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屏式过热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2:57:30
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涉及一种过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后屏式过热器。
背景技术:
1、过热器是锅炉中将一定压力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成相应压力下的过热水蒸气的受热面,按其结构特点分为蛇形管式、屏式、墙式和包墙式。其中屏式过热器通常也称半辐射式过热器,是指布置在炉膛上部或炉膛出口烟窗处,既接受炉内的直接辐射热,又吸收烟气的对流热的受热面,后屏式过热器主要是固定在炉膛出口烟窗处。例如授权公告号是cn214581022 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等温阶梯屏过热器,将过热器的管屏设计为阶梯形式,u形管的长度由两侧向中心依次逐渐减小,过热器中间部分与炉膛底部距离加长,从而使得依次排列的各u形管受热均匀,过热器均衡受热,也就避免炉膛底部中心温度高对过热器产生腐蚀,增加过热器运行的可靠性。然而,常见的后屏式过热器固定在炉膛出口烟窗处,随着炉内燃烧所产生的粉尘量的增加,若缺少粉尘过滤结构处理,会无法避免粉尘会吸附在过热器上,这样会直接影响过热器的排废气效果,同时炉膛内的燃烧粉料会散落在过热管上,进而影响热交换效果。例如授权公告号是cn 217978773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过热器,包括壳体,当烟气进入壳体内时,先经过滤板对烟气内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烟气滞留在过滤板及密封板之间。但是,该实用新型仅有一个类似于过滤器,虽然有效能减少在进入过热器内的烟尘,但无法避免进入过热器内的烟尘聚集并附着在过滤板上,粉尘散落在过热管上,降低了热交换效果。况且,现有的后屏式过热器的固定大多采用焊接,在高热温度下会产生热反应运动,从会使通过简单螺钉安装连接的过热器出现连接松动隐患,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影响换热效果的后屏式过热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屏式过热器包括过热器外壳体以及过滤器;所述过热器外壳体是两端均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件以及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以及第二过滤件分别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的头端以及尾端;所述过热器外壳体的头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第一过滤件以及过热器外壳体的内腔与第二过滤件相贯通。
4、上述后屏式过热器还包括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内腔中的蒸汽吸入装置;所述进气孔通过第一过滤件以及蒸汽吸入装置与第二过滤件相贯通。
5、上述蒸汽吸入装置包括支撑隔板、蒸汽聚流器以及第一电机;所述支撑隔板沿过热器外壳体的径向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内腔中;所述蒸汽聚流器沿过热器外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支撑隔板上;所述第一电机与蒸汽聚流器相连并驱动蒸汽聚流器绕蒸汽聚流器的轴向转动;所述支撑隔板上沿支撑隔板的轴向设置有贯穿支撑隔板的进气分流孔;所述进气孔通过第一过滤件以及进气分流孔与第二过滤件相贯通;所述蒸汽聚流器是风扇扇叶。
6、上述进气分流孔是多个,多个进气分流孔均布在沿支撑隔板上。
7、上述后屏式过热器还包括设置在尾端上的蒸汽排出装置;所述进气孔通过第一过滤件、进气分流孔以及第二过滤件与蒸汽排出装置相贯通。
8、上述蒸汽排出装置包括尾部连接板、蒸汽分流器以及第二电机;所述尾部连接板沿过热器外壳体的径向设置在尾端;所述蒸汽分流器设置在尾部连接板上;所述第二电机与蒸汽分流器相连并驱动蒸汽分流器绕蒸汽分流器的轴向转动;所述蒸汽分流器是排风扇;所述尾部连接板上沿尾部连接板的轴向设置有贯穿尾部连接板的排气孔;所述进气分流孔通过第二过滤件与排气孔相贯通。
9、上述后屏式过热器还包括沿过热器外壳体的轴向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内腔中的均热装置,所述进气孔通过第一过滤件以及均热装置与第二过滤件相贯通。
10、上述均热装置包括多根并行设置的分流冲击管;所述分流冲击管的一端与第一过滤件相贯通,另一端与第二过滤件相贯通。
11、上述后屏式过热器还包括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外部并与过热器外壳体相连的安装件。
12、上述安装件包括隔热垫层、安装板、第三安装紧固件以及锁紧螺母;所述隔热垫层以半包裹的方式扣合在过热器外壳体外部;所述过热器外壳体通过隔热垫层与安装板相连;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安装紧固件;所述第三安装紧固件的端部外设有锁紧螺母。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屏式过热器,包括过热器外壳体以及过滤器;过热器外壳体是两端均开口的筒状结构;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件以及第二过滤件;第一过滤件以及第二过滤件分别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的头端以及尾端;过热器外壳体的头端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第一过滤件以及过热器外壳体的内腔与第二过滤件相贯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过滤,首先第一过滤件可对多余粉尘进行过滤处理,避免大量的粉尘进入过热器外壳体内腔中,在过热器外壳体内,含有部分粉尘的蒸汽进行过热后,经过第二过滤件可对多余的粉尘杂质进行过滤处理,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孔将热气吸入头端、过热器外壳体内,第一过滤件可对多余粉尘进行过滤处理,之后蒸汽聚流器配合分流冲击管、进气分流孔可以将炉内燃烧粉尘汇流,并随废气一同通过排气孔处排出,设置的第二过滤件可对多余的粉尘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进一步可减少炉内粉尘的沉积;避免多余的粉尘在过热器外壳体内部聚集,散落在过热管上,提升了热交换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根均布设置的分流冲击管,可以使过过热器外壳体内均匀受热,从而提高炉内高温和管内蒸汽的热交换效率。