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柱伞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02:48
本发明涉及中柱伞,具体涉及一种中柱伞。
背景技术:
1、现有的中柱伞款式很多,升降方式是手推下伞盘开合,身高不够的操作极为不方便,也有拉绳子实现开合,但时间长了绳子容易晒坏、不美观、需要更换浪费时间。此外,面料是做了个布套,套在伞杆顶端固定,时间长了经过风的震动,套在伞杆顶端的布套容易坏,伞杆的受力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柱伞,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中柱伞,包括中柱杆和伞架,所述中柱杆包括伞柱、下滑支撑管和顶部升降杆,所述顶部升降杆位于伞柱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所述下滑支撑管套设在伞柱外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伞架设置在顶部升降杆和下滑支撑管之间;
4、所述伞架包括上固定盘、中固定盘、下滑支撑部、伞杆、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所述上固定盘固定在顶部升降杆的上端,所述中固定盘固定在伞柱上靠近伞柱上端的位置,所述下滑支撑部位于下滑支撑管的上端,多根伞杆的内端与上固定盘转动连接,多根短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伞杆和中固定盘转动连接,多根长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伞杆和下滑支撑部转动连接,所述长支撑杆位于短支撑杆的下方;为了保证伞架的稳定支撑效果,同时精简伞架的支撑结构,所述短支撑杆的数量是长支撑杆的数量的一半。
5、所述伞柱上沿着伞柱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拉索杆,所述第一拉索杆的上端与顶部升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索杆的下端与下滑支撑管之间设有第一锁扣结构,所述下滑支撑管与伞柱之间设有第二锁扣结构。
6、本技术方案中,顶部升降杆具有一定的重量,由于顶部升降杆位于伞柱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伞柱竖直状态下,顶部升降杆在重力作用下下移,此过程中,由于伞架设置在顶部升降杆和下滑支撑管之间,伞架包括上固定盘、中固定盘、下滑支撑部、伞杆、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长支撑杆位于短支撑杆的下方,顶部升降杆向下压的力通过短支撑杆的翘板作用使得伞架自动打开,伞架打开过程中,下滑支撑管沿着伞柱上移,上移到合适的位置,由于下滑支撑管与伞柱之间设有第二锁扣结构,第二锁扣结构能够使得下滑支撑管在伞柱上的位置保持固定,由于伞柱上沿着伞柱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拉索杆,第一拉索杆的上端与顶部升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拉索杆的下端与下滑支撑管之间设有第一锁扣结构,第一锁扣结构与第一拉索杆的锁定,能够使得第一拉索杆对顶部升降杆进行支撑,限制顶部升降杆继续下移,结合下滑支撑管的位置也固定,从而保证下滑支撑管和顶部升降杆之间的伞架处于稳定的支撑状态,实现对伞架上伞面的撑开。第一锁扣结构和第二锁扣结构的设计,也方便解锁后,操作下滑支撑管沿着伞柱下移,伞架逐渐收拢并拉动顶部升降杆上移,直至整个伞完全折叠。上述结构设计,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更可靠,操作更便捷。
7、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顶部升降杆能够相对于伞柱下移,所述顶部升降杆位于伞柱内的一端设有配重或升降装置,顶部升降杆底部安装有配重,用来通过支撑杆平衡伞杆的重量,可以根据伞杆的需求安装重量,也可以用升降装置替换配重,升降装置可以是电动推杆,丝杆传动结构等现有升降装置。
8、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伞柱和顶部升降杆之间滑动配合结构的设置及提升二者之间滑动配合关系的可靠性,所述顶部升降杆为方形升降杆,所述伞柱内侧设有四个三角座,所述三角座的端部卡接有第一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与方形升降杆上对应的边角滑动配合;所述下滑支撑管的内侧设有多个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二摩擦块与伞柱外侧设置的定位滑道滑动配合。顶部升降杆为方形升降杆,方形升降杆的好处是抗扭矩大,方形升降杆底部安装有配重,用来通过支撑杆平衡伞杆的重量,可以根据伞杆的需求安装重量。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扣结构和第二锁扣结构设置在便于用户操作的高度位置,方便用户操作。
