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5:10:41
本发明涉及免爬器,尤其涉及一种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
背景技术:
1、目前主流攀爬风机方式为使用免爬器,风机爬梯是平行于塔筒壁固定,但当运维人员过多,使用免爬器时只能一人先使用免爬器到达机舱,当第二人使用时需先将免爬器降下才能再次使用免爬器登塔,免爬器一次往返所需时间大概为10分钟左右,爬塔时间随人员增加会极大延长,变相增加了风机停机时间。尤其是随着技术发展,风机高度越来越高,此项问题会越发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鉴于上述的免爬器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3、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包括承载部件,包括塔壁,设置于所述塔壁旁的承载底座,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的固定板;驱动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的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上的驱动组件;载人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上的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的容纳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俯视角下垂直于塔壁设置,所述升降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组件沿安装组件循环上下移动。
5、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塔壁上还设有若干防护笼,所述防护笼笼罩载人部件并与安装组件连接。
6、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的第一立轨和第二立轨,设置于所述第一立轨和第二立轨两端的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立轨和第二立轨上的限位轨道。
7、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支架上的主动轮和辅助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轮和辅助轮上的拉索,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8、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拉索上的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踏板,设置于所述箱体背面的限位轮,设置于所述箱体两侧的开关臂。
9、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容纳组件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底部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升降槽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背部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箱体上部的顶部通槽,设置于所述箱体表面的侧升降槽。
10、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防护部件,包括设置于升降组件上的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的随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随动组件上的护栏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组件内的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上的限位组件。
11、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踏板上的延伸板,设置于所述延伸板两侧的侧板,设置于所述底部容纳腔内的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背部容纳腔内的控制气缸,所述顶升气缸与控制气缸相连通,所述控制气缸顶部与背部容纳腔顶部之间留有空间。
12、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随动组件包括设置于侧升降槽内的限位滑杆和升降螺旋杆,设置于所述升降螺旋杆上的变距螺旋杆,所述变距螺旋杆周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变距螺旋槽,所述侧板与升降螺旋杆螺纹配合。
13、作为本发明所述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护栏组件包括与踏板相匹配的护栏杆体,设置于所述护栏杆体顶端的连接杆,开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滑动通孔和升降孔,所述滑动通孔与限位滑杆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孔与变距螺旋杆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孔内壁设有凸杆,所述凸杆与变距螺旋槽相适配。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载人部件,两个载人部件通过一条拉索进行拉动,从而使得在使用时一个载人部件上升,另一个自然下降,二者互为配重,减少动力要求且在一个人上升的同时,另一边的载人部件下降,无需等待免爬器上升后再降下的时间,增加免爬器的使用效率,且垂直于塔壁设置能够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防止使用者难以上下免爬器;
15、通过设置防护部件,在免爬器位于顶端和底端时,能够自动收回护栏,方便使用人员上下免爬器,而在升降过程中,护栏自动升起,保护免爬器上的人员,护栏高度设置为半身高,工作人员在免爬器上工作不受影响。
技术特征:1.一种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壁(101)上还设有若干防护笼(104),所述防护笼(104)笼罩载人部件(300)并与安装组件(20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01)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102)上的第一立轨(201a)和第二立轨(201b),设置于所述第一立轨(201a)和第二立轨(201b)两端的安装支架(201c),设置于所述第一立轨(201a)和第二立轨(201b)上的限位轨道(201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2)包括设置于安装支架(201c)上的主动轮(202a)和辅助轮(202b),设置于所述主动轮(202a)和辅助轮(202b)上的拉索(202c),设置于所述主动轮(202a)上的驱动电机(202d),所述驱动电机(202d)与安装支架(201c)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01)包括设置于拉索(202c)上的箱体(301a),设置于所述箱体(301a)上的踏板(301b),设置于所述箱体(301a)背面的限位轮(301c),设置于所述箱体(301a)两侧的开关臂(301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组件(302)包括设置于箱体(301a)内的底部容纳腔(302a),设置于所述箱体(301a)内的升降槽体(302b),设置于所述箱体(301a)内的背部容纳腔(302c),设置于所述箱体(301a)上部的顶部通槽(302d),设置于所述箱体(301a)表面的侧升降槽(302e)。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401)包括设置于所述踏板(301b)上的延伸板(401a),设置于所述延伸板(401a)两侧的侧板(401b),设置于所述底部容纳腔(302a)内的顶升气缸(401c),设置于所述背部容纳腔(302c)内的控制气缸(401d),所述顶升气缸(401c)与控制气缸(401d)相连通,所述控制气缸(401d)顶部与背部容纳腔(302c)顶部之间留有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组件(402)包括设置于侧升降槽(302e)内的限位滑杆(402a)和升降螺旋杆(402b),设置于所述升降螺旋杆(402b)上的变距螺旋杆(402c),所述变距螺旋杆(402c)周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变距螺旋槽,所述侧板(401b)与升降螺旋杆(402b)活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组件(403)包括与踏板(301b)相匹配的护栏杆体(403a),设置于所述护栏杆体(403a)顶端的连接杆(403b),开设于所述连接杆(403b)上的滑动通孔(403c)和升降孔(403d),所述滑动通孔(403c)与限位滑杆(402a)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孔(403d)与变距螺旋杆(402c)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孔(403d)内壁设有凸杆,所述凸杆与变距螺旋槽相适配。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免爬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循环双向载人免爬器,包括承载部件,包括塔壁,设置于塔壁旁的承载底座,设置于承载底座上的固定板;驱动部件,包括设置于承载底座上的安装组件,设置于安装组件上的驱动组件;载人部件,包括设置于驱动组件上的升降组件,设置于升降组件上的容纳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载人部件,两个载人部件通过一条拉索进行拉动,从而使得在使用时一个载人部件上升,另一个自然下降,二者互为配重,减少动力要求且在一个人上升的同时,另一边的载人部件下降,无需等待免爬器上升后再降下的时间,增加免爬器的使用效率,且垂直于塔壁设置能够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防止使用者难以上下免爬器。技术研发人员:祝超朋,刘鹏,王洪兴,田亮,时连虎,励鹏,李玉冬,王向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3/2186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