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37:16
本发明属于电子雾化器,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1、雾化器通常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油杯的一端以形成储液腔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内设置有发热组件以及连通储液腔且相接于发热组件的下液通道。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导液的通畅性和速率,下液通道一般为开放式设置,在雾化液的压力加持下,雾化液容易溢出发热组件的导油体,造成漏液、积液的现象,而且,当雾化器倒立或者倾斜时,雾化液会迅速地从下液通道中流失,导致导油体内的雾化液减少速率过快,影响雾化效果,容易发生干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及雾化器,能够缓冲雾化液对发热组件的冲击,且能够减缓发热组件区域的雾化液减少速率,从而减少漏液、积液现象,提升雾化效果,减少干烧发生的情况。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支架,用于雾化器,所述支架具有容纳腔和连通所述容纳腔且贯通所述支架的顶端的导气通孔,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背离所述容纳腔的第一下液凹槽,所述第一下液凹槽的顶端具有连通所述支架的顶部空间的开口,所述支架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一下液凹槽的进液间隙。
3、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间隙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两个进液微孔,所述进液微孔的进液截面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的比值小于1.5。
4、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微孔的进液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2mm2。
5、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微孔的进液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三角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6、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间隙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两个进液微缝,所述进液微缝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大于1.5。
7、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微缝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1mm2。
8、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微缝竖直或倾斜设置,所述进液微缝的顶端设置有倾斜面。
9、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面在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上朝所述支架的顶部倾斜。
10、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微缝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液凹槽包括位于底部的储液槽以及连接于储液槽的两端且朝所述支架的顶部弯折延伸的导液槽,所述导液槽连通所述支架的顶部空间。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导液槽的第二下液凹槽。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第一下液凹槽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支架的底部空间。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开设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15、进一步地,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所述油杯的一端以形成储液腔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位于其内的发热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具有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的雾化气道和连通所述雾化气道和所述储液腔的导气通孔,所述油杯的内壁和所述雾化组件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的背离所述雾化气道的一侧的第一下液通道,所述雾化组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液通道且相接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的进液间隙。
16、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容纳腔和连通所述容纳腔且贯通所述支架的顶端的导气通孔,所述发热组件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雾化气道形成于所述容纳腔且连通所述导气通孔,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背离所述容纳腔的第一下液凹槽,所述第一下液凹槽的顶端具有连通所述储液腔的开口,所述第一下液凹槽和所述油杯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下液通道,所述支架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液通道且相接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的所述进液间隙。
17、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间隙包括至少两个进液微孔,所述进液微孔的进液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2mm2;和/或,
18、所述进液间隙包括至少两个进液微缝,所述进液微缝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1mm2。
1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装配于所述容纳腔且覆盖所述进液间隙的平板状导油体和贴合设置于所述导油体的背离进液间隙的一侧的片状发热体,所述导油体具有朝向所述进液间隙的吸液面和位于所述吸液面的对侧的雾化面;
20、在所述吸液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进液间隙的投影面积占所述吸液面面积的5%-15%。
21、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具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第一下液通道的第二下液通道。
22、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顶部密封件,所述顶部密封件和所述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下液通道,所述顶部密封件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下液通道的下液孔。
23、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密封件包括位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油杯的内壁过盈配合。
24、本发明中支架及雾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25、雾化液可以通过第一下液凹槽流向进液间隙,然后通过进液间隙导入到容纳腔内,容纳腔用于安装发热组件,因此,雾化液能够通过进液间隙传导给发热组件,当雾化器从其他位姿变为正立的位姿时,进液间隙可以对雾化液进行缓冲,从而减缓雾化液对发热组件的冲击,而且,当雾化器从其他位姿变换为倒立或者倾斜的位姿时,由于张力的作用,进液间隙仍然能够保留一部分雾化液,这部分雾化液可以继续给发热组件补充雾化液。通过本方案,能够缓冲雾化液对发热组件的冲击,且能够减缓发热组件区域的雾化液减少速率,从而减少漏液、积液现象,提升雾化效果,减少干烧发生的情况。
技术特征:1.一种支架,用于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容纳腔和连通所述容纳腔且贯通所述支架的顶端的导气通孔,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背离所述容纳腔的第一下液凹槽,所述第一下液凹槽的顶端具有连通所述支架的顶部空间的开口,所述支架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一下液凹槽的进液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间隙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两个进液微孔,所述进液微孔的进液截面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的比值小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微孔的进液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2mm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微孔的进液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三角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间隙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两个进液微缝,所述进液微缝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大于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微缝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1mm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微缝竖直或倾斜设置,所述进液微缝的顶端设置有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在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上朝所述支架的顶部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微缝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液凹槽包括位于底部的储液槽以及连接于储液槽的两端且朝所述支架的顶部弯折延伸的导液槽,所述导液槽连通所述支架的顶部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导液槽的第二下液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第一下液凹槽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支架的底部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开设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14.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所述油杯的一端以形成储液腔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位于其内的发热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具有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的雾化气道和连通所述雾化气道和所述储液腔的导气通孔,所述油杯的内壁和所述雾化组件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的背离所述雾化气道的一侧的第一下液通道,所述雾化组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液通道且相接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的进液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容纳腔和连通所述容纳腔且贯通所述支架的顶端的导气通孔,所述发热组件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雾化气道形成于所述容纳腔且连通所述导气通孔,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背离所述容纳腔的第一下液凹槽,所述第一下液凹槽的顶端具有连通所述储液腔的开口,所述第一下液凹槽和所述油杯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下液通道,所述支架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液通道且相接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的所述进液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间隙包括至少两个进液微孔,所述进液微孔的进液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2mm2;和/或,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装配于所述容纳腔且覆盖所述进液间隙的平板状导油体和贴合设置于所述导油体的背离进液间隙的一侧的片状发热体,所述导油体具有朝向所述进液间隙的吸液面和位于所述吸液面的对侧的雾化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具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第一下液通道的第二下液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顶部密封件,所述顶部密封件和所述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下液通道,所述顶部密封件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下液通道的下液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密封件包括位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油杯的内壁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及雾化器,雾化器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油杯的一端以形成储液腔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支架,支架具有容纳腔和连通容纳腔且贯通支架的顶端的导气通孔,发热组件装配于容纳腔内,雾化气道形成于容纳腔且连通导气通孔,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背离容纳腔的第一下液凹槽,第一下液凹槽的顶端具有连通储液腔的开口,第一下液凹槽和油杯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下液通道,支架设置有连通第一下液通道且相接于发热组件的一侧的进液间隙。通过本方案,能够缓冲雾化液对发热组件的冲击,且能够减缓发热组件区域的雾化液减少速率,从而减少漏液、积液现象,提升雾化效果,减少干烧发生的情况。技术研发人员:潘世万,郭满堂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3/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40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