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摄影电影,光学设备的制造及其处理,应用技术 >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36:59

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具有可切换防窥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主要技术是在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增设了调光装置,其中一种液晶调光技术,是通过控制液晶轴向与通过其光线的夹角,从而改变通过其光线的偏振状态,再进一步依靠调光装置上偏光片控制背光模组不同角度入射光线的透过率,实现显示装置的出射光线具有较窄的视角。

2、为了提高防窥显示效果,一般使用多个调光盒堆叠,采用相同盒厚、相同驱动电压的方式,但是额外增加的第二调光盒,除了收光比例相较于第一调光盒不是成倍增加,同时受液晶色散作用,会加重防窥模式下侧视角画面与正视角画面的色差。比如,现有技术调光盒一般参照液晶在波长589纳米处的调光能力,这就导致设计的调光盒对589纳米处的入射光线具有最佳的调制效果,当多个相同的调光盒堆叠使用提升显示装置的防窥效果时,会造成显示装置防窥模式下侧视角方向出射红绿蓝光比例严重失衡,即无论在正视方向下显示任何画面,侧视角方向的整体画面会出现偏蓝色或红色。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在防窥模式下,降低侧视角画面与正视角画面出现色差的风险。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窄视角的防窥模式和宽视角的分享模式,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3、背光模组;

4、第一调光盒,所述第一调光盒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5、第二调光盒,所述第二调光盒设置在所述第一调光盒的出光侧;

6、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调光盒的出光侧;

7、所述防窥模式的45°侧视角下的色坐标与所述防窥模式的正视视角下的色坐标之间的色坐标偏移量小于0.1869。

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光盒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液晶层和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第二调光盒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基底、第二液晶层和第四基底,所述第三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调光盒的一侧;

9、所述第一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相同,所述第一调光盒接入的第一驱动电压与所述第二调光盒接入的第二驱动电压不同。

1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和所述第二驱动电压为交流电压,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介于4微米至8微米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压的幅值介于3.5伏至5.5伏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压的幅值介于4伏至7伏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和所述第二驱动电压的频率均介于40赫兹至120赫兹之间。

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光盒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液晶层和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第二调光盒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基底、第二液晶层和第四基底,所述第三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调光盒的一侧;

12、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不同,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不同,所述第一调光盒接入的第一驱动电压与所述第二调光盒接入的第二驱动电压不同。

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小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或

14、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大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

1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均介于2微米至10微米之间,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均介于0.1至0.26之间。

1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压的幅值为最佳驱动电压幅值,所述第二驱动电压的幅值为非最佳驱动电压幅值。

1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压的幅值为非最佳驱动电压幅值,所述第二驱动电压的幅值为非最佳驱动电压幅值。

1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和防窥膜,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第三偏光片和第四偏光片,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所述第三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调光盒和所述第二调光盒之间,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调光盒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

19、所述防窥膜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调光盒、所述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调光盒、所述第三偏光片、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第四偏光片中的任意两者之间;

20、所述防窥膜设置为所述防窥膜的反射率与光线的入射角度呈正相关关系。

2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窥膜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透光膜,任意相邻的两层所述透光膜的折射率不同。

2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调光盒,所述第三调光盒设置在所述第一调光盒和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之间,所述防窥模式的45°侧视角下的色坐标与所述防窥模式的正视视角下的色坐标之间的色坐标偏移量小于0.1869。

2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分享模式下,所述第一调光盒和所述第二调光盒均不接入驱动电压。

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窄视角的防窥模式和宽视角的分享模式,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第一调光盒、第二调光盒和液晶显示模组,第一调光盒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第二调光盒设置在第一调光盒的出光侧;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设置在第二调光盒的出光侧;在防窥模式的侧视角下,第二调光盒用于降低第一调光盒射出的最高亮度的颜色光。其中,在防窥模式的侧视角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整第一调光盒和第二调光盒降低红绿蓝三色光比例的差距,使得显示装置防窥模式下45度的色坐标更接近防窥模式下正视(0度)视角下的色坐标,从而改善显示装置在防窥模式下侧视角和正视角出现色差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窄视角的防窥模式和宽视角的分享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盒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液晶层和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调光盒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基底、第二液晶层和第四基底,所述第三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调光盒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和所述第二驱动电压为交流电压,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介于4微米至8微米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压的幅值介于3.5伏至5.5伏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压的幅值介于4伏至7伏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和所述第二驱动电压的频率均介于40赫兹至120赫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盒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液晶层和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调光盒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基底、第二液晶层和第四基底,所述第三基底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调光盒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盒接入的第一驱动电压与所述第二调光盒接入的第二驱动电压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小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均介于2微米至10微米之间,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折射率差值δn均介于0.1至0.2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压的幅值为最佳驱动电压幅值,所述第二驱动电压的幅值为非最佳驱动电压幅值。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压的幅值为非最佳驱动电压幅值,所述第二驱动电压的幅值为非最佳驱动电压幅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和防窥膜,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第三偏光片和第四偏光片,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所述第三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调光盒和所述第二调光盒之间,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调光盒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膜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透光膜,任意相邻的两层所述透光膜的折射率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调光盒,所述第三调光盒设置在所述第一调光盒和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之间,所述防窥模式的45°侧视角下的色坐标与所述防窥模式的正视视角下的色坐标之间的色坐标偏移量小于0.1869。

技术总结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窄视角的防窥模式和宽视角的分享模式,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第一调光盒、第二调光盒和液晶显示模组,第一调光盒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第二调光盒设置在第一调光盒的出光侧;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设置在第二调光盒的出光侧;在所述防窥模式的45°侧视角下的色坐标与所述防窥模式的正视视角下的色坐标之间的色坐标偏移量小于0.1869。其中,在防窥模式的侧视角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整第二调光盒以降低红绿蓝三色光比例的差距,从而改善显示装置在防窥模式下侧视角和正视角出现色差的现象。技术研发人员:程薇,叶文龙,林志聪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82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