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10 18:17:36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网架顶升,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钢结构、为了获得更大的空间感,越来多的建筑选择网架屋面结构,这些建筑的最大的特点是跨度大,中间一般少设或者不设支撑体系,这样可最大限度提供开阔的空间,将来根据使用要求可以随时分割使用单元,使用变化灵活障碍也少,其中,钢结构网架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造型美观等优点。
2、相关技术中,钢结构网架安装方法也有很多施工方法,譬如高空散装法、整体提升法、整体顶升法、分块安装法等。其中高空散装法和分块安装法需搭设临时操作平台,多为满堂脚手架,措施费用大且工效慢,整体提升法和整体顶升法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有要求,提升法必须有能安装提升架的支点,整体顶升法必须保证顶升点的受力稳定性以及顶升平面、顶升过程中不受其他干扰构筑物妨碍。
3、在实际施工中,如专利cn111719705a发明一种大跨度网架顶升施工工艺中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网架顶升用支撑架,又如专利cn216552430u提供一种可调式网架顶升支座,用于消除被顶升的网架与顶升结构之间的角度限制,降低网架在顶升过程中变形的风险。
4、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于某些钢网架结构位于建筑物内部,大型吊装设备安装受场地狭小及原有建筑物结构限制难以靠近使用,并且钢网架的高空原位拼装难度大、拼装精度也难以保证,在建筑物楼面采用顶升又会对楼面产生结构影响,且楼面下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回顶作业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与土建其他专业施工存在冲突,同时斜坡屋面网架整体吊装、提升施工难度较大,且不容易一次将斜度调整到位、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5、因此已知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3、一种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a、软件建模、计算分析
5、用revit软件进行ibim建模计算,经过软件计算分析,在网架顶升施工过程中,使所有网架杆件及高强螺栓内力值、网架挠度、整体稳定性均满足要求;顶升设备设置在二层楼面混凝土楼板部位,顶升架的最大集中荷载为101kn,验算后需对楼板进行托梁处置;
6、b、网架楼面拼装
7、网架下弦的组装应从中心开始,扩展组装纵横轴,从中心向四周展开;
8、c、千斤顶装置安装
9、千斤顶每完成一个顶升作业同步增加安装一节顶升架标准节,实现网架的整体顶升;
10、d、上弦点顶升试顶
11、网架拼装后进行上弦点顶升试顶,先对网架进行试顶升,在网架顶升至一定高度后静止并保持一段时间,观察网架各监测点的挠度值;
12、e、上弦点顶升
13、上弦点顶升至+1.26m,转换下弦顶升点;不具备直接顶升下弦节点条件的,先将顶升设备用于顶升上弦节点,当上弦节点顶升至高度≥1.26米时再将新的顶升设备安装至下弦节点,同步卸力将上弦顶升设备拆除,再顶升下弦节点至目标高度;顶升设备包括千斤顶及标准节顶升架体,千斤顶及标准节顶升架体配合设置在网架上弦及下弦球体下部,通过液压油泵控制千斤顶顶升,进而控制网架顶升;
14、f、网架斜度调整,包括以下步骤;
15、(1)顶升节点斜度调整,设置网架基准点为a,调整时a点不动,以a点为圆心,集依次配合设置网架b点、c点、d点;
16、(2)基于电脑辅助系统及bim模型动态控制控制顶升泵站,经计算:b点每顶升10mm,c点则顶升18.3mm,d点则顶升26.6mm;
17、(3)设置8台泵站,借助水平仪,标高基准点,以a点为基准不动,a点泵站关停,同步顶升b、c、d点10mm;调整完毕后再将a、b点泵站同时关停,同步顶升c、d点位置18.33mm,调整完毕后再将a、b、c点泵站关停,将d点顶升到高于c点得8.3mm位置,同时监测水平标高和网架挠度,顶升达到第一阶段的设计要求后,再反复以上操作步骤,直至将网架的坡度调整完成;
18、(4)网架坡度调整期间,随时监控泵站受力情况,网架水平标高、位移、挠度;
19、(5)网架调整过程中提供安全措施:
20、1)顶升架揽风绳的设置,在顶升架上升到5.5米的位置设置一道揽风绳,揽风绳对角斜拉,角度小于45度,用地锚固定于混凝土梁上;
21、2)用倒链一端固定住网架球节点上,另一端固定在混凝土柱头,逐渐收紧倒链;
22、g、网架整体顶升
23、网架整体顶升采用液压油泵进行同步顶升,顶升过程中千斤顶下部位移传感器时刻将千斤顶位移信息同步传输至电脑控制系统端口进行动态分析,电脑控制系统控制千斤顶的动态同步顶升
24、h、封边补杆;
25、i、分段式同步卸载,拆除托梁架,完成网架顶升斜度调整。
26、本发明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27、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层楼面混凝土楼板厚度为≥120mm,柱截面为≥600*600mm。
28、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架下弦的下弦节点偏移为2mm,整体纵横的偏差值不得大于±2mm。
29、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架顶升的一定高度为≤500mm。
30、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弦点顶升需预留2套顶升设备。
31、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千斤顶采用15t规格千斤顶,千斤顶单次最大顶升高度为75cm,。
32、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顶升节点斜度调整前,a点、b点、c点、d点都处于网架的同一条直线上。
33、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顶升中,每台千斤顶下部安装一个位移传感器。
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35、1、充分利用bim新技术的优势,在施工方案中选择整体顶升方案最优,决定采用在地面整体拼装完成后采用顶升架+液压油缸的施工方法,并提前用bim模型进行方案模拟,从而降低安全及施工风险。
36、2、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将bim技术与钢结构顶升技术相结合,分析每个顶升步骤,将安全风险消除。
37、3、通过bim技术与钢结构顶升技术进行斜度调整,减少高空作业,节省工期及人工费用。
技术特征:1.一种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楼面混凝土楼板厚度为≥120mm,柱截面为≥600*6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下弦的下弦节点偏移为2mm,整体纵横的偏差值不得大于±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顶升的一定高度为≤5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点顶升需预留2套顶升设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采用15t规格千斤顶,千斤顶单次最大顶升高度为75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节点斜度调整前,a点、b点、c点、d点都处于网架的同一条直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顶升中,每台千斤顶下部安装一个位移传感器。
技术总结一种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软件建模、计算分析,b、网架楼面拼装,c、千斤顶装置安装,d、上弦点顶升试顶,e、上弦点顶升,f、网架斜度调整,g、网架整体顶升,h、封边补杆,i、分段式同步卸载,拆除托梁架,完成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本发明的基于BIM的楼面组装网架顶升斜度调整施工方法具有提前用BIM模型进行方案模拟,从而降低安全及施工风险,分析每个顶升步骤,将安全风险消除,通过BIM技术与钢结构顶升技术进行斜度调整,减少高空作业和节省工期及人工费用的优点。技术研发人员:尹奔,王朝伟,张君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73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