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36:30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为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
背景技术:
1、建筑桩是一种建筑用具,主要用于打入泥土中进行其上部建筑物支撑的基础装置,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现有的建筑桩包括承台、桩体和桩尖,桩尖安装在桩体的底端;使用时,通过打击桩体,使用桩尖在泥土中向下运行进行工作。
2、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高铁等工程,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3、现有的小型民用建筑桩基结构比较简单,仅仅是将基桩坐落于承载层上,导致其抗地震能力一般,同时桩基在受到地基震动挤压的时候,桩基容易出现倾斜甚至断裂的情况,导致桩基上的建筑物容易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解决将基桩坐落于承载层上,导致其抗地震能力一般,同时桩基在受到地基震动挤压的时候,桩基容易出现倾斜甚至断裂的情况,导致桩基上的建筑物容易倒塌,通过稳固桩体的设置,用于使外桩基外壁形成凹凸的形状,进而承受更大横向力,同时增加外桩基的抗震性,以及提高外桩基壁体的强度,通过稳固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增加稳固桩体自身的强度,同时提高外桩基与稳固桩体连接的稳固性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包括底座组件、减震组件、抗震组件、桩体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平台,所述底座平台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侧边板,所述侧边板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基底座,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顶板,所述减震顶板的下端连接有弹簧减震器,所述弹簧减震器远离减震顶板的一端连接有减震底板,所述抗震组件包括顶层套管、底层套管,所述顶层套管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两端对称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桩体组件包括外桩基,所述外桩基的内侧设置有内桩基,所述内桩基的外圈连接有内桩加强筋,所述外桩基的内侧设置有外桩加强筋,所述外桩基的外壁连接有稳固桩体。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稳固桩体的设置,用于使外桩基外壁形成凹凸的形状,进而承受更大横向力,同时增加外桩基的抗震性,以及提高外桩基壁体的强度,通过稳固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增加稳固桩体自身的强度,同时提高外桩基与稳固桩体连接的稳固性,通过减震组件的设置,当建筑发生震动时,弹簧减震器通过弹性变形吸收运动能量减少振动,同时阻尼器消耗机械能并使其逐渐减速停止,进而在此过程中实现建筑桩的抗震。
4、为了抗震垫受力变形并对安装板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进而提高建筑桩的抗震效果: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平台设置有在外桩基的下端,所述侧边板的一端连接有抗震垫,所述抗震垫的前视横截面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抗震垫为橡胶垫且对称设置。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底座平台受到压力并将压力传递至安装板时,安装板在受力移动的过程中对抗震垫施加作用力,然后抗震垫受力变形并对安装板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进而提高建筑桩的抗震效果。
7、为了通过倒刺的设置,用于提高建筑桩在使用的稳固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座的下端连接有桩柱尖,所述桩柱尖周面的外壁连接有倒刺。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使用建筑桩时,使用打桩机在所需位置打好孔,然后通过桩柱尖将装置进行定位并进行打击桩体,通过倒刺的设置,用于提高建筑桩在使用的稳固性。
10、为了弹簧减震器通过弹性变形吸收运动能量减少振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组件每两个为一组共同使用,所述减震组件共设置有三组,所述弹簧减震器包括阻尼器。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减震组件的设置,当建筑发生震动时,弹簧减震器通过弹性变形吸收运动能量减少振动,同时阻尼器消耗机械能并使其逐渐减速停止,进而在此过程中实现建筑桩的抗震。
13、为了滑动柱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产生移动并对第一弹簧施加作用力: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震组件设置的数量与减震组件设置的组数相同,所述顶层套管的顶部与安装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底层套管的底部与基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底层套管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顶层套管内壁相连接。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顶层套管受到安装板施加的作用力后,顶层套管产生移动并对第二弹簧施加作用力,滑动柱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产生移动并对第一弹簧施加作用力,同时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与第一弹簧均产生形变。
16、为了通过外桩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增加外桩基对外力的抗击: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桩基与稳固桩体为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所述外桩加强筋与外桩基为同心圆结构设置,所述外桩加强筋为圆柱形空心结构的钢管。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对外桩基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将外桩加强筋在浇筑成型的过程中放置到外桩基里面,并使外桩加强筋与外桩基共同浇筑成型,通过外桩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增加外桩基对外力的抗击,进而提高外桩基的抗震性。