最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安装紧固件与安装紧固槽配合可便于尾部连接板的拆装工作,则便于后期对尾端内的第二过滤件进行拿取更换工作,第一安装紧固件的设置方便对第一过滤件进行拆装,方便后期清洗更换。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隔热垫层的设置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则锁紧螺母的设置可对第三安装紧固件起到锁紧作用,配合实现可避免高热温度下会产生热反应运动,从而避免会使其通过简单螺钉安装连接的过热器出现连接松动隐患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屏式过热器包括过热器外壳体(1)以及过滤器;所述过热器外壳体(1)是两端均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件(3)以及第二过滤件(7);所述第一过滤件(3)以及第二过滤件(7)分别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1)的头端(2)以及尾端(6);所述过热器外壳体(1)的头端(2)设置有进气孔(4);所述进气孔(4)通过第一过滤件(3)以及过热器外壳体(1)的内腔与第二过滤件(7)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屏式过热器还包括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1)内腔中的蒸汽吸入装置;所述进气孔(4)通过第一过滤件(3)以及蒸汽吸入装置与第二过滤件(7)相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吸入装置包括支撑隔板(12)、蒸汽聚流器(13)以及第一电机;所述支撑隔板(12)沿过热器外壳体(1)的径向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1)内腔中;所述蒸汽聚流器(13)沿过热器外壳体(1)的轴向设置在支撑隔板(12)上;所述第一电机与蒸汽聚流器(13)相连并驱动蒸汽聚流器(13)绕蒸汽聚流器(13)的轴向转动;所述支撑隔板(12)上沿支撑隔板(12)的轴向设置有贯穿支撑隔板(12)的进气分流孔(1201);所述进气孔(4)通过第一过滤件(3)以及进气分流孔(1201)与第二过滤件(7)相贯通;所述蒸汽聚流器(13)是风扇扇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分流孔(1201)是多个,多个进气分流孔(1201)均布在沿支撑隔板(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屏式过热器还包括设置在尾端(6)上的蒸汽排出装置;所述进气孔(4)通过第一过滤件(3)、进气分流孔(1201)以及第二过滤件(7)与蒸汽排出装置相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装置包括尾部连接板(8)、蒸汽分流器(9)以及第二电机;所述尾部连接板(8)沿过热器外壳体(1)的径向设置在尾端(6);所述蒸汽分流器(9)设置在尾部连接板(8)上;所述第二电机与蒸汽分流器(9)相连并驱动蒸汽分流器(9)绕蒸汽分流器(9)的轴向转动;所述蒸汽分流器(9)是排风扇;所述尾部连接板(8)上沿尾部连接板(8)的轴向设置有贯穿尾部连接板(8)的排气孔(801);所述进气分流孔(1201)通过第二过滤件(7)与排气孔(801)相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屏式过热器还包括沿过热器外壳体(1)的轴向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1)内腔中的均热装置,所述进气孔(4)通过第一过滤件(3)以及均热装置与第二过滤件(7)相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装置包括多根并行设置的分流冲击管(14);所述分流冲击管(14)的一端与第一过滤件(3)相贯通,另一端与第二过滤件(7)相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屏式过热器还包括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1)外部并与过热器外壳体(1)相连的安装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屏式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隔热垫层(16)、安装板(17)、第三安装紧固件(18)以及锁紧螺母(19);所述隔热垫层(16)以半包裹的方式扣合在过热器外壳体(1)外部;所述过热器外壳体(1)通过隔热垫层(16)与安装板(17)相连;所述安装板(17)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安装紧固件(18);所述第三安装紧固件(18)的端部外设有锁紧螺母(19)。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后屏式过热器,包括过热器外壳体以及过滤器;过热器外壳体是两端均开口的筒状结构;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件以及第二过滤件;第一过滤件以及第二过滤件分别设置在过热器外壳体的头端以及尾端;过热器外壳体的头端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第一过滤件以及过热器外壳体的内腔与第二过滤件相贯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影响换热效果的后屏式过热器。技术研发人员:邵磊,刘修智,隋鑫,刘建军,张峰,胡祥东,王慧,徐涛,郑利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十里泉发电厂技术研发日:20230926技术公布日:2024/4/2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3/2107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