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车灯组件以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0:08:21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散热,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装置、车灯组件以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1、随着车辆技术的革新与不断发展,车灯系统也由原来的单一照明属性向个性外形、安全交互及智能驾驶(小体积、大功率)方向发展。通常,用于对车灯系统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和风扇,散热器和风扇设置于车灯的外部并位于散热器和车灯的光源和风扇之间。然而,散热装置存在散热能力弱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车灯组件以及交通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而且还可以降低散热装置产生的噪声。
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风扇和散热件。散热件包括齿体件、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齿体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沿风扇的轴向,至少一个第二开口设置于散热件的同一端且与第一开口间隔排列,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分别连通散热件的内部和外部,至少一个第二开口用于供第二开口处的空气进入散热件的内部,第一开口用于导出散热件的内部的空气。风扇设置于第一开口处,沿风扇的轴向,风扇与齿体件并排设置,风扇包括朝向齿体件的进风口,进风口用于接收第一开口导出的空气或散热件的内部的空气。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用于对待散热的器件进行散热时,空气通过第二开口进入散热件的内部,随后从第一开口离开散热件的内部,此过程中,空气与散热件进行热交换,以将散热件接收到的待散热的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使得待散热器件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其中,风扇设置于第一开口处,可以将散热件内部的空气或从第一开口导出的空气吸走,以加快散热件的内部空气的流动,保证散热件的散热能力。另外,齿体件用于提高散热件与空气的换热面积,提升散热件的散热能力。
4、由于空气从第二开口进且经过散热件的内部后与第一开口离开,以及在风扇的作用下,使得散热件的内部空气流动起来,可以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另外,由于齿体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故而散热件内部的气流经过散热件的内部的齿体件后所出现的噪声可以被散热件遮蔽,以减小散热装置发出的噪声的大小。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不仅可以提高散热能力,而且还可以降低噪声。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风扇的轴向,齿体件与进风口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m。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将风扇的进风口和齿体件在风扇的轴向上的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mm,使得进风口和齿体件之间具有一个容纳空气的过渡空间,可以对进入进风口的空气进行混风操作,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噪声。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扇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进风口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风扇还包括与第一开口连通的出风口,散热件的内部的空气通过风扇进入第一开口。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风扇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且进风口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不仅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和降低噪声,而且还可以减小散热装置在风扇的轴向上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小型化。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件包括第一导风件和散热器,风扇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导风件的内部。散热器包括主体件和齿体件,主体件用于与待散热的器件接触。齿体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导风件的内部,沿风扇的轴向,齿体件的一端靠近风扇,齿体件的另一端连接于主体件。沿风扇的轴向,第一导风件的一端包括第一开口或第一导风件的一端与散热器围设出第一开口,第一导风件的另一端与散热器围设出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散热装置通过第一导风件和散热器构成散热件与风扇配合,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还可以降低噪声。另外,散热器可以采用已有的散热器,例如翅片型散热器,有助于降低散热装置的设计难度,还可以降低散热装置的成本。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件包括多个第一悬臂部。沿风扇的周向,多个第一悬臂部环绕于风扇并环绕于散热器。沿风扇的径向,每个第一悬臂部的投影的一部分与齿体件的投影部分重叠、另一部分与风扇的投影部分重叠。沿风扇的轴向,多个第一悬臂部的一端共同围设出第一开口或多个第一悬臂部的一端与散热器共同围设出第一开口,每个第一悬臂部的另一端与散热器共同围设出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的每个第一悬臂部沿风扇的径向遮蔽齿体件的部分,使得第一导风件和散热器可以构成容纳齿体件的至少部分的腔体,该腔体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从而可以让空气经过齿体件并从第一开口离开,进而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风扇的径向,每个第一悬臂部与齿体件之间具有间隙。如此设置,在散热装置发生晃动时,可以避免第一悬臂部与齿体件碰撞而产生噪声。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悬臂部满足关系式:1/3h≤l1≤2/3h,其中,h为散热器在风扇的轴向上的高度,l1为每个第一悬臂部与散热器的相对长度,相对长度指的是沿风扇的轴向齿体件与第一悬臂部在风扇的径向上相对的距离。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进入散热件的内部的空气的量满足要求,及时带走散热件的热量,从而保证散热件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进而保证散热件的散热效果。