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6-20 14:26:10
本发明涉及一种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主要用于钻井过程中和完井后对井壁的支撑和固定。
背景技术:
1、随着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也越趋激烈,客户对钢铁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国每年在石油开采方面的用钢量在逐年的增加,石油套管钢服役环境特殊,其外部要承受地压和地下水压力,内部则要承受内压及水蒸气压力,为保证钻井过程和完井后整个油井的运行稳定性,要求石油套管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及良好的焊接性能等要求。
2、石油套管通常直接在油气井内垂直安装而成,成品钢管两端车削螺纹,钢管之间通过接箍连接。为了提高钢管的车削加工性能和抗粘扣性能,从而提高车削螺纹的硬度和强度,石油套管钢h40一般采用高碳、高锰元素含量的成分设计,其制造成本高,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偏析,导致韧性下降,本发明采用中碳+低锰+微钛合金成分体系,既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强度和韧性,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3、武利平等人(武利平等,一种2250mm产线制备h40石油套管用钢及其制备方法)研究2250mm产线制备h40,其成本体系采用碳+锰铁设计思路,其产品厚度跨度为3.0-19.30mm,各项性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不足之处其成分设计未添加t i,且锰含量较高。
4、武利平等(武利平等,一种稀土铈微合金化生产h40钢的制备方法)分析
5、添加稀土对石油套管钢的性能及夹杂物的控制,不足之处是其添加稀土铈铁,提升产品综合性能,且成本偏高,未提及降锰加钛的成分元素的加入。
6、王少炳等(王少炳等,一种低成本j55级石油套管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介绍了低成本j55级石油套管用钢的力学性能满足客户要求,其成分采用c+s i+mn成分设计体系的生产工艺,不足之处是其成分设计中锰含量高,且未提及钛微合金作用。
7、总之,上述专利及文献所涉及的石油套管用h40钢的生产制备方法未能明确对3.0-12.0mm厚度产品钛微合金化下的钢带性能影响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通过优化成分设计及轧制工艺,生产出满足石油套管用h40热轧钢带,且产品成本低。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一种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所述石油套管用钢带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20%,s i:≤0.50%,mn:≤1.50%,p:≤0.030%,s:≤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铁水预处理、转炉复合吹炼、lf精炼、连铸、板坯加热、热连轧、层流冷却和卷取;所述热连轧包括加热炉、粗轧轧制、精轧轧制;
4、所述板坯加热步骤中,具体加热制度见下表:
5、
6、
7、所述粗轧轧制步骤中,所述粗轧采用3+5模式,粗轧开轧温度为1100~1130℃;
8、所述精轧轧制步骤中,精轧开轧中间坯厚度为50-65mm,采用大压下量轧制,有利于晶粒的细化,厚度为3.0-6.0mm终轧温度为880±15℃,厚度为>6.0-10.0mm终轧温度为870±15℃,厚度为>10.0-12.0mm终轧温度为860±15℃;
9、所述层流冷却和卷取步骤中,冷却采用“11”模式的层流冷却方式,冷却方式为隔一开一,所述冷却速度控制为33℃/s,所述成品厚度为≥3.00-6.00mm,钢板卷取温度620±15℃,成品厚度为>6.00-10.00mm,钢板卷取温度600±15℃,成品厚度为>10.00-12.00mm,钢板卷取温度580±15℃。
10、进一步的,所述石油套管用钢带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16~0.18%,si:0.10-0.20%,mn:0.50~0.70%,p:≤0.015%,s:≤0.005%,al t:0.020~0.050%,ti:0.027~0.037%,n≤4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11、进一步的,连铸坯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0.16~0.17%,s i:0.13-0.20%,mn:0.50~0.70%,p:≤0.013%,s:≤0.005%,al t:0.020~0.050%,t i:0.025~0.035%,n≤38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12、进一步的,所述石油套管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其中晶粒度≥11.5级。
13、进一步的,所述石油套管满足如下要求:抗拉强度470-630mpa,屈服强度≥360mpa,伸长率≥20%,180°冷弯试验合格。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5、本发明以中碳锰钢为基础,通过控制钛微合金化元素,生产的产品涂效果良好,且由于冶炼中加入钛,所以需要控制钢水的氮含量,钛元素通过析出来细化晶粒。具有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的作用,本发明人发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原料成分及质量配比,同时结合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利用2250mm热轧生产线开发出石油套管用钢h40,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焊接性和韧性,成功应用于石油套管领域,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提供一种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及其生产制备方法,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该热轧钢带含有t i:0.027~0.037%的微合金元素,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约11级,具有高强度、良好的焊接性和韧性等特点,适用于石油套管用钢。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满足如下标准要求:屈服强度要求≥360mpa,抗拉强度要求470-630mpa,延伸率要求a≥20%,冲击功值akv2/j(10×10×55mm)≥34j。
技术特征:1.一种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套管用钢带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20%,si:≤0.50%,mn:≤1.50%,p:≤0.030%,s:≤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铁水预处理、转炉复合吹炼、lf精炼、连铸、板坯加热、热连轧、层流冷却和卷取;所述热连轧包括加热炉、粗轧轧制、精轧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套管用钢带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16~0.18%,si:0.10-0.20%,mn:0.50~0.70%,p:≤0.015%,s:≤0.005%,alt:0.020~0.050%,ti:0.027~0.037%,n≤4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坯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0.16~0.17%,si:0.13-0.20%,mn:0.50~0.70%,p:≤0.013%,s:≤0.005%,alt:0.020~0.050%,ti:0.025~0.035%,n≤38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套管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其中晶粒度≥11.5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套管满足如下要求:抗拉强度470-630mpa,屈服强度≥360mpa,伸长率≥20%,180°冷弯试验合格。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0‑12.0mm钛微合金化石油套管用H40钢带的制备方法,所述石油套管用钢带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20%,Si:≤0.50%,Mn:≤1.50%,P:≤0.030%,S:≤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铁水预处理、转炉复合吹炼、LF精炼、连铸、板坯加热、热连轧、层流冷却和卷取;所述热连轧包括加热炉、粗轧轧制、精轧轧制。本发明通过优化成分设计及轧制工艺,生产出满足石油套管用H40热轧钢带,且产品成本低。技术研发人员:董磊,黄利,宿成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9/102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