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杆旋转缝纫机中的传动部件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4:56:27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具体涉及一种针杆旋转缝纫机中的传动部件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1、随着缝纫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缝纫工艺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缝纫机所能缝制的花样越来越多,缝纫机的数控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为缝纫工作带来了便利,而且使得缝纫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2、缝纫机通常包括上机头和适配上机头的下机头,上机头通常配置有针杆和用于驱动针杆进行穿刺动作的穿刺驱动模块等;下机头通常配置有旋梭机构(或称为旋梭体),在缝纫过程中,上方的针杆与下方的旋梭机构相配合。为获得完美线迹,在一些缝纫机中,将上机头中的针杆配置为可转动,同时为针杆配置旋转驱动模块,以便利用旋转驱动模块驱动针杆旋转,同时旋梭机构配置为可转动,使得在缝纫过程中,针杆的缝纫方向可以与旋梭机构的缝纫方向相配合。在这种缝纫机中,针杆既可以进行穿刺动作(如上下动作),又可以旋转,为实现这一功能,现有的缝纫机中,穿刺驱动模块通常包括电机、穿刺驱动机构、连接头以及两个限位挡块,如中国专利cn 109554846 a中所示,电机通过穿刺驱动机构与连接头传动连接,以便驱动连接头上下动作,同时,连接头套于针杆,两个限位挡块分别固定于针杆,并将连接头约束于两个限位挡块之间,不仅使得连接头可以带动针杆穿刺动作,而且针杆和限位挡块可以相对于连接头转动。现有技术中,旋转驱动模块通常包括电机和传动套,传动套套设于针杆,针杆上通常需要配置槽或花键,既可以与针杆实现传动连接,以便利用传动套带动针杆旋转,又使得针杆可以相对于传动套进行穿刺动作,如中国专利cn109554846 a中所示,但是采用这种传动方式时,针杆与传动套之间存在摩擦,会导致针杆磨损,降低针杆的抗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在一种新的技术构思中,可以利用齿轮柱与齿轮的啮合来驱动针杆旋转,此时,齿轮设置于针杆,齿轮柱需要安装于机头内,并需要将齿轮柱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传动连接,但是,现有针杆旋转缝纫机的机头内的空间非常狭小,如果采用现有的传动部件与齿轮柱传动连接,不仅会占用更大的空间,导致现有机头内的空间很难满足安装需求,而且还需要在机头内配置相应的定位和约束结构等,使得接头内的结构更复杂,不容易实现,也不利于降低成本,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针杆旋转缝纫机的传动部件,不仅适配缝纫机机头中狭小的安装空间,而且有利于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主要构思为:
2、一种针杆旋转缝纫机中的传动部件,包括轴,所述轴构造有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用于传动的第一齿,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用于传动的第二齿,所述第二齿为直齿,用于驱动针杆旋转。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同一根轴上同时配置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使得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可以与轴一体结构,一方面,不仅可以有效保证传动部件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传动部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且便于在缝纫机的机头内进行整体装配,无需分别为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配置单独的定位结构和约束结构等,既可以降低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又有利于简化机头的内部结构、降低成本,简化装配流程,便于后期拆卸、更换及维护;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将整个传动部件做得更小,更适配缝纫机机头内狭小的安装空间。此外,还可以不用考虑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在机头内的定位、约束等问题,既有利于简化装配流程,又便于后期拆卸、更换及维护。
3、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为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都直接加工于轴,不仅便于加工成型,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传动部件的强度和刚度,并可以在保证传动部件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将整个传动部件做得更小,更满足在针杆旋转缝纫机机头的狭小安装空间内进行装配的需求。
4、为解决适配针杆穿刺动作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的长度大于第一齿的长度。即,第二齿的长度更长,使得第二传动部可以形成齿柱,更容易满足针杆穿刺动作的需求。
5、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部中的第一齿构造为适配同步带的同步带齿。以便与同步带进行传动配合,使得电机可以通过同步带与本传动部件传动连接,既有利于实现精确传动,又可以灵活布置电机的位置。
6、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一齿分别沿轴的圆周方向围成一圈。以便形成齿圈,从而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传动。
7、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二齿分别沿轴的圆周方向围成一圈。以便形成齿圈,从而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传动。
8、优选的,所述轴采用的是阶梯轴。便于加工、定位和装配。
