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网溶合水刺线无纺布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4:37:26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网溶合水刺线无纺布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1、无纺布即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
2、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
3、现有的复合无纺布生产工艺分为sp复合水刺线和cp复合线;sp复合水刺线是将木浆覆盖在纤维布上,通过水刺使得纤维布和木浆融合形成复合无纺布;而cp复合线则是梳理机产生的纤维层先通过预水刺,初步成型固化限位层,通过湿法成型器将木浆层覆盖在纤维层上,再通过水刺将纤维层和木浆层进行融合;因此,复合无纺布在生产过程中,是将木浆层覆盖在纤维层上面,通过水刺进行融合。
4、采用木浆网在上,纤维网在下的工艺,纤维网在预水刺的时候,结构已经初步的固化了,可以使得纤维网能够支撑木浆网,将木浆网至于纤维网上方,木浆网会渗透纤维网,这样木浆网和纤维网有一个抱合效果在,在通过水刺会使得木浆网和纤维网复合更加稳定。
5、但是木浆网位于纤维网上方时,木浆网渗透在纤维网的过程中,对木浆网的结构造成破坏,使得木浆网表面不够平整,这样生产出来的复合无纺布的布面是不平整的,手感硬且布面会有板结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木浆网在纤维网上方时渗透至纤维网中而造成生产出的无纺布布面不平整、手感硬甚至于布面板结的可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网溶合水刺线无纺布生产工艺。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网溶合水刺线无纺布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双网溶合水刺线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s1、纤维准备,并进行开松准备;
5、s2、将开松的纤维通过梳理机混合梳理成纤维网;
6、s3、木浆准备,将木浆块打散,配置成悬浮液;
7、s4、悬浮液通过斜网式湿法成网机制成木浆网;
8、s5、将制成的纤维网放置在木浆网上方,再通过水刺进行双网溶合形成复合无纺布;
9、s6、将溶合好的复合无纺布进行烘干、绕卷。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的复合水刺线相比,省去了预水刺,只通过一次水刺成型,且在生产无纺布时,先将纤维进行开松准备,再通过梳理机梳理成纤维网,与此同时,将木浆块打散,并通过斜网式湿法成网机将打散的木浆块制成木浆网,而后将木浆网至于纤维网的下侧,木浆网表面的氢键吸附,使得纤维网附着在木浆网上,而由于木浆网在纤维网下方,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木浆网不易渗透至纤维网中,进而减少木浆网在水刺前渗透至纤维网中而造成的木浆网表面不平整,使得无纺布复溶合后出现手感硬甚至于布面板结的可能。
11、可选的,s5的步骤通过水刺装置实现,水刺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台以及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的转辊、水刺头、用于输送木浆网的第一输送机构、用于输送纤维网的第二输送机构和用于带动转辊转动的驱动机构,木浆网与纤维网在第一工作台上的输送速度相同,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下方,所述转辊转动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且位于第二输送机构上方,木浆网与纤维网从所述转辊下方穿过后绕至转辊上方,且纤维网贴合所述转辊,所述水刺头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且位于木浆网背对转辊的一侧,所述水刺头的喷射口朝向转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网与木浆网水刺时,纤维网贴合在转辊的辊面上,木浆网在纤维网背对换辊的一面,水刺喷射处的高压细水流均匀的冲击在木浆网上,使得木浆网与纤维网溶合,从而形成无纺布,水刺冲击在木浆网上,使得木浆网与纤维网能较好的溶合。
13、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水刺头喷射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架以及带动调节架转动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架转动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喷淋管,所述水刺头设置于喷淋管上,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工作台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组件与调节架带动水刺头在第一工作台上转动,进而调整水刺头的水刺角度,进而减少水刺头使用时间较长而影响水刺效果的可能。
