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伸缩式胸腰椎骨折椎管占位复位器
- 国知局
- 2024-07-12 10:42:22
本发明属于胸腰椎骨折复位器的生产,具体涉及一种胸腰椎骨折椎管占位复位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控伸缩式胸腰椎骨折椎管占位复位器。
背景技术:
1、随着交通环境、高空作业和现代社会职业行为的发展,脊柱高能量损伤日渐增多,占全身骨折的5%-6%,以胸腰段骨折发生率最高。其中15%-20%的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患者合并神经功能损伤,脊柱中柱遭到极大破坏,大部分病例伴有椎体骨折块后凸,导致椎管占位,对脊髓或马尾神经造成冲击和压迫,致伤者不同程度截瘫,发病率为(6.7-23)/百万,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需要行手术减除脊髓神经前方压迫,扩大椎管容积,恢复相关区域血供,以期神经功能最大程度恢复。
2、脊髓腰2水平以下神经结构通常是马尾状神经,手术操作减除前方压迫时,可耐受较大幅度牵拉,并且侧支血循环丰富,易于损伤和机械刺激后的恢复;但脊髓腰2水平以上为神经实质组织,且胸腰段椎管内脊髓硬膜外可操作间隙狭小、神经组织张力高和忌牵拉等解剖特点,对于脊髓腰2以上椎体后凸骨折块,往往无法有效通过后路手术解除脊髓神经前方骨折块压迫,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胸腰椎骨折复位器(也称为打压器)对脊髓神经前方骨折块进行加压复位。
3、传统的胸腰椎骨折复位器为一体化结构或固定连接结构,即在第一杆体的端部设有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相互垂直或近似直角,较长的第一杆体用于手持操作,较短的第二杆体用于伸入椎管内并与脊髓神经前方骨折块对应,通过手推或捶打方式对第一杆体施压,压力传递给第二杆体,第二杆体对脊髓神经前方骨折块施压复位,实现椎管内占位骨折块复位目的。
4、上述传统胸腰椎骨折复位器的缺陷在于:如果第二杆体的长度满足应用需要(即不能太短),则如何将第二杆体置于椎管内并位于脊髓和后凸骨折块之间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后方骨折区域缝隙一般只有1毫米左右,而满足应用需要的第二杆体的长度一般为10-12毫米,即使通过增大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之间的夹角以及伸入过程中改变第一杆体角度等方式能够利于置入第二杆体,但是大多情况依然非常困难,置入过程中第二杆体很容易触碰脊髓神经,导致医源性的脊髓神经继发损伤,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之恶果。如果过度减小第二杆体的长度,则很难通过第二杆体实现对后凸骨折块进行有效施压复位,尤其对于脊髓腰2以上骨折块,太短的第二杆体根本无法完成骨折块的复位功能。
5、基于以上现状,一种能够在保护神经、减少机械刺激、不增加神经副损伤的前提下顺利置入并实现对脊髓神经前方的后凸骨折块进行加压复位的复位器,成为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理想医疗器械,但目前尚未在各种文献和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复位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护神经、减少机械刺激、不增加神经副损伤的前提下顺利置入的可控伸缩式胸腰椎骨折椎管占位复位器。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可控伸缩式胸腰椎骨折椎管占位复位器,包括较长的第一杆体和较短的第二杆体,还包括弹性传动带和伸缩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杆体包括宽度大于厚度的圆弧段、宽度大于厚度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圆弧段两端中的第一端悬空、两端中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两端中的第一端连接且圆滑过渡,所述第一直线段两端中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两端中的第一端连接且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圆弧段内设有弧度一致且宽度大于厚度的圆弧限位孔,所述第一直线段内设有同长度方向且宽度大于厚度的第一直线限位孔,所述第二直线段内设有同长度方向且宽度大于厚度的第二直线限位孔i,所述圆弧限位孔两端中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圆弧段的第一端并开口,所述圆弧限位孔两端中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限位孔两端中的第一端连通且圆滑过渡,所述第一直线限位孔两端中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两端中的第一端连通且长度方向相同,圆弧形且宽度大于厚度的所述第二杆体置于所述圆弧限位孔内,所述弹性传动带置于所述第一直线限位孔和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内,所述第二杆体两端中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圆弧限位孔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杆体两端中的第二端与所述弹性传动带两端中的第一端连接,优选焊接连接,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段上并能够驱动所述弹性传动带移动。
4、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可靠驱动弹性传动带移动的功能,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齿条、齿轮、转轴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厚度,所述第二直线段内还设有同长度方向的第二直线限位孔ii,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i与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相互交叉且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i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齿条置于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i内,所述齿条两端中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传动带两端中的第二端连接,优选焊接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