9、为解决便于加工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分别构造于轴上具有不同外径的轴段,且第一传动部中第一齿的外径小于第二传动部中第二齿的外径。采用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分别加工第一齿和第二齿,而且更便于装配和传动。
1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要解决加工第二齿的过程中轴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进一步的,沿轴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之间构造有光轴。通过在配置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之间预留光轴,一方面,使得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可以相互间隔开,以便分别加工和传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二传动部的滚齿加工量,同时,也有利于将光轴的直径构造为尽量大,以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加工长距离第二齿的过程中轴发生变形,有利于提高稳定性。
11、进一步的,所述光轴的外径大于第一传动部中第一齿的外径,光轴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传动部中第二齿的外径。使得所述光轴的直径尽量大,以提高光轴的强度和刚度,更有利于防止加工第二齿的过程中轴发生变形。
12、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要解决提高缝纫机针杆抗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机壳、针杆、穿刺驱动模块以及旋转驱动模块,穿刺驱动模块与针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针杆进行穿刺动作,所述旋转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机构以及所述传动部件,所述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机壳,轴与针杆平行,
13、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机壳,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传动连接,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轴转动,
14、所述针杆设置有齿部,所述齿部包括适配所述第二传动部的齿,各齿分别沿针杆的圆周方向布置,且所述齿为直齿,第二传动部与齿部相啮合,用于带动针杆转动,
15、第二传动部中齿的长度大于齿部中齿的长度,在针杆进行穿刺动作的过程中,齿部与第二传动部保持啮合状态。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缝纫机的旋转驱动模块中配置所述传动部件,并在旋转驱动模块中配置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机构,使得第一电机与第一传动部传动连接,以便将旋转动力传递到轴,解决驱动轴旋转的问题;通过在针杆设置齿部,并将轴与针杆平行布置,同时使第二传动部与齿部相啮合,以便利用轴的转动驱动针杆转动,解决利用针杆旋转的问题;通过将第二传动部中齿的长度构造为大于齿部中齿的长度,使得在针杆进行穿刺动作的过程中,齿部与第二传动部可以始终保持啮合状态,解决针杆的穿刺动作与旋转动作互不干扰的问题;采用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利用第一电机驱动针杆旋转,而且在旋转的过程中,针杆与旋转驱动模块没有直接接触和摩擦,既可以避免针杆发生磨损,又可以有效改善针杆动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针杆的抗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使得针杆更耐用。
16、一些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相啮合,第一电机与齿轮传动连接。齿轮与第一传动部可以构成齿轮传动机构,使得第一电机可以通过该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轴转动,从而达到驱动针杆旋转的目的。
17、一些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张紧于主动带轮和第一传动部,第一电机与主动带轮传动连接。使得主动带轮、同步带以及第一传动部可以构成同步带传动机构,使得第一电机可以通过该同步带传动机构驱动轴转动,以达到驱动针杆旋转的目的,这样不仅具有同步带传动机构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合理的布置第一电机的位置,更便于在机头的狭小空间内布置第一电机。
18、为解决充分利用机头内狭小空间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驱动模块包括安装于针杆的限位挡块,所述齿部构造于至少一个限位挡块。在本方案中,只需将齿部构造于现有穿刺驱动模块的限位挡块上即可,不仅可以达到提高针杆抗疲劳强度的问题,而且不需要在机头的狭小空间内增加新的零部件,从而可以不改变现有穿刺驱动模块的布局。
19、通过将第一传动部构造为包括适配同步带的第一齿,以便利用第一齿与同步带或另外的齿轮传动连接,使得电机可以通过同步带或齿轮驱动本传动部件转动,既有利于实现更精确的传动,又可以更合理的配置电机在机头内你位置,使得布局更加合理;
20、通过将第二传动部构造为包括用于传动的第二齿,以便利用第二齿与针杆上的齿相啮合,使得传动部件的转动可以驱动针杆旋转,不仅可以解决针杆旋转缝纫机中针杆的旋转问题,而且由于第二齿与针杆上的齿相啮合。
21、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杆旋转缝纫机中的传动部件及缝纫机,适用于针杆旋转缝纫机,不仅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体积,满足机头内的狭小空间的安装需求,而且可以节省一套定位和约束结构,又有利于简化机头的内部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有利于简化装配流程,更便于后期拆卸、更换及维护。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713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