。

18、优选的,步骤(4)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4~28℃,培养的光照时间为12~16h/d。

19、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显微注射方法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0、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和优点:

21、本发明的显微注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内寄生蜂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存活率和羽化率,具有操作简单、对内寄生蜂的伤害轻微、不会影响内寄生蜂的生活史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注射载体为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注射载体在进行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中的应用。

3.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微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内寄生蜂为内寄生蜂的幼虫和/或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微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拉针为拉针仪拉针,所述拉针的参数为heat:280,fil:2,vel:30,del:250,pul:1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微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显微注射针的内径为0.4~0.7mm,显微注射针的针尖长度为5~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微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注射的角度为30~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微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4~28℃,培养的光照时间为12~16h/d。

9.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显微注射方法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寄生蜂的显微注射载体与显微注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显微注射载体为放置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本发明的显微注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剥离寄主外壳、露出内寄生蜂、制备显微注射针、进行显微注射、内寄生蜂培养。本发明所述的显微注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内寄生蜂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存活率和羽化率,具有操作简单、对内寄生蜂的伤害轻微、不会影响内寄生蜂的生活史的特点。技术研发人员:栾军波,李楚翘,李策,刘炳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农业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1009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