19、为了通过内桩加强筋与十字加强筋的共同作用,能够增加内桩基对外力的抗击: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桩加强筋的内壁连接有十字加强筋,所述十字加强筋的俯视横截面为十字型结构设置,所述内桩加强筋为圆柱形空心结构的钢管。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十字加强筋用于增加内桩基的使用强度,进而防止内桩基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通过内桩加强筋与十字加强筋的共同作用,能够增加内桩基对外力的抗击。
22、为了通过稳固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增加稳固桩体自身的强度: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固桩体共设置有四块,四块所述稳固桩体对称连接在外桩基的外壁,所述稳固桩体的内侧设置有稳固加强筋。
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稳固桩体的设置,用于使外桩基外壁形成凹凸的形状,进而承受更大横向力,同时增加外桩基的抗震性,以及提高外桩基壁体的强度,通过稳固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增加稳固桩体自身的强度,同时提高外桩基与稳固桩体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特征:1.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包括底座组件(1)、减震组件(2)、抗震组件(3)、桩体组件(4),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平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平台(11)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两端对称连接有侧边板(13),所述侧边板(13)远离安装板(12)的一端连接有基底座(15),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减震顶板(21),所述减震顶板(21)的下端连接有弹簧减震器(22),所述弹簧减震器(22)远离减震顶板(21)的一端连接有减震底板(23),所述抗震组件(3)包括顶层套管(31)、底层套管(32),所述顶层套管(3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柱(33),所述滑动柱(33)的两端对称连接有限位板(34),所述限位板(34)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弹簧(36),所述桩体组件(4)包括外桩基(41),所述外桩基(41)的内侧设置有内桩基(42),所述内桩基(42)的外圈连接有内桩加强筋(43),所述外桩基(41)的内侧设置有外桩加强筋(44),所述外桩基(41)的外壁连接有稳固桩体(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平台(11)设置有在外桩基(41)的下端,所述侧边板(13)的一端连接有抗震垫(14),所述抗震垫(14)的前视横截面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抗震垫(14)为橡胶垫且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座(15)的下端连接有桩柱尖(16),所述桩柱尖(16)周面的外壁连接有倒刺(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每两个为一组共同使用,所述减震组件(2)共设置有三组,所述弹簧减震器(22)包括阻尼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组件(3)设置的数量与减震组件(2)设置的组数相同,所述顶层套管(31)的顶部与安装板(1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底层套管(32)的底部与基底座(15)的顶部相连接,所述限位板(34)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弹簧(35),所述第一弹簧(35)远离限位板(34)的一端与底层套管(32)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6)远离限位板(34)的一端与顶层套管(31)内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桩基(41)与稳固桩体(45)为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所述外桩加强筋(44)与外桩基(41)为同心圆结构设置,所述外桩加强筋(44)为圆柱形空心结构的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桩加强筋(43)的内壁连接有十字加强筋(47),所述十字加强筋(47)的俯视横截面为十字型结构设置,所述内桩加强筋(43)为圆柱形空心结构的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桩体(45)共设置有四块,四块所述稳固桩体(45)对称连接在外桩基(41)的外壁,所述稳固桩体(45)的内侧设置有稳固加强筋(46)。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包括底座组件、减震组件、抗震组件、桩体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平台,所述底座平台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侧边板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基底座,所述桩体组件包括外桩基,所述外桩基的内侧设置有内桩基,所述内桩基的外圈连接有内桩加强筋,所述外桩基的内侧设置有外桩加强筋,所述外桩基的外壁连接有稳固桩体。通过稳固桩体的设置,用于使外桩基外壁形成凹凸的形状,进而承受更大横向力,同时增加外桩基的抗震性,以及提高外桩基壁体的强度,通过稳固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增加稳固桩体自身的强度,同时提高外桩基与稳固桩体连接的稳固性。技术研发人员:营彩玲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新联融建设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09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98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