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2:33:23

本技术涉及给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

背景技术:

1、皮内注射通常是将相对少量的药物注入真皮或真皮层中,或者注入病人皮肤的表皮的底部部分用于诊断测试,例如确定病人对肺结核的免疫情况和对过敏性疾病的情况。进行皮内注射是困难的,且通常需要有经验的护士或医疗专业人员。

2、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一次性皮内注射器作为传统的皮内给药方法。一次性皮内注射器针头体积较大,会引起疼痛、出血、组织损伤及潜在并发症,部分人群对此种给药方法存在抗拒心理。由于使用一次性皮内注射器需要专业人员来拉伸皮肤、将注射器斜面定向为朝上,并使得注射器短斜面相对于皮肤表面以大约10至15度的角度插入,同时还保证2到3毫米的插管针头位于皮肤内,因此对医护人员的注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且该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

3、微针给药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给药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长度仅有几十至几百微米的微针阵列作为药物载体或传输载体。将微针刺入人体皮肤表层,即角质层,药物即可通过微针顺利进入人体。由于微针长度限制,不触及人体皮肤的痛觉神经,给药过程无痛感,因此广受欢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可以节省医护人员时间,降低皮内注射时的技术门槛,减轻使用者对针头类注射品的恐惧感,提高病人依从性,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皮内注射微针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接头、基底和微针阵列;接头、基底和微针阵列均为中空结构;接头用于连接外部注射器具;基底用于存储药物或者药物流通;微针阵列与基底之间的夹角度数为3-15度,优选为10度;微针阵列最高点至基底的垂直高度为100μm-500μm,优选为300μm。

4、作为优选,微针阵列的微针针面由彼此连接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组成,且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形成的夹角大于第二斜面和微针阵列的微针针壁形成的夹角;第二斜面和微针阵列的微针针壁形成的夹角为微针阵列的微针顶角。

5、作为优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形成的夹角小于第一斜面和微针阵列的微针针壁形成的夹角。

6、作为优选,第二斜面延长线与基底形成的度数为20-30度,优选为25度;第一斜面延长线与基底形成的夹角度数为5-15度,优选为10度;微针阵列的微针针面朝向基底。微针阵列的微针针面朝向基底可减少进针阻力,避免针头被堵住。

7、作为优选,第一斜面的长度大于第二斜面的长度。

8、作为优选,第一斜面的长度是微针阵列微针针面全长的60%;微针阵列微针针面全长是微针阵列微针长度的50%-60%。

9、作为优选,微针阵列微针的孔径为10μm-100μm,优选为55μm。

10、作为优选,微针阵列微针的间距为10μm-100μm,优选为55μm。

11、作为优选,微针阵列的材料为金属、二氧化硅或者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

12、作为优选,接头形状可以为方形、梯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13、作为优选,基底能任意裁切成不同形状或尺寸。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5、(1)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省医护人员时间,降低皮内注射时的技术门槛,减轻使用者对针头类注射品的恐惧感,提高病人依从性,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6、(2)本实用新型微针阵列的微针针面设有两个斜面,使用时可以省力,扎入皮肤更轻松,对皮肤伤害更小,不易导致感染,并且这种结构加工容易,可以持久使用。

1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接头(1)、基底(2)和微针阵列(3);所述接头(1)、基底(2)和微针阵列(3)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接头(1)用于连接外部注射器具;所述基底(2)用于存储药物或者药物流通;所述微针阵列(3)与所述基底(2)之间的夹角(θ)度数为3-15度;所述微针阵列(3)最高点至所述基底(2)的垂直高度为100μm-5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3)的微针针面由彼此连接的第一斜面(4)和第二斜面(5)组成,且所述第一斜面(4)和所述第二斜面(5)形成的夹角(β)大于所述第二斜面(5)和所述微针阵列(3)的微针针壁形成的夹角(α);所述第二斜面(5)和所述微针阵列(3)的微针针壁形成的夹角(α)为所述微针阵列(3)的微针顶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4)和所述第二斜面(5)形成的夹角(β)小于所述第一斜面(4)和所述微针阵列(3)的微针针壁形成的夹角(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5)延长线与所述基底(2)形成的夹角(δ)度数为20-30度;所述第一斜面(4)延长线与所述基底(2)形成的夹角(φ)度数为5-15度;所述微针阵列(3)的微针针面朝向所述基底(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斜面(5)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4)的长度是所述微针阵列(3)微针针面全长的60%;所述微针阵列(3)微针针面全长是所述微针阵列(3)微针长度的5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3)微针的孔径为10μm-1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3)微针的间距为10μm-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3)的材料为金属、二氧化硅或者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所述接头(1)形状为方形、梯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2)能任意裁切成不同形状或尺寸。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内注射用微针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接头、基底和微针阵列;接头、基底和微针阵列均为中空结构;接头用于连接外部注射器具;基底用于存储药物或者药物流通;微针阵列与基底之间的夹角θ度数为3‑15度;微针阵列最高点至基底的垂直高度为100μm‑500μm。本技术可以节省医护人员时间,降低皮内注射时的技术门槛,减轻使用者对针头类注射品的恐惧感,提高病人依从性,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技术研发人员:刘伟豪,张鹏,李康乐,绳见辉,马佳成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华瑞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3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6/1049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