另外,也可以改善空气的流动,降低噪声。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悬臂部与散热器的相对长度l1为0.54h。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平衡进入散热件的内部的风量和空气经过第二开口所产生的噪声,不仅可以满足散热件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而且还可以将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悬臂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风扇的轴向,第一部分靠近风扇,第二部分靠近齿体件。沿风扇的径向,第一部分朝向风扇的第一表面相交于第二部分朝向齿体件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置于第二表面和风扇之间,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圆角。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散热内部的空气形成的气流贴着第一悬臂部移动时发生突变,使得气流平顺地沿从第二开口流向第一开口,以降低噪声。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件还包括多个填充部,多个填充部与多个第一悬臂部一一对应,每个填充部填充于风扇和相对应的第一悬臂部在风扇的径向上的间隙。如此设置,可以减小第一悬臂部与风扇在风扇的径向上的间隙,甚至于为零,可以阻止第一悬臂部与风扇的间隙内的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回吸,在进风口处产生回流或大尺度涡流,以降低噪声。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填充部与风扇和相对应的第一悬臂部中的一个为一体结构。如此设置,可以减小散热装置的零件数量,提高散热装置的装配效率。另外,填充部与第一悬臂部为一体结构,可以无需更改风扇的结构,从而可以采用已有的风扇,进而可以降低成本。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件还包括第一主体部,沿风扇的轴向,多个第一悬臂部连接于第一主体部的同一侧,风扇设置于第一主体部和齿体件之间,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开口。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一导风件的生产效率,例如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第一导风件。另外,还可以减小散热装置的装配次数,以提高散热装置的装配效率。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件还包括防打手部,防打手部设置于第一开口处,防打手部包括与第一开口连通的出风结构。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用户的手指穿过第一开口与风扇的叶片接触,导致用户的手指受伤。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打手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内部。如此设置,可以减小散热装置在风扇的轴向上的尺寸,有利于散热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打手部与第一主体部为一体结构。如此设置,可以减小散热装置的零件数量,以提高散热装置的装配效率。另外,还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生产效率。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件还包括多个折边部,沿风扇的径向,每个第一悬臂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折边部,每个折边部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与风扇的投影重叠。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每个第一悬臂部的边缘割伤与风扇电连接的导线,保证风扇稳定的工作。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件还包括间隔件,沿风扇的轴向,间隔件设置于齿体件和风扇之间,间隔件的投影与进风口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间隔件用于使进风口和齿体件在风扇的轴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m。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在风扇和齿体件之间设置间隔件,可以保证进风口和齿体件在风扇的轴向上的间距至少大于2mm,保证进风口和齿体件之间具有过渡空间,可以避免空气在进入进风口后发生较大的突变,以降低噪声。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间隔件与齿体件和风扇中的一个为一体结构。如此设置,可以减小散热装置的零件数量,从而提高散热装置的装配效率。
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间隔件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扇和齿体件之间,沿风扇的轴向,间隔件分别与风扇和齿体件抵接。如此设置,无需更改散热器和风扇的结构,从而可以采用现有的散热器和风扇,进而可以降低散热装置的设计难度、成本。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件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第一管状部,散热器的部分设置于第一管状部的内部,风扇设置于第一管状部的内部。沿风扇的径向,齿体件的投影与第一管状部的投影部分重叠。沿风扇的轴向,第一管状部靠近风扇的开口为第一开口,第一管状部靠近散热器的一端与散热器围设出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散热器的部分设置于第一管状部的内部,使得齿体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可以保证空气从第二开口进入散热件的内部并从第一开口离开散热件的内部,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另外,还可以使第一导风件与不同结构的散热器相配合,可以提高第一导风件的适用性。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扇设置于散热件的外部,进风口用于接收第一开口导出的空气,风扇还包括设置于散热件的外部的出风口。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风扇设置于散热件的外部,在降低噪声和提高散热能力的前提下,还可以简化散热件的结构。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件包括第二导风件和散热器。散热器包括主体件和齿体件,主体件用于与待散热的器件接触。齿体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导风件的内部,沿风扇的轴向,齿体件的一端靠近第一开口,齿体件的另一端连接于主体件。