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2:45:26

本技术属于地下基坑,具体涉及一种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

背景技术:

1、基坑工程的最基本的作用是为了给地下工程敞开开挖创造条件,从地表面开挖基坑可以是简单的不作任何处理的边坡,也可以是采用土钉、喷锚、地基加固等处理的边坡。但经常会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在基坑平面以外没有足够的空间安全放坡,不得不设计附加结构体系的开挖支护系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大多数基坑工程是由地面向下开挖的地下空间,基坑四周一般为垂直的挡土结构,其结构一般是在开挖面基底下有一定的插入深度的桩、板、墙结构。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板墙可以是悬臂的,但更多的是单撑(锚)和多撑(锚)式的结构,支撑的目的是为挡土结构提供支撑点,以控制墙体的变形及墙体的弯矩在该墙体断面的合理允许范围,以达到经济合理的工程要求。

2、在不同层数基坑交界处或局部坑中坑位置,通常可采用放坡喷砼、土钉墙、水泥土挡墙、悬臂式排桩、桩撑(锚)支护形式。

3、放坡开挖对于不同层数基坑交界处或局部坑中坑位置,放坡开挖需要较大的空间,同时放坡开挖后会使坡顶桩体(或承台)被挖空或外露,影响周边结构承载力及使用安全。

4、土钉墙支护对于不同层数基坑交界处或局部坑中坑位置,采用土钉支护同样需要有一定的放坡空间,且土钉随土体逐层开挖而施工,工期较长,虽然放坡坡度较陡,但放坡过程中同样会使坡顶桩体(或承台)被挖空或外露,影响周边结构承载力及使用安全。

5、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施工工艺受到土质和地下水影响较大,结构变形较大,墙底应无软土,基坑周边需要有一定的施工场地,一般在地表施工,工程造价较高,且施工过程中需要避开工程桩,同时水泥土挡墙与紧邻工程桩会相互影响。

6、悬臂式排桩支护形式一般适用于基坑深度较浅,而且可以允许产生较大变形的基坑。对于不同层数基坑交界处或局部坑中坑位置,因悬臂桩位移较大,对周边土体及工程桩基承台等有一定影响。

7、桩撑(锚)结构,对于不同层数基坑交界处或局部坑中坑位置,有时不方便换撑,其布置应考虑对后续施工的影响。桩锚支护体系不占用基坑范围内空间,但锚杆需伸入邻地,有障碍时不能设置,也不宜锚入毗邻建筑物地基内,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灵敏度高的淤泥层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能够充分利用浅基坑底板的锚拉能力及其刚度,显著减少支护桩顶部的位移,不仅能够提高支护桩的安全性,还能够确保深基坑结构受力的稳定性,在简化基坑结构及施工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基坑的建筑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所述多层基坑支护设置在多层基坑中,所述多层基坑包括浅基坑和设置在所述浅基坑底端面上的深基坑,且在所述浅基坑中设置有浅基坑底板,还包括:

3、冠梁,所述冠梁设置在深基坑顶部开口的四周,且所述冠梁与所述浅基坑底板固定连接;

4、至少一个支护桩,各所述支护桩设置在所述深基坑的侧壁面上,各所述支护桩的一端均与所述冠梁固定连接,各所述支护桩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深基坑底端面之下;

5、深基坑侧壁墙,所述深基坑侧壁墙设置在所述深基坑侧壁上,并且所述深基坑侧壁墙分别与所述支护桩和所述冠梁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深基坑侧壁。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各所述深基坑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护桩。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深基坑呈矩形基坑,在所述深基坑的四角均设置有所述支护桩。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深基坑侧壁墙为挂网喷砼的混凝土墙体。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深基坑侧壁墙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泄水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深基坑的底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对应所述泄水孔并被配置为:所述泄水孔中的液体能够流入所述排水沟中。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各所述深基坑侧壁背离所述深基坑的一侧设置有止淤止水帷幕。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冠梁背离所述深基坑的一侧与所述浅基坑底板之间设置有施工缝,所述施工缝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水钢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浅基坑底板的底端面下设置有至少一个浅基坑工程桩。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深基坑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深基坑底板,所述深基坑底板的底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深基坑工程桩。

