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摄影电影,光学设备的制造及其处理,应用技术 > 透镜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透镜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36:17

本技术属于照明,尤其涉及一种透镜。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对照明设备的需求逐渐增大,透镜被广泛地应用于照明技术领域,以满足调节灯光光斑的需求。

2、传统的透镜系统,设置一颗灯珠或多颗灯珠作为光源,透镜的形状设置为圆形,又因为透镜的表面都设置有圆形的菲涅尔纹路,使得最终会得到一个圆形的光斑。

3、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人们需要使用非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会导致光能利用率较低,能源浪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镜,使得灯具投射出的光斑为非圆形,从而适应人们特殊的灯光需求,节约能源,提高光能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镜,包括:

3、出射光模块,包括二个第一横向端点与二个第一纵向端点,二个所述第一横向端点间距大于二个所述第一纵向端点间距;

4、折射光模块,设于所述出射光模块的一侧并与其连接,所述折射光模块包括二个第二横向端点与二个第二纵向端点,二个所述第二横向端点到所述出射光模块设有第一间距,二个所述第二纵向端点到所述出射光模块设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5、入射光模块,设于所述折射光模块远离所述出射光模块的一侧,所述入射光模块与折射光模块连接,所述入射光模块内设有光源。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经过所述出射光模块射出出射光束,二个所述第一横向端点连线方向上的出射光束的数量,大于二个所述第一纵向端点连线方向上的出射光束的数量。

7、在一些实施例中,二个所述第一纵向端点的连线与二个所述第二纵向端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二个所述第一横向端点的连线与二个所述第二横向端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

8、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射光模块还包括出射面,所述出射面由二个所述第一横向端点与二个所述第一纵向端点连接合围组成,从所述第二横向端点至所述出射面的垂向距离为所述第一间距,从所述第二纵向端点至所述出射面的垂向距离为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二横向端点与所述第二纵向端点相对于所述出射面具有高度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射光模块还包括折射面,所述折射面由二个所述第二横向端点与二个所述第二纵向端点连接合围组成,所述折射面与所述出射光模块连接,所述折射面向远离所述出射光模块的方向弯曲。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射光模块还包括内反射面,所述内反射面环设于所述折射面外,所述内反射面分别与所述出射光模块以及所述入射光模块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射光模块还包括折射体,所述折射体设于所述出射光模块、所述入射光模块之间,所述折射体与所述出射光模块、所述入射光模块连接,所述折射体环设于所述折射面外,并且与所述内反射面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射体由所述出射光模块向所述入射光模块延伸,并且所述折射体的直径由所述出射光模块向所述入射光模块渐缩。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射体分别连接所述出射面以及所述内反射面,组成在垂直于所述出射面方向上渐缩的抛物曲面体,所述抛物曲面体用于使所述折射面边缘处的光线,在所述出射光模块发生全反射返回所述内反射面,从而对所述折射面上的部分边缘光线做出优化。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射光模块还包括出射体,所述出射体设于所述出射面与所述折射光模块之间,所述出射体与所述出射面以及所述折射光模块连接,所述出射体向远离所述出射面的一端延伸。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入射光模块包括入光孔,所述入光孔穿设于所述折射体,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入光孔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入射光模块还包括底面与入射面,所述底面设于所述折射体远离所述出射光模块的一端,所述底面为圆形平面,所述入光孔与所述底面同轴并垂直贯穿所述底面,所述入射面环绕所述折射面设置于所述入光孔孔壁上,所述入射面与所述折射面、所述底面连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经过所述折射光模块以及所述出射光模块后,照射在一投影平面上,投影平面上呈现出矩形状光斑。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镜,通过折射面使入射光束偏折,并且通过出射光模块改变出射光束的排布数量,从而使出射光束不是圆周方向均匀出射,生成非圆形光斑以满足人们的特殊用光需求。

1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将从说明书中的描述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经过所述出射光模块射出出射光束,二个所述第一横向端点连线方向上的出射光束的数量,大于二个所述第一纵向端点连线方向上的出射光束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二个所述第一纵向端点的连线与二个所述第二纵向端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二个所述第一横向端点的连线与二个所述第二横向端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出射光模块还包括出射面,所述出射面由二个所述第一横向端点与二个所述第一纵向端点连接合围组成,从所述第二横向端点至所述出射面的垂向距离为所述第一间距,从所述第二纵向端点至所述出射面的垂向距离为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二横向端点与所述第二纵向端点相对于所述出射面具有高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折射光模块还包括折射面,所述折射面由二个所述第二横向端点与二个所述第二纵向端点连接合围组成,所述折射面与所述出射光模块连接,所述折射面向远离所述出射光模块的方向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折射光模块还包括内反射面,所述内反射面环设于所述折射面外,所述内反射面分别与所述出射光模块以及所述入射光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折射光模块还包括折射体,所述折射体设于所述出射光模块、所述入射光模块之间,所述折射体与所述出射光模块、所述入射光模块连接,所述折射体环设于所述折射面外,并且与所述内反射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体由所述出射光模块向所述入射光模块延伸,并且所述折射体的直径由所述出射光模块向所述入射光模块渐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体分别连接所述出射面以及所述内反射面,组成在垂直于所述出射面方向上渐缩的抛物曲面体,所述抛物曲面体用于使所述折射面边缘处的光线,在所述出射光模块发生全反射返回所述内反射面,从而对所述折射面上的部分边缘光线做出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出射光模块还包括出射体,所述出射体设于所述出射面与所述折射光模块之间,所述出射体与所述出射面以及所述折射光模块连接,所述出射体向远离所述出射面的一端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入射光模块包括入光孔,所述入光孔穿设于所述折射体,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入光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入射光模块还包括底面与入射面,所述底面设于所述折射体远离所述出射光模块的一端,所述底面为圆形平面,所述入光孔与所述底面同轴并垂直贯穿所述底面,所述入射面环绕所述折射面设置于所述入光孔孔壁上,所述入射面与所述折射面、所述底面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经过所述折射光模块以及所述出射光模块后,照射在一投影平面上,投影平面上呈现出矩形状光斑。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透镜,包括入射光模块、折射光模块以及出射光模块;其中,出射光模块包括二个第一横向端点与二个第一纵向端点,二个第一横向端点间距大于二个第一纵向端点间距;折射光模块设于出射光模块的一侧并与其连接,折射光模块包括二个第二横向端点与二个第二纵向端点,二个第二横向端点到出射光模块设有第一间距,二个第二纵向端点到出射光模块设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入射光模块设于折射光模块远离出射光模块的一侧,入射光模块与折射光模块连接,入射光模块内设有光源。本技术的透镜通过折射光模块垂向上的高度差,以及出射光模块纵横方向上的尺寸差异,使射出的光斑呈现非圆形。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09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81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