沿风扇的轴向,第二导风件的一端包括第一开口或第二导风件与散热器共同围设出第一开口,第二导风件的另一端与散热器共同围设出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的散热件通过第二导风件和散热器构成,可以使得空气从第二开口进入散热件的内部并从第一开口离开散热件的内部,以提高散热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现有的散热器与第二导风件配合,可以降低散热件的成本和设计难度。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件包括多个第二悬臂部。沿风扇的周向,多个第二悬臂部环绕于散热器。沿风扇的径向,每个第二悬臂部的投影与齿体件的投影部分重叠。沿风扇的轴向,多个第二悬臂部的一端共同围设出第一开口或多个第二悬臂部的一端与散热器共同围设出第一开口,每个第二悬臂部的另一端与散热器共同围设出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的每个第二悬臂部沿风扇的径向遮蔽齿体件的部分,使得第二导风件和散热器可以构成容纳齿体件的至少部分的腔体,该腔体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从而可以让空气经过齿体件并从第一开口离开,进而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
3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风扇的径向,每个第二悬臂部与齿体件之间具有间隙。如此设置,在散热装置发生晃动时,可以避免第二悬臂部与齿体件碰撞而产生噪声。
3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悬臂部满足关系式:1/3h≤l2≤2/3h,其中,h为散热器在风扇的轴向上的高度,l2为每个第二悬臂部与散热器的相对长度,相对长度指的是沿风扇的轴向齿体件与第二悬臂部在风扇的径向上相对的距离。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进入散热件的内部的空气的量满足要求,及时带走散热件的热量,从而保证散热件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进而保证散热件的散热效果。另外,也可以改善空气的流动,降低噪声。
3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悬臂部与散热器的相对长度l2为0.54h。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平衡进入散热件的内部的风量和空气经过第二开口所产生的噪声,不仅可以满足散热件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而且还可以将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件还包括第二主体部,沿风扇的轴向,多个第二悬臂部连接于第二主体部的同一侧,第二主体部设置于齿体件和风扇之间,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开口。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二导风件的生产效率,例如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第二导风件。另外,还可以减小散热装置的装配次数,以提高散热装置的装配效率。
4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风扇的轴向,第二主体部分别与风扇和齿体件抵接,第二主体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
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第二主体部分别与风扇和齿体件抵接,使得进风口与齿体件在风扇的轴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m,以保证进风口和齿体件之间具有空气经过的过渡空间,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减少散热装置的零件数量。甚至于,无需更改散热器和风扇的结构,可以降低散热装置的设计难度。
4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悬臂部沿风扇的径向朝向齿体件的第三表面与第二主体部沿风扇的轴向朝向齿体件的第四表面相交,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之间的夹角为圆角。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散热内部的空气形成的气流贴着第二悬臂部移动时发生突变,使得气流平顺地沿从第二开口流向第一开口,以降低噪声。
4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件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第二管状部,散热器的部分设置于第二管状部的内部,风扇设置于第二管状部的外部。沿风扇的径向,齿体件的投影与第二管状部的投影部分重叠。沿风扇的轴向,第二管状部靠近风扇的开口为第一开口,第二管状部靠近散热器的一端与散热器围设出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散热器的部分设置于第二管状部的内部,使得齿体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可以保证空气从第二开口进入散热件的内部并从第一开口离开散热件的内部,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另外,还可以使第二导风件与不同结构的散热器相配合,可以提高第二导风件的适用性。
4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齿体件包括多个散热齿部,每个第二开口对应多个沿风扇的周向间隔排列的散热齿部,其中:每个散热齿部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或,每个散热齿部的一部分设置于散热件的内部、另一部分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二开口的内部。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采用多个散热齿部构成的齿体件,可以提高散热件与空气的换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散热件的散热能力,进而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
47、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灯组件,包括车灯本体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散热装置。车灯本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光源。散热装置的散热件的部分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且用于对光源进行散热。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组件通过散热装置对光源进行散热,可以保证光源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还可以保证减小噪声,防止或改善用户听到散热装置产生的噪声,提高用户体验。
49、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车灯组件。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183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