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隔振排桩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27:23
本技术涉及基础工程减振隔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隔振排桩。
背景技术:
1、时至今日,地铁以其运量大、准时、不占用过多地面空间、不堵塞的优势,成为一个大型城市交通运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地铁运行过程中由于其机械运行、轮轨不平整、内外轨高度差以及转弯有较大摩擦等原因,势必会产生振动。在一些设计较早的地铁中,这种振动只有采用后期隔振的措施才能处理。为此,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2、土木工程领域主要研究在岩土中的隔振措施,为此可以设置不同位置的屏障,从振源处隔振,在传播过程中隔振或是在受保护建筑处隔振。从隔振屏障设置的位置而言,有学者将设置在振源处的称为主动隔振,设置在被保护建筑处的称为被动隔振。而如果根据屏障的类型分类,则可以分为连续性屏障与非连续性屏障。其中连续性屏障是指采用空沟、填充沟、地下连续墙等,屏障为一个整体,内部不含其他材质。非连续性屏障则是指采用单排孔列、多排空列、排桩、周期性排桩等形式。
3、但现有的隔振措施都存在部分问题。空沟隔振适用范围较小,若土质疏松、含水率高、壁立性差,则空沟难以长久保持。填充沟、地连墙则存在用料多、造价高的问题。排桩、周期排桩、孔列的隔振效果受桩间净距、桩长影响较大,需进行合理设计,否则排桩后侧隔振区域小,整体性差,隔振效果不理想。又因为地铁多修建于城市的核心地带,沿线建筑密集,难以进行大规模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隔振排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振措施施工效率慢、隔振效果不达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隔振排桩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组合式隔振排桩,包括埋设于振源和目标建筑物之间的至少一排管桩组,每排管桩组内具有若干个沿排布延伸方向间隔均布的若干个管桩,相邻的两个管桩之间具有间隔,管桩外侧具有外包裹固结体,所述管桩包括桩尖,桩尖上同轴套设有桩筒,桩筒上可拆封盖有端盖,桩尖与桩筒焊接固定。
4、进一步的,所述桩筒包括同轴相互嵌套并固定在桩尖顶部的内圈筒和外圈筒,所述内圈筒和外圈筒内具有环向间隔,环向间隔中布置有减振结构;所述环向间隔内还设有上下延伸的与端盖定位配合的定位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减振结构为填装在环向间隔内的多边形筒,所述多边形筒的侧壁具有凹凸不平的隔振面;所述定位结构为导向插装在多边形筒的相邻两个侧壁之间的导向杆,所述端盖的底部开始有与导向杆插接配合的定位孔。
6、进一步的,所述环向间隔的顶部固定压设有定位环片,所述定位环片上具有与定位杆导向装配的过渡孔。
7、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形筒的截面为锯齿形。
8、进一步的,所述外包裹固结体为水泥土填充体、橡胶混凝土填充体、泡沫混凝土填充体或水泥砂浆的其中一种,所述管桩为phc管桩。
9、进一步的,所述外包裹固结体为水泥土填充体,所述管桩为预制橡胶混凝土管桩、预制泡沫混凝土管桩或预制水泥砂浆管桩的一种。
10、进一步的,在振源频率为10-80hz时;所述管桩深度为2-16m,所述隔振排桩厚度为0.4-3.2m,所述管桩内径为0.3-2.4m,所述管桩之间的间距为0.2-1.6m,四者均与振源频率成反比关系。
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组合式隔振排桩,在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进行外侧外包裹固结体的施工,之后植入管桩,可以使二者紧密结合。管桩底部设有桩尖,顶部设有盖板,管桩中空,能够有效避免外界的水汽进入空腔内,同时能够保证管桩顺利进入外包裹固结体内,且能够使管桩稳定定位。地铁振动产生的波在传至目标建筑过程中,需经过土——水泥土——混凝土——空气——混凝土——水泥土——土,最终才能传至目标建筑。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振动波在不同交界面上发生反射、散射、衍射,被不同程度地阻隔、消散、层层过滤,最终达到了隔振的目的。桩尖的设计能够使管桩整体插入过程顺畅性增加,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整体管桩外表面为直筒形桩,与外包裹固结体贴合性更加紧密。
技术特征:1.组合式隔振排桩,包括埋设于振源和目标建筑物之间的至少一排管桩组,每排管桩组内具有若干个沿排布延伸方向间隔均布的若干个管桩,相邻的两个管桩之间具有间隔,管桩外侧具有外包裹固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包括桩尖,桩尖上同轴套设有桩筒,桩筒上可拆封盖有端盖,桩尖与桩筒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隔振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筒包括同轴相互嵌套并固定在桩尖顶部的内圈筒和外圈筒,所述内圈筒和外圈筒内具有环向间隔,环向间隔中布置有减振结构;所述环向间隔内还设有上下延伸的与端盖定位配合的定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隔振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为填装在环向间隔内的多边形筒,所述多边形筒的侧壁具有凹凸不平的隔振面;所述定位结构为导向插装在多边形筒的相邻两个侧壁之间的导向杆,所述端盖的底部开始有与导向杆插接配合的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隔振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间隔的顶部固定压设有定位环片,所述定位环片上具有与定位杆导向装配的过渡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隔振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筒的截面为锯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隔振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裹固结体为水泥土填充体、橡胶混凝土填充体、泡沫混凝土填充体或水泥砂浆的其中一种,所述管桩为phc管桩。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隔振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裹固结体为水泥土填充体,所述管桩为预制橡胶混凝土管桩、预制泡沫混凝土管桩或预制水泥砂浆管桩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隔振排桩,其特征在于,在振源频率为10-80hz时;所述管桩深度为2-16m,所述隔振排桩厚度为0.4-3.2m,所述管桩内径为0.3-2.4m,所述管桩之间的间距为0.2-1.6m,四者均与振源频率成反比关系。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组合式隔振排桩,包括埋设于振源和目标建筑物之间的至少一排隔桩组,每排隔桩组内具有若干个沿排布延伸方向间隔均布的若干个隔桩,相邻的两个隔桩之间具有间隔,隔桩外侧具有外包裹固结体,所述隔桩包括桩尖,桩尖上同轴套设有桩筒,桩筒上可拆封盖有端盖,桩尖与桩筒焊接固定。振动波在不同交界面上发生反射、散射、衍射,被不同程度地阻隔、消散、层层过滤,最终达到了隔振的目的。技术研发人员:王宁龙,朱超杰,于子洋,罗学艺,侯家保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29技术公布日:2024/6/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90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调水闸门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