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09 17:30:40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断加大,由此产生大量的平面体型庞大、尺寸不规则的基坑工程,并形成了多种有针对性的基坑围护和开挖技术。目前,对于软土地区临近已有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且平面面积较大、开挖深度一般的基坑工程,除了常规的加设大型水平支撑体系的形式外,还有逆作法施工。

2、逆作施工方法是先进行基坑支护及开挖,总体结构施工顺序为柱—顶板、梁—外墙—上斜支撑—下层顶板梁的施工步序循环,主体结构作为围护结构的对撑体系,主体结构代替临时支撑体系可节省材料,即在施工过程中顶板梁及上斜支撑与外侧支护结构形成对撑,达到设计强度后可以进行下一层逆作结构板梁的施工,在水平支撑体系上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工程量。

3、逆作法施工被广泛应用于车站和区间的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选用过程中,根据项目特性分析,在逆作法施工中,上斜支撑施工支撑体系对于层高较高的结构并不适用,逆做楼板形成对撑及上斜支撑因层高较高,将会导致上斜支撑底部至下层逆作楼板之间围护结构悬臂端过高,无法保证围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综上所述,通过上斜支撑及顶板梁支撑体系无法满足超高逆作层围护结构变形要求,即上斜支撑施工不满足层高较高(超高逆作层)的逆作施工结构。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满足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施工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墙体超高而导致的支设加固及浇筑困难的问题,以降低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施工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体系,包括中心岛、反压土、围护结构、腰梁、下斜支撑、逆作梁、逆作柱和逆作楼板,所述逆作梁和所述逆作柱构成支撑基础,所述逆作楼板安装在所述逆作梁上,所述围护结构竖直设置且所述逆作楼板抵接在所述围护结构上,所述反压土设置在所述围护结构和所述中心岛之间,用于对所述围护结构进行加固,所述中心岛和所述反压土呈盆状,所述腰梁施工在所述围护结构靠近所述中心岛的一侧,所述下斜支撑连接在所述腰梁和所述中心岛之间,外墙分为两段,分别施工在所述腰梁和所述逆作楼板之间、所述腰梁和底板之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首先搭建逆作梁、逆作柱和逆作楼板,然后施工围护结构,再然后进行盆式开挖中心岛下斜支撑的施工,即先进行中心岛内的土方开挖,同时将反压土堆积在围护结构和中心岛之间,再进行基础周边预留反压土开挖,以完成腰梁和下斜支撑的施工搭建,最后分别在腰梁和逆作楼板之间、腰梁和底板之间施工外墙。这样,首先通过预留四周的反压土能够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速度和变形量,同时利用下斜支撑,便不再需要增加逆作楼板下侧临时支撑结构体系,还可以减小基坑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地,利用腰梁,在外墙施工过程中,将墙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对于超高逆作层的施工,这样可以缓解施工场地不足的情况,也有效地解决了墙体超高而导致的支设加固及浇筑困难的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

5、可选的,所述下斜支撑包括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两个所述第一斜支撑为一组,三个所述第二斜支撑为一组,每组所述第二斜支撑安装在两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斜支撑之间,当每组所述第一斜支撑均安装完成后,各组所述第二斜支撑再进行安装。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斜支撑隔三作二,即间隔3根斜撑、在反压土上抠槽施做紧邻的2根斜撑及其腰梁,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的变形和沉降,提高施工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逆作楼板上靠近所述腰梁的一侧施工有预留外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满足甩筋需求,便于逆作楼板和腰梁之间的外墙的施工。

9、一种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施工逆作梁、逆作柱和逆作楼板;

11、施工围护结构;

12、进行盆式开挖,施工中心岛并预留反压土;

13、施工腰梁及下斜支撑;

14、开挖剩余的反压土;

15、施工反压土处的底板;

16、施工底板和腰梁之间的外墙;

17、在逆作楼板上施工一定长度的预留外墙;

18、施工腰梁和预留外墙之间的外墙;

19、拆除各个下斜支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采用盆式开挖中心岛下斜支撑的施工方法:先进行中心岛内的土方开挖,后再进行基础周边预留反压土开挖,通过预留四周原土体从而减少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速度和变形量,不再增加逆作楼板下侧临时支撑结构体系,通过上层逆作楼板支撑体系及下斜支撑保证围护结构后施做外墙结构,在下斜支撑与围护结构交接部位设置腰梁的节点,在腰梁位置将外墙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斜支撑和腰梁可以减少基坑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墙体超高而导致的支设加固及浇筑困难的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

21、可选的,在施工腰梁及下斜支撑时,采用的是抠槽施工反压土做下斜支撑,首先安装每组第一斜支撑,当每组第一斜支撑均安装完成后,再安装每组第二斜支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组第一斜支撑可以起到预支撑的作用,再通过第二斜支撑起到进一步加固的作用,从而保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外墙施工的稳定性,降低出现变形的可能性。

23、可选的,在施工下斜支撑时,仅将下斜支撑下表面以上的反压土挖走。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下斜支撑时,下斜支撑具备足够的强度之前,下斜支撑下方的反压土可以继续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

25、可选的,在施工第二斜支撑时,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是第一次已经施作的第一斜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80%,并且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成长度50m以上、宽度50m以上的范围,且底板混凝土需达到80%及以上强度。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在施工第二斜支撑之前,第一斜支撑已经具有足够的强度。

27、可选的,在开挖剩余的反压土时,反压土应在下斜支撑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开挖,开挖时采用机械和人工配合一起开挖。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和在修整边坡坡度时,人工进行,人工挖掘出的土用手推车运到机械可挖到的地方,由机械运出基坑,在保证开挖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提高开挖效率。

29、可选的,机械开挖到基底以上300mm时停止开挖,由人工开挖剩余土方。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能够避免超挖及扰动基底土。

31、可选的,在拆除各个下斜支撑时,整体顺序按挖二跳三施工,对称拆除。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顺序按挖二跳三施工,对称拆除,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的变形和沉降,提高施工的稳定性。

3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逆作层的斜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采用盆式开挖中心岛下斜支撑的施工方法:先进行中心岛内的土方开挖,后再进行基础周边预留反压土开挖,通过预留四周原土体从而减少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速度和变形量,不再增加逆作楼板下侧临时支撑结构体系,通过上层逆作楼板支撑体系及下斜支撑体系保证围护结构后施做外墙结构,在下斜支撑与围护结构交接部位设置围护结构腰梁节点,在腰梁位置将外墙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斜支撑腰梁支护体系减少基坑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以缓解施工场地不足的状况,通过合理划分区域,各区内工序互不干扰,方便施工组织和安排,实现土方开挖和结构同时施工,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可以不考虑中心岛内土体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可以放坡大开挖,加快施工出土速度,为中心岛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35、本技术中,整体顺序按挖二跳三施工,对称拆除,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的变形和沉降,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即下斜支撑施做条件:第一,抠槽施工反压土做下斜支撑。原则上为隔三作二,即间隔3根斜撑、在反压土上抠槽施做紧邻的2根斜撑及其腰梁;第二,在第二次施做间隔的3根斜撑时,前提条件为:第一次已经施做下斜撑混凝土强度达到80%,并且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成长度50m以上、宽度50m以上的范围(且该底板需达到80%及以上强度);

36、本技术中,开挖时采用机械和人工配合开挖。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和在修整边坡坡度时,应配备人工进行。人工挖掘出的土用手推车运到机械可挖到的地方,由机械运出基坑。机械开挖到基底以上300mm时停止开挖,由人工开挖剩余土方避免超挖及扰动基底土。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93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