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7:36:49
本技术属于医学,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全民体检的普及,检查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体内的微小病变被检查发现,例如肺小结节、肝小结节、胃肠道早期病变等,使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伴随着不能定性或需要早期手术干预的微小病变越来越多;而且精准外科对于手术切除范围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解剖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最大化;使得微小结节手术前的精准定位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肺小结节、肝、肾小结节、胃肠道、颅内、乳腺小肿瘤等的术前定位方法和手段繁多,主要为ct、超声或内镜成像的引导下,经皮、经管腔、消化道等,使用穿刺定位针、hookwire针、微弹簧圈、吲哚菁绿荧光剂,或者印度墨、靛蓝、亚甲基蓝等染色剂,各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肺小结节术前的定位针无法避免对血管的损伤、吲哚箐绿荧光剂用于肺、肝、胃肠道的术前定位需要配套特殊的价格贵的探测设备、肝小结节术中超声定位的无菌性、术中配合的要求较高;或者染色剂有过敏反应、时间宽容度低(≤24h/48h)、易污染等;
2、常规医用血管栓塞用的塔型微弹簧圈,具有较好的人体组织兼容性,一般不易脱落,无明确刺激症状,可在人体组织内长时间存在,无手术安排时间的担忧及风险。因其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以及对手术时间的宽容度,近年来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前应用的日益增多。然而,目前使用的微弹簧圈形态为塔型,可用于肺组织定位识别,但在肝组织、胃肠道壁就不太适合固定或识别,并且其出厂的适应症仅限于血管栓塞使用,用于肺组织内存在超适应症使用的法律风险。另外,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引导针的针尖均为锐利的,无法避免针尖途径的血管损伤、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3、综上,目前尚无一款能普遍能应用于肺、肝、肾、胃肠道等多器官小结节术前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的医用器械,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使用的微弹簧圈形态为塔型,可用于肺组织定位识别,但在肝组织、胃肠道壁就不太适合固定或识别,并且其出厂的适应症仅限于血管栓塞使用,用于肺组织内存在超适应症使用的法律风险。另外,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引导针的针尖均为锐利的,无法避免针尖途径的血管损伤、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等问题。
2、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包括导引系统和定位系统,所述导引系统包括引导针、引导针手柄、刻度线、橡胶限位器、锐头针芯和钝头针芯,所述引导针的尾端连接有引导针手柄,所述引导针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引导针的表面套接有橡胶限位器,所述引导针的内部穿通有锐头针芯,所述锐头针芯的尾端连接有锐头针芯手柄,所述引导针的内部穿通有钝头针芯,所述钝头针芯的尾端连接有钝头针芯手柄;
3、所述定位系统分为空芯推送定位微弹簧圈系统和实芯推送定位微弹簧圈系统系,所述空芯推送定位微弹簧圈系包括第一微弹簧圈管、第一推送杆卡扣、空芯推送杆、空芯推送杆手柄、第一微弹簧圈、尾线和空芯半推送标志,所述引导针的内部可适配连接第一微弹簧圈管,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的尾端连接有第一推送杆卡扣,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的内部连接有空芯推送杆,所述空芯推送杆的尾端连接有空芯推送杆手柄,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的头端内部连接有第一微弹簧圈,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的尾端连接有尾线,所述空芯推送杆的表面连接有空芯半推送标志,所述实芯推送定位微弹簧圈系统系包括第二微弹簧圈管、第二推送杆卡扣、实芯推送杆、实芯推送杆手柄、第二微弹簧圈和实芯半推送标志,所述引导针的内部可适配连接有第二微弹簧圈管,所述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尾端连接有第二推送杆卡扣,所述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内部连接有实芯推送杆,所述实芯推送杆的尾端连接有实芯推送杆手柄,所述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内部植入有第二微弹簧圈,所述实芯推送杆的表面连接有实芯半推送标志。
4、优选的,所述引导针的外鞘头端为钝性磨砂结构,所述引导针为中空结构,所述锐头针芯和钝头针芯的表面尺寸与引导针的内部尺寸相适配。
5、优选的,所述引导针手柄、锐头针芯手柄和钝头针芯手柄均为塑料材质,所述橡胶限位器可用于标记进针深度。
6、优选的,所述引导针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微弹簧圈管,所述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尾端连接有第二推送杆卡扣,所述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内部连接有实芯推送杆,所述实芯推送杆的尾端连接有实芯推送杆手柄,所述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内部植入有第二微弹簧圈,所述实芯推送杆的表面连接有实芯半推送标志。