15、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6、(1)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包括冠梁、支护桩和深基坑侧壁墙。冠梁设置在深基坑顶部开口,且冠梁与浅基坑底板固定连接。支护桩设置在深基坑的侧壁面上,支护桩的一端均与冠梁固定连接,各支护桩的另一端延伸至深基坑底端面之下。深基坑侧壁墙设置在深基坑侧壁上,并且深基坑侧壁墙分别与支护桩和冠梁固定连接,继而使得该多层基坑能够充分利用浅基坑底板的锚拉能力及其刚度,显著减少支护桩顶部的位移,不仅能够提高支护桩的安全性,还能够确保深基坑结构受力的稳定性,在简化基坑结构及施工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基坑的建筑成本。

17、(2)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通过在深基坑侧壁墙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泄水孔以及设置在深基坑底端面上的至少一个排水沟,使得深基坑侧壁墙外侧的地下水能够通过泄水孔流入排水沟中,进而减少深基坑侧壁墙外侧的地下水含量,减少地下水对深基坑侧壁墙的影响,显著提升该多层基坑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在深基坑侧壁墙背离深基坑一侧的止淤止水帷幕,进一步地减少地下水对深基坑侧壁墙的影响。

18、(3)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结构稳定,建造便捷,成本较低,其通过在深基坑侧壁面上设置全覆盖的深基坑侧壁墙以及对应设置在深基坑侧壁墙上的各个支护桩,使得深基坑侧壁墙能够稳定实现对深基坑外侧土层的稳定阻挡。同时,通过采用冠梁和浅层底板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深基坑侧壁墙和支护桩能够充分借助浅基坑底板的锚拉能力来抵抗土层作用力,进而显著减少支护桩的位移和内力,从而降低支护桩的配筋,在增加支护桩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支护桩的制备成本。并且,通过在支护桩、冠梁和浅基坑之间的钢筋网结构,进一步地提升了冠梁分别与支护桩和浅基坑底板之间连接稳定性。此外,结合设置在浅基坑底板下方的若干浅基坑承台以及浅基坑工程桩,进一步地提升了浅基坑底板的锚孔能力,进而大大提升了该多层基坑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所述多层基坑支护设置在多层基坑中,所述多层基坑包括浅基坑和设置在所述浅基坑底端面上的深基坑,且在所述浅基坑中设置有浅基坑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各所述深基坑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护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所述深基坑呈矩形基坑,在所述深基坑的四角均设置有所述支护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所述深基坑侧壁墙为挂网喷砼的混凝土墙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所述深基坑侧壁墙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泄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所述深基坑的底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对应所述泄水孔并被配置为:所述泄水孔中的液体能够流入所述排水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各所述深基坑侧壁背离所述深基坑的一侧设置有止淤止水帷幕。

8.根据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所述冠梁背离所述深基坑的一侧与所述浅基坑底板之间设置有施工缝,所述施工缝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水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所述浅基坑底板的底端面下设置有至少一个浅基坑工程桩。

10.根据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中,所述深基坑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深基坑底板,所述深基坑底板的底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深基坑工程桩。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属于地下基坑技术领域,包括冠梁、支护桩和深基坑侧壁墙;冠梁设置在深基坑顶部开口,且冠梁与浅基坑底板固定连接;支护桩设置在深基坑的侧壁面上,支护桩的一端均与冠梁固定连接,各支护桩的另一端延伸至深基坑底端面之下;深基坑侧壁墙设置在深基坑侧壁上,并且深基坑侧壁墙分别与支护桩和冠梁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护桩冠梁与浅基坑底板相连的多层基坑支护,其能够充分利用浅基坑底板的锚拉能力及其刚度,显著减少支护桩顶部的位移,不仅能够提高支护桩的安全性,还能够确保深基坑结构受力的稳定性,在简化基坑结构及施工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基坑的建筑成本。技术研发人员:张红章,范卫琴,冯晓腊,谢武军,熊宗海,王蕾,莫云,张晓华,王泽龙,谢昭宇,陈能波,陈琪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2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6/1060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