中段外壁连接,所述齿轮通过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并能够旋转,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优选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中段中与所述齿轮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i相通的缺口,所述齿轮的一部分置于所述缺口内且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连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所述伸缩驱动装置还可以为螺纹驱动结构或滑动驱动结构,比如,将弹性传动带的第二端与螺杆连接,将螺母套装在螺杆上,由于螺杆与弹性传动带连接而不能旋转,旋转螺母则可以实现驱动弹性传动带移动的功能;或者,在将弹性传动带的第二端与滑杆连接,在滑杆上设置拨动手柄,通过推动拨动手柄即可实现驱动弹性传动带移动的功能。
5、作为优选,为了对齿条的移动进行限位以避免第二杆体伸出时脱离第一杆体的圆弧段,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i两端中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的第一端,为了便于加工和组装,所述第二直线段上与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i的第一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切断口且该切断口焊接连接或螺接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直线段的第一端之间一体成型、焊接连接或螺接连接,为了便于加工第二直线限位孔ii,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i两端中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段两端中的第二端且开口。
6、作为优选,为了对弹性传动带和第二杆体的移动进行限位以避免第二杆体收回后过多占用第一杆体的内部长度空间,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两端中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i的中段。
7、作为优选,为了便于通过旋转把手的方式驱动齿轮旋转,所述伸缩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臂和把手,所述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这里的传动臂具有连接转轴与把手、增大把手旋转力矩的作用,增大转轴上与传动臂连接的一端长度则可以避免传动臂和把手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二直线段发生干扰。
8、作为优选,为了更好地适应齿轮形状,所述缺口为喇叭口。
9、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在伸出第二杆体后对其进行可靠定位以满足对骨折块施压的强度需求,所述第二直线段上靠近其第一端的位置设有内外相通的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定位螺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且所述定位螺栓的螺杆端部能够抵紧所述弹性传动带的其中一个大侧面。
10、作为优选,为了使第二杆体伸出后的定位状态更加稳定可靠,所述定位螺孔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传动带的相对两侧并在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长度方向错开排列,两个所述定位螺栓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定位螺孔内。由于弹性传动带与第二直线限位孔i的孔壁之间为限位配合,其间隙较小,所以定位螺栓的平面端部不会对弹性传动带造成损伤,而且在采用两个相对两侧的定位螺栓错位排列的结构后,弹性传动带的对应一段局部反向受压,使其移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实现更好的定位效果,同时可减小定位螺栓对弹性传动带的压力,进一步减小定位螺栓对弹性传动带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11、作为优选,为了尽量确保第二杆体具有足够强度以满足对骨折块施压的应用需求,同时确保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的圆弧段之间连接紧密稳定,并确保弹性传动带在能够轻松滑动的同时具有较薄的厚度以实现良好的弹性传动功能,所述圆弧限位孔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直线限位孔的厚度,所述第二杆体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传动带的厚度,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壁与所述圆弧限位孔的孔壁之间紧密且可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传动带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直线限位孔的孔壁和所述第二直线限位孔i的外壁之间小间隙配合,所述弹性传动带为钢带。
12、作为优选,为了具有更高的强度,所述圆弧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厚度相同且两者之间一体成型。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发明通过设计相互套装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将第二杆体设计为圆弧形使其能够在伸出和收回的移动过程中实现在与第一杆体直线段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功能,并通过弹性传动带实现在第一杆体的圆弧段和实现段内自适应变形移动以带动第二杆体移动的功能,使用时先将第二杆体收回第一杆体内,使复位器的头部(即靠近第二杆体的端部)在与第一杆体直线段相互垂直的方向的宽度较小,便于在不与脊髓神经接触的前提下轻松将复位器的头部置入靠近骨折部位的椎管中,然后将第二杆体伸出使其置于脊髓和后凸骨折块之间,即可实现通过第二杆体对后凸骨折块进行施压复位的功能,从而能够在保护神经、减少机械刺激、不增加神经副损伤的前提下顺利置入本发明所述复位器并实现对脊髓神经前方的后凸骨折块进行加压复位的功能。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886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