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照明工业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透镜结构和灯具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透镜结构和灯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0:36:17

本发明涉及照明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结构和灯具。

背景技术:

1、照明灯具领域目前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白炽灯、led、荧光灯等都是常用的照明设备。随着led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led照明灯具已经成为主流产品,led照明灯具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无汞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2、在照明灯具领域中,洗墙照明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形式。目前,洗墙照明在城市夜景、建筑物照明、景观照明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灯具,为了达到更好的光线利用效果,通常会使用透镜结构进行二次配光,调整光线走势,使光线更有效的利用。目前市场上更倾向于选用能够打出轮廓夹角在90°左右的小山丘照明效果的灯具。但是这种灯具中所应用的透镜结构高度过高,难以适用小型化的使用场景,若为满足小型化压缩透镜结构的高度,不仅会增加洗墙轮廓夹角,还会增加出射光斑的杂散光,影响出射光斑的清晰度。

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透镜结构存在杂散光明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结构和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镜结构存在杂散光明显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出光面与至少部分入光面相对设置,入光面和出光面通过侧面连接;至少出光面的中心区域朝向靠近入光侧的方向凹入设置,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一部分光线由出光面的中心区域出射,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另一部分光线由出光面的外周区域出射,以形成两路出光。

3、进一步地,出光面朝向靠近入光侧的方向凹入设置,出光面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第二出光面位于第一出光面的外周侧,第一出光面为凹面,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一部分光线由第一出光面出射,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另一部分光线由第二出光面出射。

4、进一步地,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第一入光面与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且第一入光面朝向远离第一出光面的方向凸出设置,第二入光面呈筒状设置,呈筒状设置的第二入光面沿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进行延伸,且第二入光面的一侧与第一入光面的外周侧连接,第二入光面的另一侧与侧面的一侧连接,侧面的另一侧与第二出光面远离第一出光面的一侧连接。

5、进一步地,侧面为曲面且为全反射面,本体被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上的一部分侧面的出射光线位于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朝向第一部分的一侧,第二部分上的另一部分侧面的出射光线位于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朝向第二部分的一侧,和/或侧面出射的光线与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

6、进一步地,透镜结构还包括微透镜阵列,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微透镜,多个微透镜呈螺旋线阵列设置,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上均设置有微透镜阵列。

7、进一步地,微透镜的表面为曲面,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2mm;和/或微透镜的口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0.8mm。

8、进一步地,第一出光面为曲面,第一出光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30mm。

9、进一步地,第二出光面为直面,直面与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等于70°且小于等于80°。

10、进一步地,第一入光面为球面,和/或第二入光面与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5°。

11、进一步地,本体的直径由入光侧至出光侧逐渐增大,和/或本体的高度小于等于13mm。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光源组件,光源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上述的透镜结构,透镜结构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且位于光源组件的出光侧,透镜结构通过固定结构与壳体连接,固定结构呈敞口状,呈敞口状的固定结构沿透镜结构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进行延伸,固定结构的一侧与透镜结构的侧面和出光面的连接位置连接,固定结构的另一侧与壳体连接;反光杯,反光杯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且位于透镜结构的出光侧。

13、进一步地,光源组件包括基板和光源,光源设置在基板朝向透镜结构的一侧表面,基板为黑油铝基板。

14、进一步地,灯具还包括内衬,至少光源组件、透镜结构和固定结构对应的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衬,内衬为黑色,固定结构的另一侧与内衬熔融连接。

15、进一步地,反光杯的高度小于等于27mm,和/或灯具的高度小于等于46mm。

16、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透镜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出光面与至少部分入光面相对设置,入光面和出光面通过侧面连接;至少出光面的中心区域朝向靠近入光侧的方向凹入设置,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一部分光线由出光面的中心区域出射,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另一部分光线由出光面的外周区域出射,以形成两路出光。

17、本申请的透镜结构的本体由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组成,通过合理规划出光面与至少部分入光面相对设置,入光面和出光面通过侧面连接,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一部分光线由出光面的中心区域直接出射,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侧面的反射后由出光面的外周区域出射,以形成两路出光,通过合理规划出光路径,有利于保证透镜结构的使用可靠性。通过设置至少出光面的中心区域朝向靠近入光面的方向凹入设置,合理规划了出光面的中心区域的面型,有利于避免主光之外的杂散光在出光面的中心区域发生全反射,然后射向侧面,在侧面继续反射后由出光面出射,导致在出射光斑的外围产生杂光光晕的风险,有效改善了出射光斑的杂散光,增加了出射光斑的清晰度和照明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22),所述出光面与至少部分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通过所述侧面(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朝向靠近入光侧的方向凹入设置,所述出光面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出光面(231)和第二出光面(232),所述第二出光面(232)位于所述第一出光面(231)的外周侧,所述第一出光面(231)为凹面,由入光侧进入所述本体的一部分光线由所述第一出光面(231)出射,由入光侧进入所述本体的另一部分光线由所述第二出光面(232)出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面(211)和第二入光面(212),所述第一入光面(211)与所述第一出光面(231)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入光面(211)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出光面(231)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入光面(212)呈筒状设置,呈筒状设置的所述第二入光面(212)沿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30)方向进行延伸,且所述第二入光面(21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入光面(211)的外周侧连接,所述第二入光面(212)的另一侧与所述侧面(22)的一侧连接,所述侧面(22)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出光面(232)远离所述第一出光面(231)的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22)为曲面且为全反射面,所述本体被中心轴线(30)所在的平面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部分所述侧面(22)的出射光线位于所述中心轴线(30)所在的平面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上的另一部分所述侧面(22)的出射光线位于所述中心轴线(30)所在的平面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和/或所述侧面(22)出射的光线与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30)的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结构(20)还包括微透镜阵列(40),所述微透镜阵列(40)包括多个微透镜,多个所述微透镜呈螺旋线阵列设置,所述第一出光面(231)和所述第二出光面(232)上均设置有所述微透镜阵列(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表面为曲面,所述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2mm;和/或所述微透镜的口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0.8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231)为曲面,所述第一出光面(231)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3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光面(232)为直面,所述直面与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30)的夹角大于等于70°且小于等于8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面(211)为球面,和/或所述第二入光面(212)与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30)的夹角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直径由入光侧至出光侧逐渐增大,和/或所述本体的高度小于等于13mm。

1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基板(62)和光源(61),所述光源(61)设置在所述基板(62)朝向所述透镜结构(20)的一侧表面,所述基板(62)为黑油铝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内衬(80),至少所述光源组件、所述透镜结构(20)和所述固定结构(70)对应的壳体(50)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所述内衬(80),所述内衬(80)为黑色,所述固定结构(70)的另一侧与所述内衬(80)熔融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90)的高度小于等于27mm,和/或所述灯具的高度小于等于46mm。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结构和灯具。透镜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出光面与至少部分入光面相对设置,入光面和出光面通过侧面连接;至少出光面的中心区域朝向靠近入光侧的方向凹入设置,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一部分光线由出光面的中心区域出射,由入光侧进入本体的另一部分光线由出光面的外周区域出射,以形成两路出光。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透镜结构存在杂散光明显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闫文胜,王晓巍,许家威,牛占彪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公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05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