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6:48:34

本技术属于冷却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列管式冷却器,又称为壳管式冷却器,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电力、轻工、食品、化工、造纸等行业领域中,利用低温介质与待冷却液体之间发生的热交换,以降低待冷却液的温度。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单流程与双流程,两种冷却器的区别在于进油口与出油口的位置。其中,双流程列管式冷却器因进油口与出油口位于同一侧,使待冷却液的管程加长,以扩大传热面的面积。

2、现有技术中具有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在外管内通过设有多个折流板提高壳程,以提高待冷却液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速率。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180429u公开了一种单流程管壳式冷却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束以及设于壳体两端的封头,换热管束两端设置有卡合在壳体端面的管板,换热管束上滑动套设有上下交错分布的折流板,管板之间设置有平行于换热管束的导向杆,导向杆依次穿过折流板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导向孔,折流板的一侧连接有与导向孔同轴的轴套,轴套外壁向内壁径向穿设有抵触在导向杆上的锁紧螺栓。

3、但上述专利存在以下技术性问题:折流板通过延长待冷却液与内管相互接触的时间以提高热交换速率,但折流板的数量最终将受限于壳体的长度,使热交换速率的提高程度有限,冷却效果难以再进一步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待冷却液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无法进一步增大,使热交换速率的提高程度有限,冷却效果难以再进一步增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若干内管,内管用于使冷却水流过;空腔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冷却腔及第二冷却腔;第一冷却腔的一端设有进油腔,外壳的外侧壁设有连通进油腔的进油口;第二冷却腔的一端设有出油腔,外壳的外侧壁设有连通出油腔的出油口;第一冷却腔的另一端及第二冷却腔的另一端均与一换油腔连通;待冷却液体从进油口进入进油腔,再依次经过第一冷却腔、换油腔、第二冷却腔、出油腔,最终从出油口流出。

3、可选地,空腔内部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使空腔的空间二等分;第一冷却腔及进油腔共同位于分隔板的一侧,第二冷却腔及出油腔共同位于分隔板的另一侧。

4、可选地,第一冷却腔及进油腔之间设有第一分隔件,第一分隔件上设有左右贯通的进油孔;第二冷却腔及出油腔之间设有第二分隔件,第二分隔件上设有左右贯通的出油孔。

5、可选地,空腔内部设有换油隔件,换油件的周缘与空腔的内侧壁连接,换油隔件上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换油孔及第二换油孔;第一冷却腔内的待冷却液穿过第一换油孔进入换油腔,换油腔内的待冷却液穿过第二换油孔进入第二冷却腔。

6、可选地,第一换油孔上设有第一止回阀,第二换油孔上设有第二止回阀;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的设置方向相反。

7、可选地,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均包括至少两个止回瓣;若干止回瓣之间互相弹性抵接。

8、可选地,止回瓣的材质为硅胶、乳胶、塑料。

9、可选地,主体在靠近换油腔的一端设有换水腔;主体在靠近出油腔的一端设有进水腔,进水腔与换水腔互相连通;主体在靠近进油腔的一端出水腔,出水腔与换水腔互相连通。

10、可选地,内管包括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第一水管的一端与出水腔连通,第二水管的一端与进水腔连通,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及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均与换水腔连通;进水腔内的冷却水依次通过第二水管、换水腔、第一水管后进入出水腔内。

11、可选地,外壳的外侧壁设有连通进水腔的进水口,外壳的外侧壁设有连通出水腔的出水口。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使用时,冷却水从内管中流过;待冷却液体从所述进油口进入所述进油腔,再依次经过第一冷却腔、换油腔、第二冷却腔、出油腔,最终从出油口流出;当待冷却液经过第一冷却腔及第二冷却腔时,均能与内管中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减少其自身热量、降低温度,与仅具有一个冷却腔的冷却管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增大了壳程,以扩大待冷却液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传递面积,增强冷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内设有若干内管(3),所述内管(3)用于使冷却水流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冷却腔(21)及第二冷却腔(22);所述第一冷却腔(21)的一端设有进油腔(211),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设有连通所述进油腔(211)的进油口(212);所述第二冷却腔(22)的一端设有出油腔(221),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出油腔(221)的出油口(222);所述第一冷却腔(21)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冷却腔(22)的另一端均与一换油腔(23)连通;待冷却液体从所述进油口(212)进入所述进油腔(211),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冷却腔(21)、所述换油腔(23)、所述第二冷却腔(22)、所述出油腔(221),最终从所述出油口(22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内部设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使所述空腔(2)二等分;所述第一冷却腔(21)及所述进油腔(211)位于所述分隔板(4)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冷却腔(22)及所述出油腔(221)均位于所述分隔板(4)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腔(21)及所述进油腔(211)之间设有第一分隔件(213),所述第一分隔件(213)上设有左右贯通的进油孔(214);所述第二冷却腔(22)及所述出油腔(221)之间设有第二分隔件(223),所述第二分隔件(223)上设有左右贯通的出油孔(2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内部设有换油隔件(231),所述换油隔件(231)的周缘与所述空腔(2)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换油隔件(231)上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换油孔(232)及第二换油孔(234);所述第一冷却腔(21)内的待冷却液穿过所述第一换油孔(232)进入所述换油腔(23),所述换油腔(23)内的待冷却液穿过所述第二换油孔(234)进入所述第二冷却腔(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油孔(232)上设有第一止回阀(233),所述第二换油孔(234)上设有第二止回阀(235);所述第一止回阀(233)与所述第二止回阀(235)的设置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回阀(233)与所述第二止回阀(235)均包括至少两个止回瓣(236);若干所述止回瓣(236)之间互相弹性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瓣(236)的材质为硅胶、乳胶、塑料。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在靠近所述换油腔(23)的一端设有换水腔(53);所述主体在靠近所述出油腔(221)的一端设有进水腔(52),所述进水腔(52)与所述换水腔(53)互相连通;所述主体在靠近所述进油腔(211)的一端出水腔(51),所述出水腔(51)与所述换水腔(53)互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包括第一水管(31)与第二水管(32);所述第一水管(31)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腔(51)连通,所述第二水管(32)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腔(52)连通,所述第一水管(31)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水管(3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换水腔(53)连通;所述进水腔(52)内的冷却水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水管(32)、换水腔(53)、所述第一水管(31)后进入所述出水腔(5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52)的进水口(521),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出水腔(51)的出水口(511)。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冷却的列管式冷却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部的空腔;空腔的内部设有若干内管,内管用于使冷却液通过;空腔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冷却腔及第二冷却腔;第一冷却腔的一端设有进油腔,外壳的外侧壁设有连通进油腔的进油口;第二冷却腔的一端设有出油腔,外壳的外侧壁设有连通出油腔的出油口;第一冷却腔的另一端及第二冷却腔的另一端均与一换油腔连通;使用时,待冷却液经过第一冷却腔及第二冷却腔以能与内管中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减少其自身热量、降低温度,与仅具有一个冷却腔的冷却管相比,本技术有效增大了壳程,以扩大待冷却液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传递面积,增强冷却效果。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昌,袁玉文,郭福鹏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岭南感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31技术公布日:2024/7/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1742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