15、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水刺处理后的液体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框、回水管以及集水槽,所述转辊设置为中空结构且转辊上开设有渗水孔,所述集水框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且位于转辊内部,所述集水框的开口方向朝向水刺头,所述集水槽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回水管一端设置于集水框上、另一端设置于集水槽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刺喷射在木浆网与纤维网中的部分液体从转辊上的渗水孔进入转辊中,集水框在转辊的中心位置,接收沿渗水孔进入转辊中的液体,进而减少进入转辊中的液体沿转辊下方的渗水孔渗出至转辊下方的纤维网与木浆网上,进而减少渗入转辊中的液体影响木浆网与纤维网的溶合的可能。
17、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集水框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转辊与集水框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以及两驱动轮,一所述驱动轮同轴设置于转辊上,另一所述驱动轮转动设置于工作台上,且两所述驱动轮啮合传动,所述驱动件设置于工作台上且带动远离转辊的一驱动轮转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框与转辊之间转动连接,且集水框固定在安装架上,当转辊转动时,安装架固定集水框,使得集水框的进水框始终朝向水刺头,进而减少集水框集水效果降低的可能的同时,不影响转辊的正常转动,进而降低集水框与转辊对木浆网与纤维网的溶合造成影响的可能。
19、可选的,所述集水框的框口处设置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抵接在转辊的内壁上,所述挡水条由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橡胶制成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条抵接在转辊的内壁上,使得渗入转辊内部的液体沿着挡水条流入集水框中,从而提高集水框的集水效果,同时,挡水条具有一定的弹性,抵接在转辊内壁时转辊转动,挡水条适当弹性形变,减少挡水条对转辊转动时的影响。
21、可选的,所述s4的步骤通过斜网式湿法成网机实现,所述斜网式湿法成网机包括斜网传送带、向斜网传送带喷射悬浮液的喷射机构以及用于带动斜网传送带传送的传送机构,所述斜网传送带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喷射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上且朝向斜网传送带喷射悬浮液。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悬浮液存放在储存罐中,且通过喷射机构将悬浮液均匀的喷射在斜网传送带上,喷射在斜网传送带上的悬浮液在斜网传送带上逐渐将悬浮液中的部分液体流失,使得悬浮液在斜网传送带上逐渐形成木浆网,进而降低木浆网的流动性。
23、可选的,所述喷射机构包括储存罐、搅拌组件、引流管以及喷射组件,所述悬浮液储存罐设置于工作台上且用于储存待喷射的木浆悬浮液,所述搅拌组件设置于储存罐上,所述喷射组件设置于工作台上且位于斜网传送带上方,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储存罐连通、另一端与喷射组件连通,所述喷射组件喷射时所述搅拌组件搅拌悬浮液。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射机构喷射悬浮液时,先启动搅拌组件带动储存罐中悬浮液转动,使得沉淀的悬浮液晃动均匀,悬浮液搅拌均匀再通过喷射组件喷射在斜网传送带上,使得附着在斜网传送带上的悬浮液形成的木浆网的各处薄厚相对均匀。
25、可选的,所述s1的纤维以pp、pan、pe、pet、pa、pva纤维为主。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网以较为便宜的pp、pan、pe、pet、pa、pva等纤维为主,进而降低复合无纺布生产成本。
27、可选的,所述s3的悬浮液由木浆与莱赛尔纤维或pet配置而成。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浮液通过木浆与短纤配置成,降低木浆网的生产成本。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产生复合无纺布时,将制成的木浆网放置在纤维网的下方,再通过水刺将木浆网与纤维网进行溶合,木浆网置于纤维网下方,减少木浆网在纤维网上方渗入纤维网中的可能,进而减少木浆网表面不平整的可能,同时减少生成的复合无纺布出现手感硬甚至于布面出现板结的可能;
31、2.木浆网与纤维网溶合时,将位于纤维网与木浆网从转辊下方穿过后,向上缠绕在转辊上,使得纤维网与转辊的辊面贴合,再通过水刺冲击在木浆网上,使得木浆网与纤维网较为均匀的溶合,进而减少溶合后的无纺布的布面出现板结的可能;
32、3.喷射在转辊上的液体通过渗水孔渗入转辊内部,并通过集水框进行收集,减少液体从转辊中向下流动至转辊下方的纤维网与木浆网而影响木浆网与纤维网的融合效果的可能。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94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