7、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和第二微弹簧圈管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和第二微弹簧圈管的长度为插入引导针后头端与引导针头端齐平的长度,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和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外管径尺寸小于引导针的内径尺寸。
8、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和第二微弹簧圈管分别均与第一微弹簧圈和第二微弹簧圈构成至直线型结构。
9、优选的,所述尾线为医用无菌型,所述尾线位于空芯推送杆中,所述空芯推送杆长度为完全插入第一微弹簧圈管后头端与第一微弹簧圈管头端齐平的长度。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推送杆卡扣和第二推送杆卡扣分别均与空芯推送杆和实芯推送杆构成弹性卡合结构。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和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头端内部可分别植入纺锤形微弹簧圈。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和第二微弹簧圈管的头端内部可分别植入有第一双塔型微弹簧圈和第二双塔型微弹簧圈,所述第一双塔型微弹簧圈的尾端连接有尾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创新的术前精确定位器目的在于提高了体内各器官小结节切除术前定位的安全性、易操作性,拓宽了术前定位的引导设备:超声、ct、pet/ct和mri均可,术前定位可应用在肺、肝、肾、胃肠道、脑、乳腺等,明显提高了定位的精准性,例如其可不仅可用于肺结节的楔形切除,也可用于肺亚段、肺段切除前的定位,精确的引导手术切除范围,还可以用于肝、肾、胃肠道,以及颅内小病变的术前穿刺定位,更能精确的引导手术切术范围,提高了病人切除器官剩余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最大化,可明显提高术前定位的成功率、安全性,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舒适性;也有利于促进和推广术前影像引导精确定位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
技术特征:1.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包括导引系统和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系统包括引导针(1)、引导针手柄(2)、刻度线(3)、橡胶限位器(4)、锐头针芯(5)和钝头针芯(501),所述引导针(1)的尾端连接有引导针手柄(2),所述引导针(1)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3),所述引导针(1)的表面套接有橡胶限位器(4),所述引导针(1)的内部穿通有锐头针芯(5),所述锐头针芯(5)的尾端连接有锐头针芯手柄(6),所述引导针(1)的内部穿通有钝头针芯(501),所述钝头针芯(501)的尾端连接有钝头针芯手柄(6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针(1)的外鞘头端为钝性磨砂结构,所述引导针(1)为中空结构,所述锐头针芯(5)和钝头针芯(501)的表面尺寸与引导针(1)的内部尺寸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针手柄(2)、锐头针芯手柄(6)和钝头针芯手柄(601)均为塑料材质,所述橡胶限位器(4)可用于标记进针深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7)和第二微弹簧圈管(701)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7)和第二微弹簧圈管(701)的长度为插入引导针(1)后头端与引导针(1)头端齐平的长度,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7)和第二微弹簧圈管(701)的外管径尺寸小于引导针(1)的内径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7)和第二微弹簧圈管(701)分别均与第一微弹簧圈(11)和第二微弹簧圈(1101)构成至直线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线(12)为医用无菌型,所述尾线(12)位于空芯推送杆(9)中,所述空芯推送杆(9)长度为完全插入第一微弹簧圈管(7)后头端与第一微弹簧圈管(7)头端齐平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送杆卡扣(8)和第二推送杆卡扣(801)分别均与空芯推送杆(9)和实芯推送杆(901)构成弹性卡合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7)和第二微弹簧圈管(701)的头端内部可分别植入纺锤形微弹簧圈(1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弹簧圈管(7)和第二微弹簧圈管(701)的头端内部可分别植入有第一双塔型微弹簧圈(15)和第二双塔型微弹簧圈(1501),所述第一双塔型微弹簧圈(15)的尾端连接有尾线(12)。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器官的多功能手术前精准定位器,包括导引系统和定位系统,导引系统包括引导针、引导针手柄、刻度线、橡胶限位器、锐头针芯和钝头针芯,引导针的尾端连接有引导针手柄,定位系统包括微弹簧圈管、推送杆卡扣、推送杆、推送杆手柄、微弹簧圈、尾线和半推送标志,引导针的内部可适配微弹簧圈管;本技术提高了体内各器官小结节切除术前定位的安全性、易操作性,拓宽了术前定位的引导设备:超声、CT、PET/CT和MRI均可,术前定位的应用范围,明显提高了定位的精准性,能精确的引导手术切术范围,提高了病人切除器官剩余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最大化。技术研发人员:陈麦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技术研发日:20230911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50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