10、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伞杆和支撑杆之间的安装,所述伞杆的下端设有u型卡槽,所述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分别与对应的u型卡槽转动连接;所述u型卡槽与伞杆的下端滑动卡接后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分别通过b型销与对应的u型卡槽转动连接,所述u型卡槽的外侧设有防止b型销转动的限位凸条。
11、进一步的,所述伞柱上设有防压尼龙盘,所述防压尼龙盘位于中固定盘和下滑支撑部之间,所述防压尼龙盘上周向均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防压尼龙盘有两个作用,第一是限位,控制短支撑杆在收起状态下倾斜角度不能小于0度,第二是伞收起状态下运输中间有个支撑点,防止压坏伞柱。
12、进一步的,为了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锁扣结构,所述第一锁扣结构包括第一张紧扳手,所述第一张紧扳手包括第一扳手座、第一弧形扳手、第一齿槽卡销和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扳手座固定在下滑支撑管的下端,所述第一弧形扳手的上端与第一扳手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槽卡销转动设置在第一扳手座的下端,所述第一弧形扳手的下端设有与第一齿槽卡销卡接配合的第一齿槽,所述第一挂钩的下端与第一弧形扳手转动连接,所述下滑支撑管上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挂钩的上端通过第一避让孔后与第一拉索杆的下端挂接。
13、进一步的,为了提供一种便于下滑支撑管和伞柱之间位置锁定的结构且方便操作,所述第二锁扣结构包括第二拉索杆和第二张紧扳手,所述第二拉索杆沿着伞柱的长度方向内嵌设置在伞柱上的弧形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拉索杆伸出弧形安装腔的上端与伞柱的上端固定连接;
14、所述第二张紧扳手包括第二扳手座、第二弧形扳手、第二齿槽卡销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扳手座固定在下滑支撑管的下端,所述第二弧形扳手的上端与第二扳手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槽卡销转动设置在第二扳手座的下端,所述第二弧形扳手的下端设有与第二齿槽卡销卡接配合的第二齿槽,所述第二挂钩的下端与第二弧形扳手转动连接,所述下滑支撑管上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挂钩的上端通过第二避让孔后与第二拉索杆的下端挂接。
15、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伞面与伞杆的固定安装,所述伞杆的上端设有压布槽,为了方便安装lid灯,所述伞杆的下端设有lid灯安装槽,为了方便短支撑杆的折叠与打开,所述短支撑杆的内端设有避让斜面。
16、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伞面同时提升伞面的张紧效果及伞面固定的稳定性,还包括伞面,所述伞面的外端与伞杆的外端之间通过面料张紧器连接,所述伞面的内端与伞杆的内端通过挂钩挂接,所述伞面与压布槽对应的位置设有o型兜,所述o型兜内设有防止面料从压布槽内脱出的压条。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中,顶部升降杆具有一定的重量,由于顶部升降杆位于伞柱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伞柱竖直状态下,顶部升降杆在重力作用下下移,此过程中,由于伞架设置在顶部升降杆和下滑支撑管之间,伞架包括上固定盘、中固定盘、下滑支撑部、伞杆、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长支撑杆位于短支撑杆的下方,顶部升降杆向下压的力通过短支撑杆的翘板作用使得伞架自动打开,伞架打开过程中,下滑支撑管沿着伞柱上移,上移到合适的位置,由于下滑支撑管与伞柱之间设有第二锁扣结构,第二锁扣结构能够使得下滑支撑管在伞柱上的位置保持固定,由于伞柱上沿着伞柱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拉索杆,第一拉索杆的上端与顶部升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拉索杆的下端与下滑支撑管之间设有第一锁扣结构,第一锁扣结构与第一拉索杆的锁定,能够使得第一拉索杆对顶部升降杆进行支撑,限制顶部升降杆继续下移,结合下滑支撑管的位置也固定,从而保证下滑支撑管和顶部升降杆之间的伞架处于稳定的支撑状态,实现对伞架上伞面的撑开。第一锁扣结构和第二锁扣结构的设计,也方便解锁后,操作下滑支撑管沿着伞柱下移,伞架逐渐收拢并拉动顶部升降杆上移,直至整个伞完全折叠。上述结构设计,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更可靠,操作更便捷。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03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