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室内生态环境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室内生态环境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6:55:09

本技术属于家居环境空气调节,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生态环境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室内的空气质量改善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1、自然通风方式,但是,现在很多室内都不具备形成对流的条件,通风换气的效果不理想;2、空调换气方式,可是,此种换气方式能耗大,改善效果也不够理想;3、空气净化器方式,能净化空气,但也只能进行空气的室内交换。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生态环境系统,能够提高室内空间内的空气净化和循环效率,极大改善室内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有效解决现有室内空间内空气对流不佳、换气效果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应用于室内空间,其包括:

4、生态围护构件,其具有用于安装在室内空间侧壁开口的第一连接面、新风进口和浊风出口;

5、送风末端,其具有用于安装在室内空间下部的第二连接面;

6、回风末端,其具有用于安装在室内空间上部的第三连接面,所述回风末端与所述送风末端分别位于所述生态围护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一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

7、空调,其具有用于安装在室内空间上部的第一安装部;

8、生态调节机,其具有用于安装在室内空间上部的第二安装部、新风口、浊风口、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新风口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浊风口与所述浊风出口连通,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回风末端连通,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送风末端连通。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空调和生态调节机工作时,能够对室内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控温控湿、杀菌净化等处理,生态调节机的新风口与生态围护构件的新风进口连通,生态调节机的浊风口与生态围护构件的浊风出口连通,能够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空间,将室内空间内的污浊空气排至室外,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从而实现室内生态环境系统的空气外循环模式,提升通风换气效果,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生态调节机的回风口与回风末端连通,生态调节机的送风口与送风末端连通,而且,回风末端和送风末端位于室内空间的相对两侧,回风末端位于室内空间的上部,送风末端位于室内空间的下部,因此,可以在室内空间内形成一个下送上回的空气大循环,确保室内生态环境系统的空气内循环模式更加快速高效地进行,覆盖面积广,从而提高空气净化和循环效率,为室内空间提供优质的空气。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围护构件为生态窗,所述生态窗设有送风腔,所述送风末端设在所述生态窗的下端,所述送风腔分别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送风末端连通。如此设置,无需破坏墙体来安装送风末端,避免出现传统的新风系统需要在墙体额外开洞来安装送风末端的问题,保证室内空间在加装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后具有良好的美观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生态窗的相对两侧,所述送风腔位于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之间。如此设置,能够增加新风进口和浊风出口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更多的排放空气经新风进口重新回流至室内空间内,导致室内生态环境系统的能耗增加的问题。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窗设有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所述微通风进口位于所述新风进口的下方,所述微通风出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的下方。如此设置,通过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配合工作,实现室内空间内外空气直接交换,缩短内外空气的流动路径,且节约能耗;同时,能够避免所排放的空气又被重新吸入室内空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围护构件为生态窗,所述生态窗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浊风出口和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的下方。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利用生态窗的结构空间,增加新风进入量和浊风排出量。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窗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所述微通风出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的下方,所述微通风进口位于所述微通风出口和所述新风进口之间。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室内空间内外进行空气直接交换,并能防止排出的空气重新回流至室内空间。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围护构件为生态门,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均设于所述生态门的上端,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生态门的相对两侧。在带有阳台的室内空间设置生态门,并将新风进口、浊风出口设置在生态门的上部,无需额外在墙体上开孔,提升室内空间的美观性。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门设有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所述微通风进口和所述微通风出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和所述新风进口之间。如此设置,能够供用户选择通风换气模式,可以在无需启动空调和生态调节机,进行室内空间内外空气的交换,同时,经浊风出口排出的空气不易被吸入至新风进口,从而能够将更多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空间,改善空气质量。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围护构件为生态门,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生态门的相对两侧,所述生态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送风末端,所述送风末端位于所述新风进口的下方。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利用生态门相对两侧的空间来设置新风进口、浊风出口和送风末端,并能有效增加新风进口和浊风出口之间的间距,促使更多的室外新鲜空气被吸入至室内空间内。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所述微通风进口位于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送风末端之间,所述微通风出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和所述送风末端之间。如此设置,能够进行室内空间内外空气的直接交换,并能避免出现由于室外的新鲜空气经生态门的上部流入,导致通风换气效果差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应用于室内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围护构件为生态窗,所述生态窗设有送风腔,所述送风末端设在所述生态窗的下端,所述送风腔分别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送风末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生态窗的相对两侧,所述送风腔位于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窗设有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所述微通风进口位于所述新风进口的下方,所述微通风出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围护构件为生态窗,所述生态窗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浊风出口和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窗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所述微通风出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的下方,所述微通风进口位于所述微通风出口和所述新风进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围护构件为生态门,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均设于所述生态门的上端,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生态门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门设有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所述微通风进口和所述微通风出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和所述新风进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围护构件为生态门,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浊风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生态门的相对两侧,所述生态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送风末端,所述送风末端位于所述新风进口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微通风进口和微通风出口,所述微通风进口位于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送风末端之间,所述微通风出口位于所述浊风出口和所述送风末端之间。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一种室内生态环境系统,属于家居环境空气调节技术领域,能应用于室内空间;其中,生态围护构件具有新风进口、浊风出口以及能安装在室内空间侧壁开口的第一连接面,送风末端具有能安装在室内空间下部的第二连接面,回风末端具有能安装在室内空间上部的第三连接面,回风末端与送风末端分别位于生态围护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空调具有能安装在室内空间上部的第一安装部,生态调节机具有能安装在室内空间上部的第二安装部、连通于新风进口的新风口、连通于浊风出口的浊风口、连通于回风末端的回风口以及连通于送风末端的送风口。本技术能解决现有室内空间内空气对流不佳、换气效果差的问题,改善空气质量。技术研发人员:张常华,王泽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淇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3技术公布日:2024/7/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1748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