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喷涂装置,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装置的制造及其制作,应用技术 > 聚烯烃贴合胶膜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聚烯烃贴合胶膜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7:36:26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合胶膜,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烯烃贴合胶膜。

背景技术:

1、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铝塑薄膜包装材料多是采用干式复合的聚烯烃膜pl/铝箔af,两种材料间通过胶层gl(如:聚酯或聚氨酯胶)贴合。惟,现有技术的铝塑薄膜包装材料在贴合制程中存在挥发性有机溶剂(volatileorganic solvent,voc)容易挥发的问题。另,现有技术的铝塑薄膜包装材料也有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聚烯烃膜pl与铝箔af之间接着强度衰退,从而导致接着强度不足的问题。

2、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烯烃贴合胶膜。

2、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烯烃贴合胶膜,其包括:一支撑基层,其为一聚丙烯薄膜;以及一贴合胶层,其共挤押出形成于所述支撑基层的一侧表面上;其中,所述贴合胶层是由经马来酸酐改性的一聚烯烃共聚物所形成;其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是由c2-c4烯烃分子中的至少两种进行共聚合反应而形成,所述马来酸酐于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上的一接枝比率介于0.5%至5%之间,并且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一熔融指数介于3g/10min至5g/10min之间。

3、优选地,在所述贴合胶层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所述熔融指数是介于3g/10min至4g/10min。

4、优选地,所述支撑基层为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并且材料组成包含:一丙烯嵌段聚合物、一乙烯系弹性体、及一聚烯烃共聚物。

5、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基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由乙烯丙烯弹性橡胶所组成的嵌段,并且所述乙烯丙烯弹性橡胶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中的重量占比为至少18%;其中所述乙烯系弹性体为乙烯/丁烯弹性体,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中的乙烯具有至少30%的重量占比。

6、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基层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是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烯烃共聚物;并且所述聚烯烃共聚物是由c2~c4烯烃分子中的至少两种共聚合所形成;所述马来酸酐于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上的一接枝比率是介于0.5%至5%;并且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一熔融指数是介于3g/10min至5g/10min。

7、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基层中,基于所述支撑基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50wt%至90wt%之间,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5wt%至30wt%,且经所述马来酸酐改性的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含量是介于5wt%至20wt%。

8、优选地,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进一步包括:一热封膜层,且所述热封膜层是共挤押出形成于所述支撑基层的另一侧表面上。

9、优选地,所述热封膜层的一材料组成为丙烯聚合物,且所述丙烯聚合物为丙烯共聚物及丙烯均聚物的至少其中之一。

10、优选地,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的所述热封膜层依据标准测试方法qb/t2358-1998所测定的一热封强度不小于80n/15mm。

11、优选地,所述贴合胶层的一第一厚度介于4微米至12微米,所述支撑基层的一第二厚度介于15微米至35微米,并且所述热封膜层的一第三厚度介于4微米至12微米。

12、优选地,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能通过所述贴合胶层与一金属铝箔贴合,并且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与所述金属铝箔之间是具有不小于10n/15mm的一剥离强度。

13、优选地,在一锂电池的物性测试/电解液浸泡后剥离测试中,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与所述铝箔贴合形成的一铝塑积膜置放在85℃的一电解液环境下、经时168小时浸泡再测试能得到大于8.5n/15mm的另一剥离强度。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能通过“一支撑基层,为一聚丙烯薄膜”以及“一贴合胶层,共挤押出形成于所述支撑基层的一侧表面上;其中,所述贴合胶层是由经马来酸酐改性的一聚烯烃共聚物所形成;其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是由c2~c4烯烃分子中的至少两种进行共聚合反应形成,所述马来酸酐于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上的一接枝比率是介于0.5%至5%之间,并且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一熔融指数是介于3g/10min至5g/10min”的技术方案,以使得聚烯烃贴合胶膜能通过以共挤方式形成于支撑基层上的贴合胶层直接地与一金属铝箔进行热贴合,从而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聚酯胶或聚氨酯胶进行接着。

15、本发明的聚烯烃贴合胶膜不仅具有自贴合特性,也能解决现有技术贴合制程中存在挥发性有机溶剂(volatile organic solvent,voc)挥发的问题。另,本发明实施例的聚烯烃贴合胶膜100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干式复合聚烯烃膜/铝箔包装材料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接着强度衰退的问题。

16、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贴合胶层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所述熔融指数是介于3g/10min至4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层为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并且材料组成包含:一丙烯嵌段聚合物、一乙烯系弹性体、及一聚烯烃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基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由乙烯丙烯弹性橡胶所组成的嵌段,并且所述乙烯丙烯弹性橡胶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中的重量占比为至少18%;其中所述乙烯系弹性体为乙烯/丁烯弹性体,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中的乙烯具有至少30%的重量占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基层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是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烯烃共聚物;并且所述聚烯烃共聚物是由c2~c4烯烃分子中的至少两种共聚合所形成;所述马来酸酐于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上的一接枝比率是介于0.5%至5%;并且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一熔融指数是介于3g/10min至5g/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基层中,基于所述支撑基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50wt%至90wt%之间,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5wt%至30wt%,且经所述马来酸酐改性的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含量是介于5wt%至2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进一步包括:一热封膜层,并且所述热封膜层是共挤押出形成于所述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膜层的一材料组成为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丙烯聚合物为丙烯共聚物(co-pp)及丙烯均聚物(homo-pp)的至少其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的所述热封膜层依据标准测试方法qb/t2358-1998所测定的一热封强度不小于80n/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胶层的一第一厚度介于4微米至12微米,所述支撑基层的一第二厚度介于15微米至35微米,且所述热封膜层的一第三厚度介于4微米至12微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根据权利要求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能通过所述贴合胶层与一金属铝箔贴合,并且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与所述金属铝箔之间是具有不小于10n/15mm的一剥离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烯烃贴合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贴合胶膜与所述铝箔贴合形成的一铝塑积膜置放在85℃的一电解液环境下、经时168小时浸泡再测试,能得到大于8.5n/15mm的另一剥离强度。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一种聚烯烃贴合胶膜,包含支撑基层及共挤押出形成于支撑基层一侧表面上的贴合胶层。支撑基层为聚丙烯薄膜。贴合胶层是由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烯烃共聚物形成。聚烯烃共聚物是由C2~C4烯烃分子中的至少两种进行共聚合反应形成。马来酸酐于聚烯烃共聚物上的接枝比率是介于0.5~5%,并且聚烯烃共聚物的熔融指数是介于3~5g/10min。聚烯烃贴合胶膜能通过以共挤方式形成于支撑基层上的贴合胶层直接地与一金属铝箔进行热贴合,从而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聚酯胶或聚氨酯胶进行接着。技术研发人员:廖德超,袁敬尧,王志